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四姐妹,也稱“合肥四姐妹”,在民國時期的一段時間曾名噪一時。葉聖陶曾評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四姐妹也分別嫁給了四個領域的翹楚。大姐張元和與崑曲演員顧傳玠結為連理;二姐張允和的丈夫是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其中最有名的就屬嫁於文學家沈從文的三姐張兆和;而四姐張充和則嫁給了著名漢學家傅漢思。
正所謂,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四姐妹如此優秀得益於她們開明的父母。高爾基說:“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孩子是母親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鏡子,反映著家庭和父母的精神。
名門婚約
四姐妹有深厚的家學淵源。四姐妹的曾祖父是曾經跟隨李鴻章打仗的張樹聲,曾任直隸總督。
她們的父親是民國初期的教育家張武齡,他推動女子教育,曾經創辦平林中學、樂益女中。當時的張家作為合肥四大家之一,家世顯赫,張武齡成年之後就與揚州富商千金陸英定有婚約。
陸英是鹽商陸靜溪的女兒,家族勢力龐大,豪華庭院,金銀財寶不計其數。雖然家財萬貫,陸靜溪卻經常鼓勵孩子們多學習,陸英聰明好學,不僅精通琴棋書畫,而且跟著母親處理家庭事務。
盛大婚禮
張武齡與陸英婚前從未見過面,對彼此的耳聞也是通過他人的傳述,對彼此的期盼只能付諸於想象之中。在民國初年,陸英嫁給了張武齡。當時的婚禮曾經轟動一時,陸家的嫁妝從四牌樓排到了龍門巷,擺滿了十條街。
各種金銀財寶、首飾珍珠、名貴物品數不勝數。面對如此盛況,圍觀者均驚歎不已。
張武齡此時最關心的並不是這些驚歎,而是自己即將共度一生的女子是否如他所念所想一般。而在揭開新娘蓋頭的一剎那,他心頭一震,眼前的女子,竟然是當時標準的美人。
圍觀的人群也驚歎不已,紛紛讚歎才子佳人,佳偶天成,天作之合。但是,人群中一位年老的長輩卻暗自嘆息:“太美了,恐留不長久”,眾人紛紛不贊同,誰成想竟然一語成讖。
婚後生活
夫妻二人婚後生活十分幸福。在兩人十六年的婚姻中,陸英先後孕育了14個子女。由於當時的醫療條件不成熟,只有9個兒女存活了下來。
同時,陸英精明能幹,因其在孃家曾經幫助母親管理家事,所以張家一應大小事務都是她來負責。不僅全力支持丈夫辦實業的志向,而且把張家的家務打理得井井有條。她處事周全,為人謙和,贏得了張家長輩及僕人們的尊敬。
陸英和張武齡對子女們接受教育都很重視。張家光書房就建了四個,並且請了很多教書先生,為兒女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陸英還在僕人和保姆中發動了識字運動。
鼓勵她們和自己的兒女一起讀書寫字。尤其是三女兒的保姆學得非常快,甚至帶動了三女兒更加勤奮學習。在如此開明思想的推動下,在如此濃厚學習環境的烘托中,才有了後來的“張氏四蘭”。
陸英閒暇喜愛讀報紙。並且經常拿報紙上的有趣題目,考教兒女,這使得孩子們的學識增長得很快。
共同愛好
婚後的陸英也驚奇地發現,自己和丈夫張武齡有許多的共同愛好。二人都喜歡讀書,各自都有一個書房。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則。夫妻兩人和孩子一起讀書識字,包括對女兒的教育都出奇的一致。
各種書籍並沒有嚴格要求放在書架上,隨處可見。家裡的牆壁和走廊上,都能發現刻有不知何人寫的詩句。張武齡創辦樂益女中時,她也全力支持,舉家搬遷到蘇州,全力支持丈夫的實業。
陸英和張武齡都喜歡崑曲。他們經常帶著孩子們去聽崑曲,兩人都是崑曲的戲迷,還親自教兒女們唱崑曲。受父母熱愛崑曲的影響,張家兄弟姐妹都對崑曲有了濃厚的興趣,四姐妹將一生都獻給了崑曲,並將崑曲的發揚作為了自己一生的事業。
夫妻兩人還很喜歡攝影。張武齡喜歡拿著相機給陸英拍照。
英年早逝
你永遠不知道生命何時又逢一個轉彎,也不會知道轉彎後的風景又是怎樣的。是絕處逢生的希望,亦或是好景不長的絕望。
或許是應了結婚時那位老人好景不長的戲言,陸英在三十六歲的時候英年早逝。她在拔牙的時候不幸感染了敗血症。而在當時的醫學條件下,敗血症屬於疑難雜症,醫生也無可奈何。
陸英在生命垂危之際,仍然為自己的幾個子女都做好了打算。她用錢財打賞了幾個孩子的保姆,使他們的生活一世無憂,同時也將孩子分別託付給她們,不管以後的境遇怎樣,都要照顧孩子們到她們成年。
眾人含淚點頭,無不聽從。在陸英去世後,她幾個子女都被各自的保姆照顧得無微不至。她們和孩子同床睡覺,形影不離,在實際生活中承擔了部分母親的角色。
陸英逝世後,張武齡悲痛不已。他深感自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知己愛人。他的兒女也是第一次看到父親流下眼淚。可見母親對於他的重要性。
紅顏薄命,空有一番才情,兩行情淚,種成幾世相思。再相逢時,桃花還依舊,人世已全非。人生的姻緣際會確實如此,一路相逢,一路告別。生活為什麼無奈?想要擁有的太多,害怕失去的更多。
曾想過現在的生活是何等的愜意,誰承想不該來的卻奔湧而來;曾經以為相濡以沫到老,卻迎來無奈的割捨。今天變成了昨天,昨天又變幻成了過去,過去好似一滴水滴在江河裡消失不見;而未來的日子亦會滴入這時間的潮流裡,無影無蹤,隨風逝去。
閱讀更多 緋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