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說別人愛聽的話,不要讓忠言逆耳

古人云:“忠言逆耳利於行”,做人要懂得說話的技巧,就必須讓聽者能夠心悅誠服地接受,而不能你說出來自認為是好話,聽到別人的耳朵裡就變成了壞話。


說別人愛聽的話,不要讓忠言逆耳

01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做了一些事,說一些話,讓自己覺得不放心,不敢判斷好與壞,從而希望身邊的人能忠實地、大膽地指出並告訴我們哪個地方好,哪個地方不好。

但為什麼有些意見和建議我們卻不喜歡聽,甚至聽了後感到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受挫了呢?原因是忠言有時未必逆耳,或有的批評方式未必是我們想接受的。

我們都知道,一味苦藥丸,外表都會裹上糖衣,就可以改變苦味,讓病人很容易地把它吞進肚裡。同樣,一個善於批評的人,即使批評別人,也可以“忠言,不逆耳”,老少皆愛聽。

說別人愛聽的話,不要讓忠言逆耳

02

一位老師講課時,發現有兩個學生在打瞌睡,於是他停止了講課,先把兩個學生叫醒,然後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隻小企鵝,在跟著它的老師學習築巢時,它總喜歡把頭和長頸貼在地上待一會兒。老師問:“你這是什麼意思?”小企鵝回答說:“我這是對老師的禮貌。”

因此,我對這個故事深受啟發。有些學生上課不注意聽課,總喜歡把頭貼在桌子上,也許這也是對老師的禮貌,對吧?

老師說完,全班鬨堂大笑,兩個熟睡的學生也臉紅了,尷尬地笑了。從那以後,他們上課再也不打瞌睡了。這位老師採用了講故事的批評方式,對錯誤現象進行幽默類比,取得了很好的批評效果。

說別人愛聽的話,不要讓忠言逆耳


03

其實,還有一個更好的方法去批評別人,那就是在批評別人之前,我們應該給他們一些讚揚,讓他們先嚐到一些甜頭,然後再說批評的話,大家就會更容易接受了。

有一天,某機關的王主任對女打字員說:“你的打字速度真的越來越快了。”當打字員聽到主任如此誇獎她時,臉都不好意思地紅了。於是王主任接著說:“不過,我希望你之後打字時,多注意一下標點符號。”

如果王主任不這麼說,而是直接告訴打字員,她應該特別注意標點符號,她會覺得今天被上級責備了,而心情不悅好幾天。甚至還可能會為自己辯護說:“她很小心,因為手稿中有錯誤或不清楚的地方,所以她不能對錯誤承擔全部責任。”

說別人愛聽的話,不要讓忠言逆耳


這樣一來,王主任的建議不但沒起作用,說不定還會為自己的狡辯惹禍上身!

讓我們回到日常工作中反覆地想一想,有時候我們在被批評,甚至非常嚴厲的批評,我們都會點頭接受,而且是真誠的;有時候,我們哪怕是受到一點點的批評,也會跳起來反駁。原因是什麼?

仔細的分析和比較後,你會發現兩者有一個根本的區別,那就是別人對我們的同情和了解的深度不同。從理論上講,任何一種批評與被批評都存在著這樣一種矛盾:善意的批評動機與擔心傷害對方的矛盾與希望得到他人賜教與唯恐遭受批評的矛盾。

說別人愛聽的話,不要讓忠言逆耳

04

如何解決這一矛盾?這需要掌握一些批評的技巧。

(1)批評人也需要分人

對於那些青少年,因為他們思維還不成熟,他們不可避免地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過失。有些錯誤,即使指出很多次,但也可能會重犯。在批評他們的時候,最好語重心長地直接指出,不宜含糊其辭,使其誤解了批評的意圖。

對於批評那些個性倔強的後進青年,最以退為進,先肯定他們的優點,再指出他們的缺點和過失。只要我們能從對方的表情言行上,觀察到對方的內疚之感,就沒有必要強迫他們當眾承認錯誤。

對於自我意識強、自尊心強的成年人,我們應該選擇合適的時機和場合,提醒他們自己的缺點和過失,或者旁敲側擊,火候到了就可以了,沒必要嘮叨太多。

說別人愛聽的話,不要讓忠言逆耳

(2) 批評也要究竟分寸

儘量避免在公共場合指名道姓地批評,沒有必要的時候不宜採用,否則,不但達不到效果,還會因尷尬而產生逆反心理。


若是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很多時候會難於啟齒批評對方。有時,是怕打擊報復,但更多的是要顧全大局,從工作的利益出發,既要讓對方知道自己的缺點和過失,又要維護對方的尊嚴和威信。這時,我們不妨用自我批評的方式,達到溫和含蓄地互相批評的目的。

當批評那些不講道理的人時,一味溫情脈脈無濟於事。當他怒氣衝衝,誰敢說他不對,就罵街、打架。對於這種人,首先要用以正壓邪的態勢,理直氣壯地指出:“你錯了,你就是錯了!”當他的火氣稍有收斂時,再運用軟硬兼施的方式與其論理。這種批評,即使有點“苦”,也會像嚼橄欖一樣,先苦後甜。

說別人愛聽的話,不要讓忠言逆耳

總之,只要我們能綜合考慮各種因素,講究一些批評的語言藝術,就可以達到忠言順耳的境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