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歷史上蘇武牧羊過的那麼苦,為什麼不吃羊?

歷史紅塵


蘇武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人物,被囚匈奴十九年,凜然不失民族氣節。他被匈奴人放逐於北海牧羊,生活極其困難,有時甚至以老鼠、野菜充飢。有人會問,蘇武不是有一大群羊嗎?為什麼他寧可吃老鼠,也不吃羊呢?

第一,蘇武被匈奴扣押,牧羊於北海

公元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單于試圖與大漢帝國和解,結束戰爭,便派使節出使大漢。漢武帝也派蘇武為正使,張勝為副使,率領大漢使團出使匈奴。

這本是一次和平外交,然而卻發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副使張勝參與匈奴一起謀反事件,企圖劫持單于的母親。這起謀反最終以失敗而告終,由於張勝的魯莽,整個大漢使團遭殃,蘇武也被牽連,被匈奴單于囚禁。

匈奴單于軟硬兼施,企圖逼迫蘇武投降匈奴,遭到蘇武大義凜然的拒絕。單于下令將蘇武流放到荒涼的北海(貝加爾湖),讓他放牧一群公羊,還說:“等到公羊產奶的那一天,你才可以回到中國。”

蘇武從此被囚於北海,與冰雪為伴。北海是荒涼之地,也是匈奴流放犯人的地方,糧食經常無法按時供應,蘇武就在野地裡挖掘老鼠洞,逮著野鼠後烤著吃,有時也以野草充飢,就這樣飽一頓,飢一頓的。

既然蘇武牧羊,為什麼他不宰一隻羊來吃,而寧可吃老鼠、野菜呢?

第二,蘇武是漢使,代表國家的形象

蘇武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他是大漢帝國的使臣,代表著自己國家的形象。

儘管蘇武並不知道張勝參與匈奴的謀反事件,但是作為大漢使團的團長與正使,應該說還是負有一定的責任。蘇武使團的任務,是推動漢、匈兩國的和平,而不是要顛覆匈奴的政權,對於部下參與的謀反事件,蘇武至少是有失察之過。

我們如果站在匈奴的立場來看這一事件,大漢使團出國訪問,竟然有人想乘機顛覆匈奴政權,可以想象匈奴單于是何等憤怒。從蘇武個人來說,他雖然對部下所做所為失察之過,但他並未參與試圖顛覆匈奴政權的陰謀。特別是陰謀的參與者、大漢使團的副使張勝後來為了保命,投降匈奴,這一事件的具體細節,匈奴方面也是知道得一清二楚,完全可以排除蘇武的嫌疑。因此,蘇武是遭到匈奴方面極不公正的待遇。

面對這種不公正的待遇,面對荒涼的北海與生活的窘迫,蘇武沒有忘記自己的漢使身份。匈奴人逼他牧羊,倘若他出於激憤,在糧食不濟時,宰幾隻羊來下肚,固然快意恩仇,可是這麼一來,匈奴人會怎麼看待漢使呢?他們還會對漢使有一種敬重之感嗎?使臣出了國門,就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國家的形象。蘇武要是為自己的溫飽,隨隨便便把宰殺所放牧的羊只,那還會給人留下凜然大義的印象麼?既然大漢帝國自命為禮義之邦,漢使更應維護大國的文明形象。

第三,直到李陵到來,蘇武才改善生活

苦難輝煌。

倘若蘇武被軟禁,依然能過著舒服的生活,那麼就襯托不出他崇高偉大的民族節氣。時窮節乃現,越是苦難,越能突顯一個人金子般的品格。

蘇武被囚匈奴十九年裡,絕大多數時間生活是極其艱辛的。直到他被放逐北海十餘年後,匈奴單于派李陵到北海勸降蘇武,李陵硬著頭皮前往。李陵擺下酒筵,與蘇武對飲。這大概是蘇武被囚後,吃過的最豐盛的一餐。對於李陵的勸降,蘇武大義凜然地拒絕了。他寧可吃野菜,也不會放棄內心的信念。

他對李陵說:“自從離開中國以後,蘇武已把自己當作一個死人了。如果大王(李陵被封為右校王)一定要勸降蘇武,我與大王暢飲之後,便死在大王面前。”

李陵喟然嘆道:“古代忠義之士,也沒有超過子卿兄的。李陵與衛律所犯下的罪行,上通於天!”說罷,淚下沾襟,與蘇武決別而去。

在蘇武面前,李陵為自己的投降感到恥辱。他聽說蘇武生活艱難,想送一些牛羊給蘇武,但自己沒有顏面去見蘇武,就讓自己的匈奴妻子,帶著數十頭的牛羊到北海,接濟蘇武。由於有李陵的接濟,蘇武的生活境況有了很大的好轉。直到漢昭帝時代,匈奴又一次向大漢表達和解的意願,蘇武才得以被釋放回國。

我對蘇武有一段評價:

蘇武與張騫一樣,是漢代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是民族精神之碑。血濺虜廷,威武不能屈其節,飲雪吞氈,厄境不能移其志;牧羊北海,人生有幾個十九年春秋,冰雪霜白其發,風沙落其節旄;茹毛窮海,不為大漢羞,死有所不避,生只為報國恩;天地茫茫,萬物卑微,惟其精神可超越生命而千年不朽矣。


君山話史




蘇武牧羊不吃羊,這事有記載,是記載於班固的《漢書·李廣蘇建傳》裡,原文寫道: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什麼意思?說蘇武到了北海(貝加爾湖)邊上放羊,沒有糧食,只好挖掘老鼠洞,吃裡面老鼠搬回窩裡的草根、果實,蘇武這整得厲害,只是老鼠們肯定恨死了蘇武。

按理來說,蘇武是在放羊啊,餓了宰個羊不就完事了嗎?怎麼把自己整得這麼狼狽?

蘇武不吃羊,說明他是個非常有原則的人



蘇武是個人才,匈奴單于很欣賞,希望蘇武能投降,只是蘇武是個硬漢子,硬得像鐵,非常有原則,其它好說,投降根本不可能。

單于氣壞了,既然你蘇武硬氣,那就去北海(貝加爾湖)邊放羊吧,除非那一群公羊下了羊羔,否則就不要回來了,當然,投降是可以回來的。原話是這樣說的: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

單于這一招猛啊,公羊能下崽,怎麼可能?所以,單于是希望蘇武屈服了,為了讓蘇武屈服,單于不給糧食,不給幫助。



這是考驗蘇武的重要時刻,是屈服還是堅持原則,這是個大問題。在這一過程中,蘇武做出任何委曲求全的行為,都會讓單于覺得是蘇武在逐漸放棄。此時,如果吃了單于的羊,就等同於收了單于的“禮”,就等於開始放棄了原則。

所以,吃個羊很容易,但意義就不簡單了,如果蘇武吃了羊,就相當於向單于低了頭,所以硬漢蘇武可以捱餓,但羊肯定是不吃的,這在蘇武看來,就是原則問題。

那不吃羊,蘇武如何能過下去痛苦不堪,飢寒交迫的日子?

蘇武不吃羊,是因為還有其它辦法獲取食物



有人說了,在生命面臨嚴重威脅的時候,吃羊才是上策,畢竟活下來更重要。這個觀點,確實很有道理,但是,如果有其它代替辦法呢?還選擇吃羊嗎?

從蘇武牧羊的故事看,蘇武是有其它生存辦法的,首先他嘗試過挖老鼠洞的辦法;其次,他學會了打獵捕魚,這點非常重要,這是野外生存的必備能力,恭喜蘇武,他學會了;第三,有人經常給他幫忙,像朋友一樣,這個人是單于的弟弟,他不是來說降的,他像朋友一樣給予了蘇武照顧。關於單于弟弟對蘇武的照顧,班固在漢書裡有詳細記載:

單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紡繳,檠弓弩,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餘,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後,人眾徙去。



可以說,蘇武後期的生存主要是靠了自己技能的提高,以及單于弟弟給予的各種幫助,所以吃羊的必要性基本沒有了。

如果沒有任何辦法了,吃羊的概率還是有的,但既然有替代的辦法,何必違反原則,何必吃羊?畢竟那羊的所有權不歸他。

長期放羊,蘇武和羊有了感情,殺羊、吃羊有點下不了手



一個人和動物接觸久了,就會將其當成是自己的夥伴,大多數很難下得了手,其原因就是有了感情。

很多放羊的人對於自己放的羊下不了手,需要吃羊肉時,常常委託別人殺羊,而且殺哪個羊還經常會舉棋不定,畢竟都是自己一手放的。

牧羊人殺自己的羊下不了手,但賣羊時卻壓力大減,畢竟可以不直接面對羊的被殺或老死。

不排除,蘇武牧羊幾年,和這些羊也成了“好朋友”,在那個美麗的北海邊,沒有朋友,只有羊群,心中有冤屈,心中有思念,只能向羊傾訴,久而久之,一個人和一群羊成了朋友,一個人細細地訴說,一群羊安靜的聽,這些羊時而抬頭看看牧羊人,時而低頭吃吃草,這是一副多美的風景。

對於這樣的一群“夥伴”,蘇武如何下得了手?好難,好難!

人和動物一起生活在藍天下,都是屬於上天的生靈,只是人的智慧發展得更快,進化得更好,於是成為了萬物之靈,而那些動物則成為了人類靈活駕馭的生靈,有些動物則成為了人類桌上的餐品。

但無論如何,我們也要相信,人和動物之間也能建立感情,也能有交流。



回過頭,我們再說蘇武,他能夠不吃羊,無非如下幾種原因:一是保持自己的原則,不吃羊,不低頭;二是他有其它的獲食方法,自然無須吃羊;三是不排除和羊有了感情,下不了手。


藍風破曉


蘇武被扣留匈奴十九年,去時正值壯年,一頭烏髮,歸來時頭髮、鬍鬚全白,妻子早就改嫁,家人也已經離散。

十九年的孤獨是常人無法忍受的,遠離家園的蘇武以堅強不屈的毅力承受著身體的摧殘,精神的折磨。

十九年的威逼利誘從未使他屈服,縱然妻離子散、白髮如雪,也不曾動搖過其忠於漢朝的決心。

所以,他最終歸來了,漢昭帝至始六年,前81年,蘇武帶著一身傲氣和志氣,回到了漢朝。這身志氣雖然歷經千年風霜,至今仍然令人肅然起敬。



中原文明不同於草原文明的根本內涵就是——骨氣,氣節,它是一個民族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價值尺度、信仰追求。這種信仰和追求就是自已心中的道。

背離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生不如死。文天祥是這樣的人、陸秀夫是這樣的人、而蘇武更是這樣的人。

既然不投降匈奴,就絕對不能接受匈奴的任何恩惠,羊是匈奴的,吃了羊,就說明接受了匈奴的恩惠。所以說,北海岸邊的羊只能放,不能吃,即使吃,也要吃漢朝的養!

堅守自己的信仰,就是捍衛自己國家的形象,餓死是小,失節事大。所以,蘇武寧願挖老鼠洞裡的草種子吃、寧願棉絮就著雪吞下去充飢,也不會去吃匈奴的羊。


自己能有今日之榮耀,全靠武帝栽培,因此,一定要肝腦塗地,報答皇帝的大恩。即使是刀劍加身,湯煮鍋烹,必當無怨無悔。

一臣不事二主,臣子侍奉君王,就像兒子侍奉父親一樣,兒子為父親而死,沒有遺憾。


品讀春秋001


都別搶,我來答。

“蘇武牧羊”是一個很著名的故事,但有的同學可能會感到困惑的,當時蘇武被放逐到北海放羊時,生活條件十分艱苦,餓的只是能吃野菜,那他為什麼放著眼前的羊肉不吃呢?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漢書》

其實簡單分析一下就有答案了,主要是以下方面的原因。

  • 彰顯氣節——“不食周粟”

為了氣節而不吃匈奴人的羊肯定是第一個原因,因為這些羊群屬於匈奴人的財產,當時匈奴人故意刁難他,告訴他只有這些公羊產下羊羔才會放他回去,那這基本上等於是在變相的為難和囚禁他了,目的自然是逼迫蘇武就範,投降匈奴人。

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漢書》

但蘇武當然知道如果投降了匈奴人自己會落得個什麼下場,況且當時匈奴部落裡就有一個李陵(李廣之孫)是前車之鑑,所以蘇武必然不敢,也不願投降匈奴人。古代有一個故事叫做“伯夷叔齊不食周粟而死”,講的是伯夷叔齊這兩兄弟是商朝後裔,周朝建立後,他們不願吃周朝的糧食,最後活活餓死,雖然行為迂腐,但是氣節可嘉。

所以孔子讚揚他們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是“古之賢人”。這裡有一個潛在邏輯是,伯夷叔齊因為不願意吃周朝的糧食而餓死,這算是為商朝殉國了,是忠誠的表現,而一旦他們吃了周朝的糧食,那就意味著他們是周朝的子民。

所以當時蘇武不吃匈奴人的羊,其效果和“不食周粟”是一樣的,都是在表達寧願餓死也不願用匈奴人的食物來活下去。不過話是這樣說,但是後面蘇武還不是接受了匈奴首領的弟弟於靬王送來的食物,在往後幾年生活的相對安穩。

六年,單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紡繳,檠弓弩,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漢書》

所以,以上論點雖然也是有可能,但恐怕並不是直接原因,但不否認它的存在。如果說蘇武不願吃羊就像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那麼他後來接受匈奴人送來的糧食,恐怕就已經推翻了這個論點。而且蘇武後來還娶了一個匈奴女人為妻,生了一個後代叫蘇通國。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閔之,問左右:“武在匈奴久,豈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發匈奴時,胡婦適產一子通國,有聲問來,願因使者致金帛贖之。”上許焉——《漢書》

所以還有一個原因大概就是蘇武不敢吃。

  • 原因之二

我們都知道匈奴人的文明發展是相對落後的,中原地區進入農耕文明時,且社會禮儀和制度文化都相對發達的時候,匈奴人還停留在部落文明以及飲毛茹血的時代,沒有什麼生產力的匈奴社會只能通過從漢朝的手中搶奪物資的方式來壯大自己。

他們沒有生產體系,既不能織布,又不能耕田,所有的財產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人和畜牧;

我們可以通過司馬遷的《史記·匈奴列傳》來佐證這一點:

其俗,寬則隨畜,因射獵禽獸為生業,急則人習戰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長兵則弓矢,短兵則刀鋋。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禮義。自君王以下,鹹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餘。貴壯健,賤老弱。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諱,而無姓字。

這段資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凸顯匈奴人的落後:

  1. 匈奴人的主要生產活動就是打獵;

  2. 匈奴人的飲食主要以肉類為主,衣服是獸皮改造;

  3. 匈奴人沒有孕育出相對文明的社會制度,所以強壯的人擁有優先的生存權,食物要先供給他們,所以形成“貴壯健,賤老弱”的習俗;

  4. 匈奴人中存在著“收繼婚(轉房婚)”制度,意思兄長的妻子或者父親的妻妾可以被他們的兄弟或後代一起繼承(在沒有血緣關係的前提下),譬如兄長去世後,他的妻子就會被其它兄弟或後代作為財產繼承,父親亦然。如王昭君後來就下嫁給了丈夫的兒子。


正因為匈奴人的落後,所以畜牧也是極為重要的財產,所以你看匈奴人打仗,基本上搶的就是這些玩意,所以蘇武當時如果通過匈奴人的羊群活命,這就算是侵佔匈奴人的財產,給他們造成損失,恐怕反而給自己帶來生命危險。

當然這個原因並不是絕對的,有各種各樣的因素,這其中可能既有出於氣節的原因,也有實際現實的考慮,還有一個原因恐怕是因為當時蘇武一個人生活在荒涼的北海,既沒有火種,又沒有刀具,缺乏相應的生活工具。

而他總不能吃生肉,當然了也有可能是他老了,牙口不好了。凡此種種,大抵就是蘇武不吃羊的原因。


圍爐談史


蘇武牧羊是一段非常悲壯、值得認真反思的歷史故事。

《漢書·蘇武傳》,詳細、明確的記述了故事的起因、經過,反應了當時大漢王朝與匈奴尖銳複雜的政治鬥爭,歌頌了大漢使者蘇武崇高的民族氣節。

蘇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陝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西漢大臣。

01

事件的起因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發起馬邑之戰,結束了漢高祖以來長期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奴正式宣戰。

這時,漢匈雙方都屢次派遣使者去窺探對方的虛實。匈奴扣留了漢朝使者郭吉、路充國等十多批人,匈奴的使者到來,漢朝也把他們扣留。

漢武帝天漢元年(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單于剛剛即位,害怕漢朝襲擊他們,於是全部送回被扣留的漢朝使者。

漢武帝嘉獎他深明大義,就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官銜、持節遣送扣留的匈奴使者回去,並且賜給大批豐厚的禮物,以答謝且鞮侯單于改善漢匈關係的好意。

蘇武與副使中郎將張勝、臨時充任的隨從員常惠及兵士一百多人一同前往。到達匈奴之後,出乎漢朝廷的意料,且鞮侯單于誤把漢朝的好意認為是軟弱可欺,反而更加驕狂起來。

就在匈奴準備派出使臣護送蘇武等人回國的時候,恰巧發生了匈奴緱王和漢朝的長水虞常等人謀反的案件。

緱王曾經投降過漢朝,與戰敗俘虜的浞野侯趙破奴,夥同漢朝叛臣衛律等人,企圖劫持單于的母親投奔漢朝。

但由於事機洩密,單于派兵絞殺了緱王等人,虞常被活捉。

蘇武得知副使張勝曾參與了這次事變,意識到會牽連到自己。他不願意受到侮辱,就想自殺,被張勝、常惠阻止。

且鞮侯單于命衛律勸降蘇武,蘇武拔出佩劍自刎。衛律大驚,趕忙組織搶救,本已斷氣的蘇武,過了半天才緩過氣來。

單于以蘇武節操為壯,早晚派人探望,同時逮捕了張勝。

衛律斬殺了虞常,以此威脅漢朝使者,張勝懼怕,就投降了,但蘇武毫無懼色。衛律又以自己的經歷,誘使蘇武投降,但蘇武不為所動。

單于更加欽佩蘇武的氣節,愈加希望他能夠投降。於是,把他囚禁起來,放入地穴,跟外界隔絕,不供給飲食。

蘇武臥著嚼雪,同旃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了北海(今俄國西比利亞貝爾加湖),把他與部下隨從常惠等人分開,讓他獨自放牧公羊,並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以歸漢。

02

蘇武北海牧羊

蘇武到達北海以後,匈奴的糧食供應不上,就掘取野鼠、收藏草實為食。

且鞮侯單于的弟弟於靬王很器重蘇武,就供給他衣服和食物。但三年後,於靬王病死,他的部下都遷離了。這年冬天,丁零(古民族名)人盜去了蘇武的牛羊,蘇武又陷入了窮困。

當初,蘇武與李陵同為侍中,就在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了匈奴,但李陵不敢與蘇武見面。

此時,李陵受單于的派遣前來勸降蘇武,並告訴他,他的兄弟及母親都已經死去,妻子也可能嫁人了。

蘇武說:大臣為君王服務,就像兒子效忠父親,我死無可憾。

李陵慨然嘆道:

“嗟呼!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

李陵因為羞愧而不好意思贈送禮物給蘇武,就讓妻子賜給蘇武幾十頭牛羊。

後來,李陵再次到達北海,告知蘇武說:“皇帝死了。”

蘇武聽到這個消息,面向南方放聲大哭,直至吐血。每天早晚哭吊,一直持續了好幾個月。

03

蘇武歸漢

漢武帝駕崩後,劉弗陵繼位,是為漢昭帝。

幾年後,匈奴與漢朝議和,重新和親。漢朝索求蘇武等人,匈奴欺詐說蘇武已經死亡。

後來漢朝使者又到匈奴,常惠等人見到了漢使,陳述了事件的全部經過。並教導使者說:

“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使者很高興,就按照常惠所言去責備匈奴單于。於是,單于召集蘇武部下,除了已經投降和死亡的,總共有九人一起跟隨蘇武,於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回到了長安。

此時,蘇武離開漢朝廷,在匈奴已經二十年。

從《蘇武傳》記載的情況來看,蘇武並不是不吃羊,而是沒有足夠的羊可吃。

起初,匈奴單于放逐蘇武去北海,就是要消磨他的意志。如果他不回心轉意,就不可能放他回來。

單于用心也十分歹毒,只讓蘇武放牧公羊。他們並不怕蘇武吃羊,要知道,全部是公羊不能生小羊,吃一隻少一隻,最後一隻也沒有了。

蘇武要活下去,就不能敞開肚子盡情去喝羊湯,更不可能天天燒烤。

從傳記中,豹眼看不出蘇武為了氣節,誓死不吃匈奴羊的意思。更沒有必要把這一點看作是蘇武為了民族氣節。

且鞮侯單于的弟弟於靬王曾經給蘇武留下了一些牛羊,但被丁零人偷走了;李陵的妻子也贈給了蘇武一些羊群,但畢竟有限。但這些事,說明了蘇武並不是吃不到羊,而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食物,才不得不掘取野鼠、收藏草實為食。

蘇武的偉大之處,在於“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無論衛律、李陵等叛臣如何誘使,無論北海生活環境如何艱難,都不能改變他忠於大漢朝的堅定信念,都不能改變他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

蘇武的故事更令豹眼感慨地是,只有強大的祖國,才能維護每一個公民的利益;同時,令後世深思地是,不要說以德報怨,就是以德報德,有時候在國際交往中未必行得通。對於不懂感恩的野蠻民族,只有用拳頭徹底把他打趴下,他才會威服。

從蘇武這個悲壯的故事中,應該好好汲取教訓。韜光養晦是暫時的,該亮劍的時候必須亮劍。


豹眼看歷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蘇建是蘇武的父親,跟著衛青打匈奴,河西之戰中立了軍功被封為平陵侯。他在後來的一次戰役中吃了敗仗,手下部將投降匈奴,理當斬首,後拿錢贖命。後來,又被漢武帝起用,任命為代郡太守,守衛邊關。

蘇武是蘇建的二兒子,他沒有參加什麼重大戰役,然而卻因為寧死不降匈奴而名垂青史,比他那長年征戰沙場的父親有名多了。

那時,匈奴看見剋星霍去病、衛青已經相繼離世,在忍耐了多年後,意欲捲土重來。期間雙方往來的使者均被對方扣押。到了前101年,且韃侯單于即位,一開始也挺能裝,自稱是漢武帝的後輩,想重新修好漢匈雙邊關係,並將扣押的漢使全部放回 。漢武帝大喜,派蘇武護送在押的匈奴使者回大漠,同時贈送豐厚的禮物。

蘇武完成使命,準備返回中原。不想臨走被捲進了一場刺殺漢奸衛律的案件之中,蘇武不幸被捕,為了守節,引劍自刎,被衛律救活。單于非常佩服蘇武的氣節,便想招降他,被蘇武義正辭嚴地拒絕了。單于將其關押在大窖裡,不給吃食,蘇武以雪充飢,竟然活了下來。匈奴震驚,以為他是神仙下凡。

然而,單于心有不甘,便給了蘇武一些公羊,對他說道:“蘇武,既然你不願歸降,那你得靠勞動養活自己。現在,你到北海那裡去放羊,如果你的羊能產奶下崽,那你就可以回去了。”這明擺著就是想讓蘇武斷絕回漢的念頭,可是令單于沒想到的是,蘇武居然應允了。

就這樣,蘇武帶著一群公羊來到了荒無人煙的北海,一住就是19年,直到漢匈重新和好後,蘇武才返回到中原。那麼,這麼多年,蘇武怎麼生活呢?

史書記載,蘇武被流放到北海之後,匈奴不給他供應糧食,他只能靠挖掘野鼠所貯藏的草籽充飢。而且,那裡的冬季特別漫長,全年差不多有5個月時間為冬天,氣溫更是在零下40多度。就是在如此飢寒交迫的惡劣環境之中,蘇武誓不投降,這種氣節感動了大漢王室,也感動了後世之人。甚至,有後人心疼地說,蘇武為什麼不吃那些羊來充飢呢?

那麼,蘇武當時真的有這麼悽慘嗎?不妨跟著我一起來了解下他曾生活過的北海。

從西漢的地圖上可以看到,北海其實就是今天的貝加爾湖,一個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被譽為西伯利亞的藍眼睛。

貝加爾湖作為世界第一深湖,是俄羅斯重要的漁場之一。湖中有2000多種特有的淡水湖動物,還生活著海豹、鯊魚、龍蝦、海綿、海螺等海洋動物。湖中有約50種魚類,如杜文魚、大馬哈魚、茴魚和白魚等 。豐富的水產資源,也吸引了320多種鳥兒到此定居。除此之外,貝加爾湖周邊長有上千種植物,除了大片的西伯利亞落葉松,還有幾百種地衣類、苔蘚類植物。

貝加爾湖既然有那麼多的資源,蘇武難道會熟視無睹嗎?2萬多年前的先民就知道製作細石器工具去捕獵,2千年前的蘇武,且是將門之後,難道會坐以待斃嗎?不,要回中原先得好好活下去。而湖中的魚蝦、天上的鳥兒,林中的松子、地衣、動物都是蘇武的食物。

事實上,蘇武也是這麼做的。史書記載,5、6年過後,單于的弟弟於軒王到貝加爾湖來捕魚打獵,發現蘇武擅長獵網編織,還會製作箭繳、校正弓弩,因此非常欣賞他,賜給他許多衣服、食物、牲畜、酒酪器皿和氈帳等物品。從這裡可以看出,蘇武早就開始打獵捕魚了,等到冬季來臨之前,就可以多捕些魚多打點野味,醃製成肉乾,再多采些過失瓜蔬,以備過冬之需。

蘇武的小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後來還引起了居住在貝加爾湖以西的丁零部落的注意,他們趁著於軒王的去世,搶走了蘇武的牛羊。

不過,天無絕人之路,蘇武的朋友李陵投降了匈奴,也來找過蘇武幾次,勸降不成情誼猶在,看見蘇武這麼落魄也不忍心,叫他的妻子送給蘇武好幾十頭羊,這裡當然有母羊。

據史書記載,蘇武曾在此娶匈奴女子為妻,並生有一子,後接回中原。如果蘇武自己都揭不開鍋,怎麼能養活他的妻兒呢?

史官為何為沒有軍功的蘇武立傳?

史官為蘇武立傳,其實就是當時漢匈交戰,有不少重要的漢朝將領被俘後變節投敵,有衛律、李陵、李廣利等。這讓漢王室非常被動,一則讓匈奴方瞭解漢朝的戰法,二則嚴重影響了將士們的士氣。一旦戰敗,按照漢律可能當斬或花錢贖命,但如果投降匈奴,漢將們就可以得來榮華富貴,這樣,漢朝將領就多了一個選擇,或叫做退路。

而這對漢王室來說,是對其皇權的挑釁,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因此,蘇武的出現,如同及時雨一般,給了漢王室一個機會來穩固其皇權。漢天子趁機昭告天下,漢朝將領當以蘇武為榜樣,效忠漢王室。

所以,大可不必再擔心蘇武在北海過得怎麼樣,有沒有吃上烤羊腿?因為蘇武在北海的生活越艱辛,對後人教育的效果當然就越好。

當然,匈奴單于要俘獲的始終是蘇武的心,而不是他的屍首。因此,我認為那些羊其實就是單于送給蘇武過冬的食物啊!您認為呢?


讀春秋思無忌


蘇武是一個非常有骨氣的人,他本來可以在兄弟那邊過上非常好的生活,甚至很多人都來勸告他,這些人都是他曾經的兄弟,只要他能夠投降起來,就能夠和自己的兄弟享受著榮華富貴,但是素是熱愛自己國家的,就算自己的父母孩子都已經死了,妻子也改嫁了,但是他對祖國的忠誠是我們現在依然能夠崇拜的。



在中國歷史上,蘇武要是真的投降了,中國歷史上又會少了一個有節氣的人。素我不吃羊並不是代表他不願意吃或者是不餓,而是他一旦吃了就是真的倒下了,他的意志就會崩潰,將會失去真正的底線,而匈奴人也會嘲笑他,所以蘇武寧肯吃草喝雪,也不願意吃羊。

匈奴的北方是十分的寒冷,就連匈奴的人都已經無法忍受了往南了,而蘇武一個人就在那裡沒有食物,但是他依然堅持了下來,因為他是有骨氣的人。

蘇武為什麼要給匈奴人放放羊呢?這個是因為他的部下發動了叛亂,打擾到了蘇武這一次和平交流的目的,蘇武感到非常的恥辱,為了吸引自己身上的罪惡,所以他答應了給匈奴人放羊。同時匈奴人也這樣說過,只要公羊能夠生出孩子,蘇武就能夠回去了。


匈奴人的目的就是希望他能夠永遠的留下,因為他們也驚歎這樣的漢子。他們希望能夠用艱苦的環境去感染他,就連匈奴人都無法受得了,更何況是這一個漢朝的人呢。在當時北方已經是到了冬天很少有食物,匈奴人自己也沒有辦法,而讓蘇武留下來的話,他餓了的話可能就要靠自己打獵,渴了就喝雪。

但是這樣的艱苦的環境,反而是讓蘇武意志更加的堅定,終有一天有一個漢朝的使者聽到了這樣的事情,然後編造了一個謊話說皇帝打獵,皇帝打到了一隻鳥,身上有一封信說蘇武在北方牧羊,他沒有死,匈奴見到這樣的情況,最後放蘇武回去。

當時的長安人聽到這樣一個故事,所有人都已經來迎接孫武,他雖然沒有什麼大的官職,也沒有什麼勞苦功高,但是它是一個精神的象徵,那天長安下起了白白的大雪,蘇武又拿起了那個脫毛的使節,所有人都感動得痛哭流涕了。


汪公說


蘇武在貝加爾湖牧羊的這段經歷,到底有多苦?以至於要挖掘野鼠藏的草籽充飢,難道不能吃羊麼?

事實上,蘇武牧羊這段故事,放在蘇武這類朝廷官員身上,自然是苦的,但是如果放在普通牧羊的身上,卻並非如此。既沒有必要誇大蘇武的苦,也沒必要貶低蘇武牧羊這份精神,這是不同的概念。

蘇武牧羊,為什麼要挖掘野鼠藏的草籽,而不能吃羊?

這個實在是很好理解的,因為這個事兒發生在蘇武牧羊的第一年。當時蘇武剛被派去北海放羊,羊的數量本身就沒有多少,還有匈奴人盯著,怎麼敢吃羊呢?不吃羊,又要生存,自然就要找其他吃的,所以很自然地要找身邊就近更容易找到的草籽充飢,這是一種人類生存的本能,這也是蘇武牧羊最苦的一段時間。

蘇武牧羊這些年都靠什麼生活?

蘇武剛到北海那段時間確實苦不堪言,但是隨著與周邊牧民的不斷接觸,再加上匈奴人看管得也放鬆了,蘇武的生活也是在不斷好轉的。

積五、六年,單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紡繳,檠弓弩,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餘,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後,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窮厄。——《漢書.蘇武傳》

於靬王是單于的弟弟,聽說蘇武會製做獵網和箭繳,所以找蘇武幫忙,回頭給蘇武送衣送糧。可問題是,於靬王怎麼會知道蘇武有這個本事呢?自然是蘇武這些本事已經在當地人那裡闖出名聲了,而這也自然是蘇武這幾年來的一種換取食物的一種手段。此時,有了於靬王送的馬畜、衣服、食物,還有氈賬、酒具等等,蘇武的生活已經越來越好了,只可惜,好景不長,蘇武的牛羊被丁零人偷走了。不過,相對而言,蘇武的生活無論如何也不會降回最初的標準了。

後來,李陵來勸降蘇武的時候,雖然沒有成功,但是還是給蘇武留下了不少牛羊、財物。

蘇武在匈奴的妻兒

蘇武在北海放羊時間久了,終歸還是吸引了不少當地人的注意,後來還有個女子留在了蘇武的身邊,併為蘇武生下了一個兒子,蘇武為其取名蘇通國。可見其思念故國之情。

不過,蘇通國剛降生不久,蘇武便結束了長達十九年的放牧生涯,得以迴歸漢朝,而此時的漢朝皇帝已經換成了漢昭帝。又過了幾年,漢昭帝去世,漢宣帝即位,蘇武作為朝中老臣,也越來越受尊重。

可他的兒子蘇元卻因為捲入上官桀等人的謀反事件而被殺,漢宣帝可憐蘇武,便詢問諸位大臣,“蘇武在匈奴那麼久,難道就沒生子麼?”蘇武聞聽以後,這才通過漢宣帝的岳父許廣漢,將其匈奴妻兒的事講述給漢宣帝。

漢宣帝通過漢使將蘇通國接回了漢朝,但那個匈奴女子卻永遠地跟蘇武天各一方了。

水言水語

蘇武牧羊的故事,傳了這麼久,其精神確實可嘉,持節十九年依然屹立不倒,愛國之情何其之重。


然而,也不必將蘇武牧羊的十九載說得要多苦有多苦,要多難有多難,那是極為不人性化的。蘇武雖然身負政治任務,但是他一樣是人,一樣要生存,一樣有屬於他自己的生活。

正因為有匈奴的這番經歷,蘇武才看淡了生死,看淡了財富。因此,在他回到漢朝以後,經常會把皇帝賜給他的財物分給兄弟和舊友,家中並不積蓄財產,也是與他牧羊北海的經歷分不開的。


水一白聊歷史


蘇武牧羊,只是前期比較苦,後來日子過得還是不錯的。蘇武是吃羊的,不但吃羊,而且還是一個很愛吃肉,很有血性的強悍而勇的人。西伯利亞的狼群、猛獸,對蘇武絲毫構不成威脅,因為蘇武比它們更嗜血。漢朝的使者,跟其他朝代的使者很不相同,其他朝代的使者都以文人為主,但漢朝的使者,多數都是身懷絕技的武士。蘇武,人如其名,其實非常的勇武,不但是漢朝派出的使者,還是漢朝的將軍。很多人對人和狼的戰鬥力對比,比較感興趣,想知道人厲害還是狼厲害,這個問題要是問蘇武,蘇武可能會回答“狼不過是送到嘴邊的肉而已”。對久經戰陣的漢朝將軍和老兵來說,動物再兇猛,比起全副武裝的匈奴騎兵,也弱的太多。

雖然蘇武吃羊,但是剛到北海的時候,有羊卻不能吃。因為數量不多,還全是公的,吃一個少一個,而且羊是單于的羊,數量變少會成為罪名。羊雖然不能吃,但是浩瀚的大湖,茫茫的草原,吃的東西還是多的是。此情此景,蘇武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野外生存。之所以艱苦,主要是氣候太寒冷,零下四五十度。

蘇武是一個野外生存能力極強的人,雖然有羊不能吃,但是餓不著。開始的時候,沒什麼工具,過著石器生活,用石器挖老鼠,挖野菜。後來慢慢地開始升級工具,製造出了漁網,進行捕魚。後來又製造出了弓箭,進行打獵。

蘇武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因為他讓西伯利亞南部在2000年前進入了文明時代。只可惜,這個文明只是曇花一現,隨著蘇子的迴歸故土而煙消雲散。遙想2000年前,一位學識淵博、文武兼備的漢人,在荒涼的貝加爾湖畔過著漁獵生活,風塵僕僕,艱苦創業,卓有成效,那是多麼的激情澎湃。如果蘇武迴歸的時候,趕上的是漢和帝滅北匈奴,那該多好。那樣的話,也許蘇武會接到繼續留牧北海的命令,率領北伐留下的漢軍駐守草原,發展出一套管理遊牧民族的可行方法。蘇武恐怕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兒八經有豐富遊牧經驗的漢人將軍。

蘇武在貝湖牧羊,艱苦創業了五六年。雖然財富有所積累,但是畢竟單打獨鬥,效率不是太高,尤其是鐵器缺乏。有一天,匈奴單于的弟弟來湖邊打獵,看到蘇武在捕魚,很感興趣,就跟蘇武學習如何捕魚,學的挺開心。又問蘇武會不會打獵,蘇武說會,非常會。拿來弓箭給蘇武,蘇武試了試,說你這弓箭存在問題,準確度不行,如果讓我給你校準一下,會更準。匈奴人一向對中原技術好奇,一聽說,趕緊拭目以待。結果經過蘇武的校準之後,弓箭果然比以前更準了,匈奴王爺對蘇武非常的佩服。後來王爺經常來看蘇武,與蘇武成了亦師亦友亦兄弟的關係,並贈送蘇武大量的牛羊牲畜,蘇武從此成了富戶。從此以後,蘇武就經常吃羊了,多的怎麼吃都吃不完。

過了幾年,這位匈奴王爺去世了。西伯利亞的丁零人看到蘇武的富有,又看到他的靠山去世了,就發兵洗劫了蘇武,將蘇武洗劫一空,這一下子又墜入了貧窮的深淵。不過還好,人沒事,只是又要重新開始。不過又時來運轉了,窮了沒幾天,蘇武的好友,堅昆王李陵前來探望,走後又讓李夫人送來一群牛羊,蘇武的日子又蒸蒸日上了。

蘇武最可貴的地方,不是西伯利亞牧羊的艱苦,而是對領袖的忠心。蘇武聽說漢武帝去世的消息,南望而痛哭,思念至於嘔血。蘇武離別故國十幾年,對國家和領袖的念念不忘,可謂感天動地。


秦客逸民


其實問題也不是很複雜,因為蘇武是代表大漢的使臣,他有使臣的尊嚴和素養,斷然不可能去偷吃匈奴人的羊,那樣未免還掉價了。

蘇為何武牧羊

漢武帝在位時期,曾派蘇武帶領一支使團出使匈奴。當時蘇武是團長,副團長叫張勝、他們來到了匈奴以後,本來雙方談得挺好的,但是因為張勝參與匈奴宗室的一起謀反案件,卻讓整個大漢使團遭殃,蘇武也被牽連,被匈奴單于囚禁。

匈奴威逼利誘,希望蘇武投降匈奴,遭到蘇武的斷然的拒絕。匈奴單于就下令將蘇武流放到荒涼的北海(貝加爾湖)放羊,給他的一群公羊,還說:“等到公羊產奶的那一天,你才可以回來。”

蘇武從此在貝加爾湖,過著十分悽慘的生活,缺衣少食,飢寒交迫。當缺少食物時,蘇武就地取材,要麼抓老鼠充飢,要麼挖野菜充飢,但就是不吃匈奴人的羊。

蘇武牧羊,為何不吃羊

蘇武畢竟是漢朝使者,他奉命出使匈奴,在匈奴人面前,他代表是的大漢的形象。

雖然蘇武並不清楚,也沒有參與張勝案件,但是他作為大漢使團的團長,多少要負有一些責任。蘇武出使匈奴的任務,意在促進兩國和平,而非顛覆匈奴政權,但是漢朝使團中居然有人,參與匈奴的謀反案件。蘇武對此卻完全不知情,不能說沒有失職的嫌疑。

如就匈奴的立場來看這一謀逆案件,就不難理解匈奴人為何這麼對待蘇武。大漢使團出國訪問匈奴,竟然有人想乘機顛覆匈奴政權,可以想象匈奴單于是何等憤怒。從蘇武個人來說,他雖然對部下所做所為失察之過,但他並未參與試圖顛覆匈奴政權的案件。特別是後來張勝為了保命,主動投降匈奴,所以對謀反案件的具體細節,匈奴單于也是非常清楚的,完全可以排除蘇武的嫌疑。但是匈奴人為了發洩心中的憤怒,還是這麼殘酷地折磨蘇武。

在貝加爾湖額日日夜夜,蘇武體驗著人生最艱難的那些灰暗。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漢使身份。匈奴人逼蘇武牧羊,如果他沒有忍住,在食物短缺時,吃了幾隻羊,那麼匈奴人會怎麼看待漢使和大漢呢?他們還能尊敬漢使嗎,還能敬重漢朝嗎?漢使出了國門,就是代表漢朝的形象。蘇武如果為了填飽肚子,就殺了幾隻羊吃,無異於給漢朝抹黑。蘇武作為漢使當然應盡心竭力維護漢朝形象,而非給漢朝丟臉。

蘇武拄著漢節牧羊,起居都拿著,以致節上毛全部脫落。這就是他在努力維護大漢形象的明證,他當然不可能去吃羊了。

蘇武牧羊的結局

在貝加爾湖的生活,是非常艱苦和艱辛的。但蘇武卻不改其志,堅持信念不動搖。表現出了偉大崇高的民族節氣。時窮節乃現,日子越是苦難,越能突顯蘇武高貴的品格。

漢朝名將李廣的孫子李陵在和匈奴人作戰中戰敗被俘,他被迫投降匈奴以後,在匈奴做了官,還娶了匈奴妻子。他聽說蘇武在北海牧羊,就曾去看過蘇武幾次。當他得知蘇武的日子過得十分艱辛時,出於和蘇武的仰慕和同情,他就讓自己的妻子,帶著數十頭的牛羊到北海,接濟蘇武。因為李陵的接濟,蘇武的生活境況有了明顯好轉。

漢昭帝登基後,曾派人向匈奴索要蘇武,但是匈奴不想放蘇武回漢朝,就假意聲稱蘇武已經死了北海。漢朝不太相信,於是再派使者出訪匈奴,漢使來到匈奴後,玩了一個小計謀,對匈奴單于說,“我們漢朝的皇帝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隻大雁,腳上系著帛書,上面說說蘇武等人還活著,而且就在北海。”

匈奴一聽這話,無言以對,只好放了蘇武,於是蘇武才得以被釋放回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