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我讀了研究生依然覺得焦慮?

承諾7年丶讓妳寂寞7年


現在的就業形式越來越嚴峻,好多招聘單位在招聘人才的時候,往往都會要求高學歷,而且還要過五關斬六將,即使成功應聘上了,也並不是就一勞永逸了,還設置了一個考核期,考核不合格也會面臨解聘,壓力可想而知還是很大的,也不知道樓主是不是因為求職而產生的壓力,如果是的話,那就提前規劃好自己的職業路線,想好自己要從事哪一方面的工作,好好的做好準備,機遇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最好,好好調節一下自己的心情,相信自己,相對專科、本科學歷,你的研究生學歷已經很佔優勢了,只要好好的努力,都是會成功的。


時間是不會說謊的


焦慮,很正常。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有無數人和你一樣,都有過焦慮。

年紀小的時候,我們焦慮升學,長大了焦慮工作,焦慮自己比別人差,焦慮不能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孩子,焦慮孩子的生活,焦慮孩子的學習成績……

如果你感到焦慮。

第一,說明你感到這個時代的變化,你開始認識到自己的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不夠理解這個世界。

第二,說明你希望改變現狀,正是你希望成為更好的自己,才會焦慮。

我曾經也有過燒心的焦慮。那時候我上高中,幾乎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但我的壓力特別大,常常覺得頭很疼。終於忍不住壓力,我回家了,想就此終止學業。

我回家後,我父親帶我去村裡的門診,給我買了幾盒腦心舒,記得是兩元錢一盒,但那時候兩元錢比現在值錢。父親給我買了好幾盒,當父親拿出都是幾毛錢的紙幣時,我的心頓時像好多針在扎。

我拿了藥,騎上破舊的自行車,又去趕回學校,父親那麼難,我為什麼還有理由,逃避退縮,就按我的成績,即使考不上本科,也能考個大專啊!

我努力堅持了三個月,終於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我理想的學校。

所以努力是應該焦慮最好的辦法。

我上的是都是學渣的高中,就是縣裡最不好的高中,但最後也考了個本科,那個年代,能考上本科,在農村裡還是很少有的,特別是女孩,更少。但我努力實現了自己夢想。

努力了,心不悔,加油!相信你一定會更好!


想有一隻鵝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讀了研究生依舊焦慮,這很正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國內研究生不斷增多,研究生只代表著學歷的提升,並不是考上了研究生,就萬事無憂了。研究生期間,依然有沉重的學習壓力,要做課題,寫論文,發論文,評獎學金。如果身邊的人都很優秀這個壓力和焦慮就更大了。

2,讀研究生一般都23歲以上了,幾年過後就面臨著找工作,結婚生子等。其實這也是讓人焦慮的事情。因為本科時候我們還更年輕,我們還可以通過考研究生暫時緩解找工作的壓力,但是研究生再考博士,人數會減少很多。

3,經濟壓力導致焦慮。研究生在校期間,其實除了每個月的補助費用和其他一些獎金之外,經濟來源甚少(排除兼職收入)。收入無法和進社會的同學相比,而且還可能面臨長輩的另眼相待。

所以,讀了研究生也會焦慮。回答完畢


陳大hong


因為你沒找到自己的路。

人生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當你搞清楚這三個問題的時候,你就不會焦慮了。

唐僧就很清楚這三問:貧僧唐三藏,從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取經而去。

所以他不會今天想當個將軍征戰沙場,明天覺得皇帝三千後宮讓人豔羨,後天想著修習法術行俠仗義。所以唐僧不急不躁,一步一步的走到了西天。這西經,只有他能取,所以他成佛。

如果還是有點懵懂的話,可以這麼理解:

  • 我是誰這個問題其實就是讓你認清自己。

知道自己的長處,自己的短處。就是了解自己。

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沒有籃球天賦,沒有經商天賦,沒有揮斥方遒的天賦,沒有指點江山的天賦。那我們有什麼呢?可能是比較好看,可能看的書比較多,可能打遊戲比較厲害,但到不了頂尖。

所以要認清現實和理想的差距,要明白自己不是馬雲,不是王建林,不是馬化騰。

除了自己本身的條件外,還有什麼外界的環境——出身,貧困的家庭、普通的家庭、富裕家庭、頂級豪門家庭。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教養方法,會讓我們擁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觀念。窮人家的孩子沒有依靠,需要自己打拼,富人的家庭,孩子可以進行很多的試錯,他們可以不上學去打工,但是當打工累了的時候,家裡可以出錢,讓他們重新讀書、出國。

  • 我從哪裡來?

這其實是在說我們有什麼。這是過去時。

有什麼樣的出身,什麼樣的能力,什麼樣的資本?

就像前面所說,不同的家庭養育出來的孩子,擁有的東西也不一樣。窮人家的孩子可能擁有種地的技能,更加包容的能力,更上進的態度。富人家的孩子可能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可能自信勇敢,有很多的想法和點子。當然這不是絕對,只是舉個例子。

  • 我要到哪裡去?

這其實是說我們的目標。也就是將來時。

這個範圍其實很大,我還是舉幾個例子:

  • 根據我是什麼樣的人,然後去推斷將來要的。

比如就喜歡安安穩穩的,有自己的時間可以看看小說玩玩遊戲就可以的人,其實挺適合做醫生教師公務員的,工作穩定花銷不多,工作體面。

  • 根據我有什麼,然後去推斷將來要什麼。

比如說家裡有家族產業的,然後未來需要接受家族產業。或者是家族傳承的手藝工藝等。或者是醫生世家,教師世家之類的。

或者自己曾經因為喜歡看小說,然後真的動筆寫了,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厲害的作者,那以後就可以往作者這方面發展。

  • 根據我想要什麼,然後去推斷將來要什麼。

這個想要可能是一些突發的情況,比如說經歷過死裡逃生的人,可能想去當警察當兵當醫生,然後去拯救更多的人。或者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比如焦慮抑鬱,通過心理治療恢復健康以後,想從事心理治療這門行業,去幫助更多的人。

這一方面可以舉很多很多的例子。

不過這個想要也要切合實際,想做的就去做,如果做的過程中發現這個不適合自己,一定要記得及時撤退。

比如看別人寫小說掙很多錢,然後自己也想成為作者掙大錢,但是寫了以後發現自己沒有這個天賦,寫出來沒有人看,堅持了好久也沒有人看,那就應該放棄換一條路。

所以這一條要結合第1點我是誰來看。

好啦,囉裡囉嗦說了好多,希望對你有幫助。

焦慮其實就是對未來迷茫不確定的一種恐懼心理,但是當你知道自己是什麼人,自己有什麼本事,自己的路是什麼,自己的路該怎麼走的時候,就不會再焦慮了。

祝每一個焦慮的人都能得到自己的幸福~


我是溫先生


可能主要有兩個原因:

1.缺乏對學生身份的認同。

2.沒錢。

雖然身處學校,但是其實在大多數學校,包括導師在內的所有老師都不會把“傳道受業解惑”當工作重點。科研中,存在各種明裡暗裡的腦力和體力剝削,研究生其實更像一個廉價或者免費的打工仔,所以碩博們對學生這個身份缺乏認同。

研究生期間最難熬了,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是,而且沒有一個身份可以去認同。就像一個沒有坑的,在陽光下暴曬的蘿蔔。

焦慮這種情緒的最主要特徵是“難以忍受不可控的感覺”。

研究生們頂著一個高學歷(如果碩士算高學歷的話)和名校的光環,好像應該驕傲,好像前途就應該光芒萬丈一片大好,其實很多研究生入學之初應該也是這麼認為的。

但是現行經濟發展狀況、就業狀況下,讀研或者讀博幾年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到底有多大,其實很難預估。有些崗位可能一個名校的本科學歷就夠了,到讀研碩博出來,發現這個工作崗位的學歷招聘條件也提高了,而且工資水平沒怎麼漲,至少對不起讀書幾年的時間成本。對於讀博的人,如果讀完碩士就立即工作,還能佔一個坑,博士學位可以以後慢慢修。一口氣直接讀完博後會發現,相同的崗位根本沒機會進去……再加上大多數專業,讀研讀博未必就意味著個人工作能力的巨大提升。

所以你看,讀研讀博其實有很大的不可控因素,就業不可控,各種成本不可控,總之未來不可控,不可控的感覺會讓人產生極大的壓力。

讀到研究生,最起碼22歲了。正常情況下,碩博們年齡分佈區間應該在22-30歲。國家對碩士的補助是600/月,博士1500/月,導師的生活補助大多在0-1500。也就是說,如果不問父母伸手要錢,研究生群體可供支配的生活費用在600-3000左右。

生活成本最起碼1000/月;同學們會陸續結婚生子,需要份子錢200-800不等;適婚年齡,談戀愛需要花錢,這個費用沒辦法估計,可多可少,但終歸是一項支出;考證、培訓等方面的教育投資;有些碩博做科研可能需要自己貼錢;偶爾的休閒娛樂也需要花銷,但是鑑於這種機會不是很多,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平攤到生活開銷裡。

博士可能補助能cover日常開銷,碩士大都需要伸手向父母要錢。作為成年人,其實這個伸手的動作很難做。尤其是同齡人已經開始掙錢反哺父母了,自己還在吸血,要錢時心裡會更難過。

另外,按照發展心理學的觀點,18歲之後,社會開始期待個體承擔社會責任,但是為了更好地承擔責任,成年早期的個體需要一個“延遲承諾期”去發展個人能力,為之後更好地承擔責任做準備。

在延遲承諾期,個體可以不承擔責任而不感到自責和內疚,社會也會減少對成年早期個體的期待。本科期間,比如,學生可以理所當然地不對社會做出貢獻,社會輿論不會對此施壓,個體也可以毫無芥蒂地問父母要生活費。

而本科期間的幾年已經算是“延遲承諾期”了,讀研讀博的幾年裡,其實父母或者其他親人已經開始有一定的期待,自己也會因為沒能如期承擔社會責任而自責和感到來自家人期待的焦慮。這應該也算一個焦慮的來源。

最後,研究生群體感到焦慮,可能也與比較參考系有關。選擇向上比較還是向下比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焦慮水平和幸福感水平。

工作了的人可能會覺得高學歷是一個很好的條件,是因為沒有讀研的人把自己沒有的高學歷和研究生群體有的高學歷做比較,在社會心理學中,這叫“向上的社會比較”,即把自己沒有的或者水平較低的特徵,和他人擁有的較高水平的特徵進行比較。

對於碩博群體而言,他們已經有了高學歷(假設所有碩博都能畢業……哎,畢業壓力應該也算是焦慮的來源),他們的比較對象可能是金錢(與工作的個體比較)、和科研能力(與同學或者前輩比較)高的個體,採取的主要是向上的社會比較。即便是向下比較,拿自己有(優)學歷的和沒有這項特徵的工作個體比,他們沒有人家有錢,能力也不見得就一定比人家高,而且可能還沒有女/男朋友。向上比較就更難過了,同學一篇又一篇高分sci,前輩們年輕有為,基金拿到手軟,反觀自己,發sci像擠牙膏皮一樣難。

人的幸福感一定程度上來自於比較。對於研究生群體,不管是向上比較還是向下比較,他們都不會開心,比較的結果都會讓人焦慮。

可能會有人質疑,畢竟高學歷是個值得驕傲的特徵啊,為什麼研究生群體還那麼焦慮?完全可以拿自己的學歷向下比較。人不開心的根源就是來自於忽視自己有的,太多地關注自己沒有的,人皆如此,研究生群體也不例外。


康英勇


焦慮是很正常的,說明你是個很認真勤奮的學生。我問我的學生,他們大部分反映也是很焦慮。以我所在的學院為例,學生讀研究生任務很重:1、要修滿學分。兩年的學習時間,第一年要修學分,學生的課表上排滿了課,除了公共英語與政治外,學生要修很多的專業課。跨專業的學生還要額外補修一些課程。2、發表論文。學校規定學生要發篇論文,這個讓很多學生很焦慮。3、實習要求。我們學院要求學生實習要滿六個月。所以選擇實習單位,實習期間能否有所收穫都是學生要考慮的。4、論文寫作。第二年要準備開題報告,實習報告,預答辯,答辯等一系列工作,論文工作在一年內完成。5、未來發展。研究生要畢業了,再次面臨就業。是工作還是繼續讀博這是擺在部分同學面前的問題。所以很多的同學都是在焦慮中度過研究生學習生活的,焦慮也充實,在努力完成一個個小目標中度過研究生生活,這也是人生寶貴的經歷與財富。


黃黃66336


你好,針對你這個問題我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個人認為你焦慮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心裡的期望值過高,而現實狀態沒有達到你心目中的期望值,導致你心理有落差,也會導致你有點焦慮。

二、認知觀有問題。可能在你的思維模式裡高學歷可能會有一定的優越性。二現實是高學歷不代表你有高能力。努力想辦法讓你的學識變現,從而實現它的價值。

三、心態有問題。焦慮說明了,你的心態出現一些狀況。譬如你過分恐懼、害怕、浮躁等都會讓你出現焦慮。

四、或許在意得失。有時候可能自己關注的點和方向出錯了,也容易出現焦慮的狀況。

你首先要靜心,找出自己焦慮的點在哪裡,然後面對這個焦慮的點。一點點克服它就好了。我的意見就這些,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


身心靈成長的領路者


焦慮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精神副產品

小時後大人會告訴小孩,好好學習,聽大人的話,你就會成為成功的人。我們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把讀書到成功作為青少年時期最重要的課題,多少大學生是從好好讀書這樣的薰陶中度過的!

很自然,我們很少關注學習之外的東西,讀了大學才開始睜眼看世界,就像一個涉世未深孩子,儘管已經成年了。學著處理陌生人的關係,朋友關係,思考學習的目的,人生的意義。

這是大多數國人的生活,不知生活的意義,也不去思考生活的意義,面對紛繁而無法應對的環境,焦慮深深的焦慮總也擺不脫。

研究生的生活半徑比本科更窄:缺乏生活的分憂

研究生只是延長了學習的時間,和社會的融合度並沒有提升多少。相反,研究生的生活半徑更窄,與人接觸都少多了。要麼讀書,要麼課題,要麼實驗,導師的要求與本科相比嚴格多了。

個人忙碌著,其實比本科更迷茫,本科是無知的迷茫,研究生則是感到無意義的忙碌。沒有與社會的融合,那種空中樓閣的焦慮是無法排遣的。

研究生增加的僅僅是學歷而不是閱歷

研究生同樣會面臨學習、工作、家庭的問題,年齡上成年,並不意味著心理上的成年。而讀書多了,也更容易去思考些人生啊意義啊之類的東西,焦慮自然也難免。但每個階段的焦慮是不一樣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不一樣,工作的人和讀書的人不一樣。

焦慮是一種精神副產品,適應接納才是必然選擇。


大學專業深一度


1、焦慮都是“比”出來的。凡是和別人“比較”,用別人的長處來和自己的短處相比,你一定比不過別人,不焦慮才怪呢!所以說,焦慮不是你站得有多高,而是你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例如參照比你優秀的人對比,導致你認為自己一文不值、一無是處……事實上,你很優秀,只是你選擇了錯的參照標準。

2、即將踏入職場,沒有“一技之長”才是你焦慮的根本。凡是焦慮的人,大多數是沒有“一技之長”導致的。

3、焦慮源於自己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

建議:減少內心的不安全感就需要每天抽空鍛鍊身體、看書,當你比別人健康時、比別人認知高時,你才會碾壓別人。所以說,靜心,才是你避免焦慮的根源,更會讓你遠離因缺乏安全感帶來的不安;鍛鍊身體,才會讓你更健康自信,才會讓你遠離焦慮。


寒飛guy


這是當代青年人的現狀,焦慮,不安,對未來迷茫。

我覺得不用太擔心,只要在正確的道路上,積極,勤奮,熱情,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最後說一句,無論我們經歷了什麼,千萬不要墮落,這些都是成長過程必經之路!

PS:焦慮會導致脫髮哦,年輕人禿禿的可不好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