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作為“四大家魚”之一的青魚,為啥淪落到幾乎沒人養殖的地步了?

a398181531


作為四大家魚之首的青魚,正逐步淡出大家的餐桌,很多朋友對此不是很理解,那麼青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幾乎沒人養殖的地步呢?

養殖結構調整

在上世紀,特別是養殖技術不發達的時候,水產養殖的密度不高,為了能夠合理的利用水體的各個水層,就會投放各種魚,這樣不但可以對水體充分利用,還能夠增加養殖產量,對於很少投餵人工配合飼料的養殖者來說不失為一種增產增效的方法。

然而,隨著養殖技術的進步,為了利益最大化,目前都是高密度精養,雖然經常會搭配一些大頭魚及草魚,那都是為了調節水質,而青魚逐漸喪失了其地位。

大頭魚

青魚本身一些特性限制了發展

1、青魚的養殖週期長

青魚性成熟都需要3年以上,養殖最少需要2年,這無形給養殖者造成很大的資金週轉期,同時時間越長意味著投資會更大,風險也會更高,畢竟養殖行業還是一個看天吃飯的行業。

2.食物目前沒有成熟的配合飼料

要想有好的收益,目前來講還是需要有高的產量,而高產就不能靠天然餌料,那麼目前還沒有成熟的人工配合飼料,再加上青魚屬於底層魚,對於飼料本身的特性要求也不一樣,這就造成了很多的問題。

市場選擇較差

隨著社會的發展,目前消費者家庭成員也不像以前那麼多,很多消費者目前家庭成員也就2-4個人,那麼對於一條3斤以上的魚就很難吃的完,因此消費者也不會去選擇。消費市場低迷,必定會影響到養殖市場,沒有太大的利潤,就沒有人去做,

綜上一些原因,我們也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青魚目前很少有人養殖了。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觀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我是珠海禾蟲哥,歡迎點贊、轉發,交流討論。感謝有你!

珠海禾蟲哥


青魚作為"四大家魚"之一,為何養殖的人越來越少?針對這個問題,願意與你分享一下個人看法。

青魚,在"四大家魚"之中,生長最快。1齡的魚可以長到1斤,2齡的魚可以長到6斤,3齡的魚可以長到15斤,4齡的魚體重可以達到24斤。最大的青魚個體可以達到140斤。那麼,具有生長優勢的青魚為何越來越少有人養殖了呢?



養殖成本太高

青魚的主要食物是螺螄、蚌、蜆、小魚、小蝦等,這些飼料的價格相對要高很多。其中,青魚最喜歡的是螺螄,市場均價為3.6元/斤。加上青魚的食量大,毫無疑問會增加青魚的養殖成本。此外,青魚個頭大,有吃小魚苗的習慣。所以,不能夠與其他魚類混養,只能單獨養殖。而單獨養殖會使單位效益下降。

當然,還有一個因素也導致青魚養殖成本增高,那就是養殖週期太長。雖然青魚在"四大家魚"之中生長很快,但是相對於其他魚類品種來說,養殖週期就太長了。2年的青魚才6斤,而這個體重的青魚上市出售又不值當,很容易虧本。需要等到15斤以上出售上市才有盈利的可能性。



青魚的在銷路方面存在缺點

青魚需要等到體重很大的時候才出售,而個頭太大,體重較重,很難作為普通食材進入家庭食用。比如,下午下班了,到市場上買魚回家做清蒸魚,作為一家人晚上的硬菜。而到了魚市,大家都會根據一家人的食量來選擇魚的體重,大概1~3斤即可。而10多斤的青魚很難入大家的眼。這樣,青魚比較少見於尋常百姓的餐桌之上。所以,活青魚通常情況之下,不會作為家庭食材,更多的是作為臘魚和魚乾的原材料。



而這也是非常不利於青魚在養殖上受到歡迎。

好了,以上是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


有點意思的事兒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青魚作為“四大家魚”之一,在我們的餐桌上一直是有著很高的地位的,而題目當中所說的“沒人養殖”這個就有點誇張了,對於養殖的多少的情況還是需要分地區裡看的。

為何養殖戶不愛養殖青魚?

青魚作為四大家魚之一,一直是不少朋友喜愛吃的,青魚的肉質緊實,味道鮮美。但是青魚在人工養殖方面確實是沒有四大家魚當中的其它幾種魚類養殖的多。這裡面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青魚的養殖週期較長:青魚在四大家魚當中的生長速度屬於比較慢的,一般青魚生長到十斤才能出塘,市場上常見的草魚一般五斤左右就能夠上市了。因為生長的比較大,生長的年限就要比其它家魚飼養的時間長,養殖週期長,自然是比不上養殖週期短,見效快的家魚讓養殖戶喜愛了。

其次青魚市場較窄:雖然青魚味道很好,不少朋友還表示青魚要比草魚更好吃,但是青魚由於重量較大,一般一隻青魚重十斤左右,這對於家庭消費群體自然是比較不適合的,吃魚都是圖新鮮,吃不完的話自然不方便保存。而青魚銷量最好的季節主要集中在春季附近,以及南方地區醃製臘魚用,所以養殖戶自然會減少青魚的養殖。

另外青魚養殖風險較高:這一點就比較容易理解了,青魚的養殖週期較長,這樣一來也增加了青魚的養殖成本。而水產養殖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突發性的病害,這對於養殖戶而言無疑是加大了養殖的風險性。再加上目前市場上銷量好的魚類較多,青魚的替代產品也多,養殖戶自然是更樂意去養殖這些見效快、風險低的魚類了。另外青魚主要以螺螄、蛤、蚌等為食,增加了養殖戶的飼料投入。

所以說不少養殖戶綜合考慮之後更多的會選擇在養殖的過程中少量的套養青魚,而專門養殖青魚的還是比較少的。

另外有朋友詢問如何區分青魚和草魚這兩種家魚,這兩種魚在外形來看的確是非常相似,不過仔細辨認還是能夠區分的。草魚魚體顏色偏黃綠色,而青魚則呈青黑色。其次就是青魚的魚頭比較尖,而草魚的魚頭就更加渾圓一些。另外就是二者在魚鱗上也有一定的差異,青魚的魚鱗形狀不太明顯,而草魚的魚鱗排列整齊並且形狀明顯,整體看上去像是網一樣,並且魚鱗的邊緣比較圓潤。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其實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青魚養殖週期長,見效慢。據青魚養殖戶介紹,第一年投放的青魚苗,一年時間重約0.3斤左右,兩年重4斤左右,三年重才到達15斤左右,而且青魚的體型越大價格越高。一般來說10斤左右的可以賣到10元/斤,20斤以上的可以賣到15元/斤左右。

2.一般需要4年以上青魚才有可能長到20斤以上,相比較其他魚類來說青魚的養殖週期較長,這樣以來成本收回就比較慢,相對於養殖來說風險就大,收益見效慢。

3.青魚養殖成本高(容易發病死亡)回報慢。

在青魚的養殖到過程中,要提高青魚的肉質,就要定期給青魚提供新鮮的餌料,並定期進行換水清塘、消毒等。一般想要獲得高利潤就需要養殖大規格的青魚,才能保證高收益,而大規格的青魚,成本大約每畝要很大的成本,而且在養殖過程中不能出現任何的紕漏,不然毀於一旦,連本帶利都沒了(這主要指犯病,缺氧死亡等)。所以對於資本積累不多的很多農村養殖戶來說,而雖然青魚的利潤可觀,但是前期成本實在太高,收到回報相對較慢。

青魚養殖利潤可觀,但成本(及過程風險)相對較高,養殖戶可以因地制宜根據青魚的養殖狀況進行,體型的差異化投放養殖,通過養殖成魚來獲得流轉資金,根據青魚與其它魚類進行套養。


青菜在義烏


青魚也不是沒人養,主要是青魚養殖週期長,二來青魚的消費群體比較小,一般來說青魚的消費群體,具有很強的地域性,不像四大家魚裡面的鰱魚、草魚、鱅魚那樣消費的地域比較廣,無論是東南西北,都有人喜歡。



青魚一般養殖的年頭比較長,小青魚的個頭是這四大家魚裡面個頭最大的,具有媒體報道,最大的青魚可以長到1米5長以上,這個長度在淡水魚裡面算是很厲害的。青魚剛開始的時候生長速度比不過草魚,大概長到5~10斤以後,自己咽喉部位的青魚石逐漸長成,這個時候,青魚就可以通過青魚石大量的吞噬螺螄。這是因為螺螄有堅硬的外殼,青魚石沒有形成的時候,青魚拿螺螄的外殼沒有辦法,有了青玉石,青魚可以將螺螄輕易的壓碎,因此青魚的生長速度主要分為兩個階段,有無青魚石則是一個分水嶺。



青魚雖然位列四大家魚,但是青雲,在北方地區基本上沒有人食用,主要的消費群體在南方地區。在江浙閩一帶,古時候青魚是一種聘禮,這種風俗到現在有的地方還保留著。能夠送人的青魚體重至少要在5斤以上,相信經常和魚打交道的朋友都知道,5斤魚的體型比5斤肉要大很多,所以即使是5斤的青魚體型也非常大。青魚長大之後肉比較粗,這也是很多人不喜歡的原因之一,因此成年的青魚,一般來說唯一的做法就是醃魚幹,通過將大的青魚醃製成魚乾晾曬,一來可以抵禦東南地區溼潤的天氣引發變質,二來青魚個頭較大,一次肯定吃不完,這樣可以方便長期保存。



其實這幾年市場上青魚的消費量是在逐步穩定增長的,所以題主所說的青魚現在沒人養實際上是不正確的。現在養殖青魚的偏向於專業養殖,散戶養殖青魚的數量的確越來越少,因為大家都等不起青魚這麼長的生長週期。


老張談三農


四大家魚的來歷

不論是文明族群還是野蠻部族,整日的奔忙,大多為生活。而生活的基本需求,無非就是果腹。於是,人類最初的農業文明裡,養殖業成為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四大家魚,就是古代中國先民在養殖魚類過程中,主要養殖的四種魚類,故名“四大家魚”。

四大家魚的養殖,在中國擁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是近年來,四大家魚中的青魚,在養殖比例中逐漸走低,甚至有一種無人願意養殖的趨勢,這其中,原因何在?

個人認為:

市場回報問題

在市場經濟發達的今天,一切商業活動的核心,都是以盈利為目的,並且在選擇盈利模式的過程中,幾乎所有商戶都會選擇性價比最合適的一種模式。而同樣養殖魚類,青魚的性價比讓很多養魚的漁農不願意接受。

因為青魚和其他三種家魚比起來,青魚的市場並不大,甚至還相對小很多,但是,其養殖的投入卻要比其他三種家魚大很多。

一來,青魚的養殖週期很長,週期長就意味著在養殖青魚期間,需要不斷的投入資金。而從經管角度來說,週期長的產業下,如果利潤並不豐厚,則屬於性價比較低的投資範疇。因此,在可以選擇養殖其他性價比較高的魚類基礎上,青魚逐漸遭到了捨棄。

二來,青魚在養殖過程中,青魚主要依靠食用螺螄等軟體生物為主。這就意味著養殖青魚需要專門準備這些軟體生物來餵養青魚。

週期長,而且需要專門的飼料,市場又不大。市場回報較低,成為青魚無人養殖的重要原因之一。

養殖難度問題

在我國民間,有這樣的一句俗話:家趁萬貫,帶毛不算。在這句俗語裡,“帶毛”,是一種代指,指的是養殖業。這句話的意思是,衡量一個人的家業多少,不能把養殖業的財富算上。比如東北某著名養殖海鮮的企業,其養殖的海鮮,不是死掉就是跑路。

在四大家魚裡面,養殖青魚一旦進入高密度狀態,各種圍繞青魚衍生的疾病就會在青魚群體蔓延,如果處理不慎或者處理不及時,那麼,很容易導致自己所投入的本錢血本無歸。

因此,在有其他魚類可以養殖的前提下,養殖青魚這種高危活動,是很少有人去做的。

就這樣:青魚逐漸遭到了養殖業的捨棄。


藤樹先生


在這裡我主要與大家討論兩個問題:

一,青魚為什麼養殖量少?

這個主要是市場決定的,像我們湘南永州地區,主要消費草魚,養殖戶一次出塘五六千斤草魚有很多魚販能一次全部買走,如果是青魚,一次最多五六百斤,稍微多一點都要不完。養殖戶一般是套養一些青魚當做池塘清潔工。

二,青魚與草魚如何區別?

這兩種魚對一些與魚接觸較少的人來說可能不會區分,它們首先是顏色不一樣,一般草魚背是黃灰色,魚肚是白色。而青魚是魚背是青色(與人受傷後皮膚上的淤青幾乎一樣),魚肚也有淡淡的青色。

由於食性不同,它們張口的方向不同,草魚張口時是向上張口的,它下嘴唇比上嘴唇要長一點。青魚張口時是向下張口的,因為青魚主要吃底泥上的螺絲等底恓動物,口自然進化為向下張開。

草魚鱗片摸上去化青魚感覺要粗糙得多,這個像我們養殖戶在賣魚時從網裡抓魚(賣熱水魚一般都是魚不露出水面就抓的)只用手一碰就可以很準確的知道抓的是草魚還是青魚!

我有說得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


唐坤4790


在我們這裡,平時很少有人吃青魚,像草魚、鰱魚、鯉魚吃得比較多,但是到過年的時候,那青魚就比較值錢了。在我們當地,絕大多數人家中都會在年底的時候醃製一些臘魚、臘肉,而青魚就是醃製臘魚的最好選擇。首先是青魚的肉質比較緊,醃製以後吃起來口感方面更加。其次是青魚的個體比較大,一戶人家中購買一條,差不多就可以了,太大了也吃不完。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青魚的骨頭相對要少一些,這也是為什麼要用青魚醃製臘魚的原因。

題主說現在青魚幾乎淪落到了“沒人養殖”的地步,這一點農夫是不太認同的。前些年村裡出資挖了一口魚塘,然後我二叔把它承包下來了。當時主要是放了草魚、鯉魚、鰱魚,鱅魚,還有少量的青魚。在我們這裡,像一些私人承包的魚塘,確實養殖青魚的量不是太大,一間魚塘裡面放幾尾青魚進去就差不多了,主要是讓它來吃掉裡面的螺螄,很少有人專門來養殖青魚的。同為四大家魚,並且青魚還是排名第一的,為何現在養殖青魚的越來越少了呢?

首先,青魚的消費人群相對來說比較狹窄。青魚的個體大,這個是都知道的。其每年的銷售旺季是在年底的時候,也就是在農村裡家家戶戶做臘魚的時,在平時很少有人購買青魚吃。畢竟肉質比較緊,有很多人吃不習慣。而且青魚的個頭大,買一個吃不完,而散賣又不太方便。再加上青魚的價格要高於其他幾種家魚,有些人又壓力而不敢買。對於養殖戶來說,自然是什麼有銷路就養殖什麼。而草魚、鯉魚、鰱魚等銷量好,所以養殖的人也就多。

其次是青魚的養殖週期長,資金回本慢。養殖行業最怕的就是週期太長,前期如果投入太多,那到後期資金不能及時回籠,到時候就很容易因為資金鍊斷裂而創業失敗。可是青魚相比於其他幾種魚類而言,養殖週期明顯要長。青魚在前期的時候生長很慢,四五斤重的時候售賣是很不划算的。而等到十來斤左右的時候售賣,有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精力。有些人擔心養殖成本方面有壓力,所以放棄養殖青魚。

如今青魚養殖都是向專業養殖發展了,在農村裡有些有魚塘的,也僅僅是少量養殖工自家食用,所以才讓人認為,養殖青魚的越來越少了!


農夫也瘋狂


作為"四大家魚"之一的青魚,為啥淪落到幾乎沒人養殖的地步了?這個還真是的,小編記得以前我們集市經常有青魚賣,但是最近幾年卻憑空消失了,下面我們來捋一捋這當中的原因。

個人認為青魚現在沒有什麼人養殖,偶爾有一二隻也是野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難養殖,大家知道青魚是以水中軟體動物為食,在農村多是以塘中的螺螄、蚌殼為食,一個魚塘中只要有幾條青魚,螺螄、蚌殼會被其吃光,但是一旦食物缺乏時,生長很慢,這是人們不想養的主要原因。



二、疾病多,青魚在高密度養殖下,疾病一點也不小,比較常見的爛腮、腸炎,可以導致養殖全軍覆沒,比起其他魚養殖,操的心一點也不會少。


三、難銷售,青魚的愛好群體相對較少,加上其在價格上並沒有特別的優勢,普通大眾還是比較喜歡吃草魚,所以導致該魚並不好銷售。

上面介紹的,就是近些年青魚養殖消失的主要原因,個人認為主要還是和其市場佔有率不大,加之經濟效益不高,是人們棄養的主因。現在私人養殖的塘口,也基本上拋棄了這個魚的養殖,我們有幸只有在野生水域或可見到。


壞男人說小龍蝦


作為“四大家魚”之一的青魚,為啥淪落到幾乎沒人養殖的地步了?

在四大家魚的養殖中,青魚的人工養殖量確實是比較少的,一般也只是在魚塘裡少量套養,專門去養殖(或是做為主養)的真的很少,為啥青魚淪落到幾乎沒人養殖的地步呢?踏火分析的原因是:


  1. 生長速度緩慢:在四大家魚中,青魚的生長速度應該是最慢的了,草魚養殖到三五斤可買,但是青魚三五斤還正處於生長高峰階段,這時上市出售是很划不來的(價格也很低)。因此相對來說青魚的生長週期會比別的魚長,這樣會導致養殖戶的資金週轉變慢,同時所承擔的風險也相對較高,所以一般養殖戶不願去養。

  2. 餌料不好找:青魚為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自然條件下主要是吃食螺、蜆類,如果是大批量養殖青魚的話,光這些餌料來源就是一個不小的問題。說到這,可能有朋友會說可以喂人工料?沒錯青魚也確實會吃人工料,但是青魚的人工料會比草魚類的料貴不少,而且一批魚一喂就得喂好幾年才能出售,這個成本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住的。
  3. 魚病:青魚因吃食的是一些蛋白含量較高的餌料,高蛋白料對魚的消化系統和肝膽影響很大,很容易引起肝膽綜合症和腸炎,特別是肝膽綜合症是一類比較難對付的病,因為其發病機理較複雜,治起來也較困難,正因如此一般的養殖戶也不會去選擇青魚來做主養魚。

以上僅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希望對您有幫助,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