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地名來歷淵源》--德州


《地名來歷淵源》--德州

美麗的德州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標記,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符號,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名字。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德州”的歷史淵源。


德州,古稱安德,簡稱德,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山東省西北部、黃河下游沖積平原,是山東省的西北大門,北接河北省滄州市,南接省會濟南市、聊城市,西鄰河北省衡水市,東連濱州市。德州市為黃河沖積平原,歷史上境內曾有兩次黃河大遷徙,上千次決口,造就了西南高、東北低的地形,基本氣候特點是季風影響顯著,四季分明、冷熱乾溼界限明顯;行政區域面積103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9.58萬人(2017年底),轄2個區、7個縣、2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德城區東風東路1566號。


德州是中國太陽城、中國功能糖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以及國家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處於環渤海經濟圈、京津冀經濟圈、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以及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交匯區域


德州的地名由來:秦朝把黃河改為德水,德州由此得名。據《今縣釋名》:“漢平原郡,有安德縣,隋因置德州。據《史記》:“漢高祖十二年封銀侯劉廣以德國為食邑。”以故國名縣。 583年(隋文帝)改為德州,治安德,(今陵縣)德州之名始於此。《今縣釋名》:“漢平原郡,有安德縣,隋因置德州。


德州之“德”,源於“德水”。德水,古黃河別名。德州因處於德水之畔而得名。有一種作為解釋朝代更替和世道治亂的歷史哲學和政治哲學,即水、火、土、木、金之德的五德終始之說。人們認為,黃帝得土德,夏得木德,殷得金德,周得火德,互克互生。秦因周為火德,能滅火者是水,故自稱得水德之瑞,所以秦能滅周。因此,秦改古黃河名曰“德水”(《史記·秦本紀》)。西漢時,在今德州東境、古黃河邊置安德縣,取“德水安瀾”之意,意喻“太平祥和之州”“德州之名源於安德縣,安德縣之名源於德水,秦更黃河名為水,因德水流經縣內,故以為名。明洪武九年(1376年)設德州衛。1950年6月建立德州專區,1964年更名為德州地區,1994年12月改設地級德州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