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途島戰役美軍絕非“以少勝多”,日軍為何喪失絕對兵力優勢?

邱思民


先看日美雙方的基礎戰力數據。

日本方面是進攻方,組織了龐大的艦隊。其出動的兵力包括8 艘航空母艦、11艘戰列艦、22艘巡洋艦、65艘驅逐艦、21艘潛艇。此外還有610架飛機。

而美國方面作為防守方,出動的兵力是3艘航空母艦,13艘巡洋艦,28艘驅逐艦,25艘潛艇,350多架飛機。

從數字看,日本兵力佔有絕對有優勢。航母是2.7比1,巡洋艦是1.7比1,驅逐艦是2.3比1,僅潛艇美軍略多一點,但戰列艦則是11:0的差距。飛機數量是1.7倍的優勢。

但是,因為中途島並非是傳統海戰,所以日軍戰列艦和水面艦艇的絕對優勢首先就喪失了。

如果是一戰時期,雙方海戰決定性力量就是戰列艦的數量,誰的戰列艦多誰就能贏,巡洋艦驅逐艦什麼的根本拿來沒大用,日本11艘戰列艦就可以橫掃美國的所有幾十艘軍艦,更別說日本巡洋艦和驅逐艦也佔優。

但是,中途島卻是新時期的戰爭,主角是海軍航空兵。交戰時,雙方艦隊距離數百公里,大炮根本打不著,全靠戰鬥機、轟炸機和魚雷攻擊機去揍人,而軍艦隻能起到幫航母防空的作用。日本的11艘戰列艦也就基本沒啥用武之地了。

其次,日本三分之一的陸基飛機也用不上。

前面說了,雙方飛機數量上,日本是610架,美軍是350多架,看起來日軍優勢也挺大。但是,日本的飛機有三分之一是不能參加戰鬥的。

原來,美國和日本雙方的飛機數量,都包括兩類。一類是艦載機,可以在航空母艦上起飛。第二類是陸基飛機,只能在陸地上的機場起飛。美國的飛機一共是230架艦載機和120架陸基飛機,日本飛機則是396架艦載機和214架陸基飛機。

中途島海戰美軍是防守方,他們佔據著中途島,因此他們的陸基飛機是可以從中途島上機場起飛參戰的。所以美軍350多架飛機可以全部出動。

而日本是進攻方,沒有佔據陸地機場,他們的214架陸基飛機是不能作戰的,只有打下中途島之後,才可能利用中途島上的機場起飛作戰。

所以,日本的陸基飛機一開始只能當看客。雙方可以動用的戰機總數,是日軍的396架對美軍的350多架,雙方基本相當。

最後,日本自己分散兵力,使得主要戰場實力反而處於劣勢。

在排兵佈陣上,日本犯了嚴重錯誤。戰略方面,山本五十六企圖分散美軍兵力,於是派遣一支北方艦隊向阿留申群島佯攻,打算吸引美軍主力北上,趁虛奪取中途島。結果計劃被美軍破獲,尼米茲將計就計,把主力集中到中途島方向。這樣山本五十六的佯攻部隊誘敵不成,反而削弱了自己。而且山本五十六還採用了傳統的戰列艦為核心的佈陣,而將航空母艦作為先遣編隊放在前面。這進一步造成己方兵力分散。

日本艦隊被分為六個編隊,其核心兵力如下:

第一,主力編隊(山本五十六本部),擁有航空母艦1艘,艦載機19架,戰列艦7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21艘。

第二,機動編隊(航母主力戰隊),南雲忠一指揮。擁有航空母艦4艘,艦載機266架,戰列艦2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12艘。

第三,中途島登陸編隊(準備用於中途島登陸)。擁有航空母艦1艘,艦載機23架,戰列艦2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21艘。

第四,北方編隊(佯攻阿留申群島),細萱戍子郎指揮。擁有航空母艦2艘,艦載機82架,巡洋艦6艘,驅逐艦12艘,潛艇6艘。

另外還有潛艇部隊和岸基飛機部隊,這兩支部隊實力可以忽略。

這樣一來,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實際上被分成了4個編隊,彼此之間不能救應。原本他們的飛機數量和美軍差不多,水面艦艇的防空力量大約是3倍的優勢。但經過這麼一分為四之後,實際上真正衝在第一線和美軍對戰的南雲忠一機動編隊,只擁有4艘航母和266架戰機,而美軍的飛機則是230多架艦載機和120架陸基飛機。日美雙方的戰機數量由1.7:1轉化為了1:1.3,南雲數量上處於明顯劣勢。從掩護艦隊來說,南雲擁有戰列艦2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12艘,這個防空力量基本上也只相當於美軍的一半多點(按1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計算防空力)。

這就是日本在中途島海戰中逐步喪失數量優勢的過程。實際上,是南雲忠一的機動編隊單挑美國全軍。而在南雲忠一慘敗之後,日軍的航空兵主力也喪失大半,山本五十六直接撤兵。日本的其餘編隊基本沒怎麼開打就敗了。


巴山夜雨涮鍋


在中途島戰役之前,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相較於美國太平洋艦隊,擁有絕對的數量優勢。當時的日本已經擊敗了英國的遠東艦隊,又與蘇聯之間簽署和平協議,使得日本可以抽調全部海軍精力對美作戰,不存在海軍需要多線作戰的危險。

而美國則需要同時應對來自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威脅,雖然德國海軍的水上力量偏弱,但在海水之下肆虐的狼群,卻耗掉美國更多的精力。由於對德國發起的潛艇作戰準備不足,最初為了保護為西歐僅存盟友英國輸血的海上補給線,美國耗費了大量的主力艦艇執行反潛作戰。

中途島戰役中,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主力艦艇幾乎傾巢而出,規模超過了200艘艦艇,其中的主力作戰艦艇包括8艘航空母艦、11艘戰列艦、22艘巡洋艦、65艘驅逐艦、21艘潛艇以及各型飛機600餘架。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來勢洶洶,而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力量就顯得有些單薄。當時的美國海軍指揮官尼米茲將軍,勉強在太平洋戰場上集中了勉強集中了76艘艦艇,主力艦艇包括3艘航空母艦、8艘巡洋艦、15艘驅逐艦以及233架艦載機。

但由於美國海軍破解了日本的通信密碼,對日本即將進攻在中途島的計劃瞭如指掌,知道日本海軍的真實企圖,哪些作戰行動是日本的佯攻,所以美國在對戰日本海軍時,並沒有分散艦隊,中途島海戰就成為了美軍全部艦隊與日本一支主力艦隊之間的作戰。

中途島海戰的進攻計劃,日本是精心準備了的,將200多艘軍艦細化分成了不同的艦隊。

主力艦隊,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坐鎮大和號戰列艦指揮,由1艘航空母艦,2艘水上飛機母艦,搭載19架艦載機,50架水上飛機,7艘戰列艦,3艘輕巡洋艦,21艘驅逐艦,4艘補給艦組成。

機動艦隊,指揮官為海軍中將南雲忠一,由4艘航空母艦,搭載266架艦載機,2艘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5艘補給艦組成。這支艦隊與美軍艦隊交戰的主力艦隊,損失慘重。

中途島登陸艦隊,指揮官為海軍中將近藤信竹,由1艘航空母艦,2艘水上飛機母艦,搭載23架艦載機,40架水上飛機,2艘戰列艦,8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21艘驅逐艦,14艘運輸艦,8艘補給艦組成。

北方艦隊,指揮官為海軍中將細萱戍子郎,由2艘航空母艦,1艘水上飛機母艦,搭載82架艦載機,水上飛機10架,3艘重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6艘潛艇,5艘掃雷艦,3艘運輸艦,3艘補給艦組成。

先遣艦隊,指揮官為海軍中將小松輝久,由1艘輕巡洋艦,1艘潛艇供應艦,17艘潛艇組成,分成三線巡邏,主要是為擊滅美國海軍對抗行動。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雖然在整體數量上佔優,但實際上由於自身情報的失誤,分兵作戰並沒有達到自身目的,反而給了美國喘息的機會,讓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可以僅僅只面對南雲忠一的機動艦隊,使得本在數量處於劣勢的美國,在實際上並未處於劣勢。

日本喪失數量優勢,就是因為美國破解日本密碼,掌握了日本的進攻計劃,使得日本的計劃全盤落空,喪失了兵力優勢。

以上為狼君個人觀點,如果您有其他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我討論。


狼君歷史


中途島這場經典戰役,讓世人第一次知道了情報戰的重要性,有了準確的情報,哪怕是兵力相差懸殊,也同樣可以做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首先來看一下雙方的海軍兵力,其它不需要說,就只拿海戰的霸主航母來說事,日本出動了4艘航母,外圍還有多艘航母進行監視和備用作戰,而美國只有3艘航母參戰,此外日本在戰列艦方面也佔優勢,美軍主力戰列艦在珍珠港要麼被擊沉要麼被擊傷,多艘無法參戰。並且和之前珍珠港戰役一樣,日本採取的突襲戰術,如果美國要是全然不知的話,那麼中途島海戰的結果很有可能和珍珠港戰役一樣!

但是有個事件改變了戰爭的走向,美軍情報戰部隊破譯了日本的情報密碼!這樣日本海軍的作戰計劃就暴露在了美軍面前,美軍提前知道了日軍的作戰計劃和部署。所以雖然美軍在兵力上不佔優勢,但是情報方面,美軍則是佔盡了優勢。美軍提前知道了日本航母編隊的位置,所以只需要派出戰鬥機前往攔截攻擊就行!

另外日軍失敗還有其它的一部分原因,包括指揮失誤和驕傲自大!眾所周知,在中途島戰役開始之前,日本就利用突襲的方式襲擊了美軍珍珠港,可以說日軍獲得了巨大的勝利,日本獲得前所未有的自信!所以日軍在中途島戰役時候,就沒把美軍太當回事,認為中途島戰役就是第二個珍珠港戰役,日軍可以輕鬆奪取中途島。驕兵必敗,輕視敵人讓日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參與主力作戰的四艘航母全部被擊沉,嚴重打擊了日軍的海軍實力。

雖然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海戰當中失敗的原因眾多,但是所長認為最重要還是美軍在情報戰方面取得了絕對的優勢!


資訊所長


美國勝在情報戰,知道小日本計劃,從容不迫面對,知道那裡進行打擊。現代戰爭一樣,伊拉克慘敗就是八個集團軍,七個被收買,所以輸的慘,除了個別低層士兵英勇反擊,完全被打,所以美國蛙跳戰略如果不知伊拉克計劃,根本不敢深入內部打。所以美國戰力並非戰無不勝。


用戶1658259733462


圖片裡黃色圓圈是硫磺島所在的位置,橙色圓圈是已經被美軍攻佔了的塞班島,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為何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奪取這兩個小島子呢?因為它們的戰略價值實在是太大了,美軍為了使用戰略轟炸機對日本本土實施戰略轟炸,必須要在太平洋上有立足點才行,而且這個立足點不但面積要大還要離日本本土的距離進一些才行,這樣不但可以縮短航程,轟炸機的載彈量也能提高不少,所以其它的島子可以“蛙跳過去”,唯獨這兩個島子志在必得!

《戰地5》當中美軍和日軍使用的部分輕武器。

從兩方面的兵力數量和技術兵器數量來看,美軍確實佔有絕對優勢,參戰的美軍第五兩棲軍下轄3、4、5三個陸戰隊師,共61000人,並且支援陸戰隊實施登陸戰的有500多艘艦船和近千架駐塞班島上的陸軍航空隊轟炸機和海軍航母上的艦載機,完全是一支強大的登陸戰部隊。

而日軍方面有陸軍13586人、沒有了戰艦上岸的海軍人員7347人,加一塊兒21000人左右,武器裝備方面更是處於絕對的劣勢,120毫米以上口徑的火炮不足50門,火力打擊能力不如參戰的美軍“密蘇里號戰列艦”。
但日軍守將慄林忠道中將在仔細研究塞班島戰役美軍的戰法特點後,放棄了灘頭殲敵的正規戰法,而是以坑道、隱蔽所為骨幹的陣地戰,引誘美軍深入,在形成膠著狀態後讓美軍的火力支援發揮不出威力,與日軍進行近距離連排級小股部隊作戰,以發揮出日軍近戰夜戰的優勢。


從實際戰場表現來說,美軍確實不善於“掏洞戰”但是美軍有噴火器、巴祖卡火箭筒和M4A4謝爾曼坦克的近距離支援,對洞內的日軍構成了巨大的威脅,這種“添油加醋”般的小規模戰鬥,最後將20000多名日軍消耗殆盡。

總得來說美軍終歸是人數和技術裝備是佔據絕對優勢,而且日軍則是“困獸之鬥”,拼消耗絕對堅持不下去,最後彈盡糧絕戰敗是必然的。


硫磺島戰役雖然美軍傷亡巨大,但是戰略目的達到了,B–29戰略轟炸機也如願以償的在硫磺島上的元山機場起飛去轟炸日本本土...。


皇家橡樹1972


日本戰略上的失敗,


老趙大趙趙建明


武器的代差決定了戰爭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