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甲午百年祭重修萬忠墓碑記”是誰撰寫的?

一九九四年,甲午百年祭,旅順重修萬忠墓,重新樹立具有民族風格的漢白玉石碑。有人繞到碑後閱讀碑記,但不知撰寫者為何人?本文為你抄錄碑記,併為你揭秘。

首先請你閱讀甲午百年祭重修萬忠墓碑記:

公元一八九四年,歲次甲午,日本挑起戰端。十一月二十一日侵入旅順口,隨即開始持續四天之血腥大屠殺,我無辜同胞罹難者約兩萬人,老病婦孺亦未能免。翌年春,日軍為掩人耳目,將死難者屍體集中火化,叢葬於白玉山東麓。越明年,清官員顧元勳修築享殿,題石立碑,始稱萬忠墓。日本殖民統治旅大四十年間,萬忠墓碑石被盜掘藏匿,墓園荒蕪,祭掃活動屢遭禁制。直至一九四六年秋,解除桎梏之旅順人民方得以首次公祭先烈。一九四八年旅順民主政府主持重修萬忠墓。一九九四年為紀念甲午戰爭一百週年,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旅順人民政府再次重修萬忠墓。全區二十一萬民眾競相捐資,海內外各界熱心援助。是年清明節,清理死難同胞遺骨遺物,隆重入殮移葬,繼而修墓建館,拓展陵園,遂使當年屠城鐵證昭然天下,先烈忠魂安息九泉。值茲百年大祭,刊石記之,以告慰英靈,並警示後人:居安思危,勿忘國恥,強國富民,振興中華。

中國共產黨旅順口區委員會

大連市旅順口區人民政府

199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甲午百年祭重修萬忠墓碑記”是誰撰寫的?

甲午百年祭,重修萬忠墓,漢白玉石碑揭幕(源自網絡)

這篇碑記是由大連市近代史資深專家韓行方先生撰寫的。我們看看他的簡歷和學術研究成果就清楚了,他為何能擔此重任。韓行方,男,1941年3月出生,大連市旅順人。畢業於旅大師範學院中文系。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曾任大連市旅順口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旅順博物館副館長,副研究員。長期致力於地方史研究。主要著作有:《大連近百年史文獻》、《旅順歷史與文物》、《旅順口風物傳說》、《旅順地名指南》、《軍港潮聲》等。退休後,他致力於大連韓氏族譜編寫,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大連韓氏族譜》,是記錄大連地區韓姓族系源流的一部譜牒學專著。譜書共分三編:家族歷史、家族人物、家族譜系。該譜書史料翔實,考證嚴謹,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獻和譜牒學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在旅順除了“甲午百年祭重修萬忠墓碑記”之外,旅順軍港遊園正對港口那塊刻石背面,介紹旅順口的文字也是韓行方先生撰寫的。

“甲午百年祭重修萬忠墓碑記”是誰撰寫的?

旅順口刻石(源自網絡)

“甲午百年祭重修萬忠墓碑記”是誰撰寫的?

旅順口文字介紹(源自網絡)

我與韓行方先生打交道已有30多年,他嚴謹治學的態度對我影響很大。2008年夏天,他帶我去黃金山南麓找黃龍墓。最近旅順發現清末海琛號輪機兵墓地,他不顧年事已高,兩次去墓地一探究竟。他查閱大量歷史資料,糾正了龍引泉始建於1879年不合符實際的說法。他根據我在中國記憶網上發現日本人拍的旅順明代北城照片,撰寫的《旅順明代北城究竟毀於何時?》一文,改寫了明末清初毀城的說法,經過專家的論證,旅順明代北城曾在康熙年間重修,最後毀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城市建設。這篇文章被全國各大網站轉發。

“甲午百年祭重修萬忠墓碑記”是誰撰寫的?

韓行方先生在墓地察看石碑(本文作者拍照)

十幾年來,在他的啟發和指導下,我也在報刊雜誌上發表旅順近代史研究文章。其中《羅振玉墳墓今何在?》一文,被列入羅振玉研究的重要文章。由韓行方先生編著的《軍港潮聲》一書,現已成為旅順講壇的名字。我把他為《軍港潮聲》作序的末段抄錄過來,你就會明白一個史學工作者孜孜以求,不斷探索的職責所在。

“山川不盡興亡恨,日日潮頭有怒聲”。我們把近代名人40餘首的詩作彙集在一起,詩歌的寫作年代,從旅順始建軍港,到上個世紀80年代,時間跨度恰為百年。本文中收集的詩歌(多為舊體詩),猶如大海之陣陣潮聲、朵朵浪花、勾勒出歷史大潮的起落興衰,傳遞出若干信息與時代迴音。滔滔黃渤海,百年史與詩。詩歌的作者所處時代不同,身份觀點也有所不同;所選的詩大多為詠史之作,帶有一些別樣的苦澀與悲情。然而,歷史總歸是歷史,詩畢竟詩。我們不憚其煩地將這些零散的詩作彙集成文,就是想把多年積累的這點“史與詩”的資料保存下來,以為今人和後人重溫歷史、借鑑歷史之參考。

“甲午百年祭重修萬忠墓碑記”是誰撰寫的?

“甲午百年祭重修萬忠墓碑記”撰寫者——韓行方先生(本文作者拍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