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孩子學習,而不是玩玩具?買玩具?

繁花似景6033


愛買玩具,玩玩具,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就像女人愛買衣服買化妝品,男人愛買手機汽車一樣,無可厚非。而且在孩子的幼小心靈裡那些他看中的玩具給他帶來的歡樂是無窮的,他當然愛買當然喜歡玩了。童年只有一個,一瞬就過了,滿足他幼小的願望完全應該。當然,在他買了之後,你可因勢利導,寓教於樂。從孩子的思維角度來提醒他,玩歸玩,作業也要做。先做作業再玩,那玩起來更安心開心,要不然玩具也會擔心,等會一起挨批評多掃興呀!我想,你多講了他腦子也會印進去的,慢慢養成習慣,先做事再去玩。我的孫女每星期六到我這兒來,每次相逢,我總會問她,這星期你邦助了老師同學嗎?她會很高興地說,邦老師去辦公室拿考卷,和同學一起邦助成績差同學,現在我們班裡沒有最差的了。言語間露出自豪的笑容。我就說你做得很對,邦助別人也就是邦助自已。你看既邦助同學成績提高,又在邦助的同時自已又複習了一遍,印象更深了。因為總是會提醒,因此孩子就養成了主動邦助別人的好習慣。同樣,讓孩子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家長也可用孩子愛玩具同理心,耐心細心教育提醒,做到玩和學兩不誤。


冰心玉壺4728


說一個我遇到的事情吧。

一次放學,一個小學生揹著書包跟著爸爸來到商場。小孩發現了一個敲冰塊的玩具。轉了兩圈,小心翼翼跟爸爸說,我想要這個砸冰塊。

這孩子渴望的眼神讓人心疼,這種玩具價格不高,這位爸爸也是熟人,我都不忍心了,正打算送他一個。

但此時他的爸爸很不耐煩的說了句“不行,不好好學習,玩什麼玩具!” 見小孩遲遲不離開,甚至說了句“滾”。

他這樣子,我也不好意思送了。

幾天後,這孩子帶著媽媽來拿了這個玩具高高興興抱著回家了。

不知道為什麼有些家長會反對給孩子買玩具,不讓孩子玩玩具。

好多父母,無論以前還是現在,逛商場趕大集的時候,即使不帶著孩子都會忍不住給孩子買個玩具。就是希望回家看到孩子拿到玩具快樂的樣子。

孩子玩玩具就耽誤學習嗎?我記得小學時候學過一篇課文裡有一句話“要玩就玩個痛快,要學就學個踏實”孩子玩不痛快就學不踏實。

而且,玩玩具並不耽誤學習。益智類玩具可以開發智力培養耐心拓展創造力。

知識可以學,但智慧不能學,是靠積累和拓展的。怎麼積累?就是在玩的過程中。

大多數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把學習放在第一位。有些家長在見到孩子玩的時候,就會很生氣,在他們眼中,玩玩具並不會給孩子帶來任何幫助。孩子玩玩具,不如將這個時間都用在學習上。

據說馬雲說過一段話“現今社會,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不讓孩子去體驗,去玩,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30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因為他們無法競爭過機器、智能”。

所以還是要放手讓孩子去玩的。願意給孩子買玩具的家長都是沒有時間陪孩子的,只能用玩具代替。

如果實在不想讓孩子玩玩具,買玩具,可以在孩子學習作業完成之後,家長帶著孩子戶外活動,到大自然中玩耍。其實,如果家人願意陪著玩,孩子一點都不稀罕玩具。


玩具屋的童童阿姨


玩玩具其實也是學習啊!我知道你的意思是要孩子安照你認為那樣的學習吧!

其實,你的孩子能夠這麼認真的玩玩具,已經是很不錯了啊!就怕孩子對什麼都沒興趣。

這時候父母要做的是,不要時不時的打攪孩子,只是問問孩子希望要玩多久才會滿意?是一小時還是半小時?他答應了就調上鬧鐘,到時候喊他去完成學習任務就可以了啊!這個就是先立規矩後執行的方法羅!好了,班門弄斧而已!從申一次,我原來對我女兒就是如此如此的啊!



最後的貴族


如果要想小孩不玩玩具學習好。這就要你大人的啟示。從小做起。從走路說話起。就要教育好。那時候他是很單純的。都是靠你大人指導的。如果小孩要想玩具你不給他買。從小就要養成習慣,少讓他買玩具。除非是,偶爾去讓他買一下。星期天讓他玩一下。如果經常給他玩。那個腦子經常會轉到玩具裡面肯定讀書不行。就像我自己那個弟弟兒子一樣。從小已經讓他養成習慣。每次看到玩具想玩想買就不走。爛在店裡不肯起。家裡到處都是玩具。你叫他有什麼心思去學習?等他上學了。一下子叫他不要玩。肯定受不了。就像人家吃煙一樣。除非,家裡不能放玩具。讓他一心一意讀書,把書讀好,星期天讓他玩一下。有條件的跟他溝通。這樣會慢慢的把它調整過來。不然的話像這種小孩真的是廢掉了。


山來美754


而且我發現如果小孩過早的接受數學心算後,會造成她以後在上課時更加不願意聽課。這可是我後來才發現的,等發現才阻止已經晚了。

希望你能找到這方面的問題,到時候分享我一下。


喇叭說事


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家庭氛圍很重要,一定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做好正確的引導,我家大寶小時候我老婆也是天天故事書的讀讀。小寶也是讀。一開始她們都是拒絕的,坐基本1分鐘就要跑的那種。那是因為她沒有進入書的內容。等你天天給他讀。內容吸引到他了,自然就養成習慣了,現在我小寶。睡前必須要讀2小時。你不讀她還不幹了,平時當然該玩還是玩。所以引導很重要。天天早上兒歌不聽都不行!


許仙走新加坡


首先要看孩子多大。

小學之前的孩子,應該以玩為主學習為輔,不要以偏概全定論玩具不好,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玩玩具有很多好處。

1.提升小孩專注力,如果小孩在專心搗鼓玩具,請不要打擾他,小孩長時間專心做一件事對以後學習專注力有非常大的幫助。

2.鍛鍊手指的靈活度,像積木拼搭,切水果這類小玩具看似簡單,但是在不知不覺鍛鍊了小孩的雙手,對於以後上學寫字有很大幫助。

3.能充分調動小孩的想象力,小孩子有時候一邊玩還能一邊編個小故事,嘴裡嘰裡咕嚕振振有詞,能真正做到手眼腦協調。

4.讓孩子自己選擇玩具,給孩子一個範圍選擇他需要的玩具,買玩具前跟孩子商量好買什麼價位的什麼類型的玩具,或者挑選一個還是幾個玩具,讓孩子自己去思考選擇,做個有主見的小孩。

當孩子到了上小學的時候,在一二年級就要告訴她跟幼兒園不一樣了,要以學習為主,玩為輔了。這個時候可以以獎勵形式讓孩子玩,比如功課完成比較好可以玩半小時,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在學校表現不錯獎勵一個玩具,激勵孩子有動力學習。當然時間和經濟比較充裕的父母還可以送孩子去學樂高。





思懌麻麻


我倒是會覺得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求知慾望,也就是孩子天生應該喜歡學習啊。孩子從3,4歲開始就不斷的問“為什麼”,追在爸媽屁股後面讓讀繪本。同時孩子還喜歡崇拜厲害的人物,愛表現,希望得到爸媽,老師的表揚,認可,不願意落後。這些特徵都可以讓孩子喜歡上學習。

如果孩子不喜歡學習,那倒是可以從以上這些地方尋找原因,才能對症引導孩子喜歡上學習。比如看看是不是平時爸媽沒有時間陪孩子讀書,沒有耐心回答他們的問題,是不是對孩子肯定較少,是不是平時很少發現孩子小小的進步及時給予回饋肯定呢?

我們對待貪玩學習不好的孩子本能反應是批評多,認可少,但是這樣又常常更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更不喜歡學習了,惡性循環。不喜歡學習的孩子有時候不一定是真的不喜歡學習,可能是失去了學習的信心,覺得自己學不好,就不願意學習了,受挫折的時候我們常常會這樣做,孩子也是一樣。所以,家長要請老師一起幫忙去發掘孩子學習上的優勢,小進步,及時肯定認可,一步步來,孩子在支持鼓勵下對學習的信心一點點拾起來也就喜歡上學習了。可以試試看。


寶媽分享育兒知識


首先,作為家長需要理解孩子的“玩”,在嬰幼兒和學齡前期時,孩子就是通過“玩”來感知世界的。可不要小看這個時期的“玩”,孩子需要通過各種感官如手的觸覺、嘴巴的味覺甚至是牙齒咬的觸覺、聽覺、視覺等等的方式學習瞭解世界萬物的。比如在嬰幼兒時期我們會發現孩子總會咬玩具,這樣的場面需要家長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孩子其實是在用手、嘴巴來感知手中的這個事物,不光看到這個事物外資形態和樣子,它的質感軟硬、有沒有凹凸感等都會通過孩子這樣拿著咬的體驗來獲得。所以,首先家長要弄明白孩子的“玩”。

其次,到了學齡期時候學習一些文化知識了,“玩”也是幫助孩子過度的一種方式。就是我們常說的“玩中學”。下圖就是我家孩子在剛開始接觸漢字時,我倆玩的過程。自制漢字閃卡,讓漢字閃卡成為積木的用法。孩子平時會做哪些好玩兒的動作,可以使用閃卡拼裝起來,然後讓孩子介紹用了哪些漢字。我猜,這個方法恐怕是這位提問的家長最想要的答案[微笑][微笑][微笑][微笑][微笑]




鵎鵼媽媽


想要孩子愛學習,需要從根源解決。

孩子為什麼愛玩

愛玩是人類的天性。人類天生喜歡追求讓自己開心的事情,不說孩子,就是成人也特別喜歡玩耍。下班後玩手機,廢寢忘食的玩遊戲,不知疲倦的逛街購物,天南海北的旅行,等等,這些都算玩耍。

成人之所以能夠剋制自己玩耍的慾望,是因為成人心理已經發展成熟,進入社會讓自己不得不控制自己玩耍的慾望,儘量讓自己變得自律。但是成人能自律,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和原因就是——成人是自由的。

成人已經沒有父母的管教,對於生活上的各種雜事,都需要由自己判斷,合理安排,才能讓自己獲得最大的利益。所以成人能夠剋制住自己玩耍的慾望而去做一些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比如按時上班,節約開銷…

以上這些就是成人和孩子的區別之一。再來看看孩子的心理發展。

孩子正處於心理發展時期,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和體驗完全是感性的。也就是,孩子只能感受到開心和痛苦。讓自己開心的事當然要全力追求了,而對痛苦的事情就要避而遠之。這不是孩子的過錯,這是人類的本性。

孩子之所以不喜歡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習讓他感到痛苦了!所以他只願意追求玩遊戲,而對學習避而遠之。

很多家長不明白孩子的這一心理特點,於是對孩子打罵、強迫、干擾,於是只能適得其反,孩子會越來越痛恨學習,因為在孩子心理,學習成了讓父母打自己的理由。越打越叛逆,越打越討厭學習,於是惡性循環,毀掉孩子一生。


什麼叫學習?

接下來讓我們想一下,什麼叫學習。

一提起學習,家長們腦海裡就浮現出這樣的畫面:

孩子正襟危坐在課桌前,雙手捧著書本,認真、專注的朗誦課文。或者,孩子端坐在黑板前,聽老師講課,時不時的認真做筆記,思考問題和解答問題。師生一篇和諧,老師學生其樂融融。

可惜,這樣美好的畫面只能出現在家長想象的腦海中和培訓班精心排版的廣告中。看看自己家的孩子,只知道想方設法的玩耍。失望至極。

這種傳統的想法幾乎是每個家長的刻畫。學習,真的就是看書才叫學習嗎?玩遊戲、玩玩具就不是學習嗎?並不是。

學習,是指通過、思考、實踐等途徑獲得或技能的。比如,通過聽講、觀察、實踐等手段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是一種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和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昇華)的行為方式。

學習同樣也可以是人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獲得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行為方式。



在孩子的心理發展過程中,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就是通過玩耍。比如蒙臺梭利博士對兒童的教育,就是讓孩子在玩耍中學習的。

蒙臺梭利的教室沒有黑板,沒有課本,只有一些小型道具,這些道具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各種用品縮小版。年齡不等的兒童在一起玩耍的時候,不僅在實踐中學習了各種常識,還會主動幫助年齡較小的孩子。

他們在蒙臺梭利的教室,在玩耍中學會了探索,學會了互相幫助。相對於普通教育的孩子,這些孩子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表現的更加樂觀開朗,成績也普遍優秀。

可見,玩耍中孩子更加體會到自由支配自己的快樂,在玩耍中能夠通過實踐來總結經驗。

比如孩子在要玩玩具中,保持了超強的專注力,何事物都認真對待,這算不算學習呢?孩子在玩玩具的過程中,把拆解的玩具全部組裝起來,知道了其中的原理,這算不算學習呢?孩子在玩玩具的過程中,在腦海裡、在內心裡上演了一場場精彩的大戲,讓想象力和空間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鍛鍊,這算不算學習呢?

當然算,學習本身就是融入在在我們生活中,小到學會了使用筷子,大到研發了一項發明,這些都是學習,離不開生活中每個小細節!

有時候,家長的固定思維總是會讓自己片面的認為只有讀書才叫學習,其實錯的一直不是孩子,而且家長自己片面的教育。

這種教育的家長,只會把原本是中國的可可香奈兒培養成不懂變通的老師,把中國的宮崎駿培養成毫無生氣的庸醫,把中國的喬布斯培養成996的上班族。可悲的是,這些家長居然還在為自己的培養而沾沾自喜!

有時候教育孩子真的需要多反思。

說的遠了,孩子愛玩玩具不愛學習,那一定是學習讓他感到痛苦了。

把快樂學習還給孩子

在文章開頭,我們瞭解了孩子是感性的,所以,想要孩子愛學習,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

1,在玩耍中鍛鍊數學能力

如果孩子不愛學數學,家長可以跟孩子玩耍開小賣部的遊戲。在家裡找一些物品,當做小賣部的貨物,讓孩子做售貨員,家長扮演消費者。讓孩子給物品定價,家長就拿著錢去小賣部買東西,再買賣過程中讓孩子找錢,無形中會提高孩子的數學能力。

一開始孩子會圖方便把價格設置為整數,家長也不必太在意,玩一段時間後,給孩子提意見,真正的表示貨物價格都是有零有整的,讓孩子自己調一下。慢慢的提高數學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其中,不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用意,保證孩子的情緒一定是開心的,讓孩子真的認為你僅僅是在陪她玩耍,如果孩子不想玩耍了,就不要再強迫了。

2,藉助玩具鍛鍊空間能力

孩子很喜歡玩汽車,比如將汽車穿過茶几,穿過沙發,其實這都是孩子在鍛鍊空間能力。玩積木是一個很好的鍛鍊空間的方法。

家長抽時間跟孩子搭積木,可以跟孩子比賽,看誰能搭起一座橋,一座宮殿。也可以將小汽車穿過自己搭的橋樑,穿過宮殿的門口。這些都對孩子有很好的鍛鍊。在玩耍中還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常識性的知識,孩子學習的會更快,記得更牢固。

3,製作玩具培養動手能力

有個詞語叫心靈手巧,動手能力是孩子成長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巧手一定離不開聰明的頭腦。鼓勵孩子自己製作玩具,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對孩子的創造思維有很大幫助。

家長可以先跟孩子想一個能夠製作的玩具,然後一起與孩子思考,製作這個玩具需要什麼工具材料,然後尋找工具材料,一起製作過程中,家長不要急躁,即使出錯也不要罵孩子,與孩子一起尋找資料,解決困難,儘量當孩子的幫手,製作好後,鼓勵孩子樂於學習的精神。讓孩子感到快樂。

4,做一個愛分享的家長

孩子很容易受到父母的影響,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想要孩子學習,家長先表現出愛學習的一面。

比如,工作中學會了一項技能。回家後可以讓分享給孩子,學會這項工作技能,解決了自己的大麻煩,以後會讓自己的工作效率更高。或者學會了一樣新菜的製作,在製作過程中通過怎樣的學習才學會。這個過程一定是快樂的,讓孩子覺得,緣來學習可以這麼有趣。慢慢的就不會反感學習這事了。

要孩子愛上學習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孩子在生活過程中只要感到學習帶來的便利和快樂,就會愛上學習。此外家長也要擺正自己的心態,玩耍不一定是壞事,給孩子做一個榜樣更加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