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拉風箱,燒大鍋,山村小院真熱鬧,村民相聚做“皮渣”,鄉情濃郁


春節前,在太行深山區的衛輝市土池村遇上人們正在大鍋上下粉條。仔細觀察,他們把下到鍋裡的粉條趁熱撈出,不晾曬,直接壓成“皮渣”,吃時在鍋里加佐料燜制,人們都說這樣做出的“皮渣”比肉好吃,很多地方人也稱這種美食叫“燜子”。

在很多地方見到的“皮渣”都是用碎粉條頭煮熟製成的。這裡人做的“皮渣”用料是農家保存的紅薯粉芡,這位村民正在用石磙把成塊的紅薯粉芡壓碎。

村民燒地鍋,拉起了山外已經很少見的大風箱。

如今很多山村人進城過年了,在村裡留守的都是老人。這些老人相聚在一起互相幫忙,用傳統老手藝做“皮渣”。

大鍋臺前熱氣騰騰,要不是過年,這樣的場景很難見到。

大家合夥做“皮渣”,燒鍋的柴火各自從家拿。

這個小院子裡很熱鬧,匯聚了一個小自然村全部留守老人。

老人們把紅薯粉芡打成糊,攪均勻。

專用漏勺把紅薯粉芡下鍋裡,邊敲打,不斷線。

村民把下在鍋裡的粉條煮熟後趁熱撈出,直接用布抱著壓成塊。

這些做成的“皮渣”好像豆腐塊,食用時蒸炒燜煎味道美 ,是當地一道特色菜。

村民合夥做“皮渣”,增強了鄉鄰的友情,烘托了年味,留住 了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