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古代將軍身手究竟如何,與普通士兵對抗是否真的和砍菜一樣?

米斯特庫


在小時候,看了很多演義,還有聽了一些評書,當時對一些歷史上的名將可謂是崇拜的五體投地。尤其是隋唐第一好漢李元霸,單人就靠兩個鐵錘,一戰打死100萬人。在三國中,關羽趙雲等名將武功高強,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但是後來長大了,明白了很多事情之後,總感覺這裡面不大對勁,因為一個人武功再高,也不可能同時對付那麼多人。後來明白了那些只不過是演義裡面吹噓的,事實上的將領根本不可能那麼強大。事實上很多將領武功並不高強,而是他們的管理能力和指揮能力相當的強,也就是說他們能指揮一支數萬人乃至數10萬人的軍隊打勝仗,最典型的就是韓信了。

可別小看了這個管理能力和指揮能力,那是非常難得的,需要長期的培養和鍛鍊,比學武功可難多了。在歷史上有一句話非常有名,叫做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安史之亂的時候,安祿山,史思明,郭子儀,李光弼等將領最強的就是他們能夠管理和指揮數萬人的軍隊,往往是一呼萬應。而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在安祿山之後,能力不行,指揮不了軍隊,最後就被史思明反殺。

這些將領在和士兵單人對抗中可能還不佔優勢,因為很多時候將領的年紀一般都比較偏大了,像郭子儀在安史之亂的時候已經過了60歲,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打得過年輕力壯的士兵的。但是他能夠指揮數萬大軍,假如有哪些個別的士兵反抗不聽話,他一句話就能讓那些士兵人頭落地。普通士兵再強也只能夠跟個別的人對抗,是無法同擁有大量軍隊的將領對抗的。

還有一點說明將領指揮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在武昌起義的時候,清廷派北洋軍南下,去鎮壓武昌起義的新軍。但是當時北洋軍只聽袁世凱的,清廷派去的將領蔭昌根本指揮不動他們。最後清廷迫於無奈,不得不讓袁世凱出山,袁世凱隨後和南方的革命黨達成協議,反過來逼滿清皇帝退位。

而當時滿清的將領如果能指揮得動北洋軍的話,鎮壓南方的革命黨是不成問題的。因為當時在中國的大地,還沒有哪支軍隊能和北洋軍對抗。可惜當時除了袁世凱之外,誰也指揮不動北洋軍,滿清的權貴們最後眼睜睜的看著滿清朝廷被自己統屬的北洋軍逼迫退位。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我來回答:這種情況有,但是非常罕見,名將不是時時有的!

我們看歷史劇,往往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將軍帶兵打仗,一旦帶兵衝入敵陣,往往以一當十,敵方的小兵猶如大白菜一樣,任由將軍砍伐。那麼現實中,真的有人可以做到,面對幾個人、幾十個人、幾百個人,仍然可以所向披靡,無往不勝嗎?

古代行軍打仗的將軍有些可能是關係戶,計謀不過關,但是體格大都異於常人,要不然他也當不了將軍。我們看古代十大名將,除了孫臏以外,其餘人都是武藝超群,體格強健,智謀無雙。當然還有很多沒能列入名將序列的將軍,或許是智謀不足,但能常駐兵營,體格必然異常。

要問與普通士兵對抗是不是像砍菜一樣,倒也有點誇張了。因為但凡是人就有體力極限,就算真的砍菜,砍多了也得歇一歇。所以再厲害的將軍,被普通士兵重重包圍也是會死的,說好聽了就是力戰而竭,說不好聽就是被圍毆致死。

歷史上有很多這種例子,比如西楚霸王項羽,要說就上那麼百十個人,可能都不夠他殺的。可對付項羽這個量級的人物,劉邦不可能就派百十個人來,人海戰術直接上,大軍圍得水洩不通,項羽突圍無望,羞於渡江而逃,烏江自刎。

再比如,三國期間的袁紹手下大將文丑,正史中也是因為和自己的軍隊走散了,被魏軍八百士兵圍起來,亂劍插死了。

最搞笑的當屬明朝的錦衣衛指揮使馬順,錦衣衛不用多解釋了,單兵作戰能力超群。更何況還能熬上指揮使的位置,相當於現在的國安部部長了,司令級別的人物。死相特別慘,是在朝堂之上被一群文弱的文官,群毆致死,毫無招架之力!

當然這是歷史留名的人物,更多沒有名氣的將軍,其實也就比常人厲害一點而已。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都能活活咬死錦衣衛指揮使,更何況戰場上,對面再弱也是佩戴甲冑手拿槍劍的人,不可能乖乖站在你面前給你砍。所以這些比較能打的武將對付普通士兵的確不算困難但是絕對不可能像砍菜那麼輕而易舉,超過一定數量的士兵,就是再普通也能把武功高強的將軍耗死。

不過我們古代的將軍不是所有人都身先士卒,在前線衝鋒陷陣的,就比如韓信、孫武、左宗棠、陸遜這種儒將,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里之外。這一類將軍可能還不如普通的士兵,靠的是頭腦,真拉到前線沒準幾個回合就兵敗身亡了。

說白了將軍就是手下士兵的精神寄託,為什麼項羽五千兵馬就敢和幾萬大軍硬碰硬,那就是因為項羽太厲害了。對面武將看到項羽就先慫了三分,都說將慫慫一窩,精氣神都沒了,根本不是楚軍對手。很多戰役因為將軍先死了,樹倒猢猻散,能打贏的仗也沒信心打了。

最有名的當屬長平之戰,趙括雖然被後人冠上了“紙上談兵”的頭銜,其實他的武力值還是可以的。被圍困多日後,他帶兵突圍,英勇殺敵,結果被亂箭射死,他一死,四十萬趙軍群龍無首,投降了,最後慘被坑殺,由此可見將軍是很重要的。

所以古代將軍要麼就是殺的人多還不容易死,能征善戰,能打能抗,能夠和士兵一起攻伐陷陣的現實領袖,要麼就運籌帳營之中,雖然不能在前線那樣熱血拼殺,但是利用計謀,活用客觀天時地利取得戰爭的勝利,是為精神領袖,這樣兩個類型將軍都不會在戰爭中輕易死亡,能夠發揮出手下士兵的最大潛力。

當然像霍去病、白起、關羽這種又能打又有謀略的武將更是可遇不可求的。話說回來,古代當兵的人要麼是食不果腹的窮人,要麼是被強行徵兵去前線的,幾乎沒有人接受過正規的訓練。戰鬥力談不上多麼厲害,碰上久經沙場的老將當然不是對手,車輪戰的話,我相信一般在前線打仗的將軍連斬數十個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但是如果一哄而上的話,我估計歷史上沒有幾個武將能頂得住。有人可能說項羽不是以一當百全部宰了嗎,但是咱們中國上下五千年不也就這麼一個項羽嗎。

但是影視劇裡拍出來可能給人一種錯覺,什麼轉著武器抵擋箭矢,什麼一棍子把人打出十幾米遠,什麼身受數箭數槍,千瘡百孔還能自由穿梭衝殺敵軍之間,甚至還有左腳右腳顛倒著踩往上飛的,一躍上樹的,等等諸如此類的情節,都是錯誤的。

毫不誇張的說古代的將軍也都是腦袋掛在褲腰帶生活的,說不定哪天就死在戰場上了,即使功成名就,幫助別人打下了天下,也可能面臨著兔死狗烹的命運。

總體來說,古代將軍的身手一般都不錯,但是遠遠沒有到達殺普通士兵和砍菜一樣簡單的程度。就像一群土狗圍攻一隻老虎,老虎實力固然強悍,但即使取得勝利也不可能毫髮無傷,我們還是別被影視劇帶跑偏了,現實生活往往比藝術作品殘酷的多。

所以,大家也別幻想著能穿越回過去當將軍,就我們現在的體格,回到過去的戰場上,那就真成了人家將軍砍的菜了……


楊角風發作


我是有歷史,我來回答。

將軍是個很高的軍銜,一般當了將軍就很少上陣廝殺了,體力自然就會下降。但也有一些極個別的,當了大將仍然在一線衝殺的也有。

舉幾個南北朝的例子。

1.東魏大將高敖曹。喜歡在一線衝鋒,河橋之戰中部隊被敵軍打散,他單槍匹馬落荒而逃,敵軍追至,他被一個敵兵刺殺。可見面對普通士兵並沒有多大優勢。

2.北齊名將斛律光,騎射技術數於頂尖水平,號稱落雕都督。北齊後主忌憚他,把他誘進宮中,派了一個叫劉桃枝的力士,一個人就把斛律光勒死。

3.西魏大將王思政。河橋之戰陷入重圍,下馬作戰,用長槍搏鬥,中刀血暈。沒有什麼力殺數人的戰績。

4.南梁大將柳仲禮,侯景之亂中率兵平叛,與敵兵交戰,被人揹後偷襲,一槍刺中肩膀,當場喪失戰鬥力。

綜上可見,武將雖然一般來說騎射技術較好,或者力氣比常人大一點,但在戰場上面對敵方士兵,單對單或許有一點點優勢,但基本上擋不住對方兩人或者多人圍攻。


有歷史


我們看今天的古裝劇,能夠擔任一方將軍的人選,大多是人高馬大,身材魁梧的漢子,他們通常會有萬夫不擋之勇。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必定當屬三國演義中的呂布,三英戰呂布一節,真是讓我歎服於呂布的英勇無敵,那麼,在古代軍隊中的將領,真的像電視劇中描繪的那樣,武藝超群,斬殺普通士兵如切菜一般嗎?

顯然,這是對冷兵器時代,作戰有很大的誤解,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一直認為古代打仗,是雙方大將先衝上陣去,一番廝殺,普通的士兵們只需要站在一旁,吶喊助威就足夠了,但是後來我才發覺,這種情景完全是古代小說家們臆想出來的,如果兩軍的大將真敢在交戰之前衝出來一番廝殺,不出兩個回合就會被射成篩子。

既然能在古代的軍隊中作為將領,通常情況下將軍們一定是身經百戰的,要麼就是具有卓越的軍事素養,韓信和項羽就是兩種不同的將軍類型,項羽這樣的將軍,便屬於有萬夫不擋之勇的類型;而韓信這類將軍,屬於以謀略取勝的類型。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上,大多數著名的武將都有過硬的身體素質,就比如說在戰國時期,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李牧,廉頗,他們既能在軍中指揮千軍萬馬,同時也能上場殺敵,這種的是屬於文武兼攻的大將。

事實上,在真實的戰場上,要是出現一個將軍面對敵軍普通士兵的重重包圍,那麼這個將軍他所率領的部隊可能已經吃了敗仗,或者是中了敵軍的計謀。當然,在歷史上也不乏有突破重圍的例子,不過,大多數的武將面對這種情況,要麼被敵軍所俘虜,要麼就是戰死沙場,西楚霸王項羽,最後就是在敵軍重重包圍下,不願回江東自刎身亡的。

另外,一些古裝劇中,很多武將能衝入敵軍叢中,一番廝殺,再毫髮無損的逃出來,雖然這個有誇張的成分,但是在古代交戰時,一方的將軍騎著戰馬衝殺,在這種衝擊之下,斬殺幾個士兵而不受傷,問題並不大,步兵面對騎兵衝擊時,就很容易潰敗。另外騎在戰馬上的將軍,也很容易被敵軍從戰馬上弄下來,在這樣的情況下,被數十名普通士兵包圍,要想斬殺兩三個士兵都會很困難,基本上不可能出現斬殺普通士兵像砍菜一般的情景。

我們都知道,沒有人是刀槍不入的,這些將領除了武藝比普通士兵好一些,防禦力也會更高些,這倒並不是因為他們皮糙肉厚, 而是在冷兵器時代,資源十分有限,只有少數人才能使用優質的資源,除了正規軍,有統一的武器裝備以外,其他部隊,很難保障普通士兵也能穿上較好的鎧甲。

士兵們用的武器也一樣,就比如說在三國時期,張飛他使用的就是丈八長矛,關羽使用的是青龍偃月刀,普通士兵不可能使用到這樣的武器,這些兵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武將的戰鬥力。但是,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即便擁有了較好的鎧甲,精銳的武器裝備,古代的武將還是很難獨自對付一大群普通士兵。

在古代選拔武將,一種的是戍邊將士,或者是地方的駐軍,按照軍功進行提拔,這類提拔起來的將軍比較生猛,也具有較高的戰鬥力。另外一種就是通過武舉選拔的,這兩種軍隊中的將領了,身體素質上比普通士兵強,也具備較高的戰鬥能力和軍事素養,軍事素養這一塊主要還是靠後天培養,除此之外,還包括了另外一種將軍,這時屬於世襲的將軍職位,在清朝就較多,這群人是不具備戰鬥力的。

所以在古代將軍,不一定需要較高的戰鬥力,在歷史上,也不乏有文官來當將軍的,很多也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戰績,遠一點的有韓信,近一點的有袁崇煥等人;同樣也有能夠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人,就比如說項羽,廉頗,白起。將軍的戰鬥力絕對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將軍的軍事素養,所處的外部環境等,多個因素共同決定了一場戰爭的勝負。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


玄坤文史


正常情況來看,冷兵器時代大多數將領和小兵單挑是有碾壓優勢的。真正能衝鋒陷陣、砍瓜切菜也不是吹牛反而是有大量實證,從項羽到李世民,再到後來常遇春、朱棣、李如松,都有大量直接衝陣的記載…這一點沒問題,但關鍵在於原因。

這裡面其實所謂的武功蓋世,沒多大直接關係。在千軍萬馬裡面,其實所謂的武功,就算有,也絕對做不到。

而武將為啥能衝鋒陷陣、砍瓜切菜呢?你這不是亂說、前後矛盾麼?!

非也!

武將之所以能做到,武功是非常次要的,而是另外三點。

首先是精銳的鎧甲。武將的鎧甲,和小兵的鎧甲,根本就是兩個次元的東西,可以這麼說,武將真要衝陣,穿的重甲,就算是站著讓一般那刀槍的小兵砍,一兩下也多半破不了防。(並不絕對,比如宋軍大量裝備破甲武器,特定部隊的鎧甲防禦力也不一定明顯弱於將領,明清時期也有專門的重甲陷陣兵,但一般情況是這樣的)

其次是,真正武將衝鋒陷陣,也不是三國無雙裡面那樣一個人往敵人人堆裡衝。

雙拳難敵四手可不是開玩笑,更何況大軍戰陣裡面,可能同一時間四面八方都給你捅過來,一個人衝進去,別管你武功多高,一分鐘之內保證你被分屍!

真正的武將衝陣都是帶了一大票精銳小弟!這一群人全部都是重甲精銳,而且絕對都是騎兵,做鋒矢突破,一般的小兵擋不住也追不上,自然只能讓人砍瓜切菜…

第三點,是身體素質的問題。古代的人,絕大多數是營養不良的,包括一般的部隊小兵。而將領絕大多數是長年習武的,力氣大很多。力氣大可以做很多事,尤其是在戰陣裡面,比武功重要得多。比如你可以使用更重的武器,在殺人的時候,武器也不容易卡在骨頭或盔甲裡面,在衝鋒的過程中,行雲流水,一擊致命,然後繼續衝鋒,才能達到真正衝陣的效果…保證自己不會被敵人徹底包圍才是衝鋒,然後活下來的關鍵…


不知道叫啥子3


你放心,三個農民,拿種地的鋤頭,耙子,絕對可以把呂布,項羽打到懷疑人生。

我看了大多數人的回答,我只能說歷史在我們這,幾乎可以和科幻小說劃等號了。

個人研讀歷史各種書籍近三十年,雖然談不上專業,但相信比大多數人好點。

現代人,大多數對“將軍”這個職位有嚴重的誤解,以為古代的將軍就像電視劇裡面那樣,以一當十,甚至一個人單挑人家一支部隊,這絕對是幻想出來的,事實上根本不可能。

古代戰爭,為將者,根本不是看你自身武力怎麼樣,大部分將軍其實根本沒有在戰場上拿武器和別人廝殺,只有少部分從基層軍隊一步步升上來的,可能有點廝殺經驗。

很多人以為古代將軍,就是那個領頭打仗的,你以為是黑社會群毆呢?老大都是從小弟一拳頭一刀子打上位的?比的是誰夠狠?我們絕大多數歷史劇為了藝術效果,完全沒有按照古代真實戰爭去演。真實的戰爭,所謂的將軍,他們的工作是。給部隊編號各分隊,組成方陣,排號隊形,分好兵種,然後按照平時演練的進行統一整齊有序的進攻和防守,這是常規戰。然後根據戰場的變化,靈活調動一些分隊進行突襲之類的。再者就是根據地形,氣候等,進行埋伏,迷惑等等戰術安排。總而言之,為將者在戰爭中,只動腦,再動口,絕不動手,除非沒辦法,被別人抓到了。

而我們電視劇演的卻是,諸葛亮安排好所有,趙雲,張飛,關羽,各領一支部隊去打仗,然後關羽張飛們就在陣中帶頭廝殺,勇不可擋!告訴你們,這是不可能的,那趙雲,關羽,張飛幹什麼?一定是躲在部隊的後方,喊破喉嚨的指揮士兵去打仗,自己一定站在相對來說敵人進攻不到的地方。很失望吧,跟你們心目中的形象完全不一樣吧?但很遺憾,這就是事實。否則,你別以為古代人傻,你一個將軍敢衝進陣中,對方指揮官會讓士兵不顧一切的先幹掉你再說。冷兵器時代,那麼多人,人家鐵了心要殺掉衝在前面的你,你根本不可能有生還的餘地。所以,接受現實吧,死在戰場上的將軍,那都是要麼後方被偷襲了,來不及躲,要麼就是敗了,還被圍了,最後逃不出去了。沒有哪個將軍是一開戰自己衝在前面被殺的。

而歷史上的名將,更多的是說在他的指揮下,打了勝仗什麼的,而不是在他多勇猛,親自消滅了敵方。懂了嗎?

所以我看了很多回答,太可笑了。就好比足球比賽,你們以為將軍是場上隊長?不是的,領隊是元帥,將軍是教練,踢球的那些都是士兵!!

所以,歷史上將軍身手如何?如果只是論武力,那將軍就跟平常人差不多,而且將軍通常年紀都不會太小,真正打起來,大多數將軍是打不過一個正規士兵的,因為士兵每天操練,而且還很有可能有豐富的廝殺經驗。將軍可不一定,大部分將軍是學習戰術,規矩的,就算有一些曾經的士兵升級成將軍的,都年齡不小,而且多年沒有拿過兵器廝殺了,平時也不再那麼辛苦操練了。

順便說點題外話

讀歷史,我個人覺得大概分六重天。

第一重天,來自歷史課本,這個簡單,而且大部分人就是讀到這一重。

第二重天,來自一些民間野史,這裡大部分是假的,只是內容比第一重更豐富,容易哄人。

第三重,來自一些大歷史學家的書籍,文章。這一重是在比較嚴謹的證據確鑿的情況下,寫的一些東西,加上專業學者的分析,推理,得出來的歷史。

第四重,在第三重的基礎上,再前後左右延伸,時間,空間的延伸,來得出更加有力的歷史真相。

好,第五重開始,就不是歷史事件了,而是開始來靈魂附體了,根據第四重的結論,在附加上現實生活中人性的本質,思維,去分析歷史事件相關人士的內心世界,動機,目的,過程,結果,等等,把你自己真正變成那個歷史人物去回首往事。

第六重,來了,和前五重幾乎無關。開始以上帝視角看歷史了。我只能用一個我看過的觀點來說明這個第六重。

秦末,項羽滅秦。你覺得項羽為什麼可以滅秦?真是因為項羽開了無敵?

回答一個問題先,如果你是一個手持長劍的武士,你和一個國王,一個首富,一個主教關在同一個密不透風的房間裡,你會聽誰的命令?

不用想了,我告訴你真正的武士會怎樣選擇。

我有長劍,我為什麼要聽你們三個的?在這個密不透風的房間裡,我殺了你們,真相是什麼?我說什麼就是什麼!

回到第六重秦末,項羽滅秦。

你們覺得是為什麼?秦國腐朽了,大興土木,好大喜功,奸臣當道,民不聊生,所以民心所向?

還是項目劉邦太厲害,曠世奇才,推翻爆秦?

呵呵,我告訴你,秦民不聊生?那時候可是沒戶口的,戰國未期,六國百姓都自發往秦國跑。秦統一後,天下太平。戰爭時期老百姓都往秦國跑,戰爭結束了,老百姓反而活不成了?可能嗎?動動腦子。有人說,秦律過於苛刻,可是秦律從商君變法以來,並沒有什麼大改動,怎麼那時候的百姓都支持秦律呢?現在統一了,就不支持了?一直以來不支持秦律的是那些老秦人的貴族階層,而不是百姓,那些老貴族早就所剩無幾了。所以也不是秦律嚴格。

至於項羽劉邦多牛逼,呵呵,秦國從統一但項羽起兵,也就幾十年而已,秦軍可是一統天下的虎狼之師,還打不過你項目那幫烏合之眾?項羽才幾萬人馬?秦軍章邯可是二十萬大軍,加上後來王離的長城兵團,就算王離沒做好準備被項羽打散了,章邯重新整合後,秦軍也有三十萬以上,怎麼突然就全軍投降歸項羽了呢?開玩笑呢?

我告訴你們什麼是第六重,你以為項羽是為了推翻爆秦讓老百姓安居樂業?你以為是為了報仇?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記住,自古以來,喊口號的東西千萬別當真。滅秦,其實就是一場武士的反叛!!!開玩笑,你們以為是什麼?

看一下當時的情況,看看滅秦的是一些什麼人。項羽是作為楚國軍委主席出戰,劉邦是跟隨一起的,還有其他六國那些個誰誰誰,什麼趙王,韓王,齊王,魏王,燕王,楚王,說要復國的。我呸!真正的六國王室,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把他們都接到了咸陽宮裡面!!!!這些個什麼王,根本就不是六國王室後裔,甚至連一點沾親帶故都沒有!那他們復什麼國?他們哪裡是去復國的,他們是去殺主子的,只有把真正的王殺了,自己才能變成真正的王。他們都是當地的有錢有勢的老貴族,趁機篡位而已!

項羽沒辦法,畢竟姓項,又是眾人皆知,所以只好打著擁護楚懷王的名號起義,實際上那個楚懷王也不知道他從哪找來的,但只要聽他話就行。

那章邯呢?他是出於什麼原因。很簡單,嬴政拜拜了後,你們都知道,趙高當權了,但那是後來,一開始不是趙高一人,還有丞相李斯。一開始嬴政還在,兩人聯手佈局,幹掉了其他權臣,現在看嬴政一走,這兩人就開始一山不容二虎了,最後趙高贏了。所以,章邯是什麼人?李斯的人啊!所以趙高還是水平不行,真多年沒搞定一個軍隊的大將軍,所以項羽一起義,帶兵打仗的居然是丞相的人。這下章邯也不是傻子,我好不容易出來了,就這麼回去?這仗打贏了是幫他趙高打的,回去也是兔死狗烹。所以,索性跟項目談好,你那點小九九我章邯清楚,反正我和你無冤無仇,你乾脆跟你一起。於是,你們看,楚軍委主席項羽,其他五國,小弟劉邦,棄暗投明的章邯,一起高高興興把手牽,進咸陽,各自去殺各自的主子咯。這是真實,秦一投降,這些義軍就是去各找各主去了。新六國國君趕緊把老國君幹掉,章邯把趙高幹掉(趙高可是他投降項羽前的最高領導),劉邦最好,跟班等著分一杯羹。

最後的結果,也就是秦滅後,楚漢爭霸前,就分蛋糕了,跟著項羽的一些包括章邯,英布,劉邦等在內的,和那新的六國國羅,大家都各自分封土地,多開心。至少這時候是皆大歡喜的。

看到沒?第六重歷史。就一個期末項羽滅秦,用第六重歷史觀去看,是不是完全不同?精不精彩?別以為這是瞎說,我告訴你,這才是真正的歷史!!!!!!歷史就是這樣!人性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所謂的好人,壞人,只有利益,利益足夠大,就能讓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多大的利益驅動多大的動力,一個強秦,就這樣給滅了,只能說秦老爺子嬴政,萬萬沒想到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個本質的厲害之處。項羽,劉邦,六國餘孽,章邯,其實他們在秦朝,都是精英人士,有錢有勢(劉邦老婆是真正的富二代),活的好好的,生活樂無邊,你們以為他們是迫不得已?是被逼得活不成了?高祖皇帝因為耽誤了送人夫去長城,被逼落草,最後隨義軍起義?那但是漢朝史官為了突出被他們推翻(雖然他們不算主力)的秦朝多麼不好,他們的建國是多麼正義,才這麼寫的,實際上劉邦起義的時候,早就不是什麼亭長了,具體官職不詳,反正送人夫這種小事是不可能要他親自去做的!!!

題外話扯多了,一笑了之吧各位。


似水流年7219


關於古代將軍個人武藝有多厲害,冷兵器時代,能成將軍者,武藝肯定嫻熟,身手都不會差。但是,不要為武俠小說與演義戲曲所誤,與普通士兵對抗,是否能如砍菜一般容易?回答是絕不是如此容易!

戚繼光曰:兩軍對戰,槍矛如林密集,敵軍叢槍刺來,我只是叢槍刺去。亂刀砍來,只是亂殺還他~

戰陣之上,眾軍士列隊前推,人擠著人,肩挨著肩。到了白刃肉搏之時,任爾有千般武藝,殺敵也只能憑直線硬推,全靠力氣大、矛長刃利、還有堅甲重鎧。除此三者之外。武藝如何,真不是很重要。

當然,若單挑獨鬥,一般將軍皆能勝過普通小卒。但小卒之中,卻常常也有猛士,反殺了將軍亦十分正常。豈不聞“猛將皆出於卒伍”之說。

再說個人武藝。武藝身手出眾的,或能以一當二,以一當三五。戰陣之上,敵我雙方皆有披堅甲執利刃,互拼個你死我活,此時任爾武藝再強,也罕有能以一當十者!

呃~罕有亦非沒有,十萬分之一中,或有極個別少數,能以一當十,甚至再多些。但以一當數十,或以一當百,那是絕不可能之事!除非是小說中的情節人物。史上楚霸王項羽,一人能殺數百人,估計是史官也難得的誇張了一次。

還有,刀槍如林對殺中,如果沒有了堅固的鎧甲防護,那麼十分本事就如丟掉了八分,一切武藝身手都如渣。

且看《三國志》中姜維之死,姜維之武藝,亦天下聞名。而蜀亡後,其與鍾會圖謀事洩,亂兵圍攻轅門,姜維率隨行衛士與亂兵接戰。因事發倉促,兵甲不全,故而勇武過人的姜維,手刃五六人,力盡,為亂兵所殺!在倉促接敵下,能手刃五六人再戰死,已屬罕見之勇。

而要想如切菜砍瓜般對上普通士兵,談何容易!



風去了無痕D


古代將軍身手如何,對抗普通士兵真的像砍菜一樣嗎?答案自然是不是的。

首先,我們都從影視上了解過古戰爭,每逢戰爭都有將領陣亡。首先從將軍的職務來看,低一級別的將領陣亡率也是不低的。一般來說,將軍的武藝是在士兵之上。但也有極少數的除外,將軍更重要的能力是做戰略規劃,畢竟一場戰爭的輸贏要合理的運用計謀,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領導力。

古代戰爭公認的武藝天下無雙的人就是項羽,真的做到過以一殺敵百人以上的戰績,當然也有其他將領做到過,比如趙雲、文鴦、霍去病等等,但是項羽古今無雙的戰績卻是公認的,這裡暫且不過多介紹。這些將領都是一個時期的知名將領,像我們都熟悉的三國演義,能叫上名的將軍都是國家的上將軍,職位很高。

凡事無絕對,也有一些知名的將軍更擅長派兵佈陣,個人戰鬥能力並不高。司馬懿就是個明顯例子,諸葛亮也是如此,帶兵打仗,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將軍也就是一個企業的領導,更重要的是帶領大家走向戰略的勝利。


所以說,古代將領的身手就算再好,對抗士兵也不會像砍白菜那樣容易的!


照貓話骨


還真的是和砍菜一樣,武藝高強的人都是刀刀奪命,幾十個人也就幾十刀的事,只要你還有力氣就可以繼續砍。不像赤手空拳,打一拳打不死的又可以再打。

項羽力能扛鼎,一杆槍長一丈二尺九寸、重129斤,能單手使出“單手十八槍”。曾以一人之力斬殺殷通衛隊近百人,殷通的整個郡府上下嚇得趴在地上都不敢起來,在鳥江邊更是獨自斬殺數百人。

趙雲在曹軍中七進七出,很難想象不砍人像砍菜一樣怎能在近萬人中殺得七進七出。

當然有一杆槍一匹馬是很重要的。一杆槍近三米長,使起來敵人不易近身。有馬容易跑,可以一邊衝一邊殺,即使被圍了,用槍使勁輪幾下,普通時士兵是很難招架的。加上不去削鐵如泥的兵刃,輪一下幾個,輪幾下十幾個,想圍都圍不住。只要不是圍得水洩不通就好。


在古代打扙不像現在架那樣子拿匕首或者空拳。現代即使你再歷害,拿著匕首也很難一刀斃命,殺傷力有限。打不過的想跑,也能把你的腿跑斷,空手的更不用說,。

古時打扙將軍都騎馬,打不過的可以跑,跑到敵人薄弱的地方再打,這樣反覆衝殺,人頭也就砍出了不少。

所以在古代曾通士兵就像韭菜一樣被割還真不是吹的,要不將軍怎麼帶兵打扙。


史來快克


古代將軍身手究竟如何?飛簷走壁,還是如項羽那樣砍人如剁白菜似的。不好意思,我覺得是武俠片看多了。

三國演義整出了十大武將排行榜,看得是挺過癮的,特別是小說裡的呂布、關羽、馬超之流,東一刀、西一槍,如果是棋逢對手,基本上要大打三百回合。但是我也沒看到什麼具體招數,要麼咔嚓一刀就斬首,要麼嗖的一箭便斃命。

所以,冷兵器時代,古代將軍的身手並沒有傳得那麼邪乎,因為他們也始終是個普通人。

宋國第一勇士:南宮長萬

正史上倒是記載了這麼個人物,南宮長萬。他是春秋時期的宋人,是當時宋國的第一勇士。本來憑藉著一身本事,在宋國很是受人尊敬。然而乘丘之戰後,這一切榮譽就成了往日煙雲,他的人生從此是一落千丈。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南宮長萬遇到了強大的對手,來自魯國的魯莊公和他的車右顓孫。這裡插一句,戰國之前的國君幾乎都要上戰場作戰的。哪怕是我們的周天子,有時也不例外,例如被鄭國射了一箭的周桓王,當然還有被楚人射了一箭的宋襄公。

諸侯第一勇士:魯莊公

我們先來看看魯莊公的個人武力指數。乘丘之戰中一箭射中南宮長萬,後來與齊桓公柯地會盟中,又用匕首挾持齊桓公逼他退地。而那個曹沫還是曹劌的,只是個助手,真正的刺客是魯莊公。無可非議的是,魯莊公在春秋諸多國君中戰鬥力是首屈一指的,力量和箭術堪稱一流。

南宮長萬中箭後,魯莊公的車右顓孫就將其生擒。宋國的第一勇士都被活捉了,還有誰敢上前?就這樣,宋國慘敗。南宮長萬被釋放回國,宋國人將失敗歸咎於他。就連宋閔公都當面羞辱他:“以前我敬你是第一勇士,現在你只不過是魯國的階下囚,我不會再對你另眼相待了!”南宮長萬因此懷恨在心。

徒手顛覆朝政

話說回來,浮躁的宋國人在譏笑南宮長萬的時候,忘記了一個事實,他依然是宋國的第一高手!於是,南宮長萬在忍受了一年後,終於出手了。首先,在蒙澤殺死了宋閔公;接著,回到宋都,在城門口遇到宋大夫仇牧,徒手殺之;最後,來到宮中,又殺死了太宰華父督。可笑的是,當時那些宋國貴族無論敢阻攔他,紛紛逃亡,一個多月後,藉助曹國的軍隊才將南宮長萬驅逐。這就是一個高手的力量,可以顛覆朝政。

南宮長萬逃亡到陳國,陳國收到宋國的好處後,同意將其交出來。然而,陳國人面對這樣的高手,也不敢輕舉妄動。最後,陳國想出了美人計,將南宮長萬灌醉,然後用犀牛皮將他包了起來。而到達宋國的時候,宋人發現,酒醒後的南宮長萬已經將犀牛皮都掙破了,手腳盡露在外面。請問,這力量得有多大?

古代武將的個人戰鬥力評判指標:力量、箭術

南宮長萬作為宋國的第一勇士,可徒手連續殺死幾人,無人敢擋,還能掙破犀牛皮。 他並沒有傳說中的武打招式,有的只是足夠強大的力量。

除此之外,不可否認的還有百步穿楊的箭術,例如魯莊公,還有楚國的神箭手養由基。

其實,哪怕是戰國殺神白起,我們也沒有看見他個人作戰有多厲害。所以,古代頂級將領可以用箭術將敵人嚇退,也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力敵數人,當然,如果有一把削鐵如泥的兵器,可能戰鬥力還要上升。但是,要說他們進入敵營,如入無人之境,或者是砍士兵如同切菜一般,那就只能呵呵了。您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