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以愛之名 撐起生命的晴空

個人名片 〉〉王慧平,2001年開始從事護理工作,2010年至今擔任市一院急救中心護士長。榮獲“台州市最美護士”“台州市巾幗建功標兵”“溫嶺市百佳護士”“護理先鋒個人”等光榮稱號。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優秀帶教老師、溫州醫學院優秀帶教老師。

以爱之名 撑起生命的晴空

王慧平(右)正和同事商量工作。

有人說,她像一個白衣戰士,穿梭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不論多麼複雜危重的病情,多麼緊迫無奈的情形,從未見過她慌亂無措。柔弱的肩膀,承擔著救助病患的使命;溫柔的聲音,安慰家屬時充滿了堅定的力量。她始終如一縷溫暖和煦的陽光,帶給人信心和希望。

她叫王慧平,是市一院的急診科護士長。從笑容純真的女孩到成熟堅定的管理幹部,她在急診科已經幹了整整17年。沒有豪言壯語的表白,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她把青春無私奉獻給熱愛的急診事業。

“與天使比愛心,與死神拼速度”,這是王慧平經常說的一句話,也是她的真實寫照。17年來,她用真情關愛患者、用大愛詮釋職責,譜寫出了一曲曲感人的生命之歌。

堅守一線,她是搶救一把手

急診科也許是醫院最嘈雜的地方之一。救護車的呼嘯、親人的哭喊和病人的喘息,夾雜著人們對生命的吶喊。面對一次次生死較量,王慧平總會衝鋒在前,在與死神賽跑的路上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蹟。

一次,急診室送來一名年輕的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因農藥服用量大,情況十分危急。整個急診室投入到緊張的搶救中。在洗胃過程中,王慧平觀察入微,發現患者額頭有些略微發青。憑她多年的臨床經驗,她判斷患者馬上就要停止呼吸和心跳,如不及時處理,隨時會有生命危險。於是她馬上停止洗胃,隨即患者發生心臟驟停,她立即開始心臟按壓,氣管插管和人工通氣。因為搶救及時到位,又一條生命從死神手中掙脫出來。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面對患者家屬的一次次感謝,她總笑笑說:“沒什麼,這是我應該做的。”

“沒有突然變化的病情,只有突然發現病情變化了。”王慧平說,任何兇險和危急的病情,都會有演化過程,所以,急診護士需要練就一雙慧眼,及時發現病情變化並及時處置。被送到急診室的病人形形色色,果斷快速決策是救治重症危急病人的關鍵。憑著直觀感覺,王慧平一眼便能斷定病人是否有腦出血。正是憑藉著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她成了同事公認的“搶救一把手”。

帶病上崗,用大愛詮釋職責

“最忙的時候,急診科一天接診1000多個病人,光120送來的搶救病人就100多個。”王慧平深感壓力之大。“急診護士肩上承載的是搶救生命的責任,更需要有捨棄小我的大愛精神。”在王慧平的眼裡,病人和工作永遠排第一位。即便是休息時間,她也時刻心繫工作。“習慣了手機24小時開機,無論是洗澡還是上廁所,手機必須隨身攜帶。”王慧平說,科室遇到突發事件,一個電話響起,她就會奔赴搶救第一線。

急診崗位的磨礪,使這個看似柔弱的女子在工作中蘊藏著無窮的力量。2004年,“雲娜”颱風來襲,懷孕5個月的她從早上8時到晚上10時一直堅守在崗位上,當晚下半夜也主動留院待命。

即使王慧平再堅強,也有撐不住的時候。2012年7月25日,市一院迎來等級醫院複查。從2011年2月起,王慧平就帶領急診室護理團隊進行一遍又一遍的情景演練,培訓各種急救藥品、各項急救儀器的使用。為了把每一項工作都做到最好,她幾乎天天加班。從早上7時一直忙到晚上11時,熬了多少個晝夜,錯過了多少個飯點,她已記不清了。因為長期堅持高強度工作,王慧平的體重直線下降,曾多次昏倒在工作崗位上,後被檢查出患有迷走神經抑制性暈厥、室性早搏。同年,又因過度勞累,在上班途中不慎從樓梯上摔下致骨折。但為了不影響演練進度,她拄著柺杖堅持上班指導工作。

王慧平患有闌尾炎,發作時疼得臉色發白,醫生讓其馬上手術,為了不耽誤工作,每次都是匆匆輸完液便繼續工作。疼了2次的闌尾炎終於不能再拖了,她抽空做了手術,又因為科室工作需要,出院後5天便投入緊張的工作中。縱使工作使她身心疲憊,但她依然堅定從容。親切的笑容時常掛在她的臉上,讓人感到溫暖和踏實。

將大量心血傾注在工作上,對於家人,她充滿了內疚和遺憾。“14歲的兒子是小暖男一枚,每次見我心情不好,他便會主動關心我。”王慧平說,轉眼間兒子長大了,可她錯過了兒子太多的成長瞬間。

細緻入微,視患者如同親人

“愛在心,踐於行”,王慧平經常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她覺得,作為一名醫護人員,就應該把關愛付諸患者。17年的急診生涯,王慧平始終把病人當親人。她曾為無家可歸的老人尋找親人,為身無分文的患者買口服藥片和墊付回家車費。去年,市一院接診了一名棄嬰。“是早上送過來的,臍帶都沒剪斷。”王慧平二話不說,抱著嬰兒去產科剪臍帶,然後給嬰兒買衣服、尿不溼和奶粉,從餵奶粉到換尿不溼,甚至哄睡覺,她都親力親為。有一次,120收治了一名暈厥在路邊的流浪老人。經過妥善的急救處理後,王慧平帶他去洗澡,還幫他買了新衣服。這位流浪老人在急診科住了整整兩個星期,王慧平給他餵飯、端茶、送水,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待老人身體無大礙了,王慧平幫他聯繫救助站並找到了家人。從外地趕來的家屬一再表示感謝,而王慧平卻微笑著說:“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她不僅幫我們解決難題,更像心理醫生一樣開導我們,給人帶來寬慰。”接觸過王慧平的患者都說,她不但有好的護理技術,更有一顆善良的心。救助站曾經送來一名渾身抽搐的智障女孩,她不說話,對於醫護人員也很抗拒。在急診科留觀室待了一個月,王慧平不僅給她買來熱騰騰的飯菜,還會為她梳頭髮,給她講故事。在她和護士姐妹們的感化開導下,女孩臉上終於露出久違的笑容,並親切地喊她:“姐姐!”那一刻,激動的淚水在王慧平臉上流淌,她覺得心裡暖暖的。

天使情懷,打造溫暖的團隊

市一院急診科分為院前急救、搶救室、監護室、留觀室,共有護士80人,她深感責任之大。“她們從不抱怨,時刻跟我站在一起,是我工作上最大的支柱。”王慧平衷心感謝有這樣一幫善解人意的同事。

想要擁有過硬的搶救能力,必須不斷學習。她刻苦鑽研,護理理論水平不斷提高,她撰寫的《優化急診分診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及搶救效果分析》等幾篇護理急救專業論文在護理學雜誌等期刊上發表。王慧平深知僅自己一個人做好是不夠的,科室的成績、團隊的進步才是最重要的。

她帶領護理人員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及新設備的操作,還制定一些適用於急診護理和搶救的流程,如規範急診分診標準,堅持綠色通道一站式服務,同時進行PDCA、RCA分析、QCC等管理工具的應用及推廣。這些都極大地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搶救成功率,贏得病人和家屬的信賴和讚譽。

“護士是沒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為了打造一支溫暖戰隊,她帶領護理人員開展了“寧願我們多跑一圈路,不叫病人多邁半步腿”的大討論,並進行“如何提高護士的自身素質”“醫患溝通的語言技巧”等探討,以美麗的微笑、親切的語言、體貼的護理、飽滿的熱情來面對患者,護患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的橋樑。

在急診科,大家都親切地喊王慧平為“阿長”。“她是個很好的傾聽者和安撫者。有她在,感覺很踏實。”跟她搭檔了十多年的護士柯雯樣如此評價她,“她像大姐姐一樣陪伴著我們一路成長,為我們撐起一片天。”有一次,一名醉酒的患者被送到急診室,沒想到半夜撒起酒瘋來,甚至動手打了兩名護士。王慧平接到電話,急急忙忙從家裡趕來,陪她們到凌晨,直到她們的情緒漸漸平復才離開。“我們解決不了的事,就交給我們阿長唄。”護士小周是個愛笑的女孩,工作上碰到委屈,她愛找王慧平訴說,“跟她聊完,那些事似乎都煙消雲散了。”

王慧平常常告訴大家,要選擇性遺忘,留住美好的,忘掉不好的。“心若向陽,無處不美好”成了這個團隊的座右銘。王慧平所帶領的急診科不僅技術精湛,而且是一個處處充滿愛、陽光向上、飽含溫暖的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