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護士祕笈:難度較大的橈動脈採血,如何做到一針見血?

與靜脈採血相比,動脈血的採集難度比較大,血管位置深,只能靠護士觸摸,且周圍伴有神經,一旦誤穿神經,後果不堪設想。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呼吸內科幾名護士,動脈採血技術高超,功夫了得,以“一針見血”“無痛”而聞名,連續收到患者及家屬的稱讚,患者送她們一個綽號——“大內高手”。

她們究竟是怎麼做到一針見血且無痛的呢?下面就跟大家一起分享高手的秘笈!

與靜脈採血相比,動脈血的採集難度比較大,血管位置深,只能靠護士觸摸,且周圍伴有神經,一旦誤穿神經,後果不堪設想。

橈動脈位於掌橫紋上兩指處。正中神經在其內側,橈神經在其後方,尺神經在其稍遠內後方。嚴格按操作規程及採血部位要求是避免出現神經損傷的關鍵!

護士秘笈:難度較大的橈動脈採血,如何做到一針見血?

圖:各個神經支配的部位


採血部位的選擇

結合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協會(CLSI)動脈採血部位選擇標準,在股動脈、肱動脈、足背動脈、橈動脈中,首選橈動脈。

護士秘笈:難度較大的橈動脈採血,如何做到一針見血?

橈動脈穿刺優點

1、有側支循環---尺動脈。

2、易暴露,在手腕處,位置表淺。

3、不易滑脫,止血容易,易按壓。

4、不容易損傷神經。


具體方法

1患者體位

患者取平臥位或坐位,手掌朝上伸展手臂,腕部外展30°繃緊,手指自然放鬆。必要時使用腕枕保持角度和定位。


2操作者站位

動脈血是離心血,採血時應確保針尖斜面朝向病人心臟方向,利於血液進入動脈採血針內。

為保證針尖向心,採集患者左上肢時,操作者應站在患者左側肢體內側。採集患者右上肢時,操作者應站在患者右側肢體外側 (簡稱“左內右外”)。


3穿剌點確定

距離掌側第一橫紋三指的生理凹陷內,患者疼痛感降低的同時易於穿刺成功。

護士秘笈:難度較大的橈動脈採血,如何做到一針見血?

護士秘笈:難度較大的橈動脈採血,如何做到一針見血?


4消毒

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常規局部皮膚消毒兩遍,消毒區域以穿刺點為中心,直徑>5cm,自然待幹。


5穿剌採血

橈動脈直徑約為0.36cm,我們找到腕部生理凹陷窩,持筆式進針(60-90°)穿刺,針頭斜面朝向患者心臟部位。待動脈血自動充盈採血器至預設位置後拔針。

護士秘笈:難度較大的橈動脈採血,如何做到一針見血?


6按壓止血

拔針後立即用乾燥無菌紗布或棉球加壓按壓至少10min止血。

如果患者正在接受抗凝藥物治療或凝血時間較長,應在穿刺部位保持更長時間的按壓,並觀察穿刺部位有無出血。


7標本處理


採完血後將血氣針上下顛倒5次,混勻在手掌中搓5秒,室溫下不超過15分鐘內送檢,0°下不超過30分鐘送檢,才能保證血氣結果的準確性!


上面的採血方法,你學會了嗎?希望對你的日常工作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更好的方法和技巧,歡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護士秘笈:難度較大的橈動脈採血,如何做到一針見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