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網友戲言:盜墓和考古,區別就在於一張“上崗證”。是真的嗎?

前幾日小編在網上看見一些有趣的話題,綜合下來就是說:盜墓和考古,區別就在於一張“證”。有人說:“考古的人難免不會在考古的時候順走一部分文物。”於此,我們暫且不對這部分言論進行否定,畢竟,考古人員整日與文物待在一起,對於文物的喜愛早已超過常人,因此,人們有這樣的看法並不奇怪,但小編想說,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因為在考古界內有著這樣一個潛規則,幾乎無人道破,也無人敢逾越。這條潛規則便是“考古不收藏”。

有網友戲言:盜墓和考古,區別就在於一張“上崗證”。是真的嗎?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民國時期,不少的考古家都是熱愛文物的收藏家,但這些文物的來源卻是個謎。儘管自己說這些淘來的,但總有他人會說閒話,說是從古墓中偷拿的。因此新中國的考古界中有一不成文的規定,也就是“考古不收藏”的潛規則。

有網友戲言:盜墓和考古,區別就在於一張“上崗證”。是真的嗎?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曾經在考古界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讓這條規則進行了“放大”。湖北一考古家非常的喜歡青花瓷,因此收藏了一件價值及其珍貴的梅瓶;在參加一次考古活動中,古墓中也出土了一模一樣的青花瓷梅瓶,這可嚇到考古家了;因為這種梅瓶在古墓中往往是成雙出現的,正好這座古墓被盜,其中一件梅瓶流失。因此不少人都認為是這考古家從古墓中順走文物,還有人猜測是考古家聯合盜墓賊盜掘古墓中的這件梅瓶後分贓的。事實上,被盜的梅瓶經過調查發現已經被賣到海外,而這名考古隊員的梅瓶是從文物市場上買來的,其來源和合法合理。該事件後,“考古不收藏”在界內越來越明顯。儼然成為“潛“規則。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除了這潛規則之外,考古人員在進行考古時可不是“獨自一人”,伴隨著科技的發展,在進行考古時,小到野外的小型古墓,大到諸如兵馬俑這一類的大型現場,都會裝上各種科技設備防止“內賊”以及“外賊”。如在上個世紀90年代發掘兵馬俑的過程中,考古的第一步就是安裝各種攝影設備,全程錄像,就算有考古家動了歪心思也拿不走這些文物。又如最近幾年挖掘的最為大型的海昏侯墓,整個墓室都在各種監控之下,出土的每一件文物無論貴重都得一一編號,如果出現編號不一致或者對不上號,說明其中必有問題。

有網友戲言:盜墓和考古,區別就在於一張“上崗證”。是真的嗎?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而且就算有動了歪心思的考古家也根本拿不走文物,在進出古墓時,都會有相應的人員進行著嚴格的檢查,古墓中的文物壓根兒就沒有機會進入私人口袋。除此之外,考古的人都知道考古是一項很嚴謹的科學,古墓中能發現青銅、玉器、金銀都是非常罕見的,大多數野外的考古發現的都是一些古遺址之類的,說白了挖掘幾年也有可能沒有一件像樣的文物;但考古人員卻依舊堅持的考察下去,為的是什麼?是那能夠呈現在大眾眼中的深埋地下的歷史。

有網友戲言:盜墓和考古,區別就在於一張“上崗證”。是真的嗎?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