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電子血壓計連續量幾次血壓,差別會很大?

教育快遞


電子血壓計是家用自量血壓,避免或控制高,低血壓病,進而避免和減輕心腦血管病風險的醫療器械。它方便實用,只要操作得當,效果頗佳。有的人用電子血壓計連續量幾次血壓,差別很大。這有兩方面的原因:1,操作不當。在量血壓前,不要做劇烈運動,更不能喝酒。要清心靜氣,稍坐片刻再量。量血壓時不要說話,不要活動。手擘要放在和心臟同一水平線上。連量2一3次,取其平均值。每次測量,要相隔3一5分鐘。要把血壓計在手腕或擘彎纏緊。2,要買有資質,誠信度高的企業所生產的電子血壓計,其質量有保障,所測血壓就比較準確。比如: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歐姆龍(中國)有限公司,江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九安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金億帝科技有限公司等生產的電子血壓計就是名牌產品。我用的是臺灣優勝國際股份公司(上海代理)所產的“脈博士"牌電子血壓計。是腕式的,已用三年多,效果不錯。以上所言,僅供參考。





天下第一愚768


我有一次在家量血壓。也是用的電子血壓儀。量的結果是高壓140低壓90。結果又量了一遍。結果是高壓150,低壓100。接著我又量了一遍。高壓170,低壓120。把我嚇屁了。趕緊去了醫院。到醫院啥事兒沒有?我把情況跟大夫一說。大夫說血壓越量越高正常。我說為什麼?挺正常點兒事兒,是你把自己搞緊張了。這回我可知道了,血壓是越緊張越高哇。


季末的風10


10多年以前人們量血壓都是到醫院裡邊讓醫生給量,有的是到診所裡面。以前用的量血壓的儀器基本上都是水銀的。最近這些年基本上都用電子血壓計,水銀的也有,但是比較少,現在無論是在藥店,在診所還是在醫院,基本上用的都是電子血壓計。現在三高人群這麼多,很多家庭也都有電子血壓計。就拿前兩天的一件事情來說。母親早晨起床之後量了一次血壓,高壓居然是160低壓是100,當時她嚇壞了,趕緊問我怎麼回事兒,後來我又給她量了一次,高壓和低壓分別是145和95,但是還是有點兒偏高。後來我給自己量了一下血壓,兩次量的值確實也有一些偏差,基本上高壓值偏差在20左右。那這是為什麼呢?但是老母親一直給我說是電子血壓計出了問題,量的不準。其實這不是電子血壓計的問題,這和下面幾個因素有一定的關係,比如說人在測血壓的時候,心裡邊莫名其妙的有一種緊張感;再一個就是如果剛從外面運動回來走的太快,或者跑著回來,剛剛坐下來的時候,血壓值肯定也是不一樣的;另外就是量血壓的時候,量的胳膊的位子不一樣,血壓值肯定也有一定的差別;第4點情況就是電子血壓計和水銀血壓計,兩個分別量值也不會相同。這些相差都不會太大。

量血壓的時候,人一定要心平氣和,在量的過程當中最好不要說話。個人感覺最好是坐著量比較好,右胳膊放平。如果是躺著量也行,但是不能歪著身子,因為這樣的話身體都會用力,測出來的血壓值也會有所差異。畢竟是電子產品,測出來的值是一個參考,結合自己身體的情況,按醫生的指導去做就可以了,沒必要給自己造成太大的心理負擔。有的本來沒事好好的,但是由於測出來的值太高,心裡緊張反而會造成血壓高,這些小細節都是需要注意的。


文史大世界


電子血壓計測血壓,連續測了幾次,數值並不完全一樣,是電子血壓計不準嗎?這是一種對血壓認識和血壓測量認識的誤區。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聊一下血壓計的那些事兒。

水銀血壓計比電子血壓計準確嗎?

對於血壓測量,並不是什麼很複雜的事情,原來都需要在診室測量的血壓,現在通過家用的電子血壓計,也都可以簡單的進行測量了,目前常見的血壓測量儀器有水銀血壓計和電子血壓計兩種,其對血壓測定的原理不同,但由於目前血壓計生產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並不存在水銀血壓計比電子血壓計要更準確的說法,現如今大部分的醫院也都將水銀血壓計替換成了電子血壓計,正規廠家生產的有明確醫療器械註冊證的電子血壓計,通常也是能夠準確測量血壓的。

血壓測量準確與否,不光取決於血壓計本身,還取決於正確的測量方式,用正確的方式測量,電子血壓計同樣準確,測量方式不正確,水銀血壓計一樣也測不到準確的血壓。

醫院使用的血壓計,除了水銀血壓計以外,很多也都替換成了電子血壓計,一般醫院的血壓計要更大一些,看起來也更加的“高大上”,當然醫用級的電子血壓計,比起家用級的電子血壓計,其精度和準確度都更有保障,醫院的電子血壓計之所以測量的血壓我們更放心,更認可,一方面是有專業人士指導測量,另一方面,不管是電子血壓計還是水銀血壓計,醫院的血壓計都會定期的進行校準,而家用的除了精度上相對差一點,一般我們也沒有條件去每年校準它,但通常情況下,家庭應用,作為方便血壓測量的儀器,家用電子血壓計的測量值也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家用血壓計與醫用血壓計的區別,只在於其精度與定期校準的區別,並不存在本質上的差異。

家用血壓計我們雖然一般很難去定期做校準,但可以參考家庭測量值與診室測量值之間的差異大小來確認家用血壓計的準確性,在排除白大衣高血壓以及血壓不同時間段波動影響的前提下,如果家用血壓計與診室測量值之間差異不大,就說明家用血壓計是準確的,可以正常使用的。

電子血壓計連續測量幾次血壓,數值都不一樣,是因為機器壞了或者不準嗎?

人的血壓是指在心臟搏動收縮舒張過程中,動脈血管壁所承受壓力的一種數值化表達方式,明白哲學辯證法的朋友都知道,世界是不斷動態變化的,而人體的血壓同樣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因此,即使是連續的測量幾次血壓,測量時出現異動的數值波動,也是完全正常的,如果連續三次測量血壓,數值有一定的差異,如果單側手臂差異值不超過10mmhg,雙側測量值差異不超過20mmhg,都算是正常的差異範圍,不妨取中間值或平均值作為血壓測量的參考值。

如果連續幾次測量血壓,在排除心理因素(比如突然生氣),其他外界因素影響,採用正確方式測量血壓的前提下,血壓值差異非常大,或者低壓和高壓值之間的差異變化很大,或者測得的結果明顯與平常測得的結果有差異甚至是不合常理的數值,則可以考慮是血壓計出現故障導致血壓值測量不準的可能性。

血壓測量,正確的測量方式,比選什麼血壓計更重要。

現在血壓計生產技術可以說是比較成熟的,從一百多元到幾百元到上千元的血壓計,通常都能夠較為準確的測量血壓水平,因此,想要量好血壓,瞭解自己的血壓情況,與其糾結血壓計準不準,倒不如多多的學習如何準確測量血壓的相關知識,簡單為大家說幾個要點:

1. 想要準確測量血壓,應該先排除生活上的一些影響因素,一般建議在量血壓前如果有便意,應該先排空大小便,以免因張力刺激而導致的血壓不穩定。

2. 在測量血壓前1小時,不要飲酒、喝咖啡、濃茶等飲料,也不要吸菸,不要進食,不要服用一些對血壓有影響作用的藥物(比如治療鼻塞的偽麻黃鹼製劑等),以減少飲食、藥物等因素的對準確測量血壓產生的不良影響。

3. 測量前半小時到1小時內,不要進行劇烈的運動,劇烈運動後心率加快,心跳沒有恢復之前,測量的血壓值往往也是不準確的。

4. 保持情緒的平穩也很重要,如果您剛生完氣,建議如果出現不適要趕緊測下血壓,但是血壓日常監測的話,不建議生氣後測量血壓,這時的血壓值可能會偏高不少。

5. 測量血壓前應保持靜坐至少5分鐘,然後在靜息狀態下進行測量,這時的血壓測量值才更能反應正常的血壓水平。

6. 測量時一般採取坐姿或臥姿,上臂自然下垂,最好有擱置上臂的小桌子,不要墊的過高,使上臂的位置不高於心臟,臂帶位置應與心臟保持一致,約在肘部2公分左右,鬆緊程度以可以伸入一指的程度為宜,這樣保持正確的姿勢,測量的血壓值才更準確。


李藥師談健康


為什麼電子血壓計連續量幾次血壓,差別會很大?

還是先說答案:

這很正常!

不用管它!

美國心臟協會、美國高血壓學會和預防心血管病護士協會早在2008年聯合發佈的“

關於使用家庭血壓監測的行動呼籲”的科學聲明中對此有專門說明。

關於連續測量獲得不同血壓讀數的原因,聲明解釋說:

人的血壓在每天24小時內原本就是不停波動的,這主要受神經、體力和體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關於不同度數之間可以容許的差異,聲明稱:

患者應該被告知,不同度數之間可以存在≥20 mm Hg的差異。

不用管它!

題主給出的幾個讀數,收縮壓最大差異23mm Hg,舒張壓19mm Hg,在聲明的“意料之中”。

不用管它!

家庭血壓監測準嗎?

說完答案,再補充一些相關基礎知識。

題主所說的使用“電子血壓計在家連續測量幾次血壓”,在醫學上稱為“家庭血壓監測”(home BP monitoring; HBPM)。

很多人對這種在家使用便宜的電子血壓計進行自我血壓測量心存疑慮:

準嗎?

在這裡,答主告訴你,你可以放心。

目前,世界上所有血壓指南都一致性推薦HBPM作為血壓測量的優選方法,被認為是僅次於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ABPM)的,最能準確反映真實血壓水平的血壓監測方法,優於在醫院、門診由醫生護士進行的血壓測量。

HBPM的另一個優點是,減少了使用聽診器的聽診法中人員因素的干擾。

血壓測量的聽診法和示波法

聽診法


傳統的血壓測量方法是醫生或護士使用聽診器聽診肱動脈被袖帶阻斷後血流恢復過程中波動聲音來讀取收縮壓和舒張壓讀數,在醫學上被稱為血壓測量的聽診法。

無論使用的顯示讀數的是水銀柱、壓力錶(如上圖)或電子顯示,都不改變聽診法的基本原理。

示波法

全自動電子血壓計,不管是誰使用,基本原理都是,製造商通過在血壓計內植入軟件系統,將血管搏動給充氣袖帶施加的壓力振幅,經過一定算法(各個製造商的算法可以被允許不公開)換算成血壓讀數。

血壓測量的示波法的一大優勢就是不受使用者聽診技能的影響,減少了干擾,反而可以測量出更接近真實的血壓。

電子血壓計本身準嗎?

任何血壓計都存在準不準的問題,都需要在出廠前進行校準,並在使用過程中定期校準,包括水銀血壓計也一樣。

只要通過校準的血壓計,就應該被視為是準的,可以放心使用。


掙脫枷鎖的囚徒


我看了一下提問者連續幾次測的血壓,收縮壓在140-160之間,舒張壓在90-110之間,單單看最低值與最高值的差異,確實比較大,但總體看還是在比較合理的變動範圍。



為什麼電子血壓計連續測量幾次血壓,差別會很大?

現在臨床上大多用的電子血壓計,而家庭血壓計電子的更多。有些人覺得電子血壓計和傳統血壓計相比不那麼準確,其實結果並不會差很多。主要因為傳統血壓計主要是醫生給量的,操作更規範些,結果相對準確。



事情上不管是電子血壓計還是傳統血壓計,每次測量結果都不會固定不變,一方面血壓本身就是波動的,就如同同一條河,其中的水流時刻在變化。但如果再同一環境下,差異不應該很大,如果差異大,那麼就應該懷疑是不是機器有問題或者測量方法不對。首先要保證電子血壓計電量充足,被測量人靜息狀態,袖帶綁的位置要正確,而且血壓計高度要和心臟平齊,影響血壓的因素有很多,所以每次測量血壓時輕微差異很正常,如果差異大就要尋找原因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我是醫者良言,是一名住院醫師,專為普及醫學知識造福人類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有疑問可留言,必回應!

為什麼電子血壓計連續測量幾次血壓,差別會很大?

隨著時代的進步,高血壓的發病率也在增加,而血壓的測量就成了大家比較關注的一個點,今天我來聊一聊為何測量幾次血壓,差別大的原因。

1.使用了不合格的血壓計:

有些人圖便宜,買一些廉價或者小廠的電子血壓計,價格確實是便宜,但是卻測量不準確,而且質量得不到保證,自然就有可能測量的差距大;

2.血壓測量方法不對:

測量血壓之前應該休息5~10分鐘,保持良好的心態,取坐位,保持袖帶和心臟在同一個水平面,袖帶的鬆緊以剛好能伸進去一個手指頭為宜;如果不注意上述細節,也可以造成血壓大的波動;

3.嗜鉻細胞瘤:

嗜鉻細胞瘤主要來源於腎上腺髓質,它可以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而這三個激素都是收縮血管的,因此都可以使血壓升高;而這三種激素的釋放是一陣陣的,因此血壓也是忽高忽低;

4.其他藥物的影響:

很多高血壓病人都合併有血管硬化,因此需要長期口服阿司匹林,而阿司匹林可以引起水鈉瀦留,導致血管內的液體增多,可部分或者全部抵消降壓藥的作用,也可以出現血壓大的波動;

5.沒有控制飲食:

有些病人雖然得了高血壓,但是並沒有放在心上,依然吃飯比較鹹,這樣也可以造成血壓大的波動;

6.不良情緒的影響:

血壓很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人在緊張、焦慮、應激的時候特別容易引起血管的收縮,也可以使血壓波動增大。

最後小結:造成血壓波動較大的原因總結如上,這裡不再贅述。

以上是我對該問題的解答,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讚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醫者良言


高血壓患者2.4億,家庭自備電子血壓計非常普遍,在多次自測血壓時會發現每次都不同,這涉及到電子血壓計究竟準不準?搞得人很糾結,甚至懷疑自已的電子血壓計不準,為什麼會有偏差呢?

首先要知道收縮壓(高壓)和舒張壓(低壓)是怎麼測得的:神帶下緣平肘紋後扣緊,在進出橡皮管處有一個埋隱䒙的壓力感受器,當充氣到180-200mmHg,(數字模似)自動或少數手揑充氣皮球充氣後,手動松螺絲放氣。

當充氣後氣囊的壓力超過你肱動脈的血流壓力時,血流徹底阻斷,袖帶上壓力感受器沒有隨心臟收縮時肱動脈搏動的感覺,一般電子血壓計會繼續補點氣後慢慢放氣。當氣囊的壓力下降到肱動脈血流剛能通過時,血壓計會自動記錄這數字就是收縮壓。隨著袖帶氣囊壓力漸下降,心臟收縮時每一次血流通過肱動脈時壓力感受器都會感受到在電子屏上顯示一次又一次血壓的數字,當然越來越小。

當左心室舒張時血流壓力下降到䄂帶裡感力感受器無法再感受到肱動脈搏動帶來的阻力時,電子計自動記錄該數字即舒張壓,測完後會顯示最高測得的收縮壓和最後測得的舒張壓。往往伴有測量時的平均心率。

電子血壓計測量多次血壓均有一定範圍的差別原國有三個:

1.血壓計設計時放氣速度,放氣越快,感受器間隙時間越長,就可能漏掉真實的最高壓和最低壓。使收縮壓、舒張壓也會偏低。反之較好的血壓計放氣速度會更慢些,壓力感受器更敏感些,每次測量相對差別就小些。

2.人與人對測量血壓時本能的、潛意識中產生交感神經反射的興奮性和敏感程度不一樣,因此血中釋放出來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可以導致心率加快、小動脈收縮、心肌收縮力增強使血壓升高的反應快慢也不一樣。

3.人的頸動脈有一個壓力感受器,每個人的敏感性,反應速度也不一樣。當測血壓䄂帶充氣直到阻斷一側肱動脈血流,頸動脈壓力感受器不知道你在測血壓,為了衝破身上某處血流被阻,同樣快速釋放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能使血壓升高,由於敏感性和反應性不同有的人越量越高,有的人第一次就最高,後幾次會下降。

4.袖帶底部是否平肘紋、手臂是否伸直、袖帶下緣是否與心臟平行(桌上和椅子高低)、袖帶過鬆或過緊、測量時肌肉是否放鬆,有無肌肉緊張等都與血壓波動有關。即使水銀柱式的血壓計也會因上述因素而變化,放氣過快,心律不齊尤其是房顫患者更應慢些放氣,否則差別也會很大。手腕式電子血壓計受干擾因素多不建議買。

最後一句話,若方法正確,人也放鬆,測血壓是應三次,若有差別不是取平均值而是最低值,因為這是放鬆後排除其他干擾測得較客觀的血壓。但血壓波動太大,除上述因素外,睡眠差、情緒不佳、談話多、壓力大、生氣、過飽過鹹過鮮等也會影響血壓。同此24小時動態血壓是判斷高血壓、判斷治療效果、調整治療方案、避免干擾因素最有效的手段。

2019.7.27





我想說點真話


由於我國原發性高血壓的患者人數眾多,而我國的經濟又迎來了跨越式的發展,以前只能在醫院見到的一些簡單的醫療器械,現在越來越多的進入了尋常百姓家。例如,血壓計,這個監測血壓非常非常重要的工具。但是,由於大家並沒有受到過正規的、規範的醫療方面的培訓,因此,對於血壓計的使用可能存在一定的誤區或者不當之處,今天張大夫就和大家說一說題目中這個問題。


為什麼同樣是一臺血壓計,測量幾次會有比較大的差別?

張大夫認為,這可能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具體是哪一個原因,還需要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 患者測量血壓時的狀態,例如緊張、運動後、體力活動後都可能出現血壓的升高,在我們休息一段時間後,血壓則可能恢復,還有兩次測量血壓之間患者有沒有服用什麼藥物?

2. 測量誤差,所有的血壓計,無論時電子的血壓計,還是水銀的血壓計,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測量誤差,即使時同一個人、相差即使不到一分鐘,兩側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別,但是這種差別一般不會太大;

3. 您兩次測量的血壓是不是同一側上肢,如果不是,張大夫可以告訴大家,有些人兩側的血壓值可能會相差20mmHg;

4. 測量血壓的技術,例如我們測量血壓的時候,要求上肢與心臟等水平,不知道您是不是規範操作;

5. 電子血壓計本身的問題,如是不是電壓不穩?是不是需要更換電池等等;

6. 就是電子血壓計的質量問題,在這裡張大夫推薦大家購買質量信得過的名牌產品,不要圖便宜而不能準確的監測血壓。

上面是張大夫想到的可能的原因,希望對您有幫助。


張之瀛大夫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於健康的關注度逐漸上升,尤其是現在城市裡的高素質中老年高血壓人群對於血壓關注度比較高,總是反覆連續測量血壓,結果每次測量的血壓都不完全相同,有時會有較大差別,是不是血壓計有問題?

今天就為大家答疑解惑,跟您講講電子血壓計連續測量血壓的問題。

1、首先要知道血壓是什麼?

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的側壓力稱為血壓。血壓通常指動脈血壓或體循環血壓,是重要的生命體徵。

2、如何正確測量血壓?哪一側更準?

血壓測量是評估血壓水平、診斷高血壓及觀察降壓療效的主要手段。在測量血壓前30分鐘內不能吸菸、喝濃茶或咖啡之類的飲料,並排空膀胱。應在安靜的環境中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休息至少10分鐘,以使全身放鬆,測量時不講話。左右手臂血壓在一般人是有差別的,可以相差達25%。但這種差異沒有固定的模式,不一定哪一側血壓高,也與左利手或右利手無關。所以我們第一次檢查時應測量雙上肢血壓,以後的測定使用數值較高側手臂測量的血壓值。

3、連續測量為什麼會有差別?

1)前面講到了血壓的定義,我們可以知道血液是流動的血壓也是時刻會有波動的情況,但是短時間內一般波動範圍不會太大。

2)連續測量血壓有差別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袖帶綁的鬆緊、高低會隨著測量次數發生變化。

3)連續測量袖帶會對局部的肌肉和動脈造成擠壓,局部的肌肉組織恢復平靜狀態也是需要時間的。

4)多次連續測量會對人的神經和內分泌造成輕微的影響,從而會對血壓造成測量差別。

5)有些患者隨著連續測量血壓的次數而發生心情變化,都對血壓有影響。

對於能夠短時間連續測量好幾次的人群,考慮您的緊張焦慮情緒更應該受到重視,注意舒緩這些不良情緒,有時候比起血壓不良情緒的影響更大。

4、到底能不能相信電子血壓計?

電子血壓計多數是利用袖帶內高靈敏度的傳感器,採用示波法進行血壓測量,它可以自動記錄動脈中的血液流動狀態,並把其轉化成數字形式,測量時不需使用聽診器,非常方便。一般來說,上臂式電子血壓計可靠性較好,推薦使用。

電子血壓計只要經過了國際標準認證驗證,其準確性都是可以信賴的。由於水銀洩漏的潛在威脅,電子血壓計將會成為血壓側領的主要工具。因此大可不必擔心正規血壓計不準的問題。

最後告訴大家,血壓是波動的,每時每刻在變化,左右手血壓不同,要買正規優質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是安靜休息10分鐘,不能連續測量血壓,中間建議間隔5分鐘以上再測量,不要過於緊張和焦慮,高血壓能夠很好地控制和治療,能夠健康生活一輩子。

關注健康,關注心血管徐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