03.03 经济普查全面摸清厦门市二三产业“家底”

3月4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今日,厦门市统计局、厦门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在本报发布厦门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这意味着厦门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全面摸清了厦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此次经济普查结果反映出厦门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发展后劲越来越足。

  市场主体数量比2013年多一倍

  2019年1月1日至4月30日,厦门市投入3000多名基层普查人员,对纳入统计范畴的各类经营主体逐一入户登记摸查。“这次普查,是厦门在新时代发展点位上的一次全面‘经济体检’,准确勾勒出厦门经济发展的新质态、新趋势、新版图。”厦门市统计局局长郭华生如是总结。

  从这份公报看厦门经济的新脉动:5年来,厦门市市场主体快速增长,经济活力逐步增强,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岛内外一体化加速推进……而这些关键词,都是厦门经济发展更加稳健的有力注脚。

  2018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46552个,产业活动单位达160992个,与2013年第三次全市经济普查相比,分别增长118.2%和106.2%,市场主体数量实现翻倍。

  产业提质增效 结构不断优化

  一串串数据也清晰、立体、多维地反映出厦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运行质态。就营收能力而言, 2018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9335.77亿元,当年,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26244.79亿元。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34.9%和65.1%。营收能力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经济稳健向好的发展底色愈加鲜明。

  工业和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分别为7287.61亿元和1649.90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45.9%和113.6%。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法人单位资产总计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40.2%、96.0%、44.8%、226.3%、102.3%和46.3%,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质增效。

  除了营收能力,装备水平、生产效率、从业人员素质也进一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多要素协同发力,助阵产业升级,促使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加大

  公报还专门对厦门市部分新兴产业进行了全面扫描。在关键技术领域,2018年末,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进一步提升。

  创新引领产业,研发更趋活跃。2018年末,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比2013年末增长39.0%。随之而来的是研发总体成效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3033件,发明专利申请1523件,分别比2013年增长103.0%和127.0%。

  此外,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加大,能力不断增强。以开展R&D(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为例,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117.5亿元,比2013年增长54.2%。

  【数字】

  146552个

  2018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46552个,产业活动单位达160992个,与2013年第三次全市经济普查相比,分别增长118.2%和106.2%,市场主体数量实现翻倍。

  39335.77亿元

  2018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9335.77亿元,当年,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26244.79亿元。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34.9%和65.1%。

(记者 沈彦彦 通讯员 张绍勇 邵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