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慶陽人過大年的方言俗語

文|鄭鎖剛

慶陽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其中方言俗語很有意思,至今回想起來,那些方言俗語,都是童年的幸福味道!


慶陽人過大年的方言俗語


慶陽方言和陝西關中話相近,在方言分類上屬於關隴方言,但和關中話又不完全一樣。關中人說話聲音大,響亮,硬氣,像吵架一樣!其實我們慶陽人不喜歡這樣的腔調,我們慶陽話和關中話的區別在一些字的發音上不同外,主要是語調要柔和的多!

慶陽人和全國同胞一樣,最熱鬧的事情就是過年了!過年最有意思的還是我們的童年!


慶陽人過大年的方言俗語


慶陽人過年有兩天,一個叫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一個是大年初一,也就是春節!慶陽人過年的氛圍很濃,也很漫長!從臘八節開始一直要到正月十五結束!這一段時間是慶陽人最美好的日子!

臘八節吃得凍冰叫“碗坨坨”,喝得粥叫臘八粥,愉快的過完節,我們也放學了。過年的腳步越來越近,媽媽已經開始準備過年的一些事情了,我們卻玩瘋了。

那時馬蓮河年年凍成冰河,村中的澇池也凍成了滑冰場!而且經常下雪,下很大的雪。我們從早到晚的滑雪滑冰,我們滑雪滑冰不叫滑雪滑冰,叫“溜滑滑”或“滑溜溜”!幾個小夥伴經常跑到馬蓮河裡,村中的澇池裡“滑溜溜”。


慶陽人過大年的方言俗語


“滑溜溜”除了穿著布棉鞋滑外,最有意思的是用工具滑。工具五花八門,能用的東西都能用上,什麼破臉盆啦,木頭棒啦,石頭啦,甚至還有鐵鍁。鐵鍁滑的時候一個人坐在鍁頭上,一個人拉著或推著滑。拉著拉著,拉的人忽然把鍁把一轉丟開,坐著的人打起了轉轉,沒防備的話,轉一兩圈就會摔個仰面朝天!推著推著,推得人也會猛一抬鍁把,把坐著的人摔個仰面朝天!大家嘻嘻哈哈地笑起來,摔倒的人爬起來,“嘴呲著”喊:“你個哈慫二桿子,還日弄我裡”!追著就打鬧起來了。

在雪地裡“溜滑滑”也很有意思,往往是找一個高土坡,從上面往下溜。一幫子人溜累了,趁一個人不注意,大家一擁而上,抓起一把雪,塞在脖子裡,衣服裡。那個人往往也“嘴呲著”,爬起來喊:“你們二錘子,想把我日踏了哩嗎,看我不把你們錘死”!罵完抖掉脖子裡衣服裡的雪,又嘻嘻哈哈地滑開“溜溜”了!


慶陽人過大年的方言俗語


大年三十,晚上吃餃子,我們叫吃“煮角子”或“面葉子”!吃完飯,一門子人先去祖墳上祭拜,再挨家挨戶的拜年。大家見了面都問:“吃了嗎”?“吃了”!輩份相同的能開玩笑的就問“疊了嗎”?“疊了”!“疊的撒”?“疊的煮角子還有高”!“高”是我們慶陽人用黏糜子做的糕,讀音叫“高”!

初一吃過早飯,家中有牛或驢等動物的,都要牽著去大場裡敬神,我們這叫“出興牲口”。在牛或驢的頭上掛上紅布條,拴在樹上,一定得拴好,怕炮聲一響,牛驚了,牛驚了可不是小事,會出人命的!然後點香燒紙,磕頭,說一些吉祥的話,最後點上一串鞭炮,就算把牛“出興”了!(笑!從來沒見過“出興”豬的!)

初四初五年拜完,就可以耍社火了,我們村那時耍得社火叫“跑地故事”!少則三五個人,多則一二十個人,大家穿著戲服,戴著戲帽,手裡拿著各種器械,在場地上跑來跑去,究竟跑的什麼故事,我至今一個也沒記得。


慶陽人過大年的方言俗語


耍社火印象最深的是我舅家大戶曹家的走“柳木腿”!也就是踩高蹺。我記得那時我舅家爺是一隊的隊長,那一天正帶著大家在“城裡頭”排練。“城裡頭”人山人海,鑼鼓喧天,張燈結綵,鞭炮齊鳴!我擠了半天,才擠進了人群。

這時一個大花臉,踩著五六歲小孩高的“柳木腿”大跨步地走了過去,來到一片寬廣的平地,一個空翻,穩穩的站在了地上。好啊!好!人們歡呼著鼓起了掌!這位大花臉同志在大家的掌聲中乘興又來了幾個空翻,歡呼聲,掌聲像潮水一樣湧來,我也看的目瞪口呆!這種“柳木腿”空翻是一種絕活,會耍的人極少,這一位就是我舅家的鄰居曹五龍。

元宵節是過年的最後一天了,我們這叫“過十五”,“過十五”時小孩子要打各種燈籠玩,大人們則放孔明燈,我們這叫“放天燈”!

十五過完了,年也算徹底過完了,這時吃的也吃完了,偶爾能翻出媽媽藏的“摟食”,“合子”,“炒麵”,等等好吃的,那都會拿出去躲起來,美美地吃上一頓!


慶陽人過大年的方言俗語


年就這樣熱熱鬧鬧地過完了,耍得也耍美了,吃的也吃完了,離上學近在眼前了,這時在心裡又開始期盼下一個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