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孩子缺乏責任感,家長應該怎麼做?這6條原則很關鍵


孩子缺乏責任感,家長應該怎麼做?這6條原則很關鍵

責任心,總括起來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範、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偉大的代價,即是責任”,丘吉爾的名言已為我們指明瞭培養孩子的方向。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讓其擔當起社會和家庭賦予的責任。

沒有責任心的孩子,不僅對自己的事情不關心,對別人也不關心;不僅自我奮鬥的願望淡薄,而且推諉推卸、推脫的習慣也甚為頑固。

孩子缺乏責任感,家長應該怎麼做?這6條原則很關鍵

孩子對於任何事情做出的處理反映出孩子的受教育品質。許多孩子從來不洗自己的衣物,房間從來都是亂糟糟的;吃了飯,也不曉得幫助家人收拾碗筷;看到家裡來了客人,甚至連招呼都不會去打一個;在公共場所,大聲地喧鬧著從來不會考慮旁人;只要家裡人不催促去寫作業,便會在電視機前一直待著;拿到考試卷子,只看看分數而從來不會對錯題給予足夠的關心……

當因自己賴床而快要遲到的時候,卻吆喝母親趕緊送他上學;當自己不小心做錯了什麼事情,卻總能找出無數的藉口和理由;當家里人一旦沒有滿足他的一個小小要求便不依不饒,拿回糟糕的成績單卻說誰都有可能犯錯;也會因為過失而流眼淚和遺憾的嘆息,但事情過了幾天就恢復了原來的模樣……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往往缺乏責任感呢?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難道從小就是如此嗎?其實問題的根本原因也許在於做父母的缺乏培養孩子責任感的意識。

孩子缺乏責任感,家長應該怎麼做?這6條原則很關鍵

責任感的培養是孩子健全人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併為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動力和保障。責任感的培養有助於孩子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養成自治、自理能力。教給孩子責任感,能使他明白:自己的言行會對別人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進而明白責任的完成與否對自己的將來有什麼作用。

科爾和普蘭特約好,星期六要到普蘭特家去一起完成一個工藝的製作。普蘭特答應準備好工具和所需材料,科爾負責設計。這件事爸爸媽媽並不知道,到了週五晚上,全家商量週末一起去爬山,再住一個晚上,週日回來。科爾連想都沒想,就舉手贊成了。

科爾回到房間給普蘭特打了個電話,告訴他明天要去旅遊,週六約定要做的事,週日回來再說。普蘭特十分不快,因為他為了這個約會,推掉了其他的活動安排,況且週一還要交作業,週日再做怕來不及。但科爾不願放棄這次旅遊,說等週日回來再說,便掛了電話,同家裡人一起去做明天出發的準備。

孩子缺乏責任感,家長應該怎麼做?這6條原則很關鍵

過了一段時間,普蘭特打來電話,是科爾爸爸接的,聽說是找科爾,便交給了兒子。因為聽到普蘭特的聲音中有些不快,爸爸不由留心聽他們講話,雖然不大清楚,但心裡有了些想法。等科爾放下電話,爸爸問道:“有什麼事不愉快嗎?”“沒有什麼,一點小事。”“這是我的不是,安排出遊前沒有問一下你有什麼安排,就決定了。你是不是約了普蘭特什麼事。”“噢,本來說明天做工藝作業,後天做也一樣。”“什麼時候交呢?”“星期一。”“這不大好。一是完成作業是要緊的事,不能隨便推移時間;再者普蘭特恐怕已經做好了準備,違約不好。你忘了上次你約他來一起做遊戲,結果他臨時改變了主意,你是多麼生氣?”科爾猶豫了,媽媽理解他的心情:“這樣吧,你明天先去做作業,什麼時候做完,我們就什麼時候出發,反正也不太遠,去了先休息,第二天再玩,好不好?我們遵守約定,才是負責的表現。”

這裡全家人都為科爾做了一點小小的犧牲,但這是值得的,爸爸及全家的支持教會了科爾要對自己的行為、言行負責任,要尊重別人,要懂得約束自己的慾望。要培養孩子的各方面的品質,父母常常是要做出犧牲的,這也是做父母應有的責任。

孩子缺乏責任感,家長應該怎麼做?這6條原則很關鍵

給父母的建議: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責任心,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是今後他對社會、對家庭的價值體現。沒有責任心的人,既不能成就自己的事業,也得不到社會的承認和感情的回報。每位家長都應該格外重視對孩子責任心的培養,切不可輕易疏忽。一般來說,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家長應把握以下幾個常用的原則:

1從對自己負責到對他人負責。

不可想像,一個對自己不能負責的人,何談對他人負責?因此,家長對孩子責任心的培養應從孩子自身抓起,為孩子灌輸責任意識,糾正以往不負責任的舉動。

孩子缺乏責任感,家長應該怎麼做?這6條原則很關鍵

2別讓孩子找藉口。

找藉口幾乎是人的天性,孩子也不例外。生活中孩子常常會找出這樣那樣的理由和藉口,來推託自已所做的事情。家長們應及時而理性地糾正孩子這種不良的行為習慣,清除滋生“不負責任”的土壤。

3讓孩子承擔一部分家庭事務。孩子作為家庭的一名成員,既應該享受其權利,當然也應承擔一定的家庭責任,包括承擔一定數量的家務勞動,父母可通過鼓勵、期望、獎懲等方式,督促孩子履行職責,培養責任心。

孩子缺乏責任感,家長應該怎麼做?這6條原則很關鍵

4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讓孩子在生活中感受責任的分量,哪怕只是倒一次垃圾,洗一塊手帕,維護一次公共財物的舉動,一件表示同情心的事情。孩子積極主動時應給予表揚鼓勵,疏忽或漠視時應給予批評和修正。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超越“以自我為中心”,瞭解自己周圍的世界,從而強化自己對他人負責,對周圍環境負責的責任心。

5懂得放手。在家庭教育中,孩子責任心的培養只有通過實踐體驗,才能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家長越俎代皰是無濟於事的。有的家長盼子成才心切,竟代孩子整理書包,幫助檢查作業錯誤,這是一種責任心的“錯位”和“越位”。

6已正方能他正。父母自身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心如何,對孩子來說也是一面鏡子。從一定角度來說,父母的責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責任心。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毫無責任感的父母,可以培養出很有責任心的孩子?

孩子缺乏責任感,家長應該怎麼做?這6條原則很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