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從三方面來看秦繆公

但是,我們既然講到歷史,尤其對於秦繆公這一段事蹟,還有三個問題需要加以說明。但也可說是“

讀兵書而流淚,為古人擔憂”的餘事而已。

一、由歷史的經歷來看秦繆公,他的器度格局的確非凡,何以在當時春秋的初期,卻不能完成對中原的霸業,而只能雄霸西陲呢?答:對於這個問題,便有兩個關鍵:一是春秋的初期,秦繆公正生當齊桓公和晉文公的兩雄之間,猶如後世歷史上東漢末年,時代的機運,只能形成曹、劉、孫的三國局面一樣。秦繆公果然器度不凡,但仍然缺乏問鼎中原的基礎。二是秦繆公當國只有三十九年,在他雄霸西戎以後的第二年就死了,假如他能再活十多年或二十年,齊桓公、晉文公都成過去,那麼當時的天下局面會變成什麼樣子,那就很難說了。

二、秦繆公的一生,果然是雄才大略,光明磊落。但生在那個時代,風俗習慣仍然還沒有脫離神鬼迷信的鬼道。最遺憾的,是歷史上記載他死後殉葬的人,達到一百七十七人之多。史載:

秦之良人子輿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針虎,亦在從死之中。秦人哀之,為作歌《黃鳥》之詩云:“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因此,司馬遷也說:

君子曰:“秦繆公廣地益國,東服強晉,西霸戎夷。然不為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棄民,收其良臣而從死。且先王崩,尚猶遺德垂法,況奪人之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之不能復東征也。”

其實,殉葬是古代社會最殘酷不過的“鬼道”迷信。不過,也可能是在繼位之間權力鬥爭、剷除異己的最好藉口,稍有理性的古代人君,並不採用。如果以秦繆公的一生器度,居然在死亡之際仍會有這種舉動,實在有大大違反其平生的所為之疑點。就此一舉,便可以抹殺他一輩子的作為,都是不值一顧的戲劇性而已。但如多去了解歷史的故事,也許可以為他辯護說,這種殘酷的作法,並非是秦繆公生前的本意。

例如從前印度的名王阿育王(約公元前304年—前232年,秦始皇的時代),威重一時,在他晚年臨危的時候,他還想做一次“供僧”的佈施。可是馬上要準備繼位的太子和財政大臣們陽奉陰違,並不聽命照辦。阿育王自己也心裡明白,當他最後正在口啃一個梨子時,便問太子和權臣們說:“現在的世界上,哪一個人的權力威望最大?”太子和大臣們都馬上很恭敬地說:“除了大王你以外,更無別人了。”阿育王聽了,便說:“你們不要再阿諛(拍馬屁)騙我了。我明白,我現在的權力威望,只能達到這半個梨子,其他是一無所有,一無所能了。希望你們能遵守諾言,把這半個梨子,為我送到我師優波鞠多尊者的寺院裡,去供養僧眾吧!”說完了,也就閉目而逝了。

由於這個歷史的故事,大家便可真正瞭解到人生,無論你生前是有如何的權力和威望,或者是多麼的富有和榮耀,到了真的一口氣不來的時候,你所有的美德和才華、功名和富貴,都如曇花泡影,毫無用處。甚至在你活著的時候,暫時屬於自己的幾十斤肉骨頭,也只好隨便由人擺佈,了無是處了。所以說,以秦繆公一生的英明,死後要人殉葬的事,或者未必是出於他的本意,也未可知。所以賢如曾子,也便不理秦繆公身後的史實,只採用他生前“文告”的名言,作為參考。

三、在中國的歷史上,後世的英雄帝王們,有的受秦繆公作為的影響,甚至想把他做榜樣的也很有人。但是,一個人生成的器度到底各有不同,學習榜樣,往往變成“畫虎不成反類犬”了!例如在三國的時候,所謂“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便做過一件事情,很像學秦繆公的舉動,而到底限於器局,便成為完全相反的結果。

這事是在曹操北征烏桓以後,威震北方,因此匈奴就派了一位使臣來到內地,偵察漢朝的虛實,當然主要是看看曹丞相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曹操本來是一個白面書生,並不像後世戲劇裡把他醜化,扮成那個“鬼臉”。他怕自己不夠威武,壓不住匈奴派來使臣的氣勢,便在部下中挑選了一個面貌身材很有氣魄的,來扮作“曹丞相”,他自己卻打扮成丞相身邊的一個衛士,手裡把握著大刀,站在丞相所坐的座椅旁邊(那時候,座椅也叫胡床,是初由西域傳過來的傢俱)。他是用這樣一個圖案畫面來接見了匈奴的使臣。事後,曹操便派人和匈奴的使臣周旋,偵察他的觀感意見。派去的那一個人,在談話中便故意問那個匈奴的使臣說:“你看,我們的曹丞相是哪一種人物呢?”那個匈奴的使臣便說:“很奇怪,久聞曹丞相的英名,但看來只是一個很有福氣的平庸之輩。倒是丞相身邊那個 ‘床頭捉刀人’,大有英雄的氣概,將來恐怕並不簡單。”那個派去偵察的人,便回來據實報告。曹操一聽,大為震驚,

馬上就意識到:“鄰國有賢才,敵國之憂也。”此人不可久留,就暗地派人,在匈奴使臣迴歸塞北的路上把他殺了。

這個歷史故事,充分說明曹操之所以為曹操,並不能如秦繆公,所以生前不能完成霸業。他當然也讀過秦繆公渴求由余來歸的歷史,但在作為上就大不如秦繆公的器度,“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的行為了!


從三方面來看秦繆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