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為何寒門常出敗子?

為何寒門常出敗子?

通過了解,這些故事的背後,無一例外,都有一雙勤儉節約的父母,一個或兩個揮霍成性的兒女。

其中一個媽媽的話,尤其令我深刻,她說:“我給孩子都是買500塊以上的鞋子,而我自己,最多買50的,我省吃儉用,恨不得把心掏出來給他,可他為什麼還要這樣?”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可現實卻是寒門常出敗家子。

為什麼?

你難道沒有想過,造成兒女揮霍成性的,恰恰是作為父母親的你們自己,慣出來的呀。

這樣講,好像有點刻薄,但事實就是這樣。

每一個陷入金錢沼澤的孩子,背後,至少有一個,也許更多個,無原則縱容孩子的父母。

雖然懂得很多道理,但你和你的孩子,都還是沒有學會正確花錢的那一群人。

也可稱之為,錢商不夠。

為何寒門常出敗子?

還是先講個我親眼見到的事吧。

我朋友是一家服裝專賣店的員工,某天,我去找她,她正在接待一對前來買衣服的母子。

兒子十八九歲,穿著時尚。媽媽則沒那麼講究,衣著很普通,雙手伸出來,龜裂起皮,一看就是長年勞作的人。

母子倆挑揀許久,兒子看中一件一千多的外套,媽媽明顯有點捨不得,說:兒子,不如我們再去別的店再看看?

朋友也說:我們這還有別的款,質量又好,價格也適中,要不再試試別的。

兒子不肯,甩臉給媽媽看,說:“這點錢都捨不得,你整天就知道活窮(節約)。”

媽媽欲言又止,好像在想什麼心事,然後就去門口打了個電話,我隱約聽她在說:“再給我轉一點錢吧。”

最後,這個媽媽從包裡,口袋裡,分別拿出幾百塊,又加上微信裡的錢,才湊齊了那件衣服的錢。

過程我們都不忍心看,我們小時候家裡也窮過,特知道父母的那種為難。

我朋友還主動幫忙打電話給老闆,說是自己家親戚小孩買的,能不能按進價給他們。

就算這樣,那件衣服,最後也要一千塊。

那孩子無視母親的為難,高興的穿上,說了一句:“我和同學看電影去了。”

然後風一樣就走了。

媽媽則很無助的跌坐在店裡的凳子上,許久都沒說話。我們問她:“你還好嗎?”

後來我們才知道,她這次帶了一千多塊錢,本來是準備去醫院看病的,她有很嚴重胃病,已拖了許久,一直捨不得去醫院看,怕花錢。

我說:“那你就不該先給孩子買衣服,看病才是最緊要的事。”

她嘆氣說:“我和他爸沒本事,掙不到大錢,已經讓孩子跟著吃苦了,他想買件衣服,當然要滿足他了。”

我很震驚於她這樣的思維,有病不先看,省錢給孩子買衣服,這母愛,還真的很~很無私呀。

我想到她兒子一身價格不菲的衣著,想到她兒子衝她嚷嚷的神情,我還能說什麼呢。

對孩子抱有愧疚之心,覺得沒有讓孩子過上好的生活,都是自己的錯~等等。這是許多經濟不寬裕的家庭,對孩子保有的一種不正確心態。

他們通常無比苛待自己,反之又無比縱容孩子的物質要求。

他們最普遍的做法,就是通過錢物,來表現自己對孩子的愛。

而事實上,物質的給予,從來都不是用愛孩子的正確方式。

愛才是,正確的引導才是。

為何寒門常出敗子?

同樣不會花錢的還有一種現象,表現為:為了面子,不顧一切去為孩子花錢。

同事老周的兒子剛工作,考慮到路程有點遠,決定買輛代步車。按老周的打算,10萬元左右的,比較符合自己的家庭,沒有壓力。

但孩子不依不饒,說十幾萬的車開出去多丟人,還不如不買呢。

他老婆也鬧,說咱就這一孩子,捨不得為孩子花,想留著給誰花什麼的。

於是,老周只能咬牙又貸款了十萬,為孩子買了輛20多萬的車。孩子是高興了,但生活水準也降了許多檔次,平常連個水果都捨不得買了。

我不知道這樣的父母是什麼想法,就因為他是孩子,就必須要給他最好的物質享受嗎?

哪怕是舉家揹債,也在所不惜嗎?

這樣不顧一切的想法是不是很可怕?

其實這樣帶來的影響才更難預料。果然,不久後,老周的兒子為了能上配他的車,衣服鞋子都要買名牌的,手機電腦也要最新款的。

當家裡開始滿足不了他的物質時,借錢,成了最便捷的方法。

老周還沒說他,他卻對老周抱怨:那個誰,他們都是開五十多萬的車呢,借錢能怪我嗎?還不是怪你們沒本事。

孩子,你不知道世上的好東西是永無止境的嗎?

年輕時,對物質生活抱有慾望,不算是壞事。某種程度,追求物質是可以激勵人學會努力的。

但,請你要憑自己的努力去獲得。

躺在父母的樹蔭下做米蟲,拿父母的血汗去充當你炫耀的工貝,這就大錯特錯了。

還要去他人去比較,更是愚蠢至極。

你十幾年的書都念哪裡去了?

確實,有一些人,他們一出生就擁有的多東西,可能是普通人要奮鬥幾十年才會擁有的。

但,也只有這樣憑自己努力擁有的東西,才值得自己驕傲呀,才能讓自己的青春留下不一樣的印記。

我常給孩子講她們紅樓舅舅年輕時的故事。

紅樓舅舅剛畢業時,我們家正遭受一場很大的經濟困難,二十三歲的他不埋怨,不退縮,很毅然的主動挑起家庭的重擔。

從最普通的車間工人幹起,別人上班八小時,他上班十三四個小時,第一個月就拿了全車間最高的工資。

後來調去做技術,別人隨便畫畫圖,應付了事,他卻把每本資料翻到每一頁紙都爛掉。

鑽研技術,工作刻苦,很快就讓他變成了業務上重要的人,工資也提高了不少。

即便這樣,他還是生活簡樸,分得清主次。

我記得那會兒,他們科研所的人都是開摩托車上班,有的甚至都開汽車了,只有他,整天騎個老式的自行車來來去去。

別人都笑他,好歹也是科室一把手了,這樣不丟人嗎?

他說:“業務不過關叫才丟人,其他的,我自己都不在乎,管別人呢。”

好多年,他就穿著那一身廉價的衣服,騎著那輛破車談成了許多的合同,也沒有誰因此而瞧不起他,反倒收穫了許多意氣相投的好朋友。

我佩服這樣的他,沒有在困境中頹廢,也沒有在後來的富貴中迷失,一直清醒地保持著對家庭對親人的責任。

認識到自己的處境,不被其他人,其他事所影響,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成熟。

年輕人在外做事,別人所看重的,其實是你的能力,學識,而非其他物質上的故意包裝。

為何寒門常出敗子?

年輕時,誰不想每天鮮衣怒馬,過得活色生香。但,還要看現實的生活,允不允許。

像上文中的兒子,不顧媽媽的病,也要滿足自己,就很危險了。

十八九歲,至少也高中畢業了吧,已不是幼稚要糖吃的小孩子了,三觀還如此混亂,還拿父母的血汗,去滿足自己虛榮心,恕我直言,這樣的孩子,他的將來,不是坑死父母,也是坑死他自己。

他的將來,他父母的晚年,已是可預見的悲哀。

寒門的敗家子,其實都是父母驕縱的結果。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從不曾教孩子懂得珍惜,孩子自然也不會明白,所有的歲月靜好,其實是因為父母在負重前行。

一味的給予,一味的疼愛和縱容,是造成寒門敗家子揮霍成性,愛享樂的根本原因。

看過一個調查,調查結果是:50.7%的受訪家長坦言,自己經常超出個人經濟能力給孩子花錢。51.5%的受訪家長坦言,會因為沒有給孩子買名牌而感覺虧欠孩子。

專家分析發現:普通家庭,更容易超出個人經濟能力給孩子花錢,還會因為沒有給孩子買名牌而感覺到虧欠孩子。

從年齡上看,越年輕的受訪家長,越容易超出個人經濟能力給孩子花錢。

這樣的調查結果,可以說很讓人驚心,這也證實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孩子,會惹上套路貸,高利貸。

這樣的家庭悲劇,大多是因為家長不正確的花錢方式造成的後果。

曾經在飯桌上遇到一個八歲的小男孩,小男孩很有禮貌,最讓我心動的是,他吃到一個喜歡的菜,會立即挾給他媽媽嘗一嘗。

我向他媽媽請教怎麼培養的這個小暖男。

這個媽媽說:

  • 許多家庭都是好吃的先緊著孩子,我不,我們家好吃的人人有份。
  • 再比如過年買衣服,看經濟情況,買得起大家都買名牌,買不起就都買大眾的牌子。我不會因為他是孩子就對他特別優待。
  • 我們吃苦,孩子也是家庭成員,當然也要跟著吃點苦。憑什麼因為他是孩子,就要免於這些苦?
  • 長大了,除了父母,生活可不會因為他是孩子而優待於他。
  • …………

這個媽媽的教子經,值得我們許多人學習。

為何寒門常出敗子?

舐犢都情深,當我們是父母,我們都會無條件去愛孩子,尤其捨得為孩子花錢。

如果有條件的話,恨不得給孩子買光全世界好玩的,好吃的,好用的。

這一點,不管窮富,所有父母相同,但凡是為了孩子花錢,都是不遺餘力。

誰都希望孩子是"倉稟實而知禮節"吧。

但現實卻是:我們並沒有那麼富裕。

平常的人家,大多是工薪階層,夫妻倆辛苦工作,也不過是小有積餘,惹碰上點天災人禍,那就得緊衣縮食,才能勉強渡過難關。

資源的有限,收入的有限,註定了我們在生活上必須要合理支出,計算花出的每一分錢。

這樣的情況,教會孩子正確花錢,尤為重要。

要教會孩子既不因家貧而自卑,更不因富裕而狂妄。

父母之愛子,當為之計深遠。

父母要明白:對孩子來說,太奢侈的物質生活,不是享受,是淪陷。

一旦孩子愛上了攀比、炫耀,而不是通過努力去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那麼敗家子的結局可想而知。

關於花錢,我希望:能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不迎合自己的慾望,其他,都可以簡樸一點。

但有時候,真很難。

必竟,花錢也是個技術活。

要學習,要認真學習,那麼多關於錢的悲劇,已經讓我們不得不學了。

有時候,簡樸不是節約,是返樸歸真,是化繁為簡。

所以,作為父母,想要一個好孩子,還是先讓孩子和我們一起體驗生活的甘和苦吧,讓他們體會到父母的辛勞,生活的不易,還有正確的價值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