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三寸金蓮:腳尖上的病態審美,中國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上篇文章中我們說到,南唐後主李煜雖不具備帝王的才能,卻有著一般帝王家的通病——奢侈。

金蓮弓鞋,可以說是他宮廷奢靡生活的一個縮影。

金蓮弓鞋,大家沒印象,但說"三寸金蓮"一定有印象。

三寸金蓮:腳尖上的病態審美,中國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寸金蓮

李煜在位時,宮女窅(yǎo)娘為吸引他,將自己的纖足用布條纏繞,顯得更小巧,走起路來身態婀娜多姿、輕盈柔軟。

有一天,李煜在欣賞歌舞時,注意到窅娘的舞姿與眾不同,格外的千姿百媚,便對窅娘寵愛有加。並令其在六尺高的金制蓮花臺上翩翩起舞,宛若仙女。

由於窅娘因纏足起舞而受到君主的寵愛,宮中紛紛仿效,並傳至民間,流行千年。

李煜在《菩薩蠻》中寫到:

"花月明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劃襪相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這詞完全把男女幽會情景描寫得惟妙惟肖,讓我們亦可見到,月夜之下,一個妙齡少女怕被別人發現自己與情人的幽會,穿著襪子、提著金縷鞋輕手輕腳步上臺階的情形。

三寸金蓮:腳尖上的病態審美,中國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女子"纏足",藏著一部中國歷史,歷代王朝就如人的生命一樣,有自己的壽命,會生老病死。可一個朝代一個朝代的興亡,絲毫沒有影響到女子纏足裹小腳,纏足之風還愈演愈烈。


01 大腳無人愛,小腳裹千年

南唐後主的個人愛好,影響後世判斷女子是否美麗、能否結為連理的最主要標準不是擁有迷人的容貌、豐滿的身材,而是是否纏足,有小腳。

三寸金蓮:腳尖上的病態審美,中國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小腳女子走路,輕盈,步子婀娜,可謂"閒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

這吸引了歷朝歷代無數女子競相效仿,上到太后妃子,下至漁女村姑。

從南宋詩人羅必元寫的《金蓮步》詩句可以看出,宮廷中處處以纏足為美的現象。

"金陵嘉麗不虛傳,浦浦荷花水上仙,未會與民同樂意,卻於宮裡看金蓮。"

宋朝的朱熹(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也對三寸金蓮推崇備至,認為"但凡閨閣女子皆應有三寸金蓮"。

三寸金蓮:腳尖上的病態審美,中國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弓鞋

在父系社會的審美價值觀下,纏足被認為是女子嬌媚的重要體現,倘若女子沒有纏足成為三寸金蓮則會被天下人恥笑。

瞭解古代歷史的,都知道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老婆,馬皇后就是一個大腳。

有次皇上和皇后微服私訪,在一個巷子裡看見百姓給一匹大馬四蹄上穿上大鞋,並譏笑馬皇后天生大腳且沒有纏足,朱元璋憤怒之下將當時街巷之人全部滿門抄斬,天下為之一震。

可以看出,在古代若是女子沒有纏足,會被家人尤其是丈夫視為奇恥大辱。

三寸金蓮:腳尖上的病態審美,中國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馬皇后

到清代康熙年間,女子纏足風氣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但清政府從保護人高腳大的滿族女子的身心健康角度出發,多次禁止旗人纏足。

順治十七年(1606 年)曾頒制書,"普渝海隅,痛改積習",規定幼女和婦女有抗旨纏足者,其父或夫杖八十,流三千里。康熙初年又命令康熙元年之後所生之女,禁止纏足。

風俗是難以改變的,禁令不但失敗,還愈演愈烈,花樣翻新。社會風氣一時以大腳為恥,對小腳崇拜達到了狂熱的程度。

山西太谷縣富室之妾必纏足,其鞋底為他處無:"夏代所著,以翡翠為之,其夫握之而涼也。冬日所著,以檀香為之,其夫嗅之而香也。"

三寸金蓮:腳尖上的病態審美,中國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02 苦刑嚇不住,金蓮成時尚

纏足,把女子的雙腳用布帛纏裹起來使其成為一種特殊的形狀。

女孩長到五、六歲時就開始纏足,講究的人家還會挑一個好日子。馮驥才的《三寸金蓮》中就有:奶奶為戈香蓮裹腳的情節,可窺見一斑。

奶奶"操起菜刀,噗噗給兩隻大雞都開了膛。不等血骨出來,兩手各抓香蓮一隻腳,塞進雞肚子裡。又熱又燙又粘……瞅著奶奶抓住她的腳,先右後左,讓開大腳趾,攏著餘下四個腳趾頭,斜向腳掌下邊用勁一掰,骨頭嘎兒一響,驚得香蓮'嗷'一叫……那腳布裹住四趾,一繞腳心,就上腳背,掛住後腳跟,馬上四趾上再裹一道……香蓮只覺這疼那緊這諉那折,奶奶不叫她把每種滋味都咂摸過來,乾淨麻利快,照樣纏過兩圈。"

三寸金蓮:腳尖上的病態審美,中國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纏足

民間還有把纏足之痛、方法和經驗結為一體的順口溜。比如 "天光起來就纏足,纏得汙穢滿床褥",還有更恐怖的 "不爛不小,越爛越好"。

纏足之疼,可謂層層切骨,刻刻痛心,可與挖心相比啊!

但在纏足時代,崇拜金蓮的風氣下,力求得一雙社會公認的"金蓮",作為炫耀資本,也讓女子樂此不彼。

三寸金蓮:腳尖上的病態審美,中國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大腳婆娘去降香,瞧著小腳心裡慌"、"真小腳,要愛俏"這些歌謠更是把纖足女子炫耀小腳、洋洋得意的表情刻畫得入木三分。'

在清末時期,山西大同還舉辦"亮腳會"。

每年農曆六月六,女子都坐在家門口,伸出小腳來讓過往行人觀賞品評。腳最小、繡鞋最精緻的女女得到的好評點贊最多,也最能博得男子的歡心。當地還有歌謠描寫男子挑選對象以腳小作為重要條件:"看我腿,是好腿,紅綢褲子綠穗穗。看我腳,是好腳,梅花高底菜碟擱。"

說到這,就不得不說一下與纏足共生之物——弓鞋。

三寸金蓮:腳尖上的病態審美,中國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弓鞋原本是指彎底鞋,後才泛指纏足女子所穿的小腳鞋子。

弓鞋,長三寸餘,布制,亦有緞制,鞋面多繡花鳥圖案,也有作風頭形的。彎曲如弓,鞋底多為 4~5 寸高弓,款式多樣有眠鞋、尖口鞋、踏堂鞋、蓮鞋、棉鞋、等數百種。

三寸金蓮:腳尖上的病態審美,中國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女子的小腳通過弓鞋的包裝,不但引起男子對猶如紅菱般的小腳產生無限的遐想,還影響了擇偶標準,使男子偏愛小腳女,女子只能強忍巨痛迎合。

並流傳出"裹小腳,嫁秀才,吃饃饃,就肉菜;裹大腳,嫁瞎子,吃糠菜,就辣子"的歌謠。


03 小鞋變寶貝,文人手上玩

女子裹腳本是一件極其殘酷的事,但在古代文人騷客那裡卻是一件非常雅緻的事。還紛紛著墨讚揚小腳,俗事變成了雅事,相互切磋蓮事蓮技,更有人稱自己是 "蓮癖"的人,雅號"愛蓮居士"。

蘇軾的《菩薩蠻·詠足》:

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

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

偷穿宮樣穩,並立雙趺困;

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還有郭鈺《美人折花歌》:

"花刺釣衣花落手,草根露溼弓鞋繡"

三寸金蓮:腳尖上的病態審美,中國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弓鞋

文人騷客的文學謳歌,對世間的審美導向起到了推波助讕的作用,三寸小腳有"三寸金蓮"的美譽,也是被文人騷客極力推崇的結果。

在"腳被纏得越小越好"的審美下,文人騷客們根據大小來細分貴賤美醜。

以三寸之內為"金蓮",以四寸之內為"銀蓮",以大於四寸為"鐵蓮"。

於是,言及金蓮勢必三寸,即所謂三寸金蓮。

他們甚至總結出了小腳的"四美"(形、質、姿、神)、"三美"(肥、軟、秀)。

《香蓮品藻》中還將女子的小腳劃分為五式、三貴、十八種、九品。還以九品中正方式為小腳評定高低,例如凡品、贗品、豔品、逸品、珍品、妙品、仙品、神品。

三寸金蓮:腳尖上的病態審美,中國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你一定可好奇,為什麼小腳在中國的歷史中能存在如此長久的時間?

其原因有三:

一是觀賞。男人希望女人都像趙飛燕那樣走路,輕盈,步子婀娜。

二是女子在宋朝"程朱理學"的固定格式中對自我的束縛,男子以強為貴,女子以弱為美。

纏足女子,走不快也走不遠,才能 "防私奔"、守"婦德",也就是“守身如纏足,閒足以閒心"。

三是性,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都認為——鞋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徵。

林語堂在《吾國吾民》中也說到:

"纏足卻為中國人在性的理想上最高度的詭秘。"

柔若無骨的小腳,被男人撫著盈握在手中,甚至含入口中,或是弄出別的把戲,其裡面包含著性的原始嗅覺和刺激。

李漁把若干玩小腳取悅的方法編撰成文,將小腳稱之為女性的"第二性感帶",並稱從彎曲的趾丫到弧型腳掌反覆撫摸,片刻之間就可挑逗起來聽覺、視覺、觸覺、嗅覺等感官的情慾。

這些文人太無聊,才會有如此低級趣味!但男性主導的社會下,女子不得不迎合男性的口味。

時至今日,這種三寸金蓮的病態審美早已過往雲煙,纏足這一陋習也已退出歷史的舞臺。

1912 年3 月11 日,孫中山令內務部通飭各省勸禁纏足。

令文說:當此除舊佈新之際,此等惡俗,尤其先事革除,以培國本。為此令仰該部速行通飭各省,一體勸禁,其有故違禁令者,予其家屬以相當之罰。

我們現代生活中,雖然還有關纏足舊俗的語言,但其中的審美價值取向已多取貶義,比如 "懶婆娘的襄腳布,又奧又長"、"穿小鞋'、"小腳女人走路,扭扭捏捏"之類。

三寸金蓮:腳尖上的病態審美,中國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寸金蓮不僅反映了古代的社會文化生活,更反映了封建社會壓迫女性的歷史,其中的道德觀、審美觀、以及文學、美術,性等內容深刻。

最後用袁枚在《隨園詩話》中的一句詩結束:

"三寸金蓮自古無,觀音大師赤雙趺;不知纏足從何起,起自人間賤丈夫。"



因裹小腳的圖,會極度引起大家的不適,在此就不插入文章中。

感興趣的朋友,可上網搜索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