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練字選什麼字體好?誰的好?

jiao小嬌的日常


1、如果單純是想把鋼筆字寫好看,就直接選鋼筆字帖臨習。初中以下就從楷書開始,初中以上楷書和行書都行,字帖選取田英章、龐中華都是很好的範本。

2、如果想把毛筆字練好,小學生就從楷書入手,範本有褚遂良、顏真卿、歐陽詢等楷書大家的經典作品。初中或以上的都可以從隸書開始學習,範本有《曹全碑》《禮器碑》《乙瑛碑》《張遷碑》等。










畫中話


練字選什麼字體好?誰的好?書法有云:“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楷書就像站立,行書就像行走,草書就像奔跑。練字一般選擇楷書字體入門也是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楷書有嚴格的法度要求,學習楷書可以“先入規範,建立基礎”。至於學誰的為好?可以從魏碑、唐楷、現代書家帖子這三個方面擇一學習即可。

一、魏碑

魏碑是楷書中的一個分支,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稱。

其可分為碑刻、墓誌、造像題記和摩崖刻石四種。代表作品有:《鄭文公碑》、《張猛龍碑》、《高貞碑》、《元懷墓誌》、《張玄墓誌》等。

魏碑風格多樣,樸拙險峻,舒暢流麗,從魏碑開始學習是比較容易擺脫寫字容易流俗的情況發生。

二、唐楷

是專指唐代楷書,楷書發展到唐代達到歷史上的巔峰,其時代名家輩出,初唐時期有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等;中唐有顏真卿等;晚唐有柳公權等。

書法史中記載的四大楷書大家,在唐代就佔了三個。

從唐代楷書入門,可以很好的書寫的規範,建立楷書的基礎。

三、現代書家

現代名家輩出,且得益於科技的發展,從現代書家的帖子入手,將是一個很便利且具有學習資料豐富的優勢。因此,結合自身的審美,進行範帖的選擇。

總之,

練字以實用為主,注重字的法度和基礎的建立,因此,從楷書字體學起是有道理的,待楷書學好,可進一步學習行楷、草書等。

另外,若是從現代書家的帖子入手學習,待上手後,建議從古代碑帖中再選碑帖臨習為好。書法是門先繼承後創新的藝術。


書法有云


我現在練的歐體, 練字取決你的審美和習好,歐顏柳趙書法四大家都各有風格。我喜歡歐體,正在練習歐體,也查閱了很多古帖。瞭解不多互相學習吧。四大書法大家各有千秋,特點鮮明,看你喜歡哪種筆法,就臨帖學習,持之以恆,必將有所成。

歐陽詢的書法特點是整齊嚴謹,中宮緊密,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備,八面玲瓏,氣韻生動,點畫配合,結構安排,恰到好處,整體看似賞心悅目。

顏真卿書法特點代表著一種正大氣象,從結構上看,整體上方正茂密,挺拔開闊雄勁,有大丈夫之氣象,筆力渾厚,這種楷書代表著一種境界。

柳公權書法特點結體遒勁,字字嚴謹,均勻硬瘦、稜角外露、橫畫大都方起圓收、骨力勁健、長橫格外瘦長,豎畫頓挫有力、捺畫粗重稍短而踢起,用筆乾淨利落。

趙孟頫的書法特點是字法度嚴謹,字體秀麗典雅,其書筆畫圓潤,結構端正謹嚴、穩健和雍容,行筆流利規整和娟秀,集多家之長補自家之短。看起舒心耐看。

想學寫字還是以楷書為準,打好基本功,為以後的書法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痞祿


練字的目的就是開心的活著,既然要開心就要有樂趣,那麼你看到什麼字體舒心你就練什麼字體,篆、隸、楷、行、草體體美妙,樣樣精粹,道理就這麼簡單。否則,你強迫自己去幹不喜歡的事你還會快樂嗎?就說我自己,練字多年,一開始就從行書著手,後來逐漸向草書學習(小學練過楷書)。尤其,行草書給人以豪情奔放、藝術生輝的感覺,用它來抄寫喜歡的詩句名言確是心情無比的快樂。我也說不上具體喜歡誰的書體,就說某一個行草書體字就有幾十個書法家的不同寫法,你不可能每個寫法都去練吧,這就要選你最喜歡的那個字體練才是正確的。取百家之長補自其之弱。總之,練字最重要的是一顆恆心和興趣,只要長期堅持以此為樂必有成效。個人粗淺認識,不足可以糾正。











天山冰川愛好書法


篆隸楷行草五體,各有特色,都是中華文化瑰寶——書法的組成部分。五體都能體現自然抒情怡志之美。根據自已之喜好,自已看對眼了,就選那種字體。他人的意見,總是他人的。我的事情我作住。








一葉小舟82704


練字選什麼字體好?誰的好?這個問題問出來,看到答案恐怕你會越來越糊塗,擅長寫篆書的會說要從篆書寫起好,因為高古;隸書好的人會告訴你要寫隸書,因為質樸;楷書寫得好的要告訴你要從楷書練起。擅長田楷的要你練田楷,擅長歐楷的說歐楷,擅長柳楷的一定說柳楷好,寫顏楷的一定說顏楷好,當然也一定有人說趙楷好。所以,不同的人答案也不盡相同。

看完這些你一定會糊塗了,到底應該怎麼辦呢?我想你可以遵循下面三個原則:

選擇相對比較熟悉的書體

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這五大書體,楷書是我們從小到大比較熟悉的,結體、審美我們相對熟悉,而且楷法又比較完備,雖然比起篆書、隸書,筆法相對比較複雜,但是楷書練好了你練別的書體自然也就比較容易了。畢竟練書法是為了喜歡而練的,而不是為了容易而練的。

篆書、隸書雖然說筆法相對比較容易,但是難出大家,因為高古、質樸這個東西,真的很難寫出那種感覺。而練完楷書,再練行書,這都是我們日常相對比較熟悉的書體,從心理上來說,也容易接近。

選擇你喜歡的書體

說一千到一萬,不管別人說什麼,儘可能自己去書店裡面多看看,選擇自己喜歡的書體來練。

打個比方說,我的建議是從楷書練起,但你就是喜歡隸書,看了那些隸書碑帖之後就是有一種親近感、歡喜感,那就應該從隸書練起了。

所以,這個原則很重要,一定是自己真心喜歡的書體,你寫起來才有感覺。

選擇古代名家的字帖

“取法乎上”選擇字帖一定要選擇名家的經典法帖,而不要選擇今人的法帖。這一點是哪個書法老師都會強調的一個原則。

就像畫素描的一般都離不開臨摹達芬奇的作品一個道理,學習西方美術也強調像大師學習,學習大師的繪畫技法,而中國傳統的書法藝術更是如此。

例如學習隸書就最好學習《禮器碑》《史晨碑》《曹全碑》等碑帖,學習楷書最好就是楷書四大家的作品,歐陽詢的《九成宮》、顏真卿的《多寶塔》、柳公權的《玄秘塔》、趙孟頫的《膽巴碑》等,還有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也都是經典法帖,等等。

我想,只要遵循這幾個原則的話,那麼你就要多去書店看看,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字帖之後,就不要頻繁的換帖,初學的時候,一本字帖天天練,最少三年給自己打個基礎再說吧。

我是翰墨今香,專注傳統書法文化的分享,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關注。


翰墨今香


歷代書法家遺留下來的書帖、墨寶能夠流傳到今,都足以證明,無論哪一種字體,都已經是非常好的經典風格了。

練字選什麼字體好?

練字選擇的字體,對於初學者來說,“好與不好”的區別不大,從多數人的實際做法來看,從正楷入手的比較多,結合個人的偏愛特點,隸書、篆體也都可以。

筆畫不帶連筆的字體,其好處是進一步紮實你的筆畫以及漢字結構的基本功訓練,讓人體味端莊、嚴禁之美。

建議可以選擇楷體入手。唐凱、魏碑、隸書也都可以。總體大致有一種觀點:越往以前的年代,練習起來越有感覺。

誰的好?

  • 楷體中的顏真卿顏體。

其書法特點是用筆穩健、雄厚,入筆堅實,行文剛勁,筆墨濃厚,而且字的結構凸顯緊實、剛正、穩健,將文字寫的天圓地方,一片浩然正氣。

  • 柳公權柳體

柳公權生於顏真卿之後,曾臨習過顏體。柳體的字剛勁有力,穩而堅毅。他的字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構嚴謹。與顏真卿齊名,書法有著“顏筋柳骨”的說法。

  • 練習者本人偏愛的其他字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書法這種修身養性的行為,一定要自己喜愛的才可以堅持下去,從這個角度來說,但凡你喜歡的才是上選,所謂“我愛故我在”……

漢隸·曹全碑

家喻戶曉的蘭亭序

總之,練習書法是一個漫長的修煉過程

保持自己持續的興趣才是最重要的,在書法的世界裡,人們最怕的就是“三天打魚兩頭曬網”,故而,選中自己喜歡的字體之後,培養一個持之以恆的良好習慣,是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比如當你老了的時候,甚至可以教訓年輕人說:你這才練多久,我都練了30年了……


檀紙間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初學書法,選什麼字體,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我是快退休時開始練習書法,為的是退休後有一個興趣愛好用以打發太多的空閒。選什麼字體好呢?我一入手就選了個冷門,篆書。理由有三,一是,篆書雖然難認,但筆法簡單好寫,所有的字其實就三根線條,橫線,豎線,曲線;二是結體簡單,上緊下松,兩邊對稱;三是篆書是基礎,篆書學好了,對今後轉學任何書體都有幫助,特別是學行草書幫助更大。那麼學誰的篆書更好呢?篆書分大篆和小篆。秦以前的篆書大部分刻鑄在青銅器上,所以叫大篆或金文。秦朝宰相李斯統一文字後叫小篆。學習篆書應從小篆入手。小篆到現在已有二千多年曆史,可謂名家輩出。這裡,我向大家推薦六位代表性大家。

一,

李斯,是中國歷史上記載最早的、有書法作品(刻石)傳世的書法家,被譽為中國書法鼻祖、小篆第一人。傳世書法作品有《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嶧山刻石》等。

二,

李陽冰,字少溫、仲溫,譙郡(治今安徽亳州)人,唐代文學家、書法家。其工篆書,被後人稱為'李斯之後的千古一人',主要著作有《三墳記》、《怡亭銘並序》、《城隍廟碑》、《易謙卦》、《滑臺新驛記》等。

三,

鄧石如(1743-1805),名琰,字石如、頑伯,號笈遊道人、完白山人、鳳水漁長、龍山樵長,安徽懷寧人。清代著名篆刻家、書法家,鄧派篆刻創始人。主要著作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篆書文軸》、《篆書中堂》、《遊五園詩》等。

四,

吳熙載(1799-1870),原名廷揚,字熙載,號讓之、晚學居士、方林丈人。江蘇儀徵人,清代著名篆刻家、書畫家。主要代表作有《再生人三樂三憂帖》《梁吳均與朱元思書》、《宋武帝與臧燾敕》等。

五,

吳大徵(1835-1902),原名吳大淳,號白雲山樵、愙齋、鄭龕,江蘇吳縣(今屬江蘇蘇州),清代著名金石考古學家,著有《愙齋詩文集》、《愙齋集古錄》、《古籀補》、《恆軒吉金錄》等。

六,吳昌碩(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號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主要作品集有《吳昌碩畫集》、《吳昌碩作品集》、《苦鐵碎金》、《缶廬近墨》、《吳蒼石印譜》、《缶廬印存》等。

以上六位大師的篆書我多有臨習,但主要臨習鄧石如和吳讓之的作品。至今仍在臨習。附我臨的鄧石如弟子職。寫成了一本書。





金星753


寫字一定要臨古帖歐、顏、柳、趙、魏、隸都可以學。這樣才能走的更遠、更高。學書法首先要從橫、豎、撇、捺開始,只有把基本筆畫寫好了,寫字才能得心應手。臨帖一定要臨原帖,這樣你才能走得更遠、更高。習字一定要從唐楷入手,歐陽詢是唐楷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他的「九成宮」是當今楷書的最高代表,1380多年來無人能超越。









蘭亭藝術


練字,我小時候老師教導說先選隸書字體最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漢隸。我也非常接受,心曠神怡。因為祖國漢代人,比較全面地開創與奠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燦爛社會文化與文明。但不知是因為天生笨拙還是啥原因,練習漢隸練來練去總是跳不出唐楷與今體,如柳顏歐書體、宋代趙米書體等等;於是長時間在理論上苦苦學習與思索,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中華漢字能夠發展至今的樣子,主要由秦篆的方框、漢隸的撇捺點鉤而形成。中華漢字,儘可能地包含了象形之美、繁簡得當之美、古樸文明與現實客觀需要之美等。

作為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藝術,漢隸與隸草使人喜愛之而不能自拔,甚至為之終生者也不乏其人,屬於正常。眾多書家嗟面前現實之簡陋無知,以求中華文化之意蘊甚至纏綿,實為時代發展中的必然。

但中華漢字書法事業,不應沒有藝術的現實表現甚至更不應有空缺。如本人給人看管書畫展覽不下千百次,迄今的感嘆是:

今楷與今楷行書及今草的少有顧及。(一點感想,不當教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