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醫學的“腎主納氣"是什麼意思?

老鍾易學中醫講堂


自己見解:目前我還沒有看到那本醫學專著上寫著 腎主納氣。。。。只是看到 腎主骨,開竅於耳,其華在發,在志為意,在液為唾,五味為鹹,五臭為腐。五聲為吟。。。

醫宗金鑑,四診心法上篇,腎黑善恐,臍下動氣,腹脹腫喘,溲便不利。。。。。是指喘氣或者現在說哮喘上和腎有關係。

實際上是溼或者水在上焦,也就是在肺裡積液多了,肺泡擴張不起來,造成喘。而這裡的積液是和腎有關係,也許某種肺積液引起的喘和腎排水不利有關係。。。。所以為了讓後人知道治療喘的時候,和腎有關係,才有腹脹腫喘這個記錄。

剛剛學習中醫,歡迎前輩們指正。


九源地本草精選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生病是由於人體的陰陽失衡,治病的根本是幫助病人調節陰陽使其達到陰陽平衡的過程,人的呼吸由肺所主,但需腎的封藏作用使吸入的清氣下納於腎才能順利完成。腎中之精又分陰陽,隨著年紀的增大,腎中的陽氣虧虛,於是疾病就找上門了。

案例: 72歲老哮喘病人治哮喘

72歲的方叔是一名退休老人,從重慶來廣東已達10個年頭,8年前因為氣喘,連運動都不能做,所以到深圳市中醫院就醫,經診斷,確診為支氣管哮喘。8年來,一直吸入某種治療哮喘的藥物,一刻也不敢停,病情仍然反反覆覆。今年開始,方叔明顯覺得氣喘的症狀較以前加重,活動後喘得更厲害了,常常覺得疲倦乏力,不時咳嗽,痰少,但很難咳得出來,於是前來找德叔“尋醫問藥”。

分析: 腎陽虧虛,腎不納氣

初次見面,一進診室,方叔那氣喘吁吁的樣子給德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無精打采、乾瘦乾瘦的,四月份的春日季節,也穿著厚厚的羽絨服,面色暗淡,嘴唇紫暗。伸出舌頭一看,舌質淡,苔白,打脈發現脈細微。

  

我認為方叔因腎陽虧虛,腎不納氣而出現上述症狀。治療以補腎陽、溫肺散寒為主,用熟附子補火助陽,配合淫羊藿、黃精溫腎中陽,五味子收斂固澀、納氣入腎,蜜枇杷葉、前胡降氣化痰,以橘紅、細辛等溫肺散寒等。服藥後,方叔自覺喘息的症狀較前減輕,間斷門診調理。

預防:練腹式呼吸,按揉中府、雲門

哮喘患者平時可以適當鍛鍊身體,如做廣播操,太極拳、散步等;練習腹式呼吸,從呼氣開始,呼氣時收縮腹部,用口呼氣,同時發出聲音,吸氣時閉口,用鼻吸氣,同時平時可以用大拇指或者是食指分別按摩中府穴(胸前壁的外上方,雲門穴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1肋間隙處。)、雲門穴(兩手叉腰直立,胸廓上部鎖骨外側端下緣的三角形凹窩正中處,中府上一寸)大約10分鐘時間,然後從中府穴向上推按到雲門穴約5分鐘時間。中府穴是肺經的募穴,手足太陰二經之交會,脾肺之氣匯聚之處,配雲門具有宣降肺氣、止咳平喘之效。

五味子核桃仁豬瘦肉湯

材料:五味子5g,核桃仁20g,生薑2片,豬瘦肉100g,精鹽適量。

功效:補腎納氣、溫肺定喘

五味子常應用於久咳虛哮。核桃仁性溫,味甘,歸腎、肺、大腸經,能溫補肺腎,潤肺斂肺而納氣平喘。《本草綱目》雲:“補氣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豬肉性平,味甘,有潤腸胃、生津液、解熱毒的功效。加之生薑散寒,有加強溫腎納氣的功效,能改善哮喘症狀。

烹製方法:各物分別洗淨,五味子、核桃仁稍浸泡,豬瘦肉切小塊。一起與生薑下瓦煲,加清水1000毫升(約4碗水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1小時,下精鹽便可食用。


雨知雨止


喜歡中醫,相信中醫,此話題很好!我是門外漢想摻和兩句,共大家思考!腎主納氣和腎不納氣是同理!為啥納氣不納氣?要先知氣從哪來要到哪去?氣的變化和軌跡,氣從天上來入口鼻進肺!在心臟泵壓力下輸入第二泵腎臟,腎再壓力到周身四支。出口為毛孔膀胱,又進有出天人合一,也叫哪來哪去!氣行軌跡路線明瞭吧😄!再說納氣就好懂了!腎為啥納與不納呢?一、心臟強👍弱有關係總泵力度和氣的溫度,總泵就是熱力公司!下達到各樓群分泵就是腎泵!腎泵好壞決定納氣不納氣!腎氣為先天之本是原氣!胃是後天之本為谷氣!而穀物食物之氣要靠原氣蒸騰氣化生血!也就是胃這個鍋燒酒,酒便是血!燒酒有鍋就有灶,這爐灶就是兩腎之間命門火藏原氣的地方!所以爐火旺不旺決定氣血足不足!決定壽命與建康!腎納氣不納氣由爐火決定,納氣是系統正常工作!不納是出故障了!腎的故障主要是受涼爐灶進水滅火了不旺了!涼主要來至於腳!俗話說寒從腳起!當然你坐在冰石躺冰床直接從腰廢你!所以腎永遠不能涼!脾胃永遠不能涼,也就是超過涼度決不行!火紅爐灶噴勺涼水沒事吧!澆上兩桶水完了!胃也是食物在胃裡發酵涼食熱食哪個發酵快?平時保健記住:腎脾胃千萬別涼圖爽快!熱呼呼的身體來它幾瓶冰鎮脾酒哎呀這個爽啊😄!尿毒症一得老實了!年輕的走了!白髮送黑髮無數啊,現代生活好了害的,無知呈強所害,連續大量點滴,尿毒症無數理念一樣腎怕涼,納氣意思說完了扯遠了,望懂醫不懂醫介建參考!對心同感點贊!否則歡迎指教拜學提高。謝謝大家分析閱讀建康人人重視,


田智勇826


關於腎的文章寫得太多了,今天有緣見到還是想寫一寫。經常有人問我,打噴嚏為啥會漏尿?咳嗽為啥會漏尿?這就腎主納氣有關。

肺主呼吸,其實肺能呼吸還與腎有很大關係。肺管呼氣,出氣是肺管的;腎是管納氣的,納氣就是收納吸入的氣,吸氣是腎管的。腎主藏,人體所有物質都是經過腎固攝,藏起來。當新鮮空氣通過肺吸進來,但是要經過腎的納氣作用才能下降到丹田(肚臍)。如果腎虛,腎不能納氣,這時呼吸就會很表淺,丹田空虛,一活動就會氣喘吁吁,一咳嗽就會漏尿。

腎不納氣引發氣喘、氣短、面目浮腫、全身乏力等。日常吃點核桃、山藥粥可補腎納氣平喘。別小看這個兩樣食物,配搭起來作用也挺大的。


健康是真理


呼吸是一呼一吸,肺主呼,腎主吸。吸氣的深度取決於腎,這就是腎主納氣的意思。中醫六字訣是我國流傳下來的一種吐納法,藥王孫思邈曾奉它為長壽之法,每日練習。它通過噓、呵、呼、(呬、拼音xi)吹、嘻6個字的不同發音、口型,利用呼吸,充分調動臟腑的潛在能力,以抵抗疾病侵襲,防止衰老。多念“呬”字,潤肺,多念“吹”字,強腎。“吹”字訣是一種祛病延年的呼吸吐納法,根據四時,五行與臟腑經絡之間的關係協調臟腑、平衡陰陽。老人練完“呬”字功,可以練習“吹”字功以補腎氣。書上的字面意思為腎攝納肺吸入的清氣。此外用小拇指提水或重物也可以補腎,不方便操作的話,可以讓兩個小拇指互相拉勾鍛鍊。腎開竅於耳,可以用手拉耳垂鍛鍊;腎主骨,可以叩齒。包括踮腳尖都可以鍛鍊,提高腎氣。清心寡慾、飲食清淡都對我們的身體有幫助。以上是我瞭解到的知識,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啟迪,不當之處敬請指教和指正。


盧諾熙


這是傳統醫學中醫學基礎理論的相關問題,屬五臟病機之腎的病機。腎主納氣,所謂“納”,既收納、攝納之意。腎主納氣,是指腎有收納或攝納肺所吸入之清氣而調節呼吸的生理功能。

人體的呼吸功能,雖為肺所主,屬於肺的生理作用,但正常的呼吸功能,還必須有腎的參與,依賴於腎的納氣作用。因此,肺腎協調配合,才能維持呼吸功能正常。林佩琴在《類症治裁.喘症》中說:“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所謂“呼吸乃和”既呼吸功能協調正常之意。所以,肺吸入之清氣,自外而入,經肺氣的肅降作用,應下達於腎,由腎所收納、潛藏,然後佈散全身。實際上,腎的納氣作用,是腎主封藏的作用在呼吸運動中的具體體現。從理論上說,肺之清氣必須下達於腎,被腎攝納。實質上是,肺的呼吸要保持平穩、深沉,有賴於腎的納氣作用。腎的納氣功能,主要是通過腎中陽氣對肺的溫養作用而體現出來的。腎中陽氣旺盛,則肺氣充足,氣道通暢、氣流通順,呼吸平穩而和調。若腎有病變,納氣功能失常,則常見到呼吸異常的表現,例如氣急而喘,呼多吸少等。《素問.髒氣法時論》說:“腎病者,腹大脛腫,喘咳身重。”這就是指腎病影響到呼吸功能的具體例證。從臨床觀察到,慢性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疾患,往往可見到“腎不納氣”的徵象,其發病特點為病程長、病情較重,常伴有腎病的其它見症。治療常用補腎納氣的方法而獲效。

其腎主納氣的生理:肺的呼吸功能,需靠腎主納氣功能的協助,才能平穩、深沉。腎中精氣充盛,吸入之氣經肺的肅降作用下達於腎,由腎攝納。

病理:腎不納氣。腎的精氣不足,攝納無權,吸入之氣迅速浮於上,則見喘促、呼多吸少、動則喘甚,張口抬肩。


進取16127558944


“腎主納氣”,是醫學的一專業術語,是說腎與人的吸氣功能有關,肺雖是主呼吸的,但腎有攝納肺氣(即“納氣”)作用。在臨床上一 般的久病咳喘,特別是年老腎虛患者,多有納氣困難。
納,即收納、攝納的意思。腎主納氣,是說腎具有攝納肺所吸入的清氣,防止呼吸表淺的生理功能。人體的呼吸雖然由肺來主管,但中醫認為呼吸功能的正常與否還與腎密切相關。具體表現為,由肺吸入的清氣必須下達到腎,由腎來攝納之,這樣才能保持呼吸運動的平穩和深沉,從而保證體內外氣體得以正常交換。
呼吸出入的氣,雖主在肺,但根在腎。腎氣足所以肺氣充,反過來講,腎氣虧損就不能助肺吸氣,患者就會產生呼多吸少,並且有吸氣不能到達丹田的感覺。無論是腎氣虛衰,攝納無權,氣浮於上,還是肺氣久虛,久病及腎,都會導致腎氣的納氣功能失常,出現呼吸表淺,或呼多吸少,動則氣喘等病理表現,稱為“腎不納氣”。

"腎主納氣"是中醫學基本理論之一,為《醫源資料庫》:腎主納氣,生理學名詞,指腎的生理功能,腎有攝納肺所吸入清氣,防止呼吸表淺的功能。腎脈上貫膈,入肺中,呼吸出入之氣,其主在肺,其根在腎。《景嶽全書·傳忠錄》:“肺出氣也,腎納氣也,故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本也。”


宓妃


南宋楊士瀛的《仁齋直指方論》裡最先提出:“肺出氣也,腎納氣也;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藏。”

腎主納氣,是指腎有攝納肺所吸入的清氣和調節呼吸,以防止呼吸表淺的作用。

腎的納氣功能,是以經絡為基礎的。足少陰腎經的循行路線是,在體內,屬腎,絡膀胱,並與脊髓、肝、膈膜,喉部、舌根、肺、心、胸腔等相連。在體表,由足小趾,經足心、內踝、下肢內側後面、腹部,止於胸部。所以《靈樞·本輸》裡說,“腎上連肺。”

依靠經絡的聯通,肺吸入清氣,通過經絡速降,下歸於腎,由腎攝納,從而保證呼吸的均勻和深度。這又稱“氣歸於根”。腎主納氣,其實質是腎的藏的作用在呼吸功能上的具體體現。

中醫所講的腎,與西醫的“腎臟“並非同一概念。中醫所說的腎是一個系統,但如果用現代醫學來解釋,主要與血液循環有關。

這是因為,腎內分泌具有雙向調節血壓的作用,腎素可使血壓升高,前列腺素可使血壓下降。雙向調節血壓,保證了血液循環的穩定,從血流動力學的方面,保證了肺進行呼吸的節律穩定,使肺吸入的氧能夠好好與血液結合,對維持人體呼吸運動的通暢、調勻有重要意義。

並且,原尿通過腎小管時,會將其中絕大部分水、全部的糖和一部分鹽重新吸收,送回血液,而大部分氮不再吸回,這也是腎對於“呼”功能方面的一個體現。

只有腎中精氣充盛,攝納有權,吸入之清氣能夠下歸於腎,呼吸才能調勻。如腎之精氣不足,攝納無權,吸入之清氣不能下納於腎,則會出現呼吸表淺、喘息氣短、氣不接續、呼多吸少、動則喘甚等症,或見語聲低怯,自汗乏力,或見腰膝痠軟,或見舌淡脈弱,或喘息加劇,冷汗淋漓,肢冷麵青,脈大無根,面赤心煩,咽乾口燥,舌紅,脈細數,稱之為“腎不納氣”,治療則以補腎納氣為主。


純鈞LHGR


“腎主納氣”不是道學中醫的理論,是儒學中醫的理論。現在執行的“中醫”是儒學中醫,它的核心理論是董仲舒的大一統論,週而復始環而無端的圓周運動是世間萬物萬事的不變定律,君權神授君為天下主,皇權地位不容動搖。儒學主導政權千餘年,儒學理論加強於各個不相同的所有系統之中,源於氣觀念道學的中醫殘遭惡改。如氣血各行其道,血行脈中(經脈),氣燻盲膜(絡脈),氣和水兩條不同的代謝通道。儒醫將經脈和絡脈合二為一改為一條。現代中醫敎科書就是這樣為經絡下的定義。如“氣”是指含有陽能的天之六氣,氣對有形的陰質的陽氣化可將陰質微細化成為氣態,即宏觀變微觀或者超微觀。此氣是天地合氣,為真氣。在人體內為衛氣,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氣對無形的氣態或有象的液態陰氣化可成形成為固態,即微觀變宏觀。而儒醫把“氣”的概念望字生意,把各器官的功能性和有形態的陰精(血)都作為氣。再如“五行”夲是自然界中陽能之氣作用於陰質五味的功能性,水為潤下,火為上炎,木為曲直…。而“大儒”董仲舒千強附會的將人體內器官臟腑與“五行”相對應。同時又與朝庭內官職相對應,這種無原則隨意引伸道學中醫的專用概念是惡改道學中醫的根源。如臟腑的功能性,腑是一個腔體主消谷揚氣,洩而不藏;腑是一個實體主輸精藏神,藏而不洩。“腎主納氣”納氣就是採氣服氣或吸氣,腎臟沒有這個功能,是錯誤的引用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臆想編造出來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腎間動氣”誤解,本意是兩腎中間命門穴氣的運行,作為腎中氣動理解。命門穴在督脈上,督脈陽氣是上升的;命門穴內對應衝脈,衝脈中陽氣可上可下。督衝二脈中氣的運行,命門穴均有氣動之感。所以有“腎間動氣”之說。


湯谷沖霄


你好,“腎主納氣”的解釋在百度百科上有很詳細的說明,即指說腎與人的吸氣功能有關,肺雖是主呼吸的,但腎有攝納肺氣(即“納氣”)作用。在臨床上一 般的久病咳喘,特別是年老腎虛患者,多有納氣困難。

納,即收納、攝納的意思。腎主納氣,是說腎具有攝納肺所吸入的清氣,防止呼吸表淺的生理功能。人體的呼吸雖然由肺來主管,但中醫認為呼吸功能的正常與否還與腎密切相關。具體表現為,由肺吸入的清氣必須下達到腎,由腎來攝納之,這樣才能保持呼吸運動的平穩和深沉,從而保證體內外氣體得以正常交換。

呼吸出入的氣,雖主在肺,但根在腎。腎氣足所以肺氣充,反過來講,腎氣虧損就不能助肺吸氣,患者就會產生呼多吸少,並且有吸氣不能到達丹田的感覺。無論是腎氣虛衰,攝納無權,氣浮於上,還是肺氣久虛,久病及腎,都會導致腎氣的納氣功能失常,出現呼吸表淺,或呼多吸少,動則氣喘等病理表現,稱為“腎不納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