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駙馬墳”卻埋著帝王,還發現一面鏡子,專家:“禁止出國”展覽

若是說起春秋戰國時期,現在的人們對其最深的影響,就是這段時期是我國第一個出現的亂世時期,也是我國思想發展,最為快速和齊全的時期。而戰爭一向來都是科技的催化劑,因此很大程度上,在這段時期中出名的諸侯國,或多或少都有著超強的實力。

而對於其中較為強盛的齊國來說,其軍隊和經濟文化,在數百年間在各國裡都稱得上是頂尖的。若是讓考古學家們來說的話,齊國對後世影響最深的,還得數在古墓中出品的古銅鏡。這個古銅鏡的工藝水平也就超越了當時的科技水平,更稀奇的還是它是從一個埋葬於駙馬墳的帝王墓室中出土的,被專家列為禁止出境的文物之一。

“駙馬墳”卻埋著帝王,還發現一面鏡子,專家:“禁止出國”展覽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人們在擴建膠濟鐵路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一座上古的墳墓。 在考古學家趕到之後,從當地的老人口中,得知了這座墳墓很有可能是上古時期的一個駙馬墳。一開始專家們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隨著研究的開展,裡面出土的文物和陪葬品的數量,讓這個說法越來越站不住腳。

專家們認為,這很有可能不是駙馬墳,墓主人的身份還需要仔細研究。因為主墓室還沒挖到的時候,考古隊就發現了將近上千件文物,還有五個陪葬坑。這種規模,很明顯不是一個駙馬能有的。在對古墓的年代和文物的造型進行研究之後,考古隊認為這是齊國某個君主的墳墓。若是按照史料的記載,齊國的第一代國君,很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姜子牙,而其後強盛的齊國在墓葬文化上,也是頗具盛名的。

“駙馬墳”卻埋著帝王,還發現一面鏡子,專家:“禁止出國”展覽

但是這裡面的文物,有一面鏡子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在墓中出土的這面鏡子,可以說將齊國的強盛從側面表達得淋漓盡致。專家們根據其造型稱為“龍紋矩形銅鏡”。其高大一米二,重量更是有著百斤以上,但是驚奇的是,它的厚度卻只有一釐米左右。這長寬高的差別,可以說讓專家們深感興趣,甚至還有人將其稱為“超前科技”。

因為按照戰國時期的科技水平,像這種程度的鏡子,按理來說是根本不可能製作出來的,但是它就這樣出現在古墓當中,可以說是讓專家們疑惑不解。要知道根據史料來看,直到秦朝時期,才在真正意義上,出現了銅鏡。在此之前,一般人都是用水這種東西來充當鏡子的。可這面銅鏡出現的時間,卻遠早於秦朝,很可能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銅鏡。

“駙馬墳”卻埋著帝王,還發現一面鏡子,專家:“禁止出國”展覽

可就算在秦漢時期,因為是用青銅器打造出來的東西,哪怕是帝王使用的鏡子,也是相當厚重的,並且因為那個時代的工藝技術還不是很成熟。所以青銅鏡如果變大的話,不僅難以給鏡面拋光,也難以控制鏡子的完整度。

因此,在出土的秦漢時期青銅鏡文物中,很多時候出現的都是小型手持的設計。但是以龍紋銅鏡的大小來看,這個高度遠比一般的鏡子大得多,其用途很有可能是作為穿衣鏡供君主使用的。而且因為厚度上只有一釐米,若是以現代的工藝技術還說得過去,但是在兩千多年前出現的話,就能證明在當時,齊國的工匠所擁有的工業技術,或許已經達到了當時世界的巔峰水平了。畢竟要控制好鏡子的厚度和鏡面的清晰度,這種技術難度是隨著材料的材質而變化的。

“駙馬墳”卻埋著帝王,還發現一面鏡子,專家:“禁止出國”展覽

專家為此還親自找來了專業人士,做了許多實驗。實驗證明若是想要將龍紋銅鏡再一次仿製出來的話,以一樣的材料和造型來說,哪怕是用了現代發達的技術,不管怎麼控制,都很難將鏡子的厚度,控制在一釐米之內。而且因為在銅鏡的背後,還有工匠們雕刻的複雜繁瑣的花紋,因此想要保持銅鏡不斷裂的話,其難度是很高的。除此之外,在古代究竟是如何,將這個一米二的銅鏡的鏡面進行拋光的,目前還是個迷。畢竟用上了現代科技,專家們都不敢保證能完好無損製作出來,這種光滑的鏡面。

“駙馬墳”卻埋著帝王,還發現一面鏡子,專家:“禁止出國”展覽

也正是因為這個銅鏡上,存在著非常多的謎團,製作工藝上,也有著很高的技術難度。所以專家們才認為,這個是不該出現在兩千年前的“超前科技”。當然,對銅鏡研究得越深,其身上就有越多的謎團。直到現在,無論是考古學家還是文物修復的專家,都一直沒有搞清楚,這面銅鏡究竟是怎麼做出來的。

“駙馬墳”卻埋著帝王,還發現一面鏡子,專家:“禁止出國”展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