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豆瓣9分《小森林》:逃离一线城市,回到农村,她过得怎么样?

《小森林》是根据漫画家五十岚大介的原作改编的电影,分为《冬春篇》和《夏秋篇》。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名叫“市子”的平凡女孩,逃离喧闹的城市生活,回到家乡——位于日本东北地区的小森村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劳作之余,市子最大的喜好就是做美食。来自田间地头的各种食材,被她做成一道道美味的料理。有人评价《小森林》是“舌尖上的日本”。在豆瓣上,以超高分常年霸榜TOP250。

豆瓣9分《小森林》:逃离一线城市,回到农村,她过得怎么样?

诚然,这部片子最突出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美食。很多影评都是从美食的角度进行阐述。不过,在我看来,美食只是表象,里子其实是讲女主的自我探寻——市子两次离开城市,两次回到农村。她的逃离和回归,都是为了弄清楚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要如何度过这一生。

市子每天都很认真地耕种、采摘、烹饪,看起来心无杂念,不疾不徐。实际上,在平静的表象之下,深藏着她的混沌与迷茫:这样的人生,真的是她想要的吗?

当我们的生活一帆风顺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会深入探究“我是谁”“我要去哪里”这两大终极问题。像市子那样,骤然结束城市打工生活,回到农村,生活突遭巨变,人生就会进入“转折期”,大脑开始思考并且寻找“我”存在的意义。

豆瓣9分《小森林》:逃离一线城市,回到农村,她过得怎么样?

什么是“转折期”?心理学博士陈海贤在他的新书《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中,给出这样的解释:

“熟悉的旧生活已经过去,想要的新生活还没到来,你被留在新旧交替的关口,茫然无措。这就是‘转折期’。

美国作家威廉·布瑞奇在《转变之书》中写道,转变期要经历三个阶段:

结束——迷茫——重生

转变是从结束开始的。旧的生活结束之后,人会进入迷茫期,只有挣脱出来,才会得到重生。

我们以市子的经历为例,从自我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生转折期的三个阶段,以及如何顺利度过转折期,获得重生。

1、第一阶段:结束

市子高中毕业之后,在东京的一家超市打工。工作内容很简单,无非是整理货架,清点货品。她结识了一位男同事,长得很干净很好看。他成天吃一些面包、汉堡之类的垃圾食品。市子做便当的时候,为他也多准备了一份。他接受了市子的好意。

市子一直以为,他和她一样,彼此都有好感。直到有一天,市子无意中听到,男同事是有女朋友的。

虚伪自私的城里人,糟糕的社交经验,让她对东京产生厌倦。于是她离开东京,回到家乡。

从打工妹变成农耕女,她的转变期开始了。

豆瓣9分《小森林》:逃离一线城市,回到农村,她过得怎么样?

为什么转变是从结束开始的?因为自我发展是需要空间的。就像整理一个房间,必须先把旧的东西清出去,才能把新的东西放进来。“我们只有先结束、先放弃,才能为新的发展腾出空间。”

结束是怎么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脱离”:脱离环境,脱离身份,脱离目标。

我们的身份和目标,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好比市子,在城市这个环境里,她的身份是超市员工,她每天的目标是完成领导布置的理货任务。她对一个同事动了心,她想要得到他的爱。当她脱离城市,也脱离了之前的身份和目标,内心开始焦虑不安。因为她不知道接下来,自己的身份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豆瓣9分《小森林》:逃离一线城市,回到农村,她过得怎么样?

第二阶段:迷茫

市子回到家乡,每天都很努力地生活。

夏天,稻田里杂草疯长。市子除完草,给自己做了一大瓶清清爽爽的冰镇酒酿。热到整个人都要化掉的时候,喝上一杯,怎一个“爽”字了得。

秋天,路边的核桃成熟了。她花了半天时间去捡来一筐核桃,做成香喷喷的核桃饭便当,正好收稻谷的时候带去当午餐。

豆瓣9分《小森林》:逃离一线城市,回到农村,她过得怎么样?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地耕种、采摘、烹饪。从表面上看,市子非常热爱生活。然而,市子的学弟佑太戳穿了这种表象。

佑太对市子说:“对重要的事情你总是躲躲闪闪,遮遮掩掩,自我欺骗,却用努力这块幌子在遮掩这一切,你难道不是在逃避吗?

是的。市子在逃避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她到底要不要留在小森,继续像这样生活下去?

她犹豫着,要不要给西红柿搭建温室大棚?因为一旦建好了,就好像她已经下定决心,要留在小森了。

豆瓣9分《小森林》:逃离一线城市,回到农村,她过得怎么样?

平静生活的表象之下,其实是日复一日的迷茫。

为什么会陷入迷茫?因为意义感的缺失。

我们人生的意义感有一个重要来源,就是“目标”。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是通过目标来连接的,没有目标,人就不知道接下来要往哪里走,从而陷入迷茫的状态。

生活在小森的农民们,通过劳作收获食物,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就是他们朴素的人生目标。可是市子的目标是什么?跟其他农民一样吗?她并不能确定。

豆瓣9分《小森林》:逃离一线城市,回到农村,她过得怎么样?

迷茫期,看起来似乎什么都没有得到,却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因为旧的自我离开了,新的自我在默默积蓄力量。

迷茫期的人有一种典型的心理,就是“敏感”。这种敏感不是对人际关系的敏感,而是对于美,对于灵性的敏感。

市子独自生活,在孤独之中,她敏感的触觉打开了,“跟一个更深更广的精神领域建立起了联系”。她仿佛得到了一个超越日常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她能够跟自我对话。

第三阶段:重生

佑太的一番话点醒了市子。她明白,小森是她的避难所,而不是她由衷选择的一生之所。她觉得,自己因为逃避而留在小森,是对小森的亵渎。

于是她决定再次离开小森,重新去到外面打拼,努力寻找生命的意义。

五年后,市子回到小森,这一次她终于明白自己的使命——吸引年轻人回到小森,重振学校。

市子在学校里举办文化祭,她走上舞台跳起流传已久的神舞。我特别喜欢市子此时的眼神,稳,坚韧。浑身散发出笃定的力量感。

豆瓣9分《小森林》:逃离一线城市,回到农村,她过得怎么样?

市子终于走出了迷茫,重生为更好的自己。

到底,“重生”是怎么发生的?陈海贤博士提到一个方法:

“另起炉灶”。就像市子,在农村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却始终觉得不对劲,最终离开农村又再度回来,才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是重振家乡的教育事业;就像苏东坡,在官场上摔了跟头,却在文化上青史留名;就像褚时健,从监狱里出来后,没有回到烟草公司工作,而是尝试种橙子。

重生是心理结构的重组过程。在结束阶段,我们从原先的环境、身份和目标中脱离;在迷茫阶段,我们会更深更广的精神领域建立起联系;而在重生阶段,我们获得了一个新的目标、一种新的认知结构、一种新的意义感。

你觉不觉得,市子和我们很像?毕业之后,凭着一腔孤勇来到城市闯荡,可是复杂的人际、并不喜欢的工作,让我们喘不过气来,于是一次次地裸辞、重新找工作。

市子的迷茫,也是我们的迷茫:我到底想成为怎样的人?想要怎样的人生?我们也和市子一样,经历漫长的转变期,想要找到更好的出路,更好的自己。

豆瓣9分《小森林》:逃离一线城市,回到农村,她过得怎么样?

“转变本质上是发生在我们心里的。是我们从长久的心理冲突,从一个被卡住的位置出来,重新开始。”

市子在电影里有一段经典旁白:

“也许,人本身就是螺旋,在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每次却又不同,或上或下或横着延展出去,我画的圆每次在不断变大,所以螺旋每次也在不断变大,想到这里,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再努力一把。

每一个转变期,每一次的结束、迷茫、重生,都是我们在为自己寻求出路。永远期待获得新的事业,新的自我,新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