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醫藥板塊回落調整 基金經理建議投資者不要“盲目跟風炒作”

本報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鼠年春節前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數量有所增加。截至1月21日24時,國家衛健委收到國內13個省(區、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440例。

反映在A股市場上,前幾日,肺炎防護治療需求帶動醫藥板塊集體上漲。但調整也隨之而來,1月22日收盤,上證指數收漲0.28%,創業板指漲逾1%,科技股全線復甦,醫藥板塊出現回落。同時,醫藥板塊分化凸顯,截至當日收盤,江蘇吳中(600200.SH)、奧美醫療(002950.SZ)、樂心醫療(300562.SZ)、愛朋醫療(300753.SZ)漲停,交大昂立(600530.SH)、海特生物(300683.SZ)、金域醫學(603882.SH)跌停。

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夏風光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過往的類似疫情來看,當前疫情不太可能對醫藥生物行業構成持續性利好。投資者需要立足基本面進行投資,避免盲目跟風炒作。

警惕短期炒作

1月20日、21日,醫藥板塊連續兩日走強,病毒防治、生物疫苗和醫用耗材概念股頻頻漲停。1月20日,四環生物(000518.SZ)、魯抗醫藥(600789.SH)、達安基因(002030.SZ)等近20只個股漲停;1月21日則有近30只相關個股漲停。

同時,板塊上漲也推高了醫藥主題基金的淨值表現。Wind數據顯示,1月21日,中證中藥A(501011)、中藥研究精選A(005505)單日回報分別達到3.31%和3.08%,領漲全市場開放式基金(非貨幣)。同時,多隻醫藥主題指數基金的單日回報超過2%。此外,從最近一週的淨值表現來看,漲幅排名前15位的基金中,醫藥主題基金佔據了8個席位。

華南一位基金經理向記者指出,上週末以來,有關肺炎疫情的消息開始擴散,本週醫藥板塊上漲的直接原因還是由短線資金炒作概念板塊帶來的。“從投資角度來看,這種上漲很難處理。”他進一步分析稱,對炒短線的人而言,當疫情蔓延,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博短期的籌碼,炒短線的人不可能長期持有概念個股,一旦行情發生轉換,他們很快就會賣掉。而這種短期資金的進入會影響股價正常走勢。

“我們更希望是基於公司基本面、業績驅動帶來上漲,這類上漲哪怕估值高一些,也會知道階段性的市場預期在哪個位置。作為長期投資者,我們會以公司長期基本面表現為標準,而不是短期股價走勢。”他直言。

至於此次醫藥板塊上漲對其投資操作的影響,他表示,就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個股而言,階段性調整不影響其股價未來繼續創新高,因此在具體操作中,也不會對這類個股進行大幅調整。

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夏風光分析,從企業經營角度看,這次新型病毒事件對股市的衝擊分兩種情況:一種屬於實質性負面衝擊,比如景點旅遊、交通運輸等企業。一種則是利好有病毒相關疫苗、防治用具生產能力的醫藥企業。但從市場表現看,醫藥生物板塊群起走強,涵蓋面很廣,很多和病毒防治無關的股票也出現快速拉昇,其中不排除存在情緒驅動的跟風買進行為。

他也談到:“從價值投資角度說,我們更關注可持續的業績表現,對短期突發因素的擾動,要冷靜理性對待,分析突發因素是否會轉變為長期變量。”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也提及,一些抗病毒的口服液被搶購,可能給相關上市公司短期的業績也帶來了一定的提振,但能否具有持續性,還是要看後期肺炎傳染的情況以及疫情控制的情況,他同樣建議投資者不要盲目跟風炒作。

對股市不構成趨勢性影響

連續幾日上漲後,1月22日醫藥板塊迎來了調整,大部分個股出現回調。其中,防疫相關概念股也出現較大分化,例如,魯抗醫藥、四環生物等已連續三日漲停,而南衛股份、未名醫藥、沃華醫藥等跌逾7%。

森瑞投資總經理林存表示,疫情牽動人心,作為突發重大衛生事件,市場情緒緊張,同時,資金炒作相關疫情概念股也並不意外。目前炒作的方向、品種也比較繁雜,有抗病毒類,也有疫苗類、檢驗類,及各種醫用耗材類。就短期而言,隨著需求的噴發,確實會帶動業績的增長,不過,這種衛生事件,通常持續時間不長,極容易發生股市劇烈波動。

其他方面,短期來看,瑞銀證券旅遊和交運研究團隊預計,視病毒傳播情況而定,業務遍佈全國的酒店運營商將受到顯著影響,儘管其目前估值已低於2003年的低點。該券商消費品/互聯網研究團隊認為,消費者可能更願意待在家裡,而不去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減少近期出行計劃。因此,零售、公園和影院這些通常會獲益於春節的領域恐怕面臨下滑風險。此外,餐飲渠道的酒精消費(啤酒、白酒佔比分別為51%、13%)可能受到負面影響。外出就餐應該也會受到負面影響,但外賣服務起到部分抵消作用。由於消費者在家做飯的情況增多,包裝食品及食品零售商可能會獲益。在線視頻、端遊/手遊和電商或微微獲益於這種行為轉變。

同時,瑞銀證券醫療研究團隊指出,沒有藥物/疫苗能即刻治療或預防這種新型病毒,但這種情況或提升對疫苗/體檢的需求。

整體而言,廣發策略戴康指出,歷史經驗表明事件性衝擊通常對股市不構成趨勢性影響。參考港股非典時期表現,疫情前期(2003年2月11日~3月3日)恆指下跌9%,疫情後期(2003年3月4日~5日)上漲10%,後進入四年牛市(彼時前期上證綜指上漲29%,後期下跌11%)。此次疫情抑制A股風險偏好,經濟基本面預計整體影響不大(年初數據真空&非典僅影響經濟1個季度)。

同時,行業配置上A股科技成長股繼續佔優。據港股經驗,非典期間醫療保健、能源、公用事業、材料、信息技術相對較好,電信、地產、金融、工業相對較差。此次疫情短期將強化科技成長股佔優邏輯: ①傳統強週期(偏線下+勞動密集型)基本面受階段影響,而5G產業週期(偏線上+技術密集型)影響不大;②為對沖疫情擾動經濟可能性,流動性維持較寬裕。

他建議,繼續關注消費電子、新能車、遊戲,而線下行業(如交運、休閒服務、地產鏈、電影院線、線下零售等)預計短期受一定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