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讓失能老人體面養老,多位市人大代表:希望推進“長護險”全覆蓋

長期照護保險被稱為“五險一金”之外的“第六險”,在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眾多代表對此展開熱議。施穎秀、徐鳳芹、張磊等市人大代表都希望政府加快推進“長護險”的全覆蓋,讓其成為養老護理康復服務的有利制度保障,讓所有失能老人體面養老。

让失能老人体面养老,多位市人大代表:希望推进“长护险”全覆盖

資料圖 和冠欣攝

現狀

“長護險”存在現實需求

市人大代表、豐臺區頤養康復養老照護中心院長施穎秀說,她通過大量的走訪調研和上門入戶發現,對於四個老人、一對夫妻、一個孩子這樣的“421”家庭來說,由於子女不能經常陪伴在老人身邊,空巢、高齡、失能失智老人在居家養老過程中嚴重缺乏專業的照護,導致老人極易發生疾病加重、褥瘡、墜積性肺炎甚至猝死等風險。

“正是因為在家裡不能得到專業照護,部分老人們就把目光放在了醫院。”市人大代表、惠佳豐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磊接過了施穎秀代表的話,張磊代表來自醫療護理領域,他在調研時就發現,有不少重度失能老人長期住院。

市人大代表、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副院長徐鳳芹長年在醫療系統工作,她也發現了大批失能、失智老人長期佔床不願出院的情況。施穎秀代表做過相關調研,她舉例,如果一個老人在醫院住院,一天沒有任何治療就要花費護理費、床位費200元,加上入院各項檢查,基本1個月要花掉幾萬元。“這些費用主要走醫保報銷,造成醫保資金的大量損失。”因此,“長護險”的出臺和推廣就顯得尤為重要。

建議

設置科學繳費機制

“長護險”是為被保險人在喪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時提供護理保障和經濟補償的制度安排。從2018年開始,本市陸續在石景山區和海淀區開展“長護險”試點。海淀區開展的是商業性失能護理互助保險試點,採取“個人投保+政府補貼”的形式,形成政府、社會、市場和家庭、個人多方共擔,互惠互利的長效機制,為實現居家養老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有益嘗試。“雖然已經試點了兩年,但其實還存在一些問題。”徐鳳芹代表認為,目前試點的“長護險”在繳費機制等方面仍需改進。

徐鳳芹代表說,從國際經驗看,除了日本“長護險”以40歲以上人群為繳費對象外,其餘已經開展“長護險”的國家或地區都以有收入人群為繳費對象,低收入人群和兒童不繳費。“有研究顯示,如果規定我國長期照護保險以40歲以上城鎮職工為繳費對象,且退休職工不繳費,那麼繳費水平約為平均工資水平的3.3%,對繳費人群來說壓力相對較大。”

因此,徐鳳芹建議由全體勞動者繳費,實行按比例繳費與定額繳費並行,對有正式工作和固定收入的人群按照其工資的一定比例繳費,對沒有正式工作和固定收入的人群按定額繳費。她還建議,政府應加大投入的比例,具體應結合財政收入支出、被保障人群總數等因素精算得出。

將醫療護理費用分級分類

施穎秀代表建議,在推進“長護險”全覆蓋的同時,醫保部門還應該針對能接收重度失能老人的養老機構和臨終關懷機構進行調研,將所產生的醫療護理費用分級分類。同時,在一些不在養老機構的失能老人的居家照料中,應該通過評估,優先保證失能空巢老年人的上門服務,合理設定家庭養老服務床位的服務範圍,與衛健委的家庭病床服務範圍內涵有所區別,併合理設置按服務收費、按日收費等綜合服務包的報銷機制。

施穎秀代表還提到,針對養老機構收住的臨終關懷型老人和家庭養老床位收住的重度失能老人,目前長期護理保險不能覆蓋,也需要醫保出臺合理的報銷機制或補貼機制。

本報記者:葉曉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