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冬遊長江三峽(2):奉節,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瞿塘二字,從字面上解釋就是大水塘。瞿者,大也;塘,水所聚也。瞿塘峽也被奉節人稱作夔峽,這個夔原本指一種勇猛的神獸。大文豪郭沫若走川江入瞿塘,被峽谷的雄偉氣象所震撼,賦詩云:“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

冬遊長江三峽(2):奉節,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白帝城,桃子山,高水位,彩雲飛……

冬遊長江三峽(2):奉節,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晨輝中的夔門莊嚴肅穆,江流有聲……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當年,詩仙李白也就是從此登舟而下行三峽。餘秋雨先生在自己的散文中說,他第一次讀到此詩時不到10歲,滿以為與李白相離別的是一位“帝王”,他著一身縞白的銀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握著詩仙的手細細叮嚀。“白帝”住在山頭的小城裡,管轄著這裡的叢山和碧江。

如此絕美的意境,的確是很能令人陶醉,而萌生出詩情來的。

詩人王以培為白帝城所傾倒,遠眺著懸在半空中的瓊臺樓閣,留下一串現代人的長吟:

白帝啊白帝,與你共度三天三夜,我越過三江,跨過三峽,三生三世永不低迷。我在山上的日子由山保存;我在江邊的日子隨江水而去;可你在雲間的日子,誰來照應?

白帝本無語,流水卻有情。

不同時代的詩人站立在駛向三峽的行船上,繼續東遊著。他們彷彿剛剛告別白帝城。

冬遊長江三峽(2):奉節,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一葉扁舟過三峽。此景只應夢中有……

冬遊長江三峽(2):奉節,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千古瞿塘一鏡收。

夔門天下雄。每逢雲遊到此的旅遊者,多會不禁從嘴裡跳出這一句古語來。此語出自何時,其實並無考證。但是它與“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劍門天下劍”等並肩成為描繪巴蜀大地東南西北四方最有代表性的地理特質的俗語。通常,人們將夔門作為長江三峽雄偉壯觀的標誌,而奉節當地人更是以之為榮,許多人為之投以了圖騰般的崇敬。

杜甫在奉節城裡旅居時,面對夔門而賦詩云:“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

夔門的右岸,有一石壁平整光滑,上面書寫著歷代名士題詞。因為右岸巖色赤紅,人們稱它為“粉壁牆”。

粉壁牆上,僅“瞿塘”兩字就有宋代趙公碩、清代張伯翔、劉心源等不同風格的真跡。攀登在半山腰間,近看這些字跡,發現筆劃蒼勁,力透石背。近代愛國將領馮玉祥在乘船路過瞿塘峽時手書:“打出夔巫,趕走倭寇”,鐫刻下歷史的烽火。另一抗日將領孫元良將軍乘船過瞿塘峽的的手書“夔門天下雄,艦機輕輕過”面積最為巨大,兩行字長約30米,遊者遠在江中輪船上就能清晰地眺望。

瞿塘峽裡的白鴿背信號臺,是三峽中最有名的信號臺之一。1981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的生活故事片《等到滿山紅葉時》即以該處為主要外景地。影片用純樸的寫實手法,描寫了三峽峽江航道信號工作者辛勤質樸的工作與生活。電影主題曲《滿山紅葉似彩霞》抒情優美,與影片一道成為當代中國早期進行三峽主題創作最重要的文藝作品之一。

2003年,白鴿背信號臺爆破拆除了。那個青山綠林中鮮豔的紅色建築在峽江人的記憶中,卻沒有消失,歷久彌真。

冬遊長江三峽(2):奉節,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冬日峽江,幽青如斯……

冬遊長江三峽(2):奉節,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長江水畔,瞿塘奇峰。

冬遊長江三峽(2):奉節,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三峽山巔新闢的觀景平臺將瞿塘之壯美盡收眼底。

奉節二字,因“奉公守節”而得來。

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詩聖杜甫自四川成都出發,一路車馬艱辛,到達當時的夔州——今天的奉節城。杜甫從沃野千里的平原,進入到奔騰奇絕的三峽西口,不禁被夔州內外質樸的鄉音鄉情和豐厚的地理物產所吸引,欣然留下來,並在這裡一住就是一年零九個月。杜甫將他的詩筆對準長江、夔州、三峽,還有這裡的芸芸眾生。洋洋灑灑,他創作出437首瑰麗的詩篇,幾乎佔到他一身全部詩作的三分之一。

今天,奉節的詩友們回顧著杜甫在奉節的詩作時發現:詩聖在此書寫的題材極為廣泛,山川名景,人文勝蹟,百姓疾苦,官場見聞,還有懷古論今,親情友情等等,無一不在他的筆下湧現。這些詩作,鮮活地反映出唐朝時期三峽夔州寬泛的社會生活實景,抒發出杜甫面對現實沉鬱激越的內心情感——

“白帝城中雲出門,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峽雷霆鬥,

古木蒼藤日月昏。”

杜甫的《白帝》,描繪的是與奉節相鄰望的瞿塘峽暴雨景象。它打破了固有的格律,洗煉地寫出三峽峽江驚愕枯荒的自然元素,意蘊深長。

“眾水會涪萬,

瞿塘爭一門。”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一首《登高》對仗工整,氣勢磅礴,硬是成為中國古代七言律詩中後無來者的絕唱!

觀賞夔門可以有白帝城裡、赤甲樓上、江輪中等多個地點,不同的角度,都能夠體會出瞿塘峽的雄偉來。近年奉節縣新開發的“三峽之巔”景區,綜合了坳口、桃子山等多個觀景區域,遊覽者可以從白帝城景區驅車盤山而上,移步換景,成將瞿塘勝景一網打盡。

不同的季節與不同的時分,瞿塘峽有著不同的風采。冬天的肅穆,夏天的奔放,春天的明媚,秋天裡紅葉遍山,此時的夔門內外最為雍容華貴。

冬遊長江三峽(2):奉節,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瞿塘畫卷,不醉無歸……

冬遊長江三峽(2):奉節,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奉節,詩城的夜晚,流光溢彩,顧盼風情……

奉節新縣城以三馬山為中心,東起寶塔坪,西連頭道河溝,在長江北岸順著江流縱橫24公里,被人戲稱為“中國最狹長的縣城”。對著地圖來看,奉節新城還包括著長江南岸一片工業區,整座新城的形狀好像一支“糖葫蘆”。

奉節新城中央兼具著商務與生活的功能。依照奉節縣的規劃,體現著詩城古韻的文化旅遊區在新城下游的寶塔坪。這是新城的一個區域,復建了舊城的依斗門,並將舊城的甘夫人墓、永安宮等陸續遷移過來,毗鄰著名的三峽名勝白帝城,成為奉節採風的必覽地點。

依斗門,上下共293步臺階,外城門長約25米,寬約15米,高約14米,正對長江。三峽工程四期蓄水175米的水位線正好在這段臺階的下方。繼續朝下走,臺階的盡頭通聯著旅遊躉船。三峽蓄水以來,三峽旅遊船固定停泊在依斗門碼頭,成千上萬的旅遊者在此拾階登岸,尋訪詩城景緻,一卒遊願。

“每依北斗望京華”,杜甫在一千多年前所寫下的詩句依舊被人們傳誦著。如今所不同的是,我們傍依著依斗門,所看見的是巍峨的夔門與三峽的平湖。

冬遊長江三峽(2):奉節,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都市浪潮改變了既古老又年輕的奉節,霓虹人流襯顯出她流動豐躍的姿色。

冬遊長江三峽(2):奉節,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擁抱山野,旅行者在這裡可以體驗到三峽的山珍百味……

作者通聯:高唐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