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一直在農村生活,好想出去旅遊可是又總是下不了決心去,那是因為什麼?

阿媛的日常


其實生活在農村,主要是因為經濟來源比較少,農民向來秉著是勤儉節約,能省就省的原則,不願浪費,出去一趟花費高,也就走走看看,覺得這錢花的比較冤枉。其次又因為家裡事多,山上田裡家禽各種農活牽絆,怕耽誤。再一個就是上有老下有小,不便遠行。大部分農民的想法是等孩子大點了出去走走,等孩子大了又是等孫子孫女帶大了再出去走走,等帶大孩子,事情都完成想出去旅遊自己也走不動。所以大多數農民永遠想的都是父母子女,為自己想的很少,更不用說出去遊玩。


桃花源阿麗


這個題2千年時討論過,當時種辣椒,去賣辣椒:,有十幾個青年,兩個老頭子,閒談到旅遊,。我問人為什麼活著,他們答了個:,吃,喝,拉,睡。我笑了。接著我問,外面世界多大?他們答,一把土,一塊石頭,一碗水。我說為什麼不去看看別地方的土和石呢?他們說,錢楞過著(方言有餘錢)我說錢,錢,錢永遠添不満,有生之年,勤年輕到外面看看,不負一生。他們笑了。

有一個問我,大爺你到外邊看過,我說做著小買賣轉了半個山東。又問山東以外呢?當兵轉了。完成兒女任務在轉轉。

旅遊我贊成,開闊視界,但我還是喜歡個人遊,能看到更多,視界開闊更多。接觸更多人文,瞭解更多知識。


老侯


有聽說過一句話,不管你在哪裡,思想和身體,總要有一個在路上!支持你來一次不管不顧的旅行!

其實我也是一個挺封閉的人,小時候在農村長大,高中畢業後家裡條件也不是很好,為了度過高考後漫長的焦慮期,我選擇背起畫夾漫無目的的旅遊。說是旅遊,其實口袋裡並沒有準備好多少錢,給順路的筆友寫上一封信,有了一個地址就過去了!沒有目的也沒有計劃,走到哪裡算哪裡,這是我一生最值得回味的時光!

後來畢業參加工作,每天都被工作所束縛,二十多年從來沒有真正的放鬆一下去旅行過,今年是我事業轉型最關鍵的時候,當前方沒有明確的目標,方向迷茫的時候,又回想起過去那段時光,現在的通訊發達,也不用過去那樣的窮遊了,但是感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沒有那個時候真切了,所以想找個地方,沒有人認識,關了手機,來一次真正的身體和思想的旅行!



鄰好


我們生活在農村,為什麼不去旅遊呢?

不是我們不想去旅遊,而是因為很多原因去不了。

向我在這邊開個小店,還有小孩上學,也需要早送晚接的。開店做生意,你得天天守店裡,從早到晚每一天如此。生意也一般般,根本沒有想過哪時去哪旅遊一下,經濟也有限。加上有房貸好幾十萬,對於收入不高的我來說。真是壓力山大。最大的願望是把房貸還清。

每個人都不容易。有來自工作中、家庭裡,因各種原因的制約,而止步前行去旅遊。

我們都好好努力吧!好好掙錢真取每個人都有實力去旅遊!





小何生活記


不請自來。。。

作為職業旅遊行業從業者,真心想說幾句,旅遊是放下手上的工作,家庭的重擔,生活中的一地雞毛,去到異鄉他國,換種心情,看異國風情,聽他鄉故事,體會別味人生。

很多人的回答都沒有錯,經濟基礎決定了我們的旅遊選擇方式,財務自由更可以讓我們的旅行更加享受奢華,但是我不想說這些各種旅行中可以用經濟享受到的美好;

我要說的是,現在太多人,花費了金錢,浪費了時間,把本該美好的旅行時光流逝在一些根本不需要的亂七八糟上,這不樂意,哪不開心,一路抱怨,一路嫌棄,這也不好,哪也不開心。最後回家除了帶回去幾張帶有景區名字的照片,幾張各種不開心笑的很虛假的照片。

旅行不同於下樓逛公園,遛遛狗,和鄰居串個門,近郊爬爬山,這些地方都我們熟悉的屋頂,熟悉的牆,熟悉的人,熟悉的環境,我們就算稍有行差踏錯,損失也不會太大,還可及時止損,影響也不全太糟糕,周邊熟悉的人也會幫助你,理解你,包容你,讓你很快感受到溫暖。

但旅行是去到陌生的遠方,哪裡山湖大海都是陌生的,屋頂不一樣,人生地不熟,你稍有出錯,就會整個影響你接下來的行程,甚至是旅程的美好。所以說,在家千日好,出門寸步難。

所以說,旅行也是要有所準備,不管你選擇何種方式出行,報團參加旅行也好,半自助行也好,自由行也好,你都要做好一定的準備和計劃,查詢一些線路的攻略呀,注意事項呀,等等,這就叫做帶腦子出行。

比如說,你選擇報旅行團這種出行方式,如果你沒有提前做些準備和計劃,也沒有做任何線路攻略,想著依賴著反正有導遊幫你安排,哪你就會體會到什麼叫做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比如旅行社推出旅遊線路,都是按照大眾點評來安排旅遊線路,比較大眾化,一些精彩的景點是,項目往往因為價格和別的原因,不會列在行程以內,還有先不說導遊是不是黑心導遊,壞導遊,而是每個導遊都有不同的擅長水平,而且利益最大化考慮,有些事情他知道不知道,講不講,這些如果你提前有準備計劃,就不會太被動,就能感覺到行程安排的合理性,導遊線路安排的各種舒適性等,在面對被欺騙和欺壓的時間,可以據理力爭,也知道在什麼節點適可而好。

半自助行和自由行更要面對更多選擇和思考,稍有準備不充分可能就被宰。

還有一種就是旅遊心情的美好,旅行是花了你大量的鈔票,珍貴的假期時光,我們本應該帶著一種放鬆的心情,而不是去做無聊的比較,比如去到北京說空氣不好,去到上海說高樓太多繁華還吵,去到廣州說菜品味道太淡要加多香辣都好,景區人多太擁擠,餐廳上菜太慢,酒店房間不豪,就是一種感覺,這也不好,哪也不好,跟導遊抱怨,跟家人埋汰,跟旅行社投訴,時常又擔心家裡豬沒有人喂好,家裡老人怎麼不方便,等等,一路自己不開心,還煩燥著別人,你這就不是旅行,是到處排放負面情緒的毒氣彈。

所以我希望旅行,旅行是一種心靈的放飛,是一種身體各種體驗和享受,雖然很累,但累並快樂著。

但前提是要做一定準備,要準備好旅行的愉悅的心情。






暖楓0820


我是縣城,也算農村吧,每次想旅遊,也是最終很難成行,我認為原因可能有這些:

1、出行不便。

雖然現在農村交通便利,但是如果想旅行還是不太便利的。即使跟團遊也需要藉助農班車到縣城,在大巴送到高鐵站或者火車站,有的是大巴直接送達目的地,幾番折騰,最後已經筋疲力盡。

2、旅遊資源有限。

畢竟長期生活在農村,獨自出門旅行可能會遇到許多問題。農村沒有旅行社,縣城有不少旺季和熱門線路,也很難獨立成團。

3、家庭事務困擾。

許多人都會心向遠方,但是心動之餘總會想到孩子、老人、甚至家中的小貓小狗怎麼辦,最終放棄自己的想法。

4、經濟困擾。

雖然農村現在經濟條件好多了,物質豐富了起來,許多人也開始追求生活質量,但是花錢旅遊的意識還是偏弱的。

這是我的觀點,歡迎大家補充。


媽咪老師


1經濟不允許。首先我是一名農村姑娘,農民種莊稼不易,要治蟲,防災,買肥料等,如遇天災,投資跟收入有時會成正比,更有可能白辛苦,莊稼也不值錢,一般都是為了養豬才種玉米紅薯等,過年還要走人富,送人情,央視採訪了以為老人,老人是這樣說的“一年到頭省吃儉用還不夠過年送人情,平日裡賣蔬菜都一塊一塊存起來的,過年送人情每次最少都是一百”,所以不是農民不想旅遊,而是生活真的拮据。 2時間不允許。現在很多女性都選擇在家裡照顧子女,照顧老人,不能走太遠,每天都忙的不可開交,結婚後就四位老人,如果父母的老人還在世,就是至少五位老人,父母的爸媽生病了,同時父母也不舒服,重任可不就落在自己肩上了嘛,可想而知,人生活的是多麼的累,生活中種種佔據了全部,哪兒還會有時間旅遊。 3心情不允許。在負荷的工作中,農民最擔心的就是家裡的種種莊稼,還有家畜,出門玩兒誰管理這些繁瑣的事物,玩兒?哪兒來心情





自創麻辣生活


這幾天,可能是“五一”假期的臨近,關於旅遊的話題也多了起來。

一直生活在農村,想出去旅遊 可總是下不了決心,為什麼?

答案其實很簡單:一,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二,缺少旅遊意識的支配。

一直以來,大家口中最熱門的話題應該是旅遊,不管什麼身份?也不管採取什麼方式?旅遊,成了大家茶餘飯後久唱不衰的話柄。

特別是廣大農村這一塊,與世無爭,老實巴交的農民,首當其衝成了所有商家爭取的,潛在旅遊對象。

而當今的農村,雖然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總的說來,相比城市而言,還是落後了許多,無論是經濟基礎還是思想意識。

旅遊,作為一項高雅而文明的運動,拼的不僅僅只是經濟實力,很多時候,還需要一些舊觀念的改變。

農村人,經濟基礎普遍差,餘錢剩米不多,思想意識也落後,總是感覺旅遊既浪費時間,又花費金錢,甚至不如吃頓飯喝餐酒來得實在。

再說,農村人普遍有不同城裡人的金錢觀,覺得一分一釐來之不易,讓不痛不癢的旅遊來浪費,不值得。

另外,旅遊本來就是一項開闊視野,強身健體的運動,農村人面朝黃土背朝天,乾的是力氣活,他們錯誤的把旅遊等同勞動。

既然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在勞動中過日子,當然對於旅遊也就沒有那麼上心了。這也是一部分農村人,不願意出去旅遊的原因之一。

元曲唱詞,“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最苦最累的是百姓,也就是大家眼中的農村人。

善待農村人,幫助農村人心無掛礙的走出去,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是有識之士的使命和責任,既迫切需要,也刻不容緩。

老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記住,百姓是水啊!











會哭的罌粟花


出去旅遊是大多數人的夢想,家住農村的人當然也不例外。但很多人有旅遊之夢,付諸實施時又猶豫再三,這是特別常見的現象!原因為何?


首先,傳統觀念的禁錮。

我們農村祖輩都有那種勤勞簡樸的優良傳統,在老輩人的觀念裡,只有不務正業的二流子才總想著遊山玩水!那些本分持家的人才不會把閒錢用來吃喝玩樂上面!他們認為把錢用在遊山玩水上面不值得!覺得有點閒錢還不如買點實實在在的東西划算,玩一趟,少則上千,多則上萬,一年到頭辛辛苦苦能掙下幾個一萬呢?還有那個閒心逸志去玩兒?老輩人的這種觀念對農村年輕人有著很大的影響。本來自己就有點猶豫不決,老人們在這種觀念,因此一次次想旅遊的念頭還是最後壓了下來!


其次,捨不得花錢。

大多數農村人收入每年幾萬塊錢,要想來一趟千把元的旅遊還真得好好掂量掂量,畢竟生活中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當然這種捨不得的想法正在發生改變。40歲以下的年輕人一般不太在乎,主要是中老年。中年人負擔重,老年人收入低,這部分群體大多捨不得花錢去旅遊!

現實的情況是,農村出去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了,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種方式。在我們冀東農村,40歲以下的農村人,幾乎家家都有了汽車,自駕遊已經成了農村年輕人的一種常態。很多年輕人把方圓幾百裡的山山水水都玩遍了。還有一部分年輕人逐漸走出家鄉,開始了真正意義的旅遊之旅了。





我相信,那些有了旅遊想法,還猶豫不決的人,很快也要加入旅遊大軍,因為這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灤河之岸


一直生活在農村,一天天的為生活忙碌,看到一些人在微信朋友圈裡曬出去外地旅遊照片,作為一位農民也多想出旅遊啊,看看名山大川。可是有以下幾種原因使他們完成不了出去旅遊的心願。

一是時間原因。作為農民一年四季基本上沒有閒下來的時候,春天春耕備播,澆麥,種菜……。夏天收麥種秋,管理莊稼……。秋天秋收秋種,冬閒還想打個零工掙錢,幾乎沒有一天沒活的時候,偶爾閒幾天也是給鄉親們或親戚家的紅白事幫助。

二是經濟存原因。農民一年到頭,種著幾畝地收入十分低。算算一畝地減去種子,化肥,農藥,澆水的投入,收入不了幾個錢。還要供一家人生活,孩子上學等等,要不是農閒打工掙點錢,真還不夠消費呢。那還有閒錢去旅遊。

三是交通原因。大部分農村離縣城都很遠,出去旅遊一趟的早早起身趕到縣城去坐車,十分不方便。雖說現在鄉村道路硬化了,可農民一般家庭裡沒有汽車,不能自駕遊。所以想去旅遊出遠門不方便,也就不去了。

四是心理原因。長期在農村的農民一般出很少,怕出去了一不小心被騙,怕萬路上車壞到半道昨辦。總之對外出旅遊還是心存顧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