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實體店的倒閉,真是電商衝擊導致嗎,請大家理性回答討論?

zxc258zxc


電商的衝擊讓實體商業開始反思,為什麼電商上線後,實體商業就崩潰了?

一、之前沒有危機感,今天有了,而且,是切膚之痛。

二、之前實體商家只需在成本上面加上利潤預期就可以確定零售價了。從來沒分析過成本的構成是否合理,是否暗藏兇險。

三、虛高的樓市讓實體商家承擔奇高的成本風險。


韜諱


實體店以前還是現在,他們的利潤都不低,以前的網商沒有普及,每一行沒有專業去挖掘,所以實體店生意特別好,我們小縣城的門面都可以出租一年十幾二十萬,特別是冬天的羽絨服之類,不是名牌也是一兩千一件,貴的嚇人,實體店還有就是基本不會給你退貨,你去換貨,他們都不情願的,會說話不好聽,售後這一塊,根本不行,實際來說,現在還有很多實體店很不錯的,我知道有一家開了十幾年,東西還貴,人還多,主要是質量好,網商不一定都差,實體不一定都好,看各自經營吧!


齊齊llj


吃的,用的,穿的,所有電器,空調,電動車,都是某寶買的。好多年了,不去實體店買過東西了,也不是說懶了就網購,像我們這裡的小縣城,去實體店買東西,不是這樣沒有,就是那樣沒有,有的貨也不是很合心水,只要能想到的,某寶都有賣,還送貨到樓下,久而久之也就不去實體店買東西了。


皇北風


如果實體店現在的服務和電商一樣,哪怕東西少貴一點我也會去實體店,畢竟實體店能看到自己滿意的東西,而且可以看到實物,我性格又急想買的東西就希望馬上能買到,可是實體店不但是貴,只要拿出店結完賬很多都不會再管你了,態度馬上變個樣


紀委戰士加油


我們要的是每月賺兩萬去買100塊錢一支的鋼筆,而不是每月掙5000塊錢去買65一支的鋼筆。

商品生產出來沒有了其附加價值,養活不了中間商,渠道商,店面,把廣大的中間商渠道店面踢出局,讓他們無稅可交。

你以為真的是買便宜了這麼簡單買,你失去的可是收入上漲的機會。

人人有活幹,各個都繳稅,你還會以為你的工資漲的沒有物價提高的快嗎?

國外那麼多商業街,紐約倫敦東京那麼繁華,誰敢讓電商做大,我看也是滿街商鋪。


複習你妹


主要看行業,如果是標準化程度很高,又不需要專業安裝調試的,會衝擊很大,如果個性化程度高,需要專業人士幫忙才能搞定的,衝擊就沒那麼嚴重。

拿我自己舉例說明吧

我前幾年賣辦公用品,比如A4複印紙之類的,零售很少,主要對公銷售,但是網上價格越來越低,只得不停的下調價格,最後勉強度日,直到有一天,對公企業突然下發文件,要求標準化的辦公用品全部網購,並且要貨比三家,我的店一下子就死掉了。

然後轉行做小眾耗材,比如銀行捆鈔使用的捆鈔帶、扎鈔紙之類的,開始基本沒什麼競爭,因為大部分人不瞭解這一塊,慢慢的搞的人多起來,利潤越來越低,可以說是慘淡經營,這兩年出現重大變革,掃碼支付異軍突起,紙幣流通量大幅減少,我也只好關門大吉,有時候和朋友開玩笑,我是被微信和支付寶乾死的,沒什麼遺憾。

世界就是這樣,幹掉你,和你無關。

但是我的一個朋友則幾乎沒什麼受影響,他主要做古董收藏和鈞瓷銷售,這幾年反而生意越來越好,門庭若市。

所以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具體行業具體分析吧。


茅草驛站


以一個過來人,談談親身經歷

過去沒有電商的年代,主流媒體,管理層,在倡導“質量”。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力這樣的觀念在60/70甚至80年代的人心中根深蒂固。社會在引導人們買質量好的東西,這樣買一個生產環節都有利潤。

可是突然之間出來一個電商,他們賣的東西幾乎100%的假冒偽劣,而且沒有監管,以大幅度低於實體店的價格銷售,但是東西實在是用不成,衣服一個袖子長一個袖子短,紙皮鞋,圖片和實物不符,都是出在這個時期,

網店價格比實體店便宜的概念就是這個時候形成的。(但是現在比實體店貴,因為單獨物流費用)

網店的興起,一下子摧毀了政府,企業,社會苦心經營多年的,以質量為導向的價值觀。

當年筆者買了4次網購,一次被騙,根本沒有收到貨,並且投訴無門。

3次回來的東西都扔了,根本用不成,而且那時候還沒7天退貨的機制。

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以假冒偽劣的產品,以極低的價格壟斷市場,然後現在的東西又貴又差(比實體店貴,質量又差)。

倒逼生產廠家生產“網供”這是縮水產品,讓大批人下崗,使得管理層“靠內需拉動的”願望落空。

受了幾次騙以後再不買某寶的東西,

再不敢網購,直到2016年,在老婆的引導下買了一個剃鬚刀,發現價格和實體店一樣,起碼能用了,給了我不小的驚喜。

現在告誡朋友,親戚,太小的東西不要網購,商家會把物流費用偷偷算進去。對質量特別要求的不要買,因為是“縮水網供”產品,比如手機,

但是謊言終究有被戳穿的時候 劣幣總有被證偽的一天,人們會慢慢明白網店的套路,不再交智商稅。

而實體店的“服務”就體現出來了,貼心的講解,專業的建議,舒心的服務。

另外,最近從蘇寧易購網上買了一個手機,疫情不方便出門,結果昨天到貨,門店自提。所有服務員的那個態度那叫一個差,扔給你就不管了,一問三不知。

旁邊櫃檯小姐姐問我,為什麼不來店裡買現貨,價格一樣,而且有禮物送,還會詳細講解,試用體驗,然後再交錢💰。

我告訴小姐姐,要不是疫情也不至於,下次再也不敢了,哪怕打仗也不來蘇寧易購買手機了。


才醒素女


實體倒閉的原因:

店面位置因素:

因為位置要求越繁華越中心越好,所以成本普遍比線上電商要高,同時因為位置訴求實體店貨物儲存與運輸成本,以及品種的豐富度都無法和線上比。

店面空置因素:

做不到彈性控制實體門面規模,可以算一下每個月每年的“空置率“,這個對線上而言不存在,因為沒有門面的硬性要求。

店員素質要求:

線上和線下要求不一樣。

所以,實體店經營方向和內容必須差異化線上,必須具備線上不可替代的功能,盈利模式必須得到消費者認可,並足可以攤平實體成本還有盈利才可以開。



思考筆錄


電商衝擊實體店的說法一直以來得到普遍認可,然而個人認為這只是看到表面現象,真正衝擊實體店的最重要因素是薄利誘惑下的劣幣驅逐良幣的底層邏輯!

自電商問世伊始,為了吸引顧客首先使用方法就是廉價,接著是以團購引流的形式繼續誘導實體商家進一步讓利來保持對消費人群的吸引。這時,人們覺得網購的商品質量還可以,畢竟價格就擺在那裡,於是接納了這種購物方式,形成了消費習慣。然而,生產商們為了保留生存所必須的利潤,於是就加大成本控制力度,降低產品配置標準。

在當下消費層次還沒有拉開的情況下,人們選購產品的時候,價格優勢戰勝了質量優勢,於是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態勢,實體店在銷售環境無法保持利潤的情況下也開始轉做電商,整個態勢發生了壓倒性的傾斜。

然而,我們購買的商品質量越來越差,不像九十年代,我們追逐的是品質,忽視的是價格。整個商業環境進入良性循環,人人有錢賺。


一博一驌


肯定是電商衝擊的。電商和實體最大的區別是,電商太容易被壟斷了,現在電商有流量的基本都是京東,蘇寧,即便在淘寶天貓上也是極少數大商家,而投資額低於千萬的中小商家大都苟延殘喘。

如果沒有電商,那麼想進行壟斷是很難的。

壟斷以後基本上就是斷絕了年輕人的創業夢想了。

有些人會說商業模式早晚轉型,社會還是要向前發展我也認可。

但是從咱們小老百姓的角度來說,我還是比較喜歡二十年前的商業環境,投點錢,用點心幹個小店能養全家,生活樂悠悠。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能力強,可以進大公司,賺得錢也多,但是天天朝八晚五週末還要加班,經常晚上開夜車,活得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