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豆瓣9分《小森林》:逃離一線城市,回到農村,她過得怎麼樣?

《小森林》是根據漫畫家五十嵐大介的原作改編的電影,分為《冬春篇》和《夏秋篇》。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名叫“市子”的平凡女孩,逃離喧鬧的城市生活,回到家鄉——位於日本東北地區的小森村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勞作之餘,市子最大的喜好就是做美食。來自田間地頭的各種食材,被她做成一道道美味的料理。有人評價《小森林》是“舌尖上的日本”。在豆瓣上,以超高分常年霸榜TOP250。

豆瓣9分《小森林》:逃離一線城市,回到農村,她過得怎麼樣?

誠然,這部片子最突出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美食。很多影評都是從美食的角度進行闡述。不過,在我看來,美食只是表象,裡子其實是講女主的自我探尋——市子兩次離開城市,兩次回到農村。她的逃離和迴歸,都是為了弄清楚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要如何度過這一生。

市子每天都很認真地耕種、採摘、烹飪,看起來心無雜念,不疾不徐。實際上,在平靜的表象之下,深藏著她的混沌與迷茫:這樣的人生,真的是她想要的嗎?

當我們的生活一帆風順的時候,我們往往不會深入探究“我是誰”“我要去哪裡”這兩大終極問題。像市子那樣,驟然結束城市打工生活,回到農村,生活突遭鉅變,人生就會進入“轉折期”,大腦開始思考並且尋找“我”存在的意義。

豆瓣9分《小森林》:逃離一線城市,回到農村,她過得怎麼樣?

什麼是“轉折期”?心理學博士陳海賢在他的新書《了不起的我:自我發展的心理學》中,給出這樣的解釋:

“熟悉的舊生活已經過去,想要的新生活還沒到來,你被留在新舊交替的關口,茫然無措。這就是‘轉折期’。

美國作家威廉·布瑞奇在《轉變之書》中寫道,轉變期要經歷三個階段:

結束——迷茫——重生

轉變是從結束開始的。舊的生活結束之後,人會進入迷茫期,只有掙脫出來,才會得到重生。

我們以市子的經歷為例,從自我發展心理學的角度,探討人生轉折期的三個階段,以及如何順利度過轉折期,獲得重生。

1、第一階段:結束

市子高中畢業之後,在東京的一家超市打工。工作內容很簡單,無非是整理貨架,清點貨品。她結識了一位男同事,長得很乾淨很好看。他成天吃一些麵包、漢堡之類的垃圾食品。市子做便當的時候,為他也多準備了一份。他接受了市子的好意。

市子一直以為,他和她一樣,彼此都有好感。直到有一天,市子無意中聽到,男同事是有女朋友的。

虛偽自私的城裡人,糟糕的社交經驗,讓她對東京產生厭倦。於是她離開東京,回到家鄉。

從打工妹變成農耕女,她的轉變期開始了。

豆瓣9分《小森林》:逃離一線城市,回到農村,她過得怎麼樣?

為什麼轉變是從結束開始的?因為自我發展是需要空間的。就像整理一個房間,必須先把舊的東西清出去,才能把新的東西放進來。“我們只有先結束、先放棄,才能為新的發展騰出空間。”

結束是怎麼發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脫離”:脫離環境,脫離身份,脫離目標。

我們的身份和目標,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們所處的環境決定的。好比市子,在城市這個環境裡,她的身份是超市員工,她每天的目標是完成領導佈置的理貨任務。她對一個同事動了心,她想要得到他的愛。當她脫離城市,也脫離了之前的身份和目標,內心開始焦慮不安。因為她不知道接下來,自己的身份是什麼?目標是什麼?

豆瓣9分《小森林》:逃離一線城市,回到農村,她過得怎麼樣?

第二階段:迷茫

市子回到家鄉,每天都很努力地生活。

夏天,稻田裡雜草瘋長。市子除完草,給自己做了一大瓶清清爽爽的冰鎮酒釀。熱到整個人都要化掉的時候,喝上一杯,怎一個“爽”字了得。

秋天,路邊的核桃成熟了。她花了半天時間去撿來一筐核桃,做成香噴噴的核桃飯便當,正好收稻穀的時候帶去當午餐。

豆瓣9分《小森林》:逃離一線城市,回到農村,她過得怎麼樣?

春夏秋冬,週而復始地耕種、採摘、烹飪。從表面上看,市子非常熱愛生活。然而,市子的學弟佑太戳穿了這種表象。

佑太對市子說:“對重要的事情你總是躲躲閃閃,遮遮掩掩,自我欺騙,卻用努力這塊幌子在遮掩這一切,你難道不是在逃避嗎?

是的。市子在逃避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她到底要不要留在小森,繼續像這樣生活下去?

她猶豫著,要不要給西紅柿搭建溫室大棚?因為一旦建好了,就好像她已經下定決心,要留在小森了。

豆瓣9分《小森林》:逃離一線城市,回到農村,她過得怎麼樣?

平靜生活的表象之下,其實是日復一日的迷茫。

為什麼會陷入迷茫?因為意義感的缺失。

我們人生的意義感有一個重要來源,就是“目標”。一個人的現在和未來是通過目標來連接的,沒有目標,人就不知道接下來要往哪裡走,從而陷入迷茫的狀態。

生活在小森的農民們,通過勞作收穫食物,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就是他們樸素的人生目標。可是市子的目標是什麼?跟其他農民一樣嗎?她並不能確定。

豆瓣9分《小森林》:逃離一線城市,回到農村,她過得怎麼樣?

迷茫期,看起來似乎什麼都沒有得到,卻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時期。因為舊的自我離開了,新的自我在默默積蓄力量。

迷茫期的人有一種典型的心理,就是“敏感”。這種敏感不是對人際關係的敏感,而是對於美,對於靈性的敏感。

市子獨自生活,在孤獨之中,她敏感的觸覺打開了,“跟一個更深更廣的精神領域建立起了聯繫”。她彷彿得到了一個超越日常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她能夠跟自我對話。

第三階段:重生

佑太的一番話點醒了市子。她明白,小森是她的避難所,而不是她由衷選擇的一生之所。她覺得,自己因為逃避而留在小森,是對小森的褻瀆。

於是她決定再次離開小森,重新去到外面打拼,努力尋找生命的意義。

五年後,市子回到小森,這一次她終於明白自己的使命——吸引年輕人回到小森,重振學校。

市子在學校裡舉辦文化祭,她走上舞臺跳起流傳已久的神舞。我特別喜歡市子此時的眼神,穩,堅韌。渾身散發出篤定的力量感。

豆瓣9分《小森林》:逃離一線城市,回到農村,她過得怎麼樣?

市子終於走出了迷茫,重生為更好的自己。

到底,“重生”是怎麼發生的?陳海賢博士提到一個方法:

“另起爐灶”。就像市子,在農村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卻始終覺得不對勁,最終離開農村又再度回來,才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是重振家鄉的教育事業;就像蘇東坡,在官場上摔了跟頭,卻在文化上青史留名;就像褚時健,從監獄裡出來後,沒有回到菸草公司工作,而是嘗試種橙子。

重生是心理結構的重組過程。在結束階段,我們從原先的環境、身份和目標中脫離;在迷茫階段,我們會更深更廣的精神領域建立起聯繫;而在重生階段,我們獲得了一個新的目標、一種新的認知結構、一種新的意義感。

你覺不覺得,市子和我們很像?畢業之後,憑著一腔孤勇來到城市闖蕩,可是複雜的人際、並不喜歡的工作,讓我們喘不過氣來,於是一次次地裸辭、重新找工作。

市子的迷茫,也是我們的迷茫:我到底想成為怎樣的人?想要怎樣的人生?我們也和市子一樣,經歷漫長的轉變期,想要找到更好的出路,更好的自己。

豆瓣9分《小森林》:逃離一線城市,回到農村,她過得怎麼樣?

“轉變本質上是發生在我們心裡的。是我們從長久的心理衝突,從一個被卡住的位置出來,重新開始。”

市子在電影裡有一段經典旁白:

“也許,人本身就是螺旋,在同一個地方兜兜轉轉,每次卻又不同,或上或下或橫著延展出去,我畫的圓每次在不斷變大,所以螺旋每次也在不斷變大,想到這裡,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再努力一把。

每一個轉變期,每一次的結束、迷茫、重生,都是我們在為自己尋求出路。永遠期待獲得新的事業,新的自我,新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