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宋徽宗一生最不想讓人看見的畫,隱藏了北宋滅亡的祕密……


宋徽宗一生最不想讓人看見的畫,隱藏了北宋滅亡的秘密……

​文丨柳汀雪

大家好,國學趣談欄目又跟大家見面了。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現在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整幅畫採取“散點透視法”組織畫面。長而不冗,繁而不亂,嚴密緊湊,如一氣呵成。

大至寂靜的原野,高聳的城郭;小到舟車裡的人物,市招上的文字,絲毫不失。情節錯落與情趣兼備。

畫家張擇端用細膩而真實的筆觸描繪了,崇寧年間北宋開封城生活風俗的景象。給後人留下美的享受,以及珍貴的歷史材料。

可奇怪的是,這幅描繪北宋東京城風貌圖裡,卻刻意避開了繁華的東京樊樓,甚至連大名鼎鼎的東京皇家寺院,相國寺也沒有提及,反而只是畫了些普通的百姓生活。

畫家這樣反常的設計,是否別有用意?我們來探究一下。

宋徽宗一生最不想讓人看見的畫,隱藏了北宋滅亡的秘密……

一、長卷怎麼看

《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展開,具有一定的敘事性。

什麼叫長卷呢?

宋徽宗一生最不想讓人看見的畫,隱藏了北宋滅亡的秘密……

長卷畫的特點是長,主要分為引首、畫心、拖尾三個部分,可以拿在手上,因此又叫手卷。

觀看長卷畫的時候要拿著畫軸的兩端,一邊看,一邊收,就好像是你在觀看流動的畫面一樣,具有動態的美感。

平時我們在博物館看的長卷,雖然展開了全幅,但是需要觀看者一點一點挪步,隔著展櫃的玻璃欣賞畫作的細節,確實挺累的。

這是因為我們和古人的打開方式不一樣。

讓我們來用古人的方式,一幅一幅揭開清明上河圖的謎底。

二、驚馬

展開《清明上河圖》,我們看到的第一個畫面就是驚馬!

一開始就給人驚心動魄的感覺。

宋徽宗一生最不想讓人看見的畫,隱藏了北宋滅亡的秘密……

畫面後面的人抬著轎子,是個有錢人家,這家人的馬受驚了,正在往城裡衝。

如果衝到城市的主要街道里,那就很危險。撞到人,人會受傷,撞到店鋪,店鋪會倒,所以後面追趕的人很焦急。

三、望火樓形同虛設

《東京夢華錄》裡記載,開封城有120個坊。每一個坊都有一個望火樓。在整個區域裡,我們沒有看到一個望火樓。

在畫面裡,我們只看到一個有小矮頂的亭子。原來的望火樓被改成供人休息的小亭子。這就埋下了巨大的火災隱患。

宋徽宗一生最不想讓人看見的畫,隱藏了北宋滅亡的秘密……

由於防火意識太差,宋徽宗年間發生了好幾次大火,最嚴重的的一次把宋徽宗的5000間房子都給燒了。

數千宮女雨天只能在樹下躲雨。

在《清明上河圖》中不止一次,提到防火問題。

四、軍巡鋪官軍飲酒成風

宋徽宗一生最不想讓人看見的畫,隱藏了北宋滅亡的秘密……

我們看到的畫面是軍巡鋪,主管消防的。前面的幾個大木桶原來用作儲水,現在變成了裝酒。而消防官軍呢?不見了。

只留下了幾個禁軍的士兵試拉弓箭。他們要把這幾桶酒運到軍營裡去,準備享用,在出發以前,要檢查一下弓箭。

離他們不遠的地方就有兩輛四馬拉的空車,準備運走酒桶。

宋徽宗一生最不想讓人看見的畫,隱藏了北宋滅亡的秘密……

當時的消防工具除了水桶還有麻搭。麻搭就是一個竹竿,竹竿頂端綁上一個圈,用差不多有兩斤重的麻繩,把它橫七豎八地纏上。

火災初期,用這種麻搭粘上泥漿,去撲打火苗,很快火就能熄滅。

但《清明上河圖》裡的麻搭,沒有一個是綁上麻繩的,說明當時的消防設備準備的極其不充分。

五、撤防的城門

我們知道每個都城都有城門,城門起著全城中重要的安防作用。

城門蓋得越高大,越堅固越好,通常還要有重兵把守,有可疑人士過來要進行盤問。

那麼畫面裡的守城官軍呢?不見了,被撤防了。

宋徽宗一生最不想讓人看見的畫,隱藏了北宋滅亡的秘密……

據北大教授榮新江考證,整個《清明上河圖》裡只有一個人是外國人,就是圖上這位牽駱駝的。

當這個域外勢力進城的時候,沒有任何人去盤問他,肆無忌憚的揚長直入。

這也是畫家在悄悄地給欣賞者提醒,國家的安防問題,是重中之重。

六、沉重的商稅

我們看到的這個場景是,進城前,稅務部門的官員向運送紡織品的商人收稅。

在宋代,稅收最高的商品就是紡織品。

宋徽宗一生最不想讓人看見的畫,隱藏了北宋滅亡的秘密……

我們看到這個場景裡,稅務官要了一個數,他對面的商人張大了嘴,顯得很吃驚。

因為這個數字是他之前沒有想到的,這說明當時稅收很高。在北宋時期,有時紡織品的稅甚至能高到百分之十幾。

北宋爆發的一些農民起義,就跟過高稅有一定關係。

因為朝廷要養活一大批冗官、冗兵。北宋的官員機構是很龐大的,而且官員的工資是相當高的。甚至是清朝官員的2-7倍。

因此有清朝學者說,北宋的稅是中國歷史上最高的。

七、慵懶的士兵

這幅圖裡,在衙門口有四五個東倒西歪的士兵,有的在打盹,身邊有兩個文件箱。

宋徽宗一生最不想讓人看見的畫,隱藏了北宋滅亡的秘密……

這支隊伍準備出門,遞送關鍵的文件,出發前這樣懶散的狀態,被畫家敏銳地捕捉到。

與之對比,就像我們剛才講的,準備喝酒的時候,這些官兵在卻精神抖擻的整理武器、駕車。

這就是對士兵平時懶散工作狀態的鮮明諷刺,也是給欣賞者善意的提醒。

八、城市缺乏管理

縱觀全圖,我們可以發現,整個城市從消防、城防到街道,沒有一個負責管理的官員。造成了整個畫面擁擠不堪。

沒有人管理的話,橋上就差點出了一起嚴重的交通事故。

宋徽宗一生最不想讓人看見的畫,隱藏了北宋滅亡的秘密……

我們可以看到河道里擺動著一艘大客船,北宋的大客船,載客數量非常大,能載300-400人。

這艘客船被縴夫拉到橋跟前的時候,忘了提前把桅杆放下,船的桅杆很有可能跟橋梆相撞。很可能造成船橋俱毀人亡的局面。

按照正常的河道管理規定,應該由政府官員,在船與橋行駛到一定距離的時候,示意船伕收起桅杆,用打擼作為動力將船劃過橋洞。

宋徽宗一生最不想讓人看見的畫,隱藏了北宋滅亡的秘密……

因為纖繩的一端系在桅杆上,縴夫拉縴的時候只看路,根本沒注意到橋洞。大船駛來的時候,橋上的行人一陣驚呼,招呼船伕把桅杆收起。

隨著船的距離越來越近,大家緊張的心情已經到了極點。

這個時候,船上有一個船伕急中生智,用長長的槳馬上頂住橋梆,起到一個急剎的作用,給後面的船員爭取出時間,降下桅杆。

我們看到的畫面已經是桅杆降下去一半,船也漸漸停住了。這起非常嚴重的交通事故才艱難的避免了。

這裡給我們造成了一個思索,北宋負責管理河運的官員到了哪裡?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幅畫面裡,虹橋上擺攤設販的人非常多,佔道經營非常嚴重,橋面非常擁擠。

宋徽宗一生最不想讓人看見的畫,隱藏了北宋滅亡的秘密……

騎馬的武館和坐轎的文官相遇,橋上、橋下形成了這種富有衝擊性的場景。

這就是北宋官員長期不作為造成的惡果。

九、嚴重的佔道經營

北宋的官員們因為俸祿足夠多,有的人在街邊開起了店鋪,然後租售出去。

為了租售的面積更大,他就不斷的額外搭建,逐漸佔用街道上的公共空間。而臨街的小商小販,不得已,只能到橋面上去售賣東西,造成了道路日益狹窄。

朝廷雖然制定了許多規定,但是並沒有被這些官員們有效的執行。

天長日久,造成了嚴重的交通問題。

你想想,火災的時候,消防車拉著水,眼睜睜地看著大火著起來,卻被人流擋著,根本過不去。

十、嚴重的屯糧問題

我們看到汴河裡有很多貨船,其中有一半都是糧船。但這是私糧船。因為凡是官糧,周圍一定要有士兵持械在場的。

宋徽宗一生最不想讓人看見的畫,隱藏了北宋滅亡的秘密……

北宋初期,宋太祖定下一條規定,開封城裡的糧食一定要掌握在政府手裡,要保證京城的糧食能夠滿足供應。

到了哲宗年間,貯備的糧食足夠京畿一代享用九年。

於是蔡京給宋徽宗出主意說,可以用朝廷買糧食的錢,去江南採購花石綱,把江南的奇花異草運到開封來建艮嶽。

那時候買官糧的錢和官船大多都用來運花石綱,所以私家的糧船才有機可乘。

果然,張擇端畫完這幅圖過了四年,開封的糧價就漲了四倍。

到北宋後期,商人已經完全控制了京城的糧食。

十一、嚴重的黨爭

在城門口我們可以看到有人拉了一車東西,上面蓋了一塊苫布,仔細看去像是是用毛筆寫的草書。

宋徽宗一生最不想讓人看見的畫,隱藏了北宋滅亡的秘密……

它周圍還有精緻的裱邊,原本是粘在屏風上的大字書法。

這麼好的字,怎麼用做了苫布?

非常有可能是當時寫這個字的人出事了。

誰呢?蘇軾、黃庭堅等。這些是舊黨,宋徽宗斟酌再三,還是決定不用這些舊黨,下令讓蔡京督辦。

所以朝廷里人人自危,害怕被宋東坡這些舊黨牽連。所以把他們的墨跡、著作,趕緊處理出去,一半是出城之後,一把火燒掉。

因為城裡多是木製型建築,很容易引起火災,所以要出城燒。

張擇端很可能是借這幅畫,來表現對於這些舊黨的同情。

因為蘇軾曾經在張擇端的老家蘇武做過太守,張擇端小時候可能聽說過蘇軾的事蹟。

十二、鮮明的貧富差距

宋徽宗一生最不想讓人看見的畫,隱藏了北宋滅亡的秘密……

從這幅圖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貧苦的挑夫進了城,想要到這件小茶鋪喝完茶。

這種小茶鋪喝一碗茶,只要一兩文錢,這個挑夫脫了衣服,摸遍了口袋,也沒找到錢。

宋徽宗一生最不想讓人看見的畫,隱藏了北宋滅亡的秘密……

我們看到這個挑夫在樹底下休息,旁邊有兩個精美的食盒,一看就是給大戶人家送食品的。挑夫雖然很餓,但也得忍著,充分地表現出了社會底層百姓的心酸。

反觀有很多有錢人在高檔酒樓裡大吃大喝。

宋徽宗一生最不想讓人看見的畫,隱藏了北宋滅亡的秘密……

特別的是,有一個有錢人在城門口宰殺一隻黃羊。

學者研究說,這是在祭祀路神。

有一個大戶人家的朋友在他家住了一段時間,要離開了,為了祝福朋友,他在城門口宰殺黃羊祭祀路神。

這種黃羊,是當時開封最貴的羊。用這種方式送離別的友人,可見其生活的奢靡。

這種嚴重的貧富差距,也埋下了大宋未來的隱患。

十三、耐人尋味的結尾

從古代人物畫長卷的結尾最能查考出畫家的藝術匠心,張擇端在卷尾設計了三問。問病、問卦、問路。

宋徽宗一生最不想讓人看見的畫,隱藏了北宋滅亡的秘密……

第一問,是一個婦人帶著孩子來趙太丞看病。

趙太丞是御醫,從匾額來看,他是專門治療喝酒所生的病。比如胃痛,胃痙攣這種,他製作的香丸賣得很好。

御醫,專門治喝酒引發的疾病,這說明什麼?說明當時的朝廷飲酒成風,所以導致疾病屢屢發生。

朝廷官員為何屢屢飲酒乃至得了腸胃疾病呢?引人深思。

宋徽宗一生最不想讓人看見的畫,隱藏了北宋滅亡的秘密……

第二問,是一群進京準備考進士的學子們在卦攤前問卦,卜算命運。

只有擔憂的人才去打聽命運,這裡潛藏著畫家對於國家前途命運的種種擔憂。

宋徽宗一生最不想讓人看見的畫,隱藏了北宋滅亡的秘密……

第三問,是鄉下老者在進城時,向人打探道路。

這幅畫一語雙關,也隱藏著張擇端的問題,大宋王朝今後會走向何方呢?

張擇端只是一個小小的畫匠,沒有能力解決。

他把期望寄託給大宋最高的統治者——宋徽宗的身上。

十四、總結

這幅畫呈到宮廷之後,獲得了北宋翰林圖畫院獲得最高稱譽的“神品”,得到徽宗的藝術肯定。

但卻被徽宗題簽後將該圖賞賜給外戚向家,不想再看。

宋徽宗一生最不想讓人看見的畫,隱藏了北宋滅亡的秘密……

早在張擇端之前,就有很多能臣看到了社會危機四伏,奏摺如雪片一般紛紛湧到徽宗眼前,可是都沒引起徽宗的重視。

徽宗再看這幅圖,當然心生不快。

他沉浸在蔡京和童貫給他營造的盛世圖景之中,進行著“豐亨豫大”的物質享受,錯過了歷史給予他改變命運的機會。

靖康二年(1127年),金軍將南下,將開封洗劫一空,挾持徽、欽二帝,連同后妃、宗室,百官數千人去往北方草原。

北宋終究沒能逃過歷史的命運。

以上便是本期內容,我是如斯精舍,你的文化手冊,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