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果戰艦的艦橋被完全炸燬,軍艦還有戰鬥力嗎?

非默認用戶名


你好,我認為現代戰艦的艦橋完全被摧毀的話,戰艦CIC如果完整無損,那麼戰艦還是有戰鬥力的!



在二戰火炮戰艦時期,艦橋是一艘軍艦的大腦,幾乎所有的作戰指揮系統都集中在艦橋內,例如航行操舵、作戰情報中心、電訊、機要、無線電室、航海導航室以及各種情報室,同時,戰艦的軍事主官也都會集中在艦橋內,所以,如果艦橋被擊毀,該戰艦喪失了觀察 指揮 作戰的中樞,只能退出戰鬥

而在現代化的戰艦上,各個系統已經實現了部門化,艦橋在傳統功能的基礎上,更多的是起到航行控制的作用,由於指揮系統的進一步綜合,龐大繁雜的數據情報 作戰數據催生了另一個“戰艦大腦”,即作戰情報中心,即CIC,在這裡彙集了艦上各種武器、傳感器的控制檯,以及作戰態勢大屏幕顯示系統,和作戰輔助決策系統。在這裡,指揮官就能夠了解整個戰場態勢,包括視距以外雷達或者數據鏈提供的上千公里以外的信息;同時能夠調度本艦所有傳感器,武器實施作戰行動,包括使用各種導彈對成百上千公里以外的目標實施打擊。這兩個位置都可以向全艦所有的部門發出指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超級戰艦》《末日孤艦》,這兩部劇對艦橋 和CIC 的指揮作用流程有比較詳細和精彩的演繹

而CIC不會佈置在艦橋上,一般是深藏在戰艦內部的密不透風的艙室裡,例如主甲板下方的船體深部,所以,即使艦橋被完全摧毀,現代化的戰艦還是有戰鬥能力的




個人觀點,有錯誤請指正


冬雨AK


不論是二戰時期的戰列艦還是現代軍艦,艦橋被炸燬後軍艦還是會有戰鬥力的,只不過是要根據損毀情況來判斷大小問題而已。相比之下,現代軍艦的艦橋比二戰時期所有軍艦的艦橋更為重要,二戰時期的軍艦艦橋被毀壞對戰艦的戰力影響還沒有那麼大,但是現代軍艦的艦橋一旦被毀壞對戰艦影響就大一些。畢竟現代軍艦的艦橋是集雷達、通信、指揮於一體整合式艦橋,特別是雷達,一旦被毀基本就廢了,因為導彈攻擊依靠就是得依靠雷達搜索、鎖定,雷達就是軍艦的眼睛,如果被弄瞎了眼就廢了。



而二戰時期的戰艦都是依靠火炮作為攻擊手段,雖然當時也有雷達,但瞄準主要還是靠光學瞄準鏡,這就是為什麼日本的戰列艦艦橋會如此高達的原型,因為將光學瞄準鏡放得越高,看的越遠、越清楚。而除了艦橋頂部的光學瞄準鏡以外戰列艦以及輕重巡洋艦的每一座炮塔內都會配備獨立的光學瞄準鏡,雖然每一次齊射都要根據火炮自帶的光學瞄準鏡以及艦橋頂部的光學瞄準鏡來進行計算,並計算射擊距離和角度,而艦橋只不過是在計算相對位置而已,就算艦橋毀壞了炮塔還是可以進行獨立計算的。


大和艦橋頂部和
火炮都有一部10米長的測距儀,155副炮用的是6米的測距儀

而現代軍艦就不同了,如果打壞了防空雷達、火控雷達、炮射雷達那軍艦的武器就用不了。不過出現這種情況的幾率很低,因為現在軍艦攔截導彈都是攔截於百里之外,被彈直接命中的情況很少,如果被命中的話可就不是什麼艦橋毀壞的問題了,而是能不能活的問題,因為現代軍艦都是薄皮大餡,被一枚反艦導彈直接命中的話非死即傷,除非損管給力,不然像英國謝菲爾德號那樣沒被炸死都被燒死,而像美國那種有逆天損管的就另說。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大家好,我是沙場風雲錄,有幸和大家探討戰艦受損的話題

艦橋是一艘戰艦的重要部位,指揮中心、通訊中心、作戰指揮系統都位於這個部位,現代軍艦整個戰艦的“大腦”都在艦橋 ,戰艦航行、作戰指揮、信息處理等等指令都是從艦橋發出的,如果被完全損毀,意外此時戰艦就是瞎子、聾子、傻子,雖然不至於沉沒,但基本上已經喪失戰鬥力了。


完全被摧毀意味著兩方面的損傷,一是戰艦的指揮人員出現傷亡,或是作戰職能部門出現傷亡,這類人員出現傷亡之後如果有人替代,通過應急措施,還是可以指揮行動,指揮局部能獨立作戰的武器單元進行戰鬥,比如艦載人操武器系統等。


二是艦橋硬件設施完全損毀而又無法修復的話基本就喪失戰鬥力了,越是現代軍艦越是明顯,因為現代軍艦的自動化指揮中心一半都在艦橋附近,在完全損毀的情況下各子系統是無法自動運行的,就像人大腦壞了,四肢必然癱瘓是一個道理。


比如英阿戰爭中英國“謝菲爾德”號艦體中部中了一枚飛魚導彈,出現大量人員傷亡,作戰系統、通訊中心受損,指揮滅火不利,結果燒沉大洋;



二戰時期的戰艦另當別論,此時戰艦各作戰系統相對獨立,縱然艦橋被毀,但其他武器部門依然能夠作戰,只要戰鬥意志頑強,戰艦多少還是有點戰鬥力的,


這種事件在二戰海戰中多次出現,比如英國“螢火蟲”號驅逐艦遭遇德國主力艦隊,在艦橋被毀艦長陣亡的情況下,依然向德軍艦隊衝鋒,並開炮射擊,直至被擊沉,那叫一個悲壯慘烈,英軍的英勇頑強令德國軍人敬佩不已。



其實,海軍作戰中一旦出現戰艦收到如此重創,不管有沒有戰鬥力都會撤離戰場,避免更大的損失。


沙場風雲錄


-09-2500

現代戰艦的艦橋的作用和以前相比,不是那麼關鍵。

大中型軍艦的控制中心一般不設在艦橋上,而是在艦體內更安全的地方。艦橋上用目力觀察方便,在航行、進出港時,在艦橋指揮。一旦作戰,就在艦體內的指揮中心通過各種顯示屏和電腦進行指揮。

另外在艦體後部,一般還有備用指揮中心。在作戰時,往往艦長在前部,付艦長或政委在後部,以防萬一發生。


輝先生的無聊一生


單論操作設備的話,起碼輪機部分在輪機艙操作肯定沒問題

艦橋被擊毀這種情況,可以參考馬島戰爭中的考文垂號,考艦計算機房吃了一發1000磅鐵炸彈直擊,機房內操作員就地陣亡,隔壁艦橋上的指戰員大部分因為熱浪和毒煙昏迷,整條船上幾乎所有的軍官在一瞬間失去了戰鬥能力,全靠水兵和士官們的自發判斷才完成了及時的棄艦作業

如果類似的情況拿到一條現代化的宙斯盾艦上,首先整個cic報廢不可避免,人員能有幸存已經不易,考慮到機房被徹底摧毀,宙斯盾系統和圍繞著宙斯盾系統進行作戰的大部分武器系統必然陷入癱瘓,部分子系統當然可以“手操”,比如艦炮,但是脫離了計算機,戰鬥效能肯定只是聊勝於無,整艘軍艦事實上失去戰鬥力




漢時光


艦橋一般都在甲板下防護的相當嚴密,而且,即便是艦橋被摧毀,跟隨的指揮中心其實在其他軍艦上設置,仍然可以無縫銜接下達指令,只有將甲板摧毀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讓戰艦的功能癱瘓。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