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走進偉人人生 感悟真理力量

走進偉人人生 感悟真理力量

2018年5月5日是馬克思誕辰200週年,《真理的力量——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主題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和觀眾見面,這是繼1983年紀念馬克思逝世100週年主題美術創作以後,又一次馬克思主題美術創作高潮。展覽呈現了馬克思波瀾壯闊的一生,展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偉大成果,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偉大實踐,特別是闡明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關係,形象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秘。

1818年5月5日,卡爾馬克思出生於德國特里爾市的一個律師家庭。特里爾市所在的萊茵地區因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反對封建專制的進步思想廣為傳播。1830年10月至1835年9月,馬克思在特里爾中學學習。他學習勤勉,善於獨立思考,不僅掌握了紮實的基礎知識,還受到了進步師長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薰陶,在中學畢業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馬克思表達了對人生道路的深邃思考和為人類服務的遠大抱負:“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為了追尋真理,與舊世界的反動勢力作堅決鬥爭,馬克思先後擔任《萊茵報》主筆、《德法年鑑》主編。19世紀上半葉,從德國到法國,從巴黎到布魯塞爾,馬克思為了革命事業四次被反動政府驅逐,甚至成為沒有任何國籍的“世界的公民”。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寫的《共產黨宣言》一經問世就震動了世界,成為“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具有國際性的著作,是從西伯利亞到加利福尼亞的千百萬工人公認的共同綱領”。1848年,席捲歐洲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失敗後,馬克思深刻總結革命教訓,力求通過系統研究政治經濟學,揭示資本主義的本質和規律。1867年,馬克思出版了《資本論》。《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最厚重、最豐富的著作,被譽為“工人階級的聖經”。晚年,馬克思依然密切關注世界發展新趨勢和工人運動新情況,努力從更宏大的視野思考人類社會發展問題。

馬克思給我們留下的最有價值、最具影響力的精神財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中國共產黨從成立時起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程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今天,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最主要的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核心就是為什麼人的問題,即立場問題。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就是人民立場。因此,為人民服務始終是馬克思主義和共產黨人的宗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核心就是如何解釋世界的問題。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為人類文明進步指明瞭方向,是關於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的科學。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法,核心就是如何改造世界的問題。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者改造世界的基本遵循。

今天,我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我們紀念馬克思,既是向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宣示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堅定信念。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繼續高揚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深入學習和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本文鏈接:http://www.71.cn/2018/0529/1002395.shtml(轉載請保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