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四川省縣級城市地名由來(一),巴蜀仙境,四川形勝


四川省縣級城市地名由來(一),巴蜀仙境,四川形勝

成都市

錦江區:1953年成都市第一區更名東城區,1990年改現名,因有錦江流經得名;東晉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 錦工織錦濯其江中則鮮明,他江則不好,因名

青羊區:1990年由成都市西城區更名,因道觀青羊宮(青羊肆、青羊觀)得名;據《成都縣誌》載,相傳老子曾牽青羊過此,唐乾封元年(666)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故易名

金牛區:1960年成都市郊區更名,以境內金牛壩得名;據《括地誌》:昔秦欲伐蜀,路無由入,乃刻石牛五頭,置金於後,偽言此牛能屎金,以遣蜀,蜀候貪信之,令五丁共引牛至成都,相傳為蜀王置石牛的地方

武侯區:1990年由西城區、東城區析置 ,因境內有紀念三國諸葛亮的武侯祠得名;因他生前被封武鄉侯,死後諡忠武侯,故名

成華區:轄區地跨古成都、華陽兩縣,取其首字命名

龍泉驛區:曾為簡陽縣第三區、龍泉區,1960年劃入成都並更名,因地處龍泉山西麓,明朝置龍泉鎮巡檢司,清朝設驛站,故名

青白江區:因青白江(清白江)得名;《明一統志》 :清白江在新繁縣北,宋朝趙抃過此,嘗曰: 吾志如此江清白,雖萬類混淆,其中不少濁也,因名

新都區:西漢置新都縣,以蜀王開明曾徙都於此,取新置一都之意命名 ,2001年設區;另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都系氐羌語地方之意,意為新地方;或說說秦時因於廣都、鹹都之外新置之都,故名

溫江區:以江水溫潤為名;另說以溫江(楊柳河)得名;另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 因新開江(江安河)和楊柳江二水環繞縣城,江水溫潤得名

雙流區:隋仁壽元年(601)廣都縣避煬帝諱改名,因縣在二水之間,取晉左思《蜀都賦》之“帶二江之雙流”命名;另說以江安河與府河匯流於二江口而得名;一說岷江與溫水挾縣東西而南流,故名;或說縣治原在河岸中興場附近,故名

四川省縣級城市地名由來(一),巴蜀仙境,四川形勝

郫都區:2016年11月郫縣改現名,以蜀王杜宇(名蒲卑)都於此,或謂以郫江(柏條河、另指都江堰內江)經過境而名,郫江亦名成都江、市橋江、中日江;因地理方位得名,《漢書·揚雄傳》說:處岷山之陽曰郫;因地勢得名,據《資治通鑑·音注》:郫即卑邑也,古地處岷江沖積平原,蒲草叢生,故稱卑邑,合寫為郫;又說因古蜀族自稱蒲卑得名,意為蜀族人的地方、蒲卑人的地方或來自天上(高原)的人的地方

金堂縣:咸亨二年(671)由雒縣、新都、金水三縣析置,《元和郡縣誌》雲:以縣界連金堂山(金臺山、金堂峽山),故名;另說縣西有金堂山,水通巴漢,故名

大邑縣:咸亨二年(671)析晉原縣置,據《太平寰宇記》:其邑廣大,遂以為名

蒲江縣:隋仁壽元年(601)由廣定縣更名,以蒲江河(蒲水)為名;據《元和郡縣誌》:縣南枕江水,因以為名, 因兩岸盛產蒲草得名

新津縣:北周孝閔帝元年(557)置縣,李膺《益州記》雲:皂裡江津之所曰新津市,縣名緣此

都江堰市:明洪武年間灌州改縣,1998年由設市,以境內都江堰水利工程命名

彭州市:1993年由彭縣改設,境內有古天彭門,唐朝設有彭州,故名;《元和郡縣誌》雲:以岷山導江,江出山處,兩山相對,古謂之天彭門,故名彭州;或謂周武王封彭人在此立國得名

邛崍市:以邛崍山命名;漢代張騫奉使西域得高節竹植於邛山,故名;山因山多風雲雨霧,首夏猶冰,初秋即雪;本自邛筰(今西昌、漢源)而來,故名;一說因邛(指邛都,今西昌)人得名;另據《華陽國志》: 邛人自蜀入,度此山甚險難,南人毒之,故名

崇州市:1994年由崇慶縣改設,取元代地名命名;南宋淳熙四年(1177)以高宗潛藩於此升為崇慶府,以示崇慶之意,至元二十年(1283)改崇慶路為州,簡稱崇州

簡陽市:取簡州、陽安各一字為名 ;據《元和郡縣誌》:因境有賴簡池為名;另說因有簡池和賴簡山,以懷念蜀漢簡雍在此為政,故名



四川省縣級城市地名由來(一),巴蜀仙境,四川形勝

自貢市

自流井區:1953年自貢市第一區改現名,明嘉靖年間鑿井製鹽,氣水自噴而出,故名

貢井區:以大公滷井諧音得名,另說因鹽質佳列為貢品,故名;1953年自貢市第二區改現名

大安區:1955年由大墳堡區改現名,因境內有大安寨得名

沿灘區:1986年3月自貢市郊區改現名,因釜溪河西岸,沿河多河漫灘,故名;另據《中國地名辭源》:此段河道因落差大,灘多,險且長,故名

榮縣:以榮州得名;據《元和郡縣誌》:州取榮德山(老君堂、希夷山)為名;另說相傳榮公輔佐周武王有盛德,賜土於此,因名;又說明洪武九年(1376)降榮州改榮縣,因古代時縣境內的梧桐樹多得命;又說因榮隱先生居此而得名

富順縣:北周置富世縣,唐貞觀二十三年(649)避李世民諱更名富義,北宋太平興國元年(976)避趙光義諱改富順;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因富順監而得名,一說取其鹽井之富而順治為名;另說因境內有富世鹽井得名,《舊唐書·地理志》: 界有富世鹽井,以其井出鹽最多,人獲厚利,故名



四川省縣級城市地名由來(一),巴蜀仙境,四川形勝

攀枝花市

東區:因位於市駐地大渡口之東得名

西區:因位於市駐地大渡口以西得名

仁和區:1981年由郊區改現名,以區人民政府駐仁和鎮改今名;鎮駐地仁和,清乾隆年間興集,取仁義相待、和睦相處之意命名;寓意“仁義道德,和衷共濟”之意

米易縣:原名迷易縣,1952年改現名,因迷與米音近而改;有氣候溫和易產稻米之意

鹽邊縣:因位於鹽源縣邊緣而得名



四川省縣級城市地名由來(一),巴蜀仙境,四川形勝

瀘州市

江陽區:1996年1月由縣級瀘州市改設, 西漢置江陽縣,因治所在大江(長江)之陽得名

納溪區:以永寧河古稱納谿而得名,後易名納溪;另說因位於納江(即永寧河)入江口,且匯納敘永縣以下諸溪水於此注入長江得名;另據《永樂大典》:古之有溪,上控永寧界首,下注瀘江,昔諸葛亮平定雲南,蠻夷納貢而出此溪,因名

龍馬潭區:因境內名勝落馬潭得名;另說因龍馬潭公園得名;據《輿地紀勝》:龍馬潭在城東北二十里,唐王昌遇落魄仙於此,以龍馬一夕送歸潼川,故名

瀘縣:1913年改瀘州置縣,從瀘州之名;南朝梁大同中置瀘州,遠取瀘水(金沙江)為名,另說因當瀘江下游而得名,其水色黑,故名

合江縣:北周由符縣改現名,以赤水河(安樂溪)於此匯合入長江,故名;據《元和郡縣誌》:以江在縣側合流為名

敘永縣: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設永寧縣,1913年改現名;由敘州、永寧各取一字為名;另說取敘(指敘州府)屬永寧之意命名

古藺縣: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置古藺縣,因古藺河而得名;另說因古藺州得名;《古藺縣地名錄》(1982):唐元和元年(806)置州,以境內藺草叢生得名



四川省縣級城市地名由來(一),巴蜀仙境,四川形勝

德陽市

旌陽區:1984年德陽縣改市中區,1996年分置旌陽區;元朝時許道人在縣北街修許旌陽祠,借著名文人虞集之名作《許旌陽祠堂記》,自此有旌陽之稱

羅江區:2017年8月由羅江縣改設,唐天寶元年 (742) 萬安縣改現名,以羅江得名;《蜀中廣記》 雲:左水自安縣來,右水自綿州來,合於縣之東北,蹙成羅紋,故名

中江縣:曾名五城縣、伍城縣,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玄武縣置現名,以古中水(亦稱中江,今凱江、羅江)命名,因位於沱江和涪江中間得名;另據《郡縣釋名》:中江縣東南兩水夾流,南江與東江至玄武山下匯合,邑居其中,故名

廣漢市:唐垂拱二年(686)置漢州,因漢水為名,1913年改設廣漢縣;取漢代廣漢郡名的廣大之義,言郡之廣大至於漢水也; 另說意為能廣大漢業

什邡市:取邡水流為十之意,故名;《史記》稱汁方,汁古義為柒(漆),自古此地產漆,古代習慣將少數民族地區稱為方,亦作什方

綿竹市:隋大業二年(606)孝水縣改現名;因處綿水(今綿遠河),多竹,故名;《寰宇通志》雲:以其地竹性柔韌,可以綯綆,因以名縣;據《漢書·地理志》:以其地宜竹,故名;或謂因此地產綿竹得名



四川省縣級城市地名由來(一),巴蜀仙境,四川形勝

綿陽市

涪城區:1993年原市中區涪江西岸設涪城區,以古地名為名;西漢高祖六年(前201)置涪縣,因治地近鄰涪水(今涪江)得名,西晉永嘉元年(307)更名涪城縣

遊仙區:以遊仙觀得名 據晉代葛洪《神仙傳》,漢代雲遊天下仙人李意期曾在此修煉,後人修遊仙觀以作紀念,故名

安州區:元中統五年(1264)石泉軍為改安州,明洪武七年(1374)改為安縣,2016年4月改現名;據《中國地名辭源》:縣沿州名,州以境內龍安山得名;另說縣名起於龍安,或取安撫西羌之義

三臺縣:因縣西有三臺山得名;據清嘉慶《三臺縣志》:縣以三臺名者,蓋以城西最近一山有臺三層,如階級然

鹽亭縣:西魏恭帝二年 (555) 改北宕渠縣置,以近鹽井,因名;另據《中國地名辭源》:因舊有秦亭並富有鹽井得名

梓潼縣:據《太平寰宇記》:縣東倚梓林,西枕潼水,故名

北川羌族自治縣:北周置北川縣,因縣西北有北川城而得名;一說汶川又稱北川,因以此江為名;唐貞觀八年(634)析出石泉縣,永徽二年(651)北川縣併入石泉縣;1914年因與陝西省石泉縣同名改現名

平武縣:西晉太康元年(280)廣武縣改現名,陰平郡與廣武縣各取一字為名

江油市:市沿縣名;因古江油縣在今平武縣東南,地當涪江出山之口,謂江水之所由,故名;另說因涪江水清澈如油得名;另據《中國地名辭源》:名系油溪而來



四川省縣級城市地名由來(一),巴蜀仙境,四川形勝

廣元市

利州區:曾名廣元縣、市中區,2007年3月改現名,取古地名為名;西魏大將軍尉遲迥襲取西益州,西克成都,取順利之意得名

昭化區:2013年由元壩區改現名,北宋開寶五年(972)益昌縣改昭化縣,以宋太祖欽賜“昭示皇恩,以化萬民”之意得名

朝天區:1989年9月由原市中區析置,因政府駐朝天鎮得名;唐天寶十五年(756)因安史之亂唐玄宗幸蜀,州縣官員在此迎駕,稱朝天子,故名

旺蒼縣:以駐地旺蒼壩為名;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因縣四面皆山,其中地勢平坦,有宋江和黃洋水環繞其間,四時登眺,望之蒼然,昔時文人以望蒼四時,有興旺之義,故名

青川縣:西魏置馬盤縣,因馬盤山得名,唐天寶元年(742)更名青川縣,因青川溪(清川,今下寺河或黃沙河)得名,青川溪水色青美,因名;1942年由平武縣析置

劍閣縣:以三國時諸葛亮用兵於此,在劍山鑿石架空建飛樑閣道,故名;據《水經注》載:連山絕險,飛閣通衢,故謂之劍閣

蒼溪縣:西晉太康時置蒼溪縣,因縣界蒼溪谷為名;因嘉陵江亭子口一段,兩岸高山壁立,峽谷幽深,江水流經其間呈碧綠色,因名



四川省縣級城市地名由來(一),巴蜀仙境,四川形勝

遂寧市

船山區:2003年12月市中區分置船山區,區名源於清代被譽為蜀中詩人之冠的張問陶的別號船山

安居區:2003年12月市中區分置,隋開皇十三年(593)改柔剛縣名安居縣,以取安居樂業為吉祥之意命名;另據《元和志》:因安居水(大安溪河、瓊江)為名

蓬溪縣:天寶元年(742)唐興縣改現名,以蓬溪(赤溪、馬桑溪,今蓬溪河)為名;另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因有蓬山(蓬萊山)和溪水(蓬溪水)得名

大英縣:1997年由蓬溪縣析置,境內有被譽為世界近代石油鑽探之父、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的大英卓筒井和大英場,故名

射洪市:西魏因有射江設射江縣,北周今名;因梓潼水急如箭射涪江,蜀人謂水口曰洪,訛江為洪,因名;2019年設市



四川省縣級城市地名由來(一),巴蜀仙境,四川形勝

內江市

市中區:1985年由縣級內江市及近郊改設;因位市區中部,故名

東興區:1989年由內江縣改設,因政府駐地東興鎮得名;另說以古東興場命名

威遠縣:隋開皇三年(583)設威遠戍,取威撫遠人之義,十一年(591)改縣,因戍為名;縣誌記載:西晉惠帝永興元年(304)李雄據蜀,奮武此地,以懾服夷獠,取威名遠震、威撫遠人之義得名

資中縣:蜀人稱沱江為資水,沿江數百里只此一縣,居其中部,故名;1913年改資州改現名,因位於資江(沱江)中游得名;另據《元和志》 ,資中以資水為名;因堯九子資封於此,因名資水

隆昌市:明隆慶元年(1567)置縣,縣址屬古昌州,又有隆橋驛得名;《中國地名由來詞典》雲:因屬唐代昌州,又屬明初榮昌縣,並於明隆慶時於唐隆越縣地置縣,故名;2017年4月設市



四川省縣級城市地名由來(一),巴蜀仙境,四川形勝

樂山市

市中區:因位於市區中部,故名

沙灣區:取“靈山秀水、沙岸灣環”之意,故名

五通橋區:以附近有五通廟及石橋得名

金口河區:以金口河為名,據民國《峨邊縣誌》載:秦水河(涇水、天津水),今名金口河,金為涇口之訛也;相傳河口處,人們從沙裡淘金者多,河因此得名,地因河名。另說秦人入蜀,移民於河畔,思秦之涇水,呼此水為涇水,渭涇口即金口

犍為縣:隋開皇三年 (583) 改武陽縣置,古郡名為縣名;另據《舊唐書》 : 因犍為山立名;山在縣南十五里,形如伏犀,昔人以犍名縣,蓋象此山從健牛之義;相傳犍和為都是遠古動物,其狀若猴,其目似豹,因以為名

井研縣:隋大業元年(605)因井研鎮立縣,取鎮為名;鹽井精美之意;另說因縣有鹽井,而鹽井之利出於心計,取鹽井研淨之義

夾江縣:隋開皇十三年(593)析平羌縣、龍游縣析置夾江縣;以治地兩山對峙、一水中流,故名; 據《寰宇記》:置於涇上, 臨江水, 故名;另說在岷江與青衣江之間得名

沐川縣:1942年設沐川縣,據《讀史方輿紀要》:縣北沐源川旁有峰崖竦立,如人新沐,故名;另說以沐川河為名

峨邊彝族自治縣:因位於峨眉山旁邊得名;另說大渡河又名峨水,縣在其南岸,故名

馬邊彝族自治縣:明萬曆十七年(1589)置馬湖府安邊同知署,因名;另說以馬湖府之邊境得名,馬湖府以馬湖得名;或說因馬邊河(新鎮河、清溪河)得名

峨眉山市:因處峨眉山東麓得名;另說以峨眉山得名;北周置峨眉縣,1988年設市改現名;《蜀都賦》雲:抗峨眉於重阻,兩山相對,望之如峨眉,故名。



四川省縣級城市地名由來(一),巴蜀仙境,四川形勝

廣安市

廣安區:明朝置廣安州,1913年改縣,取廣土安輯為名;1998年由廣安縣改設,

前鋒區:2013年由廣安區渠江東岸析置,以駐地前鋒鎮命名

嶽池縣:以境內嶽池水(街子河)為名;另說縣有安嶽山,山上思嶽池是嶽池水(長灘寺河)源頭,故名;另據《中國地名辭源》:因嶽池而得名,嶽池水出自嶽安山

武勝縣:1914年因與安徽省定遠縣重名改現名,縣沿軍名,軍以縣東武勝山為名;據《讀史方輿紀要》:武勝山舊名飛龍峰,蒙古主蒙哥攻釣魚城,屯兵於此;另說取以武取勝之意

鄰水縣:南朝梁大同三年(537)置鄰水縣,舊寫作潾水縣,以縣有鄰水(又名潾水,今芭蕉河、另說御臨河)命名;據《太平寰宇記》:鄰水縣因州(鄰)水以名之

華鎣市:以地處華鎣山得名



四川省縣級城市地名由來(一),巴蜀仙境,四川形勝

眉山市

東坡區:曾名齊通縣、廣通縣、通義縣,2000年改由眉山縣改設;因是北宋文豪蘇軾(東坡居士)的故鄉,故名

彭山區:唐先天元年 (712) 隆山縣避李隆基諱改名,據《蜀中廣記》 雲 ,因縣之彭女山(彭亡山,今仙女山)為名;山因西周彭祖於此而亡得名

仁壽縣:隋開皇十三年(593)普寧縣改現名,因梁為懷仁郡地,取仁義長壽之意命名;另據《蜀中廣記》:縣從隋文帝年號;或說以仁壽宮為名, 取《論語·雍也》之知者樂仁者壽之意命名

洪雅縣:據《元和郡縣誌》:因縣西有洪雅川(今安溪河)得名

丹稜縣:隋開皇十三年(593)設丹稜縣;據《中國地名辭源》:因縣北有赤巖山,高峻豎立,其形如稜,狀若飛旗,拱衛縣治,故名

青神縣:據《今縣釋名》:昔蠺叢氏衣青以勤農業,西魏置青衣縣於此,有青神祠,後周因名縣;另說因古蜀國王蠶叢曾衣青衣以行蠶事,蜀人神之,故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