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六歲的寶寶不願參與做家務,該怎麼訓練呢?

凌寒飛虹


沒有那個孩子天生就愛做家務,愛勞動。關鍵是大人引導怎麼教育。我孫子八歲了,在同齡孩子中算是很愛做家務的了。細細想來,在我們的養育中沒有刻意的讓他做這些,只是在孩子會走的時候有意識的讓他把尿不溼扔到垃圾桶去,這樣他很高興,三歲以前是培養孩子的關鍵期,到了再大點讓他把髒衣服放到洗衣機,取乾淨衣服晾上等等,慢慢孩子願意幹了,而且很有成就感。以致於八歲了自己在家都會上網看視頻學習獨立用電飯煲做蛋糕,全程不用大人幫助哦。總之,孩子越小越容易養成好的行為和習慣。如果到了六歲你都不曾讓孩子動手,也不給他機會,那就別怪孩子,是大人的問題。好在還不算晚,你只要不是命令孩子,讓他幫你一起做家務,然後鼓勵甚至獎勵讓他覺得有自信,有成就感,有歸屬感,然後堅持下去,我相信孩子一定會朝著你希望的方向發展的。


菲菲236203918


這個訓練的方法只有一個,言傳加身教。其中身教比言傳更重要。

言傳身教。爸爸媽媽早晨起床,把房間收拾好,然後去做早餐。不能只是自己幹活,要帶著你的孩子一起幹,比如說早晨收拾房間,從小的時候,就領著他,告訴他,現在進入起床模式,那麼迅速的讓她穿好衣服,然後就和他一起把被褥整好。

吃完早餐以後,要求他要把碗筷放到廚房池子裡,把餐桌的桌椅放好,儘管是早晨的時間很緊張,做這樣的事情都是隨手的。時間長了,孩子就習慣了,早晨起來,幫你做這一系列的事情。

晚上回來,大家吃完飯以後,如果是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要求他去收拾碗筷,並且刷碗由他去做,不讓他做他就永遠不會做。

而且不要認為孩子學習緊張,沒有時間。中高考時可以有些例外,但是平常,沒有那麼緊張,用十幾分鍾把這些事情做完,還是可能的,做習慣了,很快就可以做完。

週日的時候,可以讓她和家裡人一起試著擦一些矮處的玻璃,甚至用墩布學著擦地學著擦桌子,學著倒垃圾。

還有就是6歲的孩子,從學校或從幼兒園回家的時候不要幫他背書包,最好讓孩子自己來背。當然,現在孩子的書包負擔確實是很重的,但是如果你幫他背習慣了,他這種習慣也會遷移到其他的地方,就是依賴和懶惰。

依賴性太強的孩子,一般學習也不會太好,因為他不願意克服困難,學習上遇到難處,他就退卻了。

家長千萬不要認為。不讓她做家務了,他就可以把精力全用到學習上,真不是這麼回事兒,反而在家裡越勤快的孩子,學習能力可能越強。

6歲的孩子,不願意做家務,還不算晚,家長言傳身教去扭轉他,來得及。再大就不容易扭轉了。

我是寧老師,專注幼兒和青少年教育,歡迎關注我


寧老師說


六歲?願意參加家務?我三十了,還不願意。我想六歲的我們更喜歡奧特曼和阿童木。

家務最無趣,也最沒有創新的工作,甚至做到最後也是徒勞無功。

小時候家裡父母因為工作總是匆匆忙忙,回到家煩躁的做飯、洗衣服,看起來家務即讓人懊惱又無可奈何。他們的廚藝恐怖,印象裡每次不是糊鍋就是燙手。作為一個6歲的小朋友我是不敢嘗試的。直到後來看了中華小當家,勞動課老師又教我們做雞蛋羹,信心倍增,決定嘗試一下。

最後不出意外,鍋飛蛋打。媽媽回來讓我罰站,同時為了補償浪費的食材餓了一頓。所以直到現在我都不敢踏入廚房半步。

後來天殺的勞動課老師又教我們做手工,讓我知道了木頭可以做出各種各樣的桌椅板凳。我異常喜歡,還把魯班當成了奮鬥的目標。中午等父母睡著了,找了把木工鋸,把擀麵杖鋸斷為小板凳的凳子腿做準備。做的正投入,就感覺一股強大的衝擊力讓我腰身向前趴在了地上。原來因為做的太投入,忘了鋸木頭的聲音有些大,被吵醒的爸爸看見我把擀麵杖鋸斷上來就是一記無情奪魂腳。

後來家裡蓋房子,父母裡裡外外忙個不停,我作為家裡唯二的男人,主動承擔起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掃掃地,為了把地面打掃的一塵不染,我是煞費苦心,精益求精。因為地上有一堆煤球,實在不知道掃到哪裡,我就把他們一顆一顆撿到了桌子上。

在我為自己想到的辦法得意時,我想我的一絲不苟和耐心仔細一定會得到父母的認可和讚美。就在我正滿頭大汗的幹了一會後,一記響亮的耳光又出現在我的臉上,汗珠四射。原來傢俱是定做的,剛刷了油漆在院子裡準備晾乾。這件事成為了我父親的心病,每次看到那個黑黃閃閃的桌子都不停嘆息。

我知道做錯了事,決定安心讀書。父母在沒有因為家務的事情責罰我,我也終於找到了不用因為做家務捱罵的辦法,那就是不做。

說到這希望對你有什麼啟發,作為我童年的陰影,我是不想帶給我的孩子的,做家務更不是訓練出來的。現在我們做飯,孩子就在廚房陪著,我們和麵會分給他一塊兒,捏成他喜歡的形狀。我們切菜會分別給他然後告訴他叫什麼然後讓他體驗每種蔬菜的手感、味道,我們掃地他也會跟我們搶掃帚,幹勁十足。我覺得家務不必當成嚴肅的工作來執行,工作是一家人和睦相處的工具,是親子互動的遊戲。





sam的爸爸


我家寶寶四歲,倒是老想著參與家務,比如我做飯的時候她會搬個凳子在廚房,我有時候會嫌她在一旁礙事,嫌麻煩不願讓她參與。你這個問題讓我想到是不是這樣我家寶寶大一些了也變得願參與做家務了啊。

如果孩子有興趣的事,儘量鼓勵吧,雖然確實孩子一開始參與進來會讓現場變得更亂,更沒有效率,但對孩子來說興趣才是最好的引導不是嗎?

有一個小妙招,對我家寶寶來說挺管用的你可以試一試。就是你想讓孩子做一件事的時候別直接告訴她,讓她做選擇題。

舉個例子,我家寶寶不愛刷牙,每天晚上睡前讓她刷牙特別難,得勸半天她還找各種藉口。後來我讓她做選擇,問她是先刷牙再聽兩篇故事還是先聽一篇故事再刷牙?一定要給孩子講清楚,讓她自己選,我女兒每次都會樂呵呵的選先刷牙,因為她覺得自己可以多聽一篇故事是一件高興的事。至於這個辦法會不會讓孩子養成做事之前愛提要求的毛病現在還沒看出來,養孩子就是個跟孩子鬥智鬥勇的過程,還得總結經驗教訓,得多花心思啊!


牛團毛絨玩具回收


在很多家庭中,家長們都認為孩子應該做一些家務,這樣可以讓孩子養成熱愛勞動的好品德。而事實上孩子們都不願意做家務,我也專門問過我的孩子,他是這樣回答我的。

做家務沒有玩具好玩,我不想做家務。

我不會,我不會洗碗,我做不好,所以我不想做家務。

做家務很沒有意思,我只想看動畫片。

孩子這些話的核心意思只有兩個:第一孩子沒有學會做家務,第二孩子對做家務沒有興趣。

所以想讓孩子參與家務,就讓做兩件事情。第一是教孩子怎樣做家務;比如說想讓孩子掃地,家長應該先告訴孩子地上的東西哪些是垃圾,哪些不是垃圾,垃圾應該掃到哪裡,不是垃圾的東西應該放在哪裡,當這一切都明瞭的時候,孩子就會很正確的做完掃地這件事。當孩子成功完成掃地這件家務的時候,帶給他的是對自己能力的肯定和成功的喜悅。孩子就會期待下一次成功。

第二是給孩子獎勵,用獎勵成為孩子做家務的興趣。在很多時候,孩子還是不願意做家務的,這個時候給孩子適當的獎勵就會激起他們做家務的動力。比如說掃一次地一元錢,洗一次碗兩元錢,孩子們都是很願意的。

結束語:適當的讓孩子參加家務,可以讓孩子更加熱愛這個家,而當家長按照上面的方法來做,就能夠激起孩子做家務的興趣,主動去做家務。


曦寶和伊寶


六歲孩子不願意做家務問題

主要看家長怎麼引導孩子,當然有些孩子很願意學習。我曾經帶的那個孩子去年後半年六週歲,我在他們家裡包餃子的時候,他也會參與進去包餃子,儘管剛開始包的餃子不怎麼好,多包幾次就好了。去年12月30日晚上孩子親自包餃子,因為學校要求學生和家長要參加親子游戲,就是學習包餃子。本來孩子就願意包餃子,當日包餃子我親自去吃了餃子,感覺包的很好,他媽媽基本上沒有包幾個餃子,多數都是六歲孩子自己包的餃子,我看了覺得很不錯,有模有樣的。另外,這個孩子也會打掃衛生,也會拖地面衛生,也會刷碗洗筷子。

關鍵問題是,要和學校聯繫,讓孩子們參與家務活,要進行比賽,提高他們參與家務的積極性,培養他們自食其力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們長大了就願意做家務了。

感謝你的提問!祝福你孩子茁壯成長!


冰冰三盤合一


孩子越小越好培養,6歲也不晚。

如何養成孩子做家務的習慣

⒈目的要明確

讓孩子做家務的目的並不是單純的為了做某一件事情,如怎樣整理房間、打掃衛生、洗碗等等,而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自尊心、自信心和獨立生活的能力。父母不要把讓孩子做家務活看成可有可無,孩子有興趣就幹,不願幹就不幹。這樣不好,應把幹一些家務活作為孩子經常性的“工作”,堅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廢。

⒉要從小開始教育

孩子幾乎從剛能下地就產生了幫助媽媽的強烈願望,所有越早越好。開始可使孩子把打掃衛生等作為一件娛樂活動,慢慢養成習慣,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幹不好就阻止或不讓孩子參與,以免挫傷他們剛剛開始萌芽的勞動積極性。有些家務活家長可以同孩子一起完成,並從中教給孩子一些勞動的技巧和道理。讓孩子做家務,要隨著年齡的增長,循序漸進,切不可急急忙忙讓他們傲一些力不能及的事情。孩子在做家務活時,父母不要在一旁指手劃腳。即是因做家務損壞了東西,也不要橫加指貴,只要提醒下次注意就行。但孩子有了進步,一定要及時給予表揚。

⒊切忌用錢哄孩子做家務

不要用錢哄著孩子做家務,要使孩子做家務變成一種自覺自願的行動。對孩子的勞動,最好的報酬是當著別人的面給予表揚,抱一抱、親一親,或說聲謝謝。

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

可以在家長的指示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或當家長請求幫助時幫忙拿取東西,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睡前幫媽媽鋪床,如拿枕頭、被子等。

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權利

給你的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夠做的家務的清單,讓他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兩項工作,這會讓他感到,自己擁有選擇和控制的權力。從而心甘情願去做自己選擇的工作。

把任務細緻化

像“把你的房間收拾好”可能會讓孩子困惑並不知道具體怎麼做。把一個任務分拆成數個步驟(把玩具裝進玩具箱裡,把書放到書架上擺整齊等等),這樣他才會確切的理解你的要求。另外,父母應該親自給孩子做示範,直到他能夠獨立完成。父母的耐心是非常至關重要的,即使他忘記了某個步驟,不要批評他,高高興興地提醒他直到他記住為止。

不要追求“完美主義

對這個年齡孩子來說,積極地參與比起結果來說更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襪子不夠乾淨,擦的桌子不夠亮,不要去批評他的工作,批評會挫敗孩子的自尊,更會降低他的積極性,應該鼓勵他下次可以做的更好。

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父母千萬不要當著孩子抱怨做家務的繁瑣和無聊,這會給孩子傳達一個信息----作家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父母應儘量讓孩子認識到,幫助大人儘快做完這些事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陪他,或者和孩子一起完成。

也可以每個星期固定一天作為大掃除日,和大人一起勞動做家務,感受做家務的樂趣。


yiyi媽咪


六歲的孩子不願做家務說明父母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就沒有進行家務的訓練。

很多父母覺得三四歲的孩子還太小了,不應該讓他們做家務。因此,孩子在家裡玩玩具扔得滿地都是,大人就在後面彎著腰跟著收拾,吃水果,水果皮或者吃剩的水果扔得桌子上地上都是,家長就跟著收拾。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孩子會覺得“收拾家是大人的事情,不用我管。”建議大家採取以下的方式來從小培養孩子主動承擔家務的能力。


在自己家

首先,我們要告訴孩子:

我們每個人都是家裡的成員,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應該為家庭環境的舒適整潔承擔自己的一部分責任。

  • 讓家裡保持整潔的最重要的方法是收拾好自己的東西。進了家門之後,把外套,圍巾等外面穿的衣服掛起來;把灑的東西或者弄髒的東西清理乾淨;吃完東西后把零食或者碗碟放到該放的地方;保持衛生間乾淨;早起疊被子整理床鋪,把衣服和其他物品放好;任何東西在使用完之後都要歸位。

  • 使家裡一切保持秩序的最簡單的方法是養成用完東西就收拾好的習慣。與其拿出好幾件玩具玩然後最後一起放回去,你最好玩完一個玩具之後放回原位,然後再拿另一件。這樣你也會覺得更輕鬆,因為不用最後收拾一大堆玩具。

  • 除了收拾好自己的東西,你還可以幫助家裡做一些事情,例如,離開房間的時候把燈關上(如果房間裡沒有人了),用完水後把水龍頭擰緊,看完電視後把電視關上。讓家裡其他成員幫你做這些事是非常不公平的。

  • 如果看到應該做的事就主動做好,你就會把家裡變得更溫馨整潔。幫忙擦桌子,洗盤子,擦亮金屬物品,給傢俱除塵,清掃地面,清理寵物籠子,丟垃圾,擦窗戶,掃走廊,洗車,剷雪等。

  • 如果爸爸媽媽已經給你分配了家務活,就開心並且及時地完成吧。

  • 當然,你也可以多做一些家務活來給爸媽一個驚喜。

怎樣在別人家裡幫忙做家務

  • 如果你去別人家裡玩,參加派對或者過夜,一定要注意清理收拾好自己的東西。

  • 如果是參加派對,你可以把用過的紙杯,盤子,餐巾紙放到垃圾桶裡。

  • 如果是去別人家玩,自己用完的東西要放回原處,或者幫朋友把你們兩人共同使用的東西收拾好。

  • 如果你去別人家過夜,不僅需要收拾好自己的東西,還需要幫忙做一些家務活,例如清理桌子,把髒碗筷放到洗碗機裡,或者清洗和擦乾盤子。

怎樣在公眾場合清理東西

  • 在公眾場合,你可以通過不製造混亂來體現你為他人著想。

  • 最簡單和必要的方式是使用垃圾桶。永遠不要將廢紙,嚼過的口香糖,瓶子或者易拉罐放在除了垃圾桶以外的其他地方。

  • 如果附近沒有垃圾桶,要不就立即去找一個或者先隨身帶著垃圾直到你遇到一個垃圾桶。

  • 記住這條原則:在離開一個公共場所的時候,要讓它跟你來之前一樣乾淨。


孟穎Liz


6歲寶寶不願意參與家務,該怎麼訓練他呢?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對大人來說,家務似乎只是苦差事。不過,讓孩子從小練習做家務,不僅能為父母分憂解勞,對他未來的發展也有相當大的幫助。

孩子做家務的意義。

1、幫助孩子練習動作技能。

不同的家務可運動到不同的部位,疊衣服可練習到小肌肉,擦地板則可運用到大肌肉。

2、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做家務看起來似乎只是簡單的重複性動作,但讓孩子先從和自己相關的事情做起,再擴展到其他家人,從小學著為家中盡一份心力,便可培養出責任感。因為家務本就是家中每個人的共同責任,整理自己的東西更是責無旁貸,大家生活在一起,自然都有責任參與整理和打掃。

3、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還能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雖然年紀還小,不能做得很完美,但在練習的過程中,孩子會發現自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所以從中獲得自信。

4、培養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剛開始學習做家務,一定有做不好的時候,但是媽媽不需要著急,在練習過程中,孩子會觀察媽媽的做法,媽媽也可一步一步地進行示範講解,讓孩子通過模仿媽媽的動作來完成家務,這樣能讓孩子思考“怎麼做才能做得好”,進而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5、讓孩子練習分類與收納。

家務中除了常見的打掃、清潔外,也包含了許多收納整理的部分,這個部分可讓孩子練習分類與配對等收納能力。例如襪子手套要一對一對地折在一起,還要將衣、襪、裙、褲等衣服根據屬性放進不同的抽屜。

孩子不願意做家務的原因

做家務對孩子來說往往不過是一種新遊戲,所以要很新鮮有趣才行。很多小孩子剛開始的時候會非常興奮地幫忙整理玩具,幫媽媽擺餐桌、掃地、倒垃圾,但一旦他們發現這些家務在重複,很無聊,他們就會躲得遠遠的,對父母的要求充耳不聞。

  除了家務事不像孩子的其他遊戲那樣有趣之外,造成孩子們排斥做家務的原因往往來自父母本身。

1、強制的責任讓孩子變得逆反。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做一些事情,最好用誇獎、認同、支持和鼓勵等情緒來代替“責任”這類有壓力的詞,如果我們總是使用家長權威,孩子可能在長期的強制下會變得拒絕甚至逆反。

2、孩子的成績遭到輕視或者否定。

我們在要求孩子幫忙做家務的時候,總免不了擔心孩子會幫倒忙。這種擔心無意識地通過我們的語氣和態度以及不耐煩透露出來,讓孩子覺得他們的幫助是不重要的、附加的。比如,孩子動作慢一點,我們就會露出不耐煩的神情,尤其是當我們著急的時候,總是說:“算了,讓我來吧,這個你做不了!”甚至我們在幫孩子們整理他們亂七八糟的玩具時,也會在他們面前展示出:你看我比你快多了。

在孩子們的眼中,似乎沒有多少長期幫忙做家務的理由,因為成年人做得更快,而且更好:擺餐桌、洗碗、打掃,還有倒垃圾,所有這些活兒成年人都會輕而易舉地完成,好像讓孩子幫忙只是給他們一個表現的機會似的。而孩子們都是敏感的,即便是很小的孩子也能夠非常清楚地感覺到他們對我們的幫助是否真的被需要。如果他們看不到自己被需要或者被肯定,自然也就喪失了對這件事的興趣。

如何培養孩子做家務

孩子做家務,可以培育他們的勞動技能,可以訓練他的觀察力、理解力、應變能力,隨著做家務越來越順手,孩子的能力和自信心也也得到了培育和發展。當家務成為了孩子日常生活的習慣,孩子也會有參與感、成就感和榮譽感,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家庭有份責任心和歸屬感,協助他獨立自主。

1、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首先要耐心指導。孩子雖然熱心參與家務,但一開始肯定越幫越忙,如:洗菜濺得到處都是水、盛飯灑了一桌、洗碗摔壞了幾個等等。家長必須容忍這些混亂,並將每件事分解成小步驟來教孩子。

2、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讓一個3歲的寶寶收拾自己凌亂的房間,會使他茫然而無處下手。孩子3歲前,可以叫他收拾玩具,奠定日後他做家事的基礎。三四歲左右,可以做簡單家事,如開飯前,幫忙排椅子、分筷子,爾後可以教他幫忙擦桌子。和孩子一起疊剛收進來的乾淨衣服,他一定會很高興,因為這些事對孩子而言,都是有趣的遊戲。

3、把握時機。孩子都有強烈的好奇心,看見家長掃地、擦桌子、拖地板,也會依樣畫葫蘆。把握時機訓練孩子做簡單的家事,耐心的告訴他正確的方法,讓他在興趣中不知不覺學會了做家務。

4、父母陪孩子一起做。如果孩子對書籍有興趣,此時,可以拜託他幫忙收拾書房,或指導他將書分類放好,這工作比要求他去掃地來得有效多了。此外,可陪孩子一面工作、一面聊天,甚至交換彼此的心得,以增加工作情趣。

5、肯定孩子的努力。孩子參與家事可以讓他感到自己是家裡的一份子,以身為一份子為責任與義務,增加對家庭的歸屬感,家長要讓孩子有參與家事的機會,並多給予鼓勵、讚美,使孩子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及自信心,且肯定自己的能力,並從做家事中培養責任感及積極的人格。

6、利用家事機會教育。站在媽媽身旁看媽媽做家事,孩子特別愛問:“為什麼我要吃這種菜?”“那種菜是怎麼長出來的?”也可以讓孩子注意看蝦煮熟前和煮熟後的變化、什麼菜可以讓孩子長得健壯、什麼菜會讓他眼睛清澈明亮,利用一起做家事的時間,與孩子分享生活經驗。

7、增進親子感情。孩子與家長一起做家事,不僅可以培養其參與感及成就感,從合力完成家事的過程中,將有更多時間與孩子相處,增進親子感情,孩子也會從中體會、瞭解家長的辛勞。此外,利用這段時間,聽孩子訴說一些快樂或不如意的事情,也可增進你對他的瞭解。 孩子的聰明在手指尖上,會做家務的孩子雙手靈巧,思維敏捷,能力全面。父母可以讓孩子從小參與真正有擔當的一份家務勞動,潛移默化地使做家務成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這樣必將為孩子未來的事業發展和家庭幸福奠定堅實的基礎。

以遊戲的方式培養孩子做家務

讓孩子做家務是幫助孩子成長的最好機會,不僅可以增加孩子做事能力,更可培養他的責任心。所以,父母在培養孩子做家務習慣時,需要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能“自主自發”地去做,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

  1、父母不妨讓孩子從個人份內工作開始學習,其中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學習將衣服穿好、放好、收拾自己的玩具、把自己的髒衣服放進籃子裡等等,讓孩子慢慢習慣和懂得:其實做家務也是自己份內的工作。

  2、父母可以設計一份工作計劃表,並和孩子一起討論他能做些什麼?想做什麼?

  3、從遊戲中學習,比如:

  a、清潔隊員與收購員。寶寶假設自己是一位清潔隊員,開著一輛清潔車,收集各種玩具和東西,然後交給收購員處理(即媽媽),藉由遊戲培養孩子做家務興趣。

  b、扮家家。利用玩具、餐具(杯、盤、湯匙、鍋)等與孩子玩做家務遊戲。“娃娃,平常都是媽媽做飯給你吃,今天你也炒個菜給媽媽呼好嗎?”“娃娃做的菜真好吃。吃完了,現在我們一起將桌子、盤子、碗……收乾淨好嗎?”藉由遊戲達到教育效果。

  4、父母做好引導,比如:

  a、擇菜:讓孩子一起參與,從擇菜到洗菜,讓孩子知道所吃的菜餚需要經過這些步驟才能食用,從學習中教導孩子做家務。

  b、洗米、煮飯:從打開米缸—舀米,父母與孩子一起參與,並街道孩子舀量多少。洗米時,也可以告訴孩子,這水除洗米外,還可以留著做其他用途,如澆花,讓孩子除了參與家務外,還能教育孩子節約概念。

  C、掃地、擦桌子:先找出一塊孩子專有抹布及掃把,讓孩子試著去做家務,或由父母教孩子如何做,才能將桌子、地板弄乾淨。

  d、曬、收疊衣服:曬衣服時還可請孩子幫忙拿衣架,由媽媽晾衣服;收衣服時,孩子還小,可由他負責拿自己的衣服;疊衣服時,孩子也可以學習摺疊及分類放好。





濛濛的小豌豆


首先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寶寶六歲已經有獨立的人格和思想了,可以獨立思考!


六歲寶寶應該培養他的做家務的能力,因為做家務會給他的生長髮育很重要!

  • 有助於孩子手部骨骼和肌肉的發育,促進手、眼、耳、身體協調性等。
  • 培養孩子愛勞動,培養孩子責任感和擔當感。
  • 懂得奉獻,有國外調查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擁有成功的事業。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培養孩子的愛做家務的習慣呢?

  • 家長要有耐心,不要嫌孩子慢,忍不住代勞,可以和孩子一起,慢慢來做。
  • 要鼓勵孩子,表揚孩子,給予肯定。
  • 要引導孩子,可以請孩子幫忙的方式,不要用指揮的語氣。

培養孩子做家務,即可以鍛鍊身體,又可以增強責任感,更能增強自信,增加獨立性,要及早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點擊 關注,在這裡獲得更多的育兒知識,幫你解決育兒難題,如果你有好的育兒心得和體會,歡迎一起分享,讓我們科學育兒,努力個好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