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顛覆原生家庭固有的思想束縛?

vx15661167949


顛覆,大多數人根本不到需要顛覆的程度,需要的是改善、改進、成長。


第一,接納。接納過去,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接納自己的全部優、缺點。

人只有接受自己的過去,才能走出來,才能更好的成長。


第二,原諒父母。只要是父母盡力給我們的愛,不管他們愛的方式有什麼問題,都要感恩。

從來就沒有完美的父母,接受他們思想的侷限性,接受他們也有自己原生家庭的問題,接受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接受他們的平凡、不完美。如果沒有得到愛,那就放下,放下對自己、對他人的苛責,主動付出愛,就能接收到愛。


第三,不擴大問題。現在流行說原生家庭的問題,很多人看了就對號入座。其實,很多問題根本上升不到原生家庭的問題層面,就像我以前看過描述各種病症的資料,就感覺我好像很多都符合,身體哪裡都有毛病。其實很多根本不是問題,你不放大它就行了。


第四,自我成長。要想想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只要我們已經成年了,就要對自己負責,不要把自己的思想留在過去,不是小孩子就不要把什麼問題都推給父母。

要知道我們和原生家庭的相處時間只是漫長一生中的短暫時光,雖說環境也是造就我們的因素之一,但原生家庭環境佔的比重並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大。只要你成年了,要受什麼環境的影響,你都可以自己選擇。

還可以自己找良師、益友,父母我們沒辦法選擇,但朋友就可以了吧,好的朋友可以影響你過更好的一生,我們可以自己選擇要受誰的影響,人生是自己的,我們才是自己命運的掌控者,要知道自我成長也是靠自己的。


第五,脫離問題環境。確實有嚴重的不好影響的原生家庭,但只要你成年了,就可以自己創造條件遠離,不管是外出工作、還是外出讀書等等,接觸不同的社會環境,接觸不同的思想,看過更廣闊的天空,就不容易被以前的思想束縛了。


第六,自我療愈。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找到自己需要改進的問題根源,創造條件自我療愈。不管是看心理學的書籍還是直接去學心理學課程,懂得問題的存在,才能找到解決辦法。問題嚴重的話就直接求助專業的心理醫生。

要知道問題不難,難的是接納和麵對問題,只要你有直面問題的勇氣,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欣欣向晚


要想擺脫原生家庭的思想束縛,其實也不難!


我的一個初中同學,母親沒有上過學,父親是一個包工頭,吃住都在工地上。家裡的重活都由母親一個人承擔。母親是個勤快人,但想事情的時候常常有些偏執,造成鄰里之間關係並不好。父親不但不回家也不往家裡寄錢。母親就這樣嘮叨、埋怨、哭泣。我的同學無論是上學還是回家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非常地安靜。學習成績也很差。初中畢業後,我們再也沒有見過面。


十五年以後,我們再見面時,他已經有了自己公司,身價好幾百萬的老闆了。人生就像坐過山車一樣,有彎路有直路,順帶的只是忽高忽低的人生體驗。我們常常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一次次地複製父母潛移默化給我們的思想、認知。其實,只要你願意,你完全可以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真正撼動自己的人生軌跡。


第一,和解。直面自己的原生家庭,與自己的家庭和解,與父母和解,不逃避與父母相處。


第二,目標。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究竟是什麼?真正想要什麼?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根據自己的慾望制定具體的目標,去實現它。


第三,反思。當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要勇於面對自己、進行自我反思。如果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就要即刻制止,重新調整方向。通過反思不斷地調整自己,這樣就能按照預先設定的路線前行。


第四,鏈接。這點非常重要。你與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你多與優秀的人產生鏈接,多受牛人的碾壓,多多學習他們的思維模式,會給你有不一樣的人生體驗。你完全不用擔心原生家庭會給你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不要讓原生家庭這個概念去束縛自己。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悅悅情感


首先要告訴您,這個問題想改太難了。

有首歌詞唱到“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還有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都是講成長其實就是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問題。全部來自模仿,有的是有意的培養,有的是耳濡目染薰陶出來的,長而久之就是一個新人的誕生。

孟母三遷,是為了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母親知道守著好人能學好的道理。

民國才女林徽因是妾的女兒,可是父親帶著她出國了,給了她國內女孩沒有的開放式教育。父親的平臺讓她有了更好的視野和拒絕徐志摩的底氣。

高曉松全家都是清華才子,夠任性的,他就是想學壞都接觸不到社會底層的人,玩都能玩出超出常人的高度。

所以說,一個人是誰生的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看誰養的,養你的人他們是怎麼長大的。養你的環境是什麼。有人說,一個好女人管三代,就是這個道理。一個好爸爸的心胸給了孩子看世界的心胸和格局。康有為所有的兒女都成才。爸爸把教育孩子當成大事。

所以說,你首先研究下,你的家庭教育有什麼問題,問題出在哪?你得知道自己的固有思想的來源和成因,這種固有好還是不好。好的沒必要改,不好的,當你已經繼承後,想改變,三中方法

一、脫離這種環境

二、你的觀點被質疑,自我反思能力強。

只有你知道自己有什麼問題了,這才有改變的可能。

意識到自己問題後,想成為啥樣的人,就去結識那樣的人,讓榜樣的力量帶著你修正自己。

如果您覺得我說的有道理,還請點個贊,謝謝。


捨得與自由


我們每一個人,對於“不舒適”感,都會有一個本能的反應就是躲避與反抗,就是我現在看到我馬上要撞到刀刃上了,我會飛快地躲過去,這個速度甚至無法測量。這是現實物理層面的,同樣對於感覺、感受層面上,我們也是一樣的。當憤怒、委屈、嫉妒、恐懼等等不舒適感來臨時,我們本能的會討厭、牴觸,想要趕緊逃離這個狀態。但,這個感覺,生於哪裡?生於你自己的世界當中,它專屬於你。就像浪花起來了,它來自大海,也屬於大海。

那麼,一個專屬於你的東西,你反抗它、討厭它,會怎麼樣?它就會對你的生活產生負面的影響。我們的原生家庭會給我們很多,我們的性格特徵、處事方式、習慣等等,很多很多。在這之中,一定有我們喜歡的有我們不喜歡的,但正是這所有的一切構成了現在的你。嘗試去包容你的“浪花”,嘗試去看到這些“好的壞的”都給你帶來的禮物,慢慢的當你願意感恩一切的時候,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人生。


告別娑婆


原生家庭的思想可以說很大一部分影響了孩子的一生,不然也不會出現老一輩人的“兒子像老爸,女兒隨她媽”的說法!

就我本人而言,自認為自己以前很隨自己的老爸,不管是性格還是做人做事方面,父母的所做所為自己的看在眼裡,當自己遇到差不多的事的時候,自己會根據父母處理事情的方法方式去處理,因為從小家裡窮,總覺得自己比人低一等,造就了自卑的心理。慢慢的等自己長大成人走向社會的時候,不在父母身邊,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學會了一步步走向堅強,努力奮鬥,加油幹!

只有自己強大了,自己的有知識了,面對各種事,各種問題都有自己解決的方式方法。從而到偶爾回家對自己家人處理事的方式方法也能有不同看法,可以跟家人分享分享。

總的來說,要想顛覆原生家庭固有的思想束縛,就要走向社會,換一個環境,學無止境,很多事的處理方法不是隻有一種,就看你是選擇哪一種更合理的方法!


忠也者


我上個月讀完了一本回憶錄,作者向人們講述了自己如何通過接受教育,一步一步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她的勵志故事也充分說明沒有開啟自身的理智,才能審視原生家庭對自身思想的深刻影響,進而發起反抗,最終獲得新生。

她生於1986年,17歲之前,沒有上過學;28歲時,劍橋大學博士畢業。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比爾·蓋茨在讀完她的“Educated”之後,十分感慨地說道:“我自以為很擅長自學,但與她的自學能力相比,我的簡直不值一提。” 她是何方神聖,盡然讓科技大佬如此自愧不如?

她就是本書的作者:塔拉•韋斯特弗 (Tara Westover),來自美國愛達荷州一個閉塞山區的女孩。她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了一本回憶錄,並憑藉這本書,被《時代週刊》評為2019年“年度影響力人物”。而在這之前,她於2008年獲楊百翰大學文學學士學位,2009年獲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學位,2014年獲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讀博期間赴哈佛大學訪學。

殊不知,這位如此優秀的女性,竟然來自一個你無法想象的摩門教原教旨主義家庭,尤其是他的父親堪稱狂熱。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跟隨塔拉的腳步,去領略以下她的成長曆程。

【當家不能成為歸宿,我們去往哪裡? - 今日頭條】https://m.toutiaocdn.com/item/6792598450501321220/?app=news_article×tamp=1583143984&req_id=202003021813030101300361452102CEFB&group_id=6792598450501321220&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早起的知更鳥


一、首先需要明確擺脫原生家庭困擾的中心目標,那就是要改變自己,而不是改變他人。

你的改變可以是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相處模式,比如以前一直住一起,大事小事都有摩擦,那就嘗試著去稍微離父母遠一點的地方工作,每星期只回來一兩天。每次都主動和他們分享自己的事。

你這樣做既不是“為了”你的家庭,也不是要“改變”你的家庭。

這不只是一種複雜的心理工具。它的目的不是幫你爭取自己的家人,不是讓你報復自己的家人,也不是讓你向家人炫耀,更不是讓你指責他們。

而僅僅是找到自己舒適的心理感受。

要記住,性格是自己塑造的。你的家人只是提供了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個性風格,他們對你的影響僅此而已。

性格的塑造除了被父母影響外,你可以多和成熟的,有魅力的人相處,更多的接受其他人的影響。學著他們的相處方式。

他們無法決定你應對原生家庭環境的方式。你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對家庭環境以及家庭成員的個性風格做出反應。

沒有任何其他人可以塑造你的個性一這 一點的好處在於只有你能夠改變自己。

你的改變並不依賴於別人的改變。你無須再像幼年時那樣,對家人所營造的環境以及他們的個性風格做出機械的反應。

你完全可以做真正的自己。要做到這一點, 你必須對自己負責,不再怨天尤人。

舉個例子,你小的時候,你的父親對你十分嚴厲,你在家裡絕對服從於他,即使你內心已經拒絕了一萬次,但是還是服從於他。此時,你要做的就是,對他說不,並且表達你不願意這麼做,表達不願意做的原因,溫柔而有力的拒絕。他已經掌控了你20年,難道還要他掌控你的後半生嗎。

二、實現自我的分化

1.具有目標指向性

具有“目標指向性”說的是一個人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並且能確定什麼東西對自己來說是重要的。

這樣的生活方式讓人無論是在人際關係、工作,還是其他方面,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例如表達自己的需要、信仰和價值。

也許你與周圍的親友之間存在很多差異,但是你可以自由地表達出來。

這並不意味著你一定要攻擊別人,或者用自己的價值觀壓倒別人的價值觀。

這也不意味著你可以在任何時候都不顧別人的感受,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這隻意味著你可以自己選擇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不受別人否定或讚許的影響。

比如,你的女朋友對你來說是重要的,你的父母卻極力反對,原因是她來自單親家庭,但你心裡清楚的知道她是一個好女孩。

那麼,你可以堅持你喜歡的她的,可以和父母表達:親愛的爸媽,我愛你們,但是我已經長大了,我清楚的瞭解她是怎樣的,我相信你們對她深入瞭解以後也一定會喜歡她的,我希望你們能給我們在一起的機會,我真的很感激爸爸媽媽你們的認可。

父母最後也一定會尊重你的想法。

做一個具有“目標指向性”的人,並不意味著你可以忽視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人際關係。

相反,當你在別人面前自由地表達自己,明確的告訴自己的父母,你想要什麼,你想獲得他們的關心,想要他們停止對你的語言暴力。

明確的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2.能夠區分思考與感受

去區分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不強求別人接受自己的信條,也不要因為別人的信條與自己不同而攻擊別人,或對別人懷有戒心。

“分化”並不等於讓你失去自己的感受。不能因為你想脫離原生家庭,而忽略了自身對家庭的需求,因為在有需要的時候,我們可以自由地體驗和表達自己的感受。

舉個例子:你明明想關心家裡的他們的,但是因為家裡的人曾給你帶來了很多傷害,你在舉起電話打算給家人問候的時候,卻又放下了電話。這時候,你可以放下這些顧慮,給他們一聲問候。

3.理性的界限

擁有自己的立場,並且有自己的底線,同時也會聽取別人的意見。

面對父母既不任性,也不死板愚孝。

不用去指責父輩那些陳舊的觀點。相反,學會尊重他們,並且向他們好的地方學習。認可他們,但是不必聽從他們。

從原生家庭“分化”出來的過程中,並不是需要跟身邊的家人進行鬥爭,因為他們並沒有完全阻止我們


雲南妹子在廣州


許多人都是逃避型人格,這些人一直將自己停留在童年時期,在原生對自己的虧欠上糾纏痛苦,但人不能永遠停留在過去而拒絕成長。

第一、與原生家庭解脫共生關係,學會心靈獨立。蘇珊.福沃特所著的《原生家庭》書中提到:“當你把父母的感受當作你大部分人生決定的基礎時,你正在放棄自己的自由選擇權。如果在你心中,父母的感受永遠佔首位,那麼你的人生也將由他們駕馭。”

父母只能陪伴我們人生一小段時光,童年缺失的愛,不是沒有機會在別處獲得。我們應該首先明白到,這個世界上,我們來時是獨自一人,走是子然一身,只有自己才是終其一身陪伴自己的那個人,沒有人能代替你去生活,那麼把快樂和價值觀建立在別人身上是相當不明智的,和原生家庭解脫共生,你才能成為你自己。

我們要先從心靈上自己先走出來,先修正自己的觀念,做到與原生家庭解脫共生關係。畢竟,一輩子是好是壞,最終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裡。

第二,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起來,以彌補原生家庭對自己的虧欠。

童年決定了我們生命初期的生命質量,但成長卻是我們自己一輩子要去完成的事情。

好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童年對原生家庭固有的印象不應成為我們決定人生方向的枷鎖,所以我們不應該被原生家庭捆住了我們飛翔的翅膀。

敢放下,敢改變,才有機會靠近更好的生活。

你不應該再是那個純真而容易受傷害的少年了,你必須作為一個獨當一面的專業人士和過去面對面。不是隻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東西,而要去正視必須看清的事情。

第三,明白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有他們那個時代的影響因素,學會寬恕他們。

之前看過董卿說原生家庭的訪談,當談到父親為何教育方式如此苛刻的時候,她說,她父親生長在長江入海口的農村家庭,在他十一二歲的時候,董卿的爺爺就去世了。家庭貧困迫使幼小的父親背起了家庭的重擔,每天一大早天矇矇亮就得去江邊捕魚抓蝦,把這些東西到集市上去賣完後還要去上學。這其中也沒有人教導他沒有人幫助他,僅靠一己之力考上了上海復旦大學的新聞系。長大之後的董卿回過頭去看,終於明白了父親為何對她如此苛刻,這離不開父親的童年經歷與原生家庭。她於是漸漸開始寬恕了自己的父親,理解他這個樣子的原因。

只有認識到父母的缺點,並且寬恕了才能放下,千萬不要開倒車,將他們的問題重蹈覆轍。

不原諒父母到最後只會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死循環,深痛惡絕自己父母的人很多最後都長成了父母的樣子。只有看明白的聰明人,才會及時止損,實現精神與經濟雙獨立,抱怨只證明和這個人或這件事即使是打斷了骨頭還連著筋。

第四,回到原生家庭,與之達成和解。

許多人看來,只要脫離了原生家庭不再與父母接觸就能不受影響,但只接受好的不接受壞的,相當於治標不治本。解鈴還需繫鈴人,若不學會直面自己的原生家庭,把與原生家庭的關係這門功課修好,那麼原生家庭欠自己的,永遠也找不回來。因此需要重新回爐,把該解開的解開,迴歸原生家庭是個繞不開的環節。

“生命的價值在於愛那些值得愛的人,而不是等待你恨的人道歉”。

事實上,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很多人帶著原生家庭和童年陰影都活的如此閃耀奪目,說明你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彌補原生家庭的不足,成為更好的自己。

可以承認原生家庭所帶來的童年陰影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但並不代表它可以主宰操控人的一生。所以不要悲觀不要絕望,承認它,接受它,努力提高自己,最後你也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獨立的人。


月亮上的傲嬌


思維模式真的是深入骨髓的一種東西,而且它伴隨著你的生活,你的一舉一動,但是你卻不易發現。 我也是最近長時間和家裡人住在一起才發現這個問題。

首先你要發現你的思維模式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響,你意識到要去改變它就本身就是一件困難的事。需要有獨立的思考空間,比如你和家裡人爭吵的時候,你是否意識到你以前也以你現在對立的這個思維模式同別人爭吵過。如果有,那你就是受到了家庭的思維模式影響。

其次想要改變這種固有的思維模式就要刻意的去訓練它。有一種很好的訓練方法就是心理暗示,你告訴自己思考某個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從哪個角度去入手。

還有我想說的是,只有把自己的思維模式掌握在手裡,才能不被別人的思想束縛,甚至去顛覆別人的思想。

最後講如何去顛覆固有的思想束縛。深入骨髓裡的東西一定是一點一點滲透的,所以,靠爭吵,考商量,靠約定其實都不是特別有效,要想去改變它最好的方法也是一點一點的反滲透。關鍵詞就是耐心,細節,堅持和以身作則,在每一件事情上去影響思想,讓原生家庭真正感受到原有思想模式的弊端和新的思想的益處。


一葉歸白


首先這個顛覆的說法有點過了,每個人走過的路都不是白走的,這組成了你人生的一部分,沒有好與不好,更多是把這內容裝入你的心智,會有怎樣的影響。


一個人的社會觀價值觀,並不是原生家庭就能決定的。他分為3個維度共同作用


1、原生家庭的影響,更多的是讓你接觸這個世界和初步認識這個世界


2、教育學習,通過知識會讓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再次發生變化


3、生活驚訝積累,當你把知識運用到社會中來,這種實際的體會和感受培養成了你的心智。


所以說一個人的社會觀和價值觀是通過這三個方面組成的,所有的思想都只是你在心智中反應出來的結果,如何顛覆和擺脫,就只有通過改變2和3的方式。


希望這個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