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曾經在中國的城市,海參崴160年的發展史

1860年前,位於亞歐大陸東面,阿穆爾半島最南端,有一座城市叫做海參崴,清朝時期為中國領土,自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的十多年時間裡,清政府日漸衰落,在1856年10月,第二次鴉片戰爭打起,英,法兩國在美國,沙俄支持下發動了進一步的侵華戰爭,在1858年,沙俄與清政府簽訂了《璦琿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包括海參崴;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割讓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約4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其中包括海參崴。

曾經在中國的城市,海參崴160年的發展史

自從海參崴被割讓給了沙俄後,改名為符拉迪沃斯託克,成為了沙俄遠東地區的一個重要的軍事基地,由於裡沙俄本土比較遠,這裡發展得比較緩慢。1871年,沙俄在此建造的軍港,將太平洋艦隊駐紮在此,1875年在這裡設立鄉鎮,1880年升級為市,1888年升級為濱海省行政中心,1891年,世界上最長的鐵路西伯利亞鐵路通車到這裡。自從鐵路有後,這裡經濟發展迅速,成為了沙俄遠東第二大城市。

曾經在中國的城市,海參崴160年的發展史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沙俄解體,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由於內戰的混亂,給了日美英等國的干擾,1918年4月,日英藉口當地有日本的設施被偷襲,進軍了符拉迪沃斯託克,並在1920年建立了遠東共和國,直到1922年才被蘇聯收復。19世紀30年代,這裡就成了流放犯人的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日本和蘇聯的戰俘也關於這座城市,1954年,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來到了這個城市,為這個城市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曾經在中國的城市,海參崴160年的發展史

150多年過去了,現在的符拉迪沃斯託克,是俄羅斯遠東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遠東最大的貿易港,吞吐量約1000萬噸,中國佔有400萬噸,人口為60萬,在俄語的意思裡,符拉迪沃斯託克,俄語意為“統治東方”。大家看了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留言評論,想獲取更多資訊,記得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