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能玩洋娃娃,他是個男生!”
“女孩不能當消防員!”
“你才不是男生呢,因為你留了長頭髮!”
我們對性別的這種偏見,很小時候就形成了。研究發現,2歲的孩子意識到身體上的差異,3歲時對行為、遊戲,和其他活動,就有了性別上的差異選擇。
而且,孩子在10歲前形成的性別偏見,直接會影響他們未來的更多可能性。毛媽團隊在之前也提到過性別刻板印象對女生的影響:女孩不要做等待救贖的公主!
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和平獎博物館附近的幼兒園Nicolaigarden,決定從小打破孩子們的性別偏見。
其實,截止到2012年,瑞典政府已經花費了1.1億克朗(近1310萬美元),來促進學校男女平等的權利。但具體如何打破性別偏見,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想成為的人?
這個問題,瑞典交給了幼兒園Nicolaigarden,來尋找答案。
這裡所有的傢俱都是中性色,沒有明顯的男孩和女孩風格。孩子們正在玩的遊戲,也沒有按照性別劃分,女孩可以扮演王子,男孩可以扮演公主。
一般的託兒所和幼兒園,大部分的員工都是女性,但在Nicolaigarden,有36名男性員工,負責教學和照顧1-5歲的孩子。
在教學中,老師也會注意使用性別中立的詞彙,比如用 "firefighter" 替代 "fireman",用“police officer”替代“policeman”。
幼兒園裡的工作人員發現,一般3歲的孩子,對性別沒有什麼刻板印象,但兩年後,孩子會表現出明顯的性別意識。
因此,Nicolaigarden幼兒園,通過閱讀和唱歌等教學活動,以及玩具、傢俱和遊戲,讓孩子明白,男孩可以喜歡粉色,喜歡跳芭蕾,女孩可以喜歡藍色,喜歡踢足球……
為什麼要從小打破孩子的“性別偏見”?
截至目前,性別不平等,仍然是一個普遍存在、困擾全球的大問題。
雖然女性人數佔世界人口的49.6%,但直到2015年,全世界只有21位女性國家元首;超過150個國家,存在涉及性別歧視的法律;每一分鐘,有至少28個年齡不足的小女孩被強迫嫁人……
這些數字看似和我們沒有關係,但實際上,根據聯合國統計,每三個女性裡,至少有一個曾經遭遇某種形式的暴力。
而研究發現,正是在10歲前養成的刻板性別印象,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尤其是對女孩的影響更為深遠。
只有打破性別偏見,才能幫助孩子批判性地思考生活中的性別刻板印象,才能給孩子的未來更多可能性。
怎麼做,才能打破孩子的“性別偏見”?
根據瑞典幼兒園園長、樂高集團設計師,以及墨爾本理工大學教授等人的看法,毛媽團隊總結了四個方面的做法,供大家參考:
01
改變對孩子說話的態度和方式
幼兒園的園長洛塔•拉吉林發現,我們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其實已經根據孩子的性別,下意識選擇了不同的態度和語調。
我們通常認為男孩子大聲吵鬧沒關係,而會阻止女生的“粗野”表現;安慰哭了的女生,卻要求男孩子擦掉眼淚不許哭。
《從尿布到約會》的作者黛布拉也說過:對比養育男孩,母親會更多地懷抱、愛撫和摟著女兒睡覺,對女兒微笑的更多,說話更多,對女兒需要的反應也更快。
所有這些行為,都在鼓勵女孩的感性化,男孩的獨立自主。
園長拉吉林說:“當我們打破內心的性別刻板印象,改變對孩子的固有期待時,才會在孩子身上發現全新的特質,發現孩子會有更好的未來。”
這是因為,性別刻板印象限制了孩子未來的多種可能性。
就像是有一個機會圈,如果我們抱有性別偏見,就相當於已經杜絕了孩子發展另一半潛力的可能性。
園長拉吉林繪製的“機會圈”△
性別中立的教學方式,可以打破機會圈的限制,真正讓孩子做想做的事,成為想成為的人。
只有打破了性別偏見,孩子們才能擁有同樣的機會,去表達他們自己的想法,喜歡他們喜歡的顏色,參加他們感興趣的活動。
02
不干涉、鼓勵孩子自己選玩具
我們家裡那些常見的玩具,也會影響孩子的性別意識。
如果家裡沒有代表女性英雄的玩具,孩子會產生一種“所有的超人、英雄都只能是男人”的潛意識。
樂高集團已經發現了這個秘密。因此,樂高未來將會推出一系列以女性為主角的創意玩具,比如女性天文學家、女性古生物學家和化學家……
樂高的設計師Alatariel Elensar說,這系列玩具的設計理念是: “Girls can become anything they want.”
在給孩子,特別是小孩子買玩具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買“合乎性別”的玩具,比如給女兒的梳妝檯、換裝公主娃娃和整套小廚房;給兒子的玩具槍、賽車……
或許下次買玩具的時候,可以適當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興趣和喜好挑選,而不是隻根據性別這一個維度來挑選。
在Nicolaigarden幼兒園裡,老師把樂高和廚房玩具放一起,這樣孩子可以同時玩不同類別的遊戲。玩過家家遊戲的時候,男孩女孩都可以扮演媽媽,哪怕不止一個媽媽也沒關係。
03
爸爸要更多分擔家裡的家務
父母的行為會影響孩子的性別觀。
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家庭文化是孩子性別意識發展的關鍵因素:特別是爸爸的行為,對女兒的性別觀有著重要的影響。
這項針對326名7-13歲孩子的研究發現:
如果爸爸更多分擔家裡的家務,比如煮飯、洗衣,照顧孩子,女兒就不太願意從事傳統女性職業。
反而會比較有野心,會主動尋求更有難度的工作,比如成為醫生或者律師。
而且,爸爸更多分擔家裡的家務,不但能養成孩子更中立的性別觀念,還有其他好處:教會孩子兩性平等的價值,以及掌握生活中一些必須的生活技能。
04
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遊戲
墨爾本理工大學的傑瑪·漢密爾頓博士認為,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遊戲,對孩子的成長也有獨特的意義。
我們平時拿給孩子玩的玩具,其實都在潛移默化地固化孩子的性別刻板印象。
比如男孩經常玩的樂高、超人玩偶、格鬥玩具和小汽車,女孩經常玩的洋娃娃、藝術和手工等。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經常玩一模一樣的玩具,直到我們人為加強了孩子的性別印象,導致他們在挑選玩具的時候,也會出現明顯的傾向性。”漢密爾頓博士說。
這些玩具類別和遊戲上的選擇,直接影響到孩子以後的生活技能:女孩學習更多的養育技能,男孩則有更多的機會發展推理和空間關係技能。
現在想想,如果多給女兒提供一些建築模型類的玩具,女孩是不是也會有更好的方位感?
騎摩托車、養鱷魚當寵物的公主△
為了避免性別偏見影響孩子的未來,我們也可以在玩具和遊戲中,給孩子傳遞這樣的信息:男孩和女孩都可以玩他們想玩的遊戲和玩具,長大後可以做他們感興趣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做他們自己。
結束語
根據2010年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瑞典在性別平等方面,比其他國家都要好。
不過,瑞典這家幼兒園拿掉一切“性別標籤”,致力於打破性別偏見,並不是簡單粗暴的消除性別差異。
女兒還是女兒,兒子還是兒子。只不過,在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後,在這裡長大的孩子,未來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長襪子皮皮△
就像瑞典經典童書中的《長襪子皮皮》,她衣冠不整,她不愛上學,她叛逆無禮,她信口開河,她把馬養在家裡……但卻是比任何人都更幸福、更自由、更強壯的女孩。
有人說,皮皮已經成為瑞典人的精神符號,甚至因為皮皮的存在,瑞典在性別平等教育上都做得更好。
全球每個角落裡的孩子,都值得像皮皮一樣,比任何人都更幸福、更自由、更強壯。
閱讀更多 春上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