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有人說“物質貧窮不可怕,精神貧窮才可怕”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歷史上有很多的強勝富裕的國家消亡了,自古有富不過三代之說,原因是富裕衝暈了頭腦。喪失了堅苦奮鬥的精神,最後走上沒落。所以物質窮不可怕,窮則思變。最怕的是精神上的窮,也怕虛榮心太強,不勞而話,倒至富不過三代。不論窮富都要保持奮發向上的精神,堅苦奮鬥的精神,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有了堅苦奮鬥的精神就會有物質的。有了物質,但是沒有奮鬥精神也會坐吃山空。


用戶一觀六路二聽八方


堅決認可,我就是這樣。貧窮了幾十年一直沒低頭,堅持與命運抗爭。

三十多年前,在火車站等車,一位算卦先兒給我算了一卦,大家聽聽啊:今天攢,明天攢,攢了一把大洋傘。一陣狂風吹了去,剩下一把破竹竿…這就是我的命。

二十多年前,給一位鄰居拍攝結婚錄像,他有一位朋友是少林寺武僧,也來祝賀了…看了我一眼,直接說:一輩子窮命…

這兩位的說法我也沒當回事兒,可事實就是這樣。當我父親生意做大,家有百萬時,給我買汽車、摩托車啥的我都拒絕了,因為弟弟妹妹還沒有結婚…

當父親身患癌症時,他生意已經失敗,看病的錢都沒有了…我自己計劃買房子攢的幾萬元,都送給了醫院…以後就是孩子求學,妻子是老病號不能工作…哈哈,這就是…命啊。

窮:想壓倒我?很難。自學十年,從工人變成了幹部,是不是改變…沒有關係,沒有送禮啊,就是憑自己的能力。

機關工資也不高,怎麼生活?節假日去當司儀,當攝影師拍攝婚禮…買了一臺中巴車哈哈還趕上的2003年,哈哈…沒賺錢也沒有賠錢…白忙活。

怎麼折騰,都是窮,就是無法翻身…

前幾年,得給兒子買房子結婚吧,還是沒錢,這個時候,老婆的孃家人…我的好鄰居都伸出援手,幫了大忙,加上貸款的幾萬元解決了婚房問題,這不是福嗎?

工作上,一年一個臺階,這不是事業成功嗎。每年春節前單位黨委…工會都要我填表整一個“救濟”表,畢竟在機關嗎,我都拒絕啦,自己想辦法解決溫飽問題,不給組織添麻煩。

我必須堅強,堅毅的性格乃妻子的靠山,兒子的榜樣…

四年前兒子結婚了,三年前我當爺爺了…多好啊,啥煩惱都沒有了,每天回家孫子都爺爺的喊叫著,啥苦都忘完了。

所有借款,貸款,今年還完,窮要告辭了。

2019年底退休,每月4200多元吧,夠了,已經很安逸了,與鄰居那些耄耋老人比較,他們都才3000多元,都是我們的師傅……我比人家多的多,得知足啊…

窮:沒放棄學習,提升素養一直沒忘,每天都要寫點小文章吧,不是為了啥名氣,就是怕腦子遲鈍。今日頭條給我統計,每年都發千條,稿費很少的,不給錢都無所謂了,我不在乎這個,儘管我沒錢。

市裡的扶貧活動常參加,一般我不出錢,咱不是沒錢嗎,出點力,把朋友鄰居家的舊衣服集中一下,號召一下…我去了拍照,回來寫稿,反正大家都知道我寫的好唄,能表達意思,思維邏輯不亂,新聞宣傳效果能達到…

家裡有錢的時候,我沒當富二代。窮的時候我擔當,儘管沒啥大的作為,窮:也沒整倒我呀,這不也算是…成功嗎。

我乃單位唯一沒有文憑的幹部,這不是褒獎嗎…人家最差的也是大專畢業證,我啥也沒有…哈哈,文憑方面也…窮,但薪水絕不是機關最低……比我工資低的人很多啊,咱是不是得知足?


洛陽車人


有人說“物質貧窮不可怕,精神貧窮才可怕”,我是不認同這句話的。

估計說這句話的人沒有真正窮過,就像馬雲說他不在乎錢一樣。其實馬雲在最窮的時候也算是個“中產階級”,比一般家庭要富裕。





首先,我們來看,什麼是物質。物質在一般人眼裡就是貨幣,有了貨幣就可以買很多東西。其實貨幣只是物質的一種,咱現在先不說那高深的物理、哲學問題。什麼原子、分子、量子、質子、老子、孫子、達爾文、愛迪生我們都不談,因為這太複雜。不光說的人暈,聽的人也暈。


這個人真“物質”!我們經常用物質來形容一個人貪小便宜、斤斤計較、貪圖富貴。

我們就說說這個“物質”,錢是物質,柴米油鹽,衣服、房子、車子都是物質,包括我們看的書,用的手機也是物質,其實我們人也是物質。

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現在誰還站出來告訴我物質貧窮並不可怕?

其實作為人類,一秒鐘都離不開物質。說物質貧窮不可怕的人,肯定不知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家徒四壁、窮困潦倒的感覺。在一定程度上講,沒有物質就沒有精神。就像沒有人就沒有思想。沒有書、沒有教育,就很難學到知識。

毛爺爺說過,吃飯的飯,食字旁加一個反,人沒有吃得就要造反。試問,歷史上因為“物質缺乏”發生的動亂還嫌少嗎?

那些說物質不重要,精神重要的人在幫別人洗腦呢。就差說餓死是小,失節是大了。

所以鄧爺爺才提出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理念。



由此可見,說這話的人不是為別人洗腦,就是被洗腦洗得腦殘了的。


太極雲飛揚


各人有各人的認識,好比一人家。有人家很富,但就是精神貧乏。大人吃賭。子孫跟著學壞。用不了多久,家就敗了。而有些人家,經濟不太富裕。但很節儉。教育孩子都是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孩子長大後都成才。你說物質重要還是精神重要。我沒有多高文化。就論這個理。


晴朗天空24555


應辯證的來看待這問題,先有物質後有精神,皮子不存毛之焉附。衣、食、住,這些最基本的生存條件都沒有,何談理想報負。所以報負是在有了一定的物質條件下才可以談的。話又說回來,如果有了一定物質條件而不談理想,安於現狀,就無法發展,無法將我們事業做大做強,甚至消沉悲觀厭,失去生存的勇氣,難於承受生活的壓力。這就是生話。


雷樹傑


我認同這句話。看到這個問題,不由得想起了中華民族偉大的科學家、新中國科技強國的鼻祖、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錢學森的一句名言:“一個國家經濟落後了,可用十幾年趕上去。風氣壞了,就是幾代人也難以恢復。”

一個國家是這樣,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村(居)也是這樣。而如果是個經濟實體組織的風氣壞了,可能早就破產了。總之,人,無論是處在困境還是興盛之時,只有永葆旺盛的愛黨、愛國、愛人民、擁護社會主義、信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毛澤東思想和共產主義的“不甘落後"、“不畏困難"、“只爭朝夕”的精氣神,才能勇於擔當的求真務實、苦讀勤做、守正創新、砥礪前行,才能沿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到達人們共同嚮往的包括物質與精神在內的“五個文明”共同發展的理想的彼岸。


大程188593356


物質和精神是人類生存的兩個方面,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觀,物質是基礎,第一位的。人生存於社會首先必需要有食物,方可延續生命!之後言其它。就物質貧窮不可怕,精神貧窮才可怕這一觀點正確已否。不能簡單用“對"或“錯"給予判斷。如前述,在最基本的物質生存有保障的前提條件下進行選擇,似乎有那麼點正確性。原因在於:有了基礎的物質基礎,就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簡言之精神貧窮!結果就是無法創新,社會倒退,停止不前。相較於雖然物質財富貧窮,確銳意進取,改革創新,開拓創新!肯定更是人們所希望的。


大禹與龍


我的回答:世間上的物質與精神是人生的一部份,人活著首先要樹立良好高尚的思想品德精神行為,在社會上才有立足之地,才能去用自已雙手和智慧去努力創業打拼 。話講回頭,每個人想在社會打拼創業幹一翻事業成就是沒有那麼容易的,常言道:人和地理人際關係跟人生造就事業成功是分不開的。


老戴鏡645


這句話最有說服力的,就是我們的孔聖人說的,子日:一單食,一瓢飲,住陋巷,回也不改其樂也!物質貧窮不可怕,精神貧窮才可怕!


濱豔2


贊同,精神世界不豐富,生活尤如行屍走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