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從《遇見未知自己》中瞭解潛意識,為什麼說“心想”會“事成”?

常聽人說“人背的時候,喝涼水都塞牙”,是說不順的時候,好像所有事情都在和你作對。針對這種現象,心理學給出了現象背後的解釋:或許是因為

釋放的能量磁場吸引了太多的負相關,而能量釋放者正是“潛意識”。

同事說她最近忙著備考建築師資格證,只是為了多一份兼職的可能和證書。佩服她的毅力和決心,因為這和她的專業興趣毫不相關,而且平時工作加班加點,已經很累了。

過了一段時間,閒聊間隙,我關心的問道:“聽說建築師資格證成績出來了,考得怎麼樣?”同事滿面愁雲的回答:“別提了,沒考好。”同事繼續說:“不知道怎麼回事,考試那天不太順利,鬧鐘沒響鈴,出門前又折騰著准考證,路上還有點堵車。”

從《遇見未知自己》中瞭解潛意識,為什麼說“心想”會“事成”?

這是作家張德芬創作的以小說為體裁,以心靈脩行為主題的書籍。

看著她桌面上至今翻了幾頁的教材,我隱約覺得她對這個考試並不象想像中那麼在意。

表面上看是一系列事情湊巧一起發生了,但是細想,如果同事真得非常在乎的話,準備工作應該是考前一天甚至幾天就準備妥當,而且反覆確認,生怕當天誤事。比如,鬧鐘上兩個,准考證放在重要地方,提早出門。這並不是巧合,是朋友潛意識裡對這件事不夠重視。

有實驗證明,“人的潛在意識主宰著我們的外在的世界。我們的意識、對自我的瞭解、思考、理性、判斷、感情都是從潛意識來的。”

讓我們跟隨《遇見未知的自己》一起感受“潛意識”世界,究竟什麼是“潛意識”?

一、潛意識是自我的真實世界的反應,佔據整個思想意識的主導地位。

潛意識影響著我們的思考、情緒、行為、認知等方面,是自我的真實世界的反應。

心理學家發現,潛意識具有非常巨大的能量,它控制了我們的思想、感覺、行為,以及對人、事、物的反應,以及我們的人際關係和做決定的過程,佔據整個意識形態絕大部分。表意識的認知來源於潛意識。

從《遇見未知自己》中瞭解潛意識,為什麼說“心想”會“事成”?

意識、潛意識關係構成冰山理論

也就是說如果把整個意識比作一座冰山,那麼暴露在水面上的很小一部分是表意識,它只佔到整個冰山的5%或者更少,而其餘95%甚至更多的藏在水下的部分就是我們不瞭解的潛意識。

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書中,作者用一輛馬車來進行形象的描述:意識好比是駕車的車伕,只負責前進,而潛意識是坐在車裡的真正掌舵者,決定馬車的前進方向和目的地

生活中,每個人心裡都住著像這樣一輛馬車,要過什麼樣的生活、產生什麼樣的行為思考,比如有哪些興趣愛好,喜歡不喜歡哪些人之類,這些看似習以為常的選擇都受到潛意識的支配。

為什麼潛意識能夠支配影響我們一切的思考和行為舉止?

二、為什麼潛意識能夠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如何發覺自己的潛意識?

“我這一生不曾工作過,我的幽默和偉大的著作都來自於求助潛意識心智無窮盡的寶藏。”——馬克吐溫

人是個很奇怪的動物,本身就彷彿一個巨大的能量場,潛意識就是磁場的核心。

  1. 潛意識是最真實的自我

潛意識對我們自身的行為思考掌握絕對的話語權,它就是內心真實的自我。

比如:當你想要做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潛意識幫助釋放出強大的能量信號,吸引宇宙中的一切頻段相近的人事物圍繞過來。這個時候的潛意識遵循吸引力法則,對大腦和身體發出指令,注意身邊所有相關信息,達成心願。

吸引力法則是說當你對某件事物的思考產生出的能量會產生一定頻次的振動,這種振動頻率吸引宇宙中同頻次振動的事物到你的身邊。

“當你身心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你身上散發出來的就是會吸引那樣東西的那種震動頻率,然後全宇宙就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而當你內心抗拒某事,即使表面看上去很積極,但是,只有自己最瞭解自己,你的潛意識釋放出消極的指令,影響你的實際行動。

就像本文前面提到的同事考證的經歷,就很典型。同事對考試的熱情其實已經沒有當初那麼強烈,不管是時間關係,還是體力吃不消。但是,主觀上不願意承認準備放棄的打算,潛意識中的想法是找到一些合理的理由,好讓自己得到心理安慰。

正因為潛意識有這樣的“指令”,所以才會忽略很多細節,行為朝著內心指引的方向行動。

“當你身心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你身上散發出來的就是會吸引那樣東西的那種震動頻率,然後全宇宙就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2. 通過2種方法可以發覺自己的潛意識

  • “夢”的指引

書中指出:“夢有時候會帶給我們一些啟發和鼓勵。有示警、指引的預示功能,還可以宣洩情緒或者展現被壓抑的人格特質。”

從《遇見未知自己》中瞭解潛意識,為什麼說“心想”會“事成”?

“夢”的指引是與潛意識對話的橋樑

書中主人公若菱和老人分享了自己在遭遇老公背叛後做的一個夢:夢中的她回到在美國的家,因為車庫地方不夠大,她把曾經上學時騎過的自行車移到車庫外面,路人要騎走的時候,她又上前阻止。

夢有時能反應出現實世界中自己的一些潛意識想法。若菱和老公的感情已經名存實亡,內心深處有一種力量告訴自己已經不再需要眼前的這位老公,對現在的生活狀態很不滿意,覺著索然無味,想要逃離。但是表意識中“跳”出來的聲音是:和老公從大學時期相識、相戀到步入婚姻殿堂,共同經歷了10多年的青春歲月,留下了許多美好回憶,這段感情和記憶怎麼能夠輕易放棄?

書中對這段描述看似有些抽象,其實也不難理解。生活中很多時候會遇到舉棋不定,猶豫躊躇、難以決定的時刻。

從《遇見未知自己》中瞭解潛意識,為什麼說“心想”會“事成”?

處於思想鬥爭中的兩個聲音

處於思想鬥爭中心的我們會聽到自己發出的兩種聲音,一個是代表真我的內心想法,另一個結合了外圍因素,提出反駁“意見”。在做決定的時候,特別是重要決定,分析利弊固然很重要,更需要發覺潛意識中真我的意願。

夢可以成為潛意識與自己對話的橋樑,通過夢境提醒我們放鬆或者重新審視當前狀態。

比如:考試之前學生會因為心情緊張,晚上做夢就夢到做習題,趕作業。映射出潛意識的擔心和焦慮。

這很有趣對不對?想要了解潛意識的想法,除了通過夢境,還可以通過觀察自己現在的生活模式和喜歡交往的的人,這就是自己內心想法的真實寫照。就像吸引法則告訴我們的,每個人會釋放並吸引同頻率的事物圍繞。

  • 觀察自己的生活模式,就像一面“魔鏡”映射出真實的自我
從《遇見未知自己》中瞭解潛意識,為什麼說“心想”會“事成”?

生活模式反映潛意識主張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模式,喜歡和什麼樣的人交往,喜歡什麼樣的風格,喜歡做什麼樣的事,喜歡什麼樣的生活習慣,等等,

這些你身邊接觸的最熟悉的、習以為常的狀態反映著你的潛意識的想法。

生活模式就像一面鏡子,你具有怎樣的磁場能量,吸引什麼樣的事物圍繞,都是接受潛意識發出的指令。所以有時候如果感到迷茫,可以照一照生活中的這面“魔鏡”,從身邊的人、事、物中找到答案。因為你喜歡的人與你具有相同的振動頻率,他們的行為表現就是你自己的日常。

比如:和同事的相處模式、和家人的相處模式、和老闆的相處模式,無論走到哪裡,總能夠碰到同樣的人、同樣的事、同樣的互動方式。這就是潛意識在支配的一種喜歡的生活模式。

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生活模式非常熟悉。它的形成得益於童年成長經歷、受過的教育、遇到的人等。這些早起經歷和接受的他人的說法理念,已經在心裡生根發芽,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自己特有的認知觀點和態度。

這種潛意識是否可以得到改變,產生積極的效應,帶來心想事成的體驗呢?

三、怎樣改變潛意識,做到心想事成?

  • “心想事成的第一個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東西必須是命中註定該是你的,或是與你的更高目的是一致的、有利於人類社會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潛意識和真我的層面,破除人生的模式,學好自己該學的功課,破解你的命運,否則心想事成只能是紙上談兵。”

聽起來好像很容易是不是?但是,當你深陷情緒低谷,或人生窪地的時候,如果沒有正確的指引,按照慣有的模式,很難改變狀況。

破除人生模式需要認清自身價值,方向,發覺自己已經習慣了多年的生活模式,遵循內心決定要不要改變,怎樣改變。

比如:一個人很想努力賺錢,獲得成功,但是潛意識裡不相信自己會成功,因為曾經有過很多次失敗。

還記得前面提到的馬車的故事嗎?遇到困難的時候,駕馭馬車的潛意識“主人“面對前進還是後退,怎樣前進的問題,需要首先想明白奮鬥價值,為了榮譽、地位、權力、財富還是其他。

確定下目標和方向之後,開始審視自身,必須打破現有熟悉的生活模式,注入新的觀念、行為,改變心態,告別以往“失敗者”環境,這些就是書中所說的“人生功課”

在生活中,可能只是學著放下,也可能是學會微笑,每個人“人生功課”不同,只有真正意識到自己需要什麼,追求自身的價值,做好這個功課,才能獲得成功。

  • 除了第一定律,“心想事成”還需要外在的努力。

任何事情最終的實現,都離不開努力奮鬥。再多的想法、理念,不付諸行動,無異於等著天上掉餡餅,做白日夢。雖然努力不一定有收穫,但是想要有收穫,就必須得付出努力

潛意識提醒真我想要怎樣的發展,幫助擺脫迷茫的思想困擾,理清認知和思路。反覆向宇宙發出渴望改變的意願,吸引更多的有力圍繞。接下來就看行動,努力達到理想的結果。

總結:

人的潛意識反應出真我的內心世界,引導著95%以上的思維行動。認識潛意識可以幫助度過低谷期,從“心”出發,查找答案。如何發覺自己的潛意識,有2種方法,一個是夢境的預示,另一個是觀察自己的生活模式,吸引力法則在這裡同樣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