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漫筆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這樣開篇,將我們帶進了“春江花月夜”的美麗畫卷之中。

春,江,花,月,夜,詩人幾乎集合了世間最美的五個意象,寫法上先分後合,合起來就構成了詩的題目。一路讀來,心曠神怡之中,同時又夾雜著一絲絲淡淡的惆悵輕輕瀰漫,因為“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還有“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全詩三十六句,前十六句寫景,後二十句寫人。

前半部分是山水詩與哲理詩的融合,因為作者觸景生情,探討了“人生”這個永恆的話題,那就是“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後半部分,詩人將視線移開,由景而人,引出了遊子與思婦的離愁別緒,則是愛情詩了。前一句“白雲一片去悠悠”寫遊子,後一句“青楓浦上不勝愁”寫思婦。前一句“誰家今夜扁舟子”寫遊子,後一句“何處相思明月樓”寫思婦。接下來,詩人不再前一句遊子後一句思婦對應寫,而是分別表述。他先用八句寫思婦,後用八句寫遊子,全詩到此結束,把“一種相思,兩處閒愁”表達得恰到好處。

在夢幻般美麗的景色中,在不絕如縷的思念中,春,江,花,月,夜,怎不讓讀者心醉神迷?於是不由自主想看看張若虛的其它作品,在浩如煙海的的書籍中,翻來覆去地查閱,卻難以發現。看看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人,不管是哪種唐詩選集,也不管是哪家出版社,所選他們的詩歌至少都在十首以上。

這非常奇怪,是編者沒有選張若虛的其它作品嗎?當然不是。張若虛留存的作品實在是太少了,在《全唐文》中沒有他的身影,在《全唐詩》中也只有兩首。除《春江花月夜》外,還有一首《代答閨夢還》。《代答閨夢還》也是非常好的佳作,可惜因為《春江花月夜》的存在,這首詩也就顯得平淡無奇了,幾乎不出現在讀者的視野中。

作為和賀知章、張旭、包融一起並稱為“吳中四士”的張若虛,他不應該只留下兩首詩,這讓人想不通,也讓人感到遺憾,更彷彿是一個謎,給讀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他是一個什麼樣的詩人呢?他是在怎樣的情景下寫出了《春江花月夜》呢?難道他就是那個“誰家今夜扁舟子”嗎?

“如果劉希夷是盧駱的狂風暴雨後寧靜爽朗的黃昏,張若虛便是風雨後更寧靜更爽朗的月夜。”聞一多先生這樣評價張若虛,也把他與劉希夷作了個比較,並且說《春江花月夜》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每次重讀《春江花月夜》,我便不由自主想起先生的話來,可謂一語中的。

一首《春江花月夜》,讓張若虛閃耀在唐代燦若星河的詩壇上;一首《春江花月夜》,讓張若虛在唐代燦若星河的詩壇上擁有一席之地;一首《春江花月夜》,讓張若虛深深鐫刻在讀者心目中。

張若虛僅憑一首詩便流芳千古,《春江花月夜》堪稱曠世之作。我們不得不說,張若虛是唐代詩歌史上的一個奇蹟,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