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趙匡胤謀朝篡位,為什麼當時的大臣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

公元959年,後周主柴榮去世,由他七歲的兒子柴宗訓即位。

960年元旦,宮外突然傳來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的消息。後周群臣們都沒來得及分辨消息的真假,就草率地派遣趙匡胤出兵鎮壓。

但是趙匡胤以及他的軍隊,並沒有真正的去抵抗敵人,而是來到了距開封不遠的陳橋驛駐紮了下來。

趙匡胤謀朝篡位,為什麼當時的大臣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

當天晚上,趙匡胤的親信門就開始在軍中散步謠言,動搖民心,希望能夠選出新的皇帝,能夠代替後周幼主柴宗訓的位置,而這個人選就是趙匡胤。

第二日一早,趙匡胤的親弟趙匡義以及他的親信趙普,親自將做好的皇袍拿了出來,披到了趙匡胤的身上。

此時趙匡胤才“悠悠酒醒”,聞軍中生此異變,“驚訝不已”。他假裝被強迫的樣子,答應了做皇帝。

趙匡胤謀朝篡位,為什麼當時的大臣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

隨後,趙匡胤便帶著軍隊佔領了開封城。以開封為都城,創立了大宋朝。這也是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

顯然,陳橋兵變都是由趙匡胤等人一手策劃的,目的就是謀朝篡位。而之所以費勁巴拉的策劃這樣一場兵變,就是幫助趙匡胤把謀朝篡位的不光彩成分摘出去,從而偽裝成一副無辜的,被迫接受帝位的形象。

趙匡胤謀朝篡位,為什麼當時的大臣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

趙匡胤的陰謀顯然是十分成功的,因為他幾乎沒有花費多少兵卒就輕輕鬆鬆的拿到了皇位。最為神奇的是,在這場政權爭奪鬥爭中,後周的大臣居然沒有一個站出來反對的,趙匡胤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時機成熟

柴榮離世,他膝下只留下一個七歲的兒子柴宗訓。後周政權就只剩下了孤寡母子二人,勢單力薄。朝中政事多半都是由宰相範質等一群大臣來代為處理的。

趙匡胤謀朝篡位,為什麼當時的大臣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

趙匡胤在柴榮在的時候,深得他的寵信,此時已經做到了“殿前都點檢”的位置,也就是負責掌管宮城禁軍的統領。趙匡胤此時的羽翼已經漸漸豐滿,並且手握一定的兵權。

國家無主,高位之上空虛,趙匡胤若是此時圖謀皇位那成功的概率自然是很高的。可是謀朝篡位的事情自古以來雖總有出現,可是用這種方式成為皇帝總會為世人留下把柄。

趙匡胤謀朝篡位,為什麼當時的大臣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

趙匡胤自然也不會傻到直接拿著兵力和後周硬懟,因為這極有可能會引起後周以及士兵的聯合反抗。所以為了完成大業,還需要從長計議。趙匡胤和他的親信門便做了一系列的鋪墊。

  1. 假傳軍情

正月初一,假傳外敵來犯的消息,為趙匡胤兵變創造條件。

趙匡胤謀朝篡位,為什麼當時的大臣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

正月初一正是春節過後,群臣休息,最舒適慵懶的時候,突然聽到外敵來犯的消息,群臣們無不人心惶惶。宰相範質等人根本來不及思考消息的真偽,就將趙匡胤派了出去,就希望能夠趕快平定兵亂。

  1. 動搖軍心

趙匡胤如果想要奪權成功,仍然需要獲得軍隊的支持。但他不能正面暴露出自己要奪權的心思,所以採用迂迴的戰術,派遣自己的一些親信,散步謠言,動搖軍心。

趙匡胤謀朝篡位,為什麼當時的大臣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

所謂三人成虎,只要少數人有了擁立新主的想法,其他人自然也會紛紛迎合。所以趙匡胤自然而然地獲得了自己手下軍隊的支持。

而他能夠動搖軍心的根本基礎就是,後周無主,氣數已盡等等理由。

  1. 皇袍加身

陳橋兵變第二天,趙匡胤就披上了皇袍。他假裝醉酒就是要將自己的責任都擇出去,這樣才能夠給他提供一個登基的藉口。既不會影響到他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也不會被歷史所抹黑。

趙匡胤謀朝篡位,為什麼當時的大臣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

  1. 定都城

兵變成功以後,趙匡胤帶著軍隊來到了開封。開封城的禁軍統領石守信等人都是趙匡胤的舊相識,所以二者裡應外合幾乎沒有花費一兵一卒就輕鬆地佔領了開封城。

趙匡胤謀朝篡位,為什麼當時的大臣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

雖然開封城的其他將領有察覺到事情不對的,也早已被趙匡胤的人手斬首封口。所以趙匡胤的都城佔領是十分順利的。

  1. 後周降服

趙匡胤仍然採取了比較仁和的態度,對於後周的幼主母子二人採取了不傷害的措施。這樣的行為為他贏得了更多的民心。

趙匡胤謀朝篡位,為什麼當時的大臣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

後周的群臣們是最後知道趙匡胤的陰謀的,可是太晚了,無論做什麼反抗都是徒勞無功的。後周群臣最後也都依附在了趙匡胤的權利之下。

此時,翰林學士將“禪位詔書”拿了出來,趙匡胤的帝位才算是坐穩了。

趙匡胤謀朝篡位,為什麼當時的大臣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

趙匡胤雖然是謀朝篡位,但是後周的大臣們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的。這一切都得益於他為了稱帝所做的一系列鋪墊。

不得不說,陳橋兵變大概是歷史上少見的謀朝篡位成功的案例了吧,而始作俑者卻始終扮演著一副無辜受害的形象,欺騙過了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