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孩子成年了不懂感恩怎麼辦?

用戶2755102146948


方法一,學習。

確實有些家庭情感建設培訓課程,能夠讓一些成年人,尤其是老人與成年人之間達成情感和解。筆者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案例,現場很多都能哭得稀里嘩啦,雖然回到生活中很多不見得能持久,總歸是能創造出一些契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自己的機緣參加了,主動與父母和解感恩;另一種是父母本身有地位,比如企業高管或官員,對孩子有影響力,可以共同參加這樣的培訓。這樣的培訓有不少,名字就不說了。要走心的事,有些被年輕人誤解,也正常。

方法二,交換。

這種方法只對共同生活的情況有用,如果用得好,效果很持久。感恩這事,其實標準很高,不是說“謝謝”就行了,情感要飽滿,行動要到位,還要能持續。有時候,其實是父母自己想得多,把成年的孩子當小孩兒,希望對方以“特別兒童”的方式對自己表達感恩,需求有偏差,被滿足的概率就很低。可能的方式就是“交換”,在特別的儀式感,比如過節、聚餐、生日、家庭例會等場合,父母敢於對孩子表達誠摯的感恩(對不不是默默無聞的替代幹活,而是正式的語言表達),大部分時候就能換回來孩子的感恩。相互感恩,方得真諦!

方法三,巧傳。

父母對“感恩”的需求,往往是無限且模糊的模式,說不清楚需要什麼,反正就是覺得不夠;說出來吧,像是索取,就算孩子給了,那種滿足感也特別空虛,孩子有時候也會因為父母的主動索取,而更心生不滿。如果是希望物質型的感恩,那是要“報償”,不開口對方不知道的;如果更偏向情感,降低需求標準,讓孩子好實現;同時有善意第三方巧妙傳達,或者自己製造有儀式感的傳遞(比如書信而不是微信)等等。只要家庭感情不是特別糟糕,孩子怎麼會讀不懂呢?


這個話題,表面心理學問題,其實不完全準確。這其實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本人研究教育,這個問可以從“家庭關係間的期望值管理”範疇對待,也就簡單回答了。如果覺得有用,歡迎轉贊評藏+關注!謝謝。

李駿翼x聊教育


不少家長在面對孩子教育的時候都常常用我為你做了這麼多,你應該也為我回報一些。這些看似是平衡的關係實際上是一種道德綁架。

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付出很多,但是孩子卻從不回報,實際上就是自己的定位出了錯,付出這件事有問題。

我最近剛開完一場家長會,有一個家長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這個孩子的成績在班上中下游,但是還是屬於認真學習的那種好學生,家長看到孩子成績之後感覺自己心不甘,家長會結束之後就帶著孩子來找我,說我是不是改錯了試卷。

答案是當然沒有,是這個孩子的成績就是如此,結果家長就當著我的面開始教育孩子,一邊哭一邊說,我為了你付出那麼多,平時你學習我的都不敢出聲,你要什麼就給你什麼,為什麼成績還這麼差,這樣怎麼對得起我。

我在一旁看著孩子也尷尬極了,家長對於這份傷心也是十分認真,但是的確是我第一次見這樣付出的家長。

這個家長為孩子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可以理解,但是家長的要求就有些過分了,些許有些道德綁架,有的時候我們不關一味的付出給孩子更要明白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一、為什麼家長一心付出,孩子長大後卻不懂感恩?

看到這位家長我想到了之前遇到的一個朋友,她從小就是好學生,是我們身邊的好孩子。可是令人想不到的就是她最後竟然和家裡人斷絕了關係,最後一個人外地打拼。

後來我瞭解到是她家裡人從小就要求她這個,給他安排那個,讓孩子覺得家長們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所以這樣久而久之孩子想要掙脫家庭的束縛,覺得家裡包容不下她,於是她就自己單獨發展了。

沒錯,很多家長一心為孩子付出,可是孩子一點都不懂得感恩,並不是孩子不會感恩,而是家長的付出讓關係超出邊際,使得親子之間更加冷漠。

二、邊際遞減效應:超過邊際,親子關係容易淡漠

專業上有一個邊際遞減效應,這個效應就是指當一個事情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發揮到最好的作用,並不是一個事情的基數越大發揮就越好,有的時候還會呈遞減狀態。

放在家庭關係中很好理解,媽媽爸爸們想為孩子們創造一切付出了一切,可是這個一切已經超過了親子之間的邊際,讓孩子們對這些條件產生遞減的反應。

所以孩子自然而然不懂得感恩,反而會對這種教育產生逆反心理,同時對父母的做法也感到不認同。

三、家長如何做好家庭定位,轉變教育方式

要擺脫付出型父母的標籤就一定要現在轉變教育方式,重新做好一個優秀的家庭定位,讓孩子和父母親子之間的感情更加親密,讓孩子也能夠理解父母的付出和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

1、不過多幹預孩子

為孩子付出一切看上去是無私的關愛可實際上孩子真的能夠承受嗎,而且孩子對於這些事情上是否會有深刻的心理壓力,家長們一定要明確這個邊際線。不能過多的干預孩子,讓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

2、注意細節教育

好的家庭是注意細節的家庭,很多家人之間相處都太過於粗枝大葉,家庭定位不光是為孩子們,如果真正對孩子們好就要讓孩子們從心底裡覺得,讓孩子們打心底裡感受家長的溫暖。

這個時候細節的教育就變得尤為重要,家長們一定要多注意細節上的關係和照顧。

3、多考慮孩子需要什麼

付出型的父母都是一味的付出給孩子,巴不得把自己最好的最喜歡的都堆疊給孩子們。可是這些對於孩子們是否真正需要呢,孩子們需要的可能並不是父母的一切,孩子們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關心以及父母亦師亦友的引導。

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給予孩子的關愛是人之常情,但是並不是每個父母都給予了孩子最正確的關愛。只懂得付出的家長一定不是最優秀的家長,好的家長一定要知道什麼是最好的尺度。


布衣學堂


記得有一個學校組織全封閉夏令營,吃飯時候老師給學生分發雞蛋,有些學生說媽媽給我雞蛋不是這樣的是雪白白雪白的!在家裡沒扒過雞蛋。有些學生自己不會繫鞋帶!慣子如殺子!我們縣城有個朋友兒子大學畢業了沒工作,父母天天出去打工,晚上回家一看屋裡滿地小食品袋,父母以為兒子會把飯菜熱一熱回家就吃。現在樓上也不用點火,除了電就是氣,兒子說我不會!


用戶2752900998379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生下來一張白紙你畫什麼孩子就是什麼,你會愛孩子就會愛,你會感恩孩子就會感恩,我在孩子小的時候我是外地媳婦,公婆不待見我,我就覺得他們是老的我是小的,公婆對我怎麼樣那是他們自己承擔,我也氣可是他們是老的我是小的氣過了哭過了,還是要這樣對他們好,有好吃孩子讓爺爺奶奶吃了他們才可以吃了,送孩子去學校吃早點,看見流浪的人,我會多買一份讓孩子倆雙手遞給流浪的人,看見乞丐要錢我會讓孩子把錢輕輕的放到盒子裡,告訴孩子哪怕是乞丐我們也要尊重別人,我會讓孩子看著我給眼睛看不見的要錢的人剝給他們買的雞蛋,帶著孩子去福利院照顧老人做義工,帶著孩子放生修慈悲心,孩子才會從我們身上學會愛和慈悲感恩,品行好了孩子不管未來做什麼,總會為他自己帶來好運!現在孩子大了考上大學,還有一個去年大學交換生去日本留學兩年,所以你孝順不給公婆計較,你的孩子好,你就賺翻了!所以孩子成年不懂感恩,你要問你自己你是怎樣陪伴養育孩子的!我們都要來反思為什麼現在問題家庭問題孩子越來越多?


書香心靈療愈師


孩子成年了不懂感恩,只能聽天由命了,還能怎麼辦?其實說到孩子不懂得感恩,不識得父母的好,很大的原因在父母身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很重要。子不教,父之過。有很多的父母只知道養,不懂得教。小孩子剛剛生出來的時候,什麼都不懂,要靠父母從嬰幼兒時抓起,最早的教育應該是“胎教”了。從出生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按時餵奶,定時睡眠等等。一旦能聽懂大人說話,更應該要教育孩子懂禮節,接受人家的禮物要道謝,自己的東西要學會跟人分享。我記得我女兒小的時候,那時候東西金貴,好吃的東西少,一旦有什麼好東西都是留起來給女兒吃,我們大人從來不吃,我奶奶就跟我們說:一定要逗小孩把吃的東西拿來分享,哪怕是隻吃一口,你也要吃,不要捨不得,不然她養成習慣了,什麼東西都不給你吃,只顧自己吃,到以後你想吃什麼她也不會記掛著你了。


萬事如意福臨門


孩子的感恩之心是從小就培養的,就如文明禮貌,尊老愛幼,要從小教,從父母身上學,是當父母的言傳身教,你從小沒有教他感恩,他是不會感恩的。



感恩之心不是遺傳的,不是先天代來的,而是靠後天的培養,從小嬌生慣養,衣來張口,飯來伸手,當父母的把他自己該做的都替他做完了,他只管張嘴吃飯。在孩子的思維裡,父母為自己做任何事都是應該的,是必須的,自己享受父母的照顧是天經地儀的事情。

中國似的父母,很多普通家庭都是把兒子當王子,女兒當公主來養的,孩子從小到大對她,他的要求就是讀書,努力讀書,其它的任何事都由總管父母全包了。孩子從來沒做過家務事,有的甚至讀大學了穿的髒衣服都會打包回來給父母洗。



要想孩子感恩,他到吃飯的年齡就叫他自己吃飯,他能夠洗自己內衣內褲的年齡就叫他自己洗,他能夠整理自己學習,衣物的年齡,就讓他自己整理,叫著做家務,抹屋掃地,並明確告訴他這是你該做的,不是幫家裡做的。買菜時叫上孩子,分一點菜讓他提。


很多父母都喜歡單獨給孩子另外弄菜,這種菜都是特別貴的,全家都吃要很多錢,一般就給孩子弄點,讓孩子吃獨食,並且老是說這是給你一個人弄的,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其實現在的孩子可聰明,這種最容易養白眼狼和挑食的孩子。

孩子大了,父母又感嘆孩子不感恩,不曉得咱辦,因為他身長的環境就註定他不會感恩,並且都是自己無形之中造成的,古話說得好,嬌生慣養,養一些惡霸孩子,白眼狼孩子,二十年後首先替他買單的不是國家,不是社會,而是親爹親媽。




靈感如泉湧


孩子成年了,如果不懂感恩,我是這麼看的::

一:從父母自身找問題,你也曾作為子女,懂感恩孝順自己父母了嗎?

我們說,孩子從生下來,就如同一張白紙。家長則是一個手執畫筆的凃畫者。孩子長大後是什麼樣子,決定權在家長手裡,就看你是否用心對待他或她的整個成長過程。

那顯而易見,長大後不懂感恩的孩子,背後肯定有不懂感恩的父母在做怪。父母先以身作責,孝順自己的老人,那麼,子女也會跟著效仿。

如果你連自己都沒做到孝順老人,拜託,就不要指望你的孩子成年後孝順你了。你沒體驗過為人子女的難處,甚至感受不到那種心情。

這時候,你對子女付出了,就要一味地索取。

你會認為,從小辛辛苦苦把子女養大成人,供他們讀書。現在能掙錢了,應該把全部的工資甚至提更無理的條件,強加在他們身上,都是理所應當的。

要想改變種現狀,應當進入角色,父母若健在,試著孝順他們。

1 .對自己的父母多付出:年輕時自己不孝順父母,及時改過。自己父母在的,從這一刻起開始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孝順他們。比如,你可能說沒錢,那就可以選擇,多陪伴父母,幫他們幹些家務,做可口的飯菜,端到他們面前,讓他們開心。這是最基本的,也是門檻最低,只要你願意,肯定能做到的事情。

你付出的過程中,你才能感受到作為子女,要想很好的孝順老人,必須先處理好自己家庭裡的一些煩心事,才能顧及到父母。

自己親身體驗了為人子女的不易後,你對自己的孩子才會有同理心,不再對他們有過多的要求和索取。否則,即使他們做的很好,你也會認為不孝順,他們不懂感恩。

這時候,身為父母會把目光放到自己身上,嚴格要求自己,做自食其力的父母,不要求子女什麼,甚至會認為,生病了讓兒女們回來侍候自己,也是不忍心,甚至是打擾。

前幾天看文章,有一對父母就是這麼做的。供女兒考上大學,有工作以後,強迫孩子每年上繳5萬元,認為她的工作好,掙錢很輕鬆。

剛開始,女兒想盡辦法,在外面吃苦受累儘量滿足父母。可他們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她將來幫弟娶媳婦。

女孩終將忍無可忍,斷了與父母的聯繫,戴上了不孝順,白眼狼的帽子。

他們這樣做,就沒考慮過女兒的感受,關心她在外面是否吃飽,穿暖。這些錢都給了家裡,是否夠用?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怪不得女兒不懂感恩。

2 .對子女的寬容:停止對孩子無休止的索取,她已經是成年人,可以和孩子商量,家庭困難資助家裡也應該,前提是在她的承受範圍內。

二.還是父母的原因,對孩子從小一味地溺愛。

有的父母說,自己也很孝順老人,為什麼孩子大了,就不孝順自己呢?

這也得從孩子兒時的教育說起。有的家長因為自己小時候條件不好,有了孩子後,儘量滿足孩子各方面的要求,養成了向父母一味索取的習慣。

長大成人後,這些孩子又怎能懂得感恩,孝順你呢?他只嫌自己得到的太少。不懂感恩的話,在社會上很難立定,交不到朋友,沒有穩定的工作。因為他根本不想付出,又怎會得到呢?

解決的辦法:這種孩子成年後,還會向父母繼續索取錢財和東西。正確的做法是當他提出要錢和物時,儘量拒絕。

有的老人會認為,不給他的話,將來老了不贍養自己。放心,給了他錢物之後,老人就會陷入更被動的境地,沒錢給自己養老。子女看到你無用,更會躲得遠遠的。

正確做法是,老人活到老,幹到老。在能動的時候儘量積攢些養老錢,保養好自己的身體。要是兒女孝順更好了,不孝順也不至於將來生活更加艱難。

我是 ,不對之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往後餘生ZCX


感恩,是對他人所給予的幫助表示感激 ,是對他人的幫助付諸回報。感恩是生活中的哲學,是處世中的準則,是做人的大智慧。感恩是自己對親人、對朋友、對他人、對生活、對社會虧欠的回饋。感恩是“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感恩,就是於無聲處見真情。



家風決定孩子的教養與感恩

教養是氣質,教養是品質。我曾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無數次說過這樣一句話,窮養富養,不如教養。任何一位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啃老族”、“官二代”、“富二代”,家貧出少年,名門出偉人,望族出英雄,這一切源於家風、家訓,源於教子有方。孩子公眾場合說話大聲喧譁,不顧他人感受;孩子家裡家外做事大大咧咧,不計後果得失。孩子在家不知孝敬長輩,在外不懂尊重他人,只知自己索取,不知回報他人;只知自己被愛,不知關愛他人;只求關注利己,不懂感激他人。這是現象的出現不是偶然,而是事出有因。家風就是門風,家風影射的是父母的教養,反映的是孩子的教養。有教養的人有學識,有教養的人懂寬容,有教養的人有高尚的情操,有教養的人必懂感恩。想讓孩子有教養、懂感恩,父母預先要有教養、懂感恩。



家教決定孩子的愛心與感恩

最好的教育是家教,最好的感恩是愛心,因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好衣服自己穿,是極端自私;好飯菜自己吃,是不懂分享;不知尊重他人,是沒有禮貌;家務活不承擔,是庸碌懶散。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之心,擁有一顆幫助他人之心,擁有一顆向學、向善之心。愛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愛心能讓家庭關係更融洽,讓親子關係更和諧。愛心能與鄰為伴,與友為善。愛心能純潔人的心靈,愛心能讓人遇到困難之時深受鼓舞。愛心能讓人化解矛盾,打開心結。愛心能讓人少一份自私,多一份真誠。愛心養成始於孩子的小時候,存在並表現於大人、孩子的實際行動中,它既能讓人看到希望,也能讓人感受溫暖,更能讓人體會關愛。想讓孩子擁有愛心,懂得感恩,預先從父母做起。



感恩源於父母的責任與感恩

不懂感恩的孩子是可怕的。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他會對家人、對他人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心懷感恩,對家人、對他人為自己的付出倍加珍惜,他一定知道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來之不易。我情不自禁的要追問,父母對孩子過多的關愛,是不是剝奪了孩子體驗挫折的機會?是不是剝奪了孩子體驗苦難的機會?是不是剝奪了孩子珍惜擁有的機會?是不是剝奪了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出現孩子成年了不懂得感恩的現象,我還要追問,父母成年之後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對待親情中,感恩了沒有?孩子成年不懂得感恩,不是平白無故的。我敢肯定的說,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是父母的榜樣示範出了問題,是父母的責任擔當出了問題。自私自利,精緻利己,責任缺失的父母很難培養出知恩圖報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不懂感恩,是不是因果報應。



面對孩子不懂感恩,做父母的要檢討自己、要反思自己、要拷問自己:如果不想將孩子培養成“白眼狼”,那就千萬不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切大包大攬,不要助長孩子受之無愧的壞習慣,反讓他們感到理所應當。同時,要約束父母的言行,改變父母的觀念,提高父母的素質,做好榜樣示範。一句話,想讓孩子學會感恩,必先從父母做起。

我是若水:專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孩子成長,專注悟空問答。謝謝閱讀!歡迎關注!(作者原創,版權所有)(圖片二、三、四來自網絡,聯繫必刪) 2020年2月27日


若水12806


倘若孩子成年後不懂得感恩,那麼父母唯有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了。當然這裡指的是父母年老了,父母用法律武器讓孩子盡贍養義務和責任。

至於生活中其他的,講真,沒什麼辦法,人格已經定型,若非重大事故或者有重要他人對孩子進行改變,基本無挽回的可能性。一個事實是,在青春期孩子的人格善為完全定型的時期,在有專業的心理專家介入的情況下也只有20%的成功率。


自嗨式育兒,培養出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

生活中,有一些父母是容易陷入“自嗨式育兒”中的,就是隻顧著給孩子自己認為的“恩”,而且整個教育過程中非常自得的認為自己的教育很好,很為孩子著想--即忽略孩子的需求--最後培養出來的就是一個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而這樣的“自嗨式育兒”,到了孩子成年之後,就同樣變成一個“自嗨式孩子”,他以自我為中心,完全忽略父母及他人的感受。

但別怨孩子,那不過是孩子把你交給他的為人處世之道,投射出來而已。

不僅是溺愛才會培養出“白眼狼”

通常我們認為,父母的放縱溺愛會培養出“白眼狼”,故而有些家長會有一種錯覺:我只要不溺愛孩子就可以了。

而事實上,培養出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還有另外一些相對隱蔽一些的方式:不負責任。

“你只管學習就好,其他的你不用管”,類似的話大家可能會說過,尤其是當孩子希望幫父母忙的時候,父母認為這不是孩子的事情,不是孩子能力範圍的事情,拒絕孩子的好意。

這樣一來,孩子的家庭責任心也同時被一點點抹殺:沒什麼關係,我只顧我自己就好了,反正他們能自己搞定。

培養有責任心的孩子,從家務活開始

其實每一個孩子,天生就關愛自己的父母,他們希望能通過幫助父母的形式來證明自己,也驗證自己的能力,這是孩子的需求;

另一個方面,則是家長的認知:在家庭中,家庭成員因為性別、能力、年齡的不同,所以家庭分工不同,但是地位是平等的,而且家庭成員應該共同為家庭的和諧繁盛做出奉獻。

試想,孩子無條件地享受著家庭裡父母提供的一切,這對於一個嬰幼兒來說是理所當然,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能力也在不斷增長,他也理應承擔起力所能及的家庭責任,為家庭做出奉獻才對。

而最為簡單的家庭責任,就是做家務,最起碼做自己應做的部分:收拾自己的玩具、房間、衣服、餐具。

唯有如此,孩子才會積攢起點滴的家庭責任心,懂得為家庭、為父母付出。


淅爸育兒記


我已成年很久,也有自己的孩子,對上對下,都很有感觸

我很感恩,我的父母為我付出很多,家裡條件一般,父母在物質上確實沒給到自己,少年時也覺得囊中羞澀,會覺得攀比不起其他人,但父母給我的榜樣以及對我的寬容和自由的空間,因為他們的支持,讓我在年少時結交許多同齡好朋友,並且我的朋友都對我父母誇讚有加,讓我覺得更加幸福和感恩,尊重和包容孩子的家長,能引起孩子的共鳴,當然孩子會感恩

因此,孩子感恩與否,最重要的還是家長在孩子年少時的陪伴過程,只要不嬌慣,給到足夠尊重,孩子一定不負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