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養好豬的核心是什麼?

老王談養豬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我家就是養豬的。家裡有20頭母豬

首先是建豬舍。一定要冬暖夏涼。 給豬一個好的環境生活

第二點

就是一定要選對豬的品種 種豬:杜洛克、長白、大白等

母豬:二元母豬、太湖豬等

仔豬:杜長大三元豬,內三元,土雜等

長白豬,原名蘭德瑞斯豬。原產在丹麥。豬的整個身體是白色的,頭部和肩部是光的,嘴管是長的直的,耳朵延伸或下垂。腰部長,比普通豬多1-2對肋骨,后角發達,肌肉飽滿,外形呈楔形。長白豬長的快,生後180天能長到90kg以上,飼料轉換效率高,照薄,圍體瘦肉率達63%以上。特別要指出的是,與1960年代引進的“老三系”長白豬相比,近年來引進的長白豬的生產性能有了更大的提高。為了區別於最初引進的長白豬,據說新引進的長白豬為“丹麥長白”。

我建議選擇長白豬

第三點就是飼料

根據豬的體重來選擇給豬吃什麼料

小豬階段一般有人工乳,教槽料,保育料等,都是熟化飼料。

肥豬飼料

1、 玉米麵60斤,豆餅20斤,細糠18斤,食鹽5兩,骨粉1斤,貝粉1斤,預混料5兩。

2、 玉米麵55斤,豆餅18斤,麥麩15斤,米糠10斤,骨粉1斤,貝粉1斤,食鹽5斤,預混料5兩。

3、 玉米麵50斤,秸稈粉30斤,豆餅10斤,炒黃豆粉8斤,骨粉1斤,貝粉1斤,食5鹽兩,預混料5兩。

4、 玉米麵50斤,炒黃豆粉15斤,秸稈粉33斤,骨粉1斤,貝粉1斤,食鹽5兩,速發劑5兩。

5、 玉米麵40斤,麩皮15斤,炒黃豆粉15斤,秸稈粉15斤,骨粉1斤,貝粉1斤,食鹽5兩,預混料5兩。

6、 玉米麵60斤,米糠20斤,豆餅17斤,魚粉3斤,預混料5兩。

母豬飼料

①哺乳母豬配方玉米66.5%、豆餅10%、麥麩8%、魚粉3%、 骨粉1.3%、貝殼粉0.7%、食鹽0.5%、另加多種維生素。

②適用於產後1~20天的哺乳母豬玉米67%、麥麩8%、花生餅10%、豆餅12%、骨粉1.7%、貝殼粉0.8%、食鹽0.5%,另加土黴素、多維。

③適用於產後20~30天的哺乳母豬玉米38%、豆餅25%、麥麩10%、高粱糠25 %、貝粉1.4%、食鹽0.6%、青飼料2.94%。

④上海農科院畜牧獸醫所配方玉米30.2%、大麥30.2%、小麥麩10.4%、棉 仁粕6.8%、魚粉5.1%、豆粕1.8%、骨粉1.3%、食鹽0.4%、水花生12.6%、甘薯藤1.2%(飼料配方)每公斤飼料含:消化能2.61兆卡、粗蛋白質13.8%、 賴氨酸0.68%、磷0.67%。

適用於太湖豬,母豬60天泌乳量為485公斤,仔豬斷乳窩重233公斤以上。

⑤北京雙橋農場配方玉米45%、玉米10%、高粱10%、麩皮18%、豆餅12%、 魚粉5%、另加骨粉2%和食鹽0.5%,每公斤飼料含消化能3.15兆卡,可消化粗蛋 白146克。

⑥ 江蘇吳江縣種豬場配方玉米30%、稻穀18%、大麥8%、青糠15%、 麩皮 10%、豆餅12%、魚粉5%、貝殼粉1.5%、食鹽0.5%,每公斤飼料中含消化能3.11兆卡,粗蛋肉質水平為15.6%。

⑦ 玉米45%、大麥22%、豆餅14%、魚粉3%、麩夫20%、幹羊粉3%、碳酸鈣 1.5%、食鹽0.5%。

⑧ 玉米37%、大麥24%、豆餅14%、魚粉3%、麩皮20%、骨粉1.5%、食鹽0 .5%,每公斤飼料中含有消化能10.04兆焦,粗蛋肉質14.6%。

⑨玉米50%、大麥12%、豆餅10%、魚粉6%、麩皮10%、草粉10%、骨粉 0.6 %、食鹽0.5%、硫酸亞鐵0.02%、硫酸銅0.01%、硫酸鋅0.02%。

以上是豬吃的飼料

最重要的就是打疫苗

1。7日齡注射肺炎支原體兔化弱毒凍幹疫苗(該病已淨化的豬場不用);

2. 15日齡肌注2毫升仔豬水腫病多價滅活苗;

3. 20日齡肌注4頭份豬瘟弱毒凍幹疫苗:

4. 30日齡注射蘭耳病(PRRS)滅活苗(陽性豬場使用)(按說明書使用)

5. 35日齡選做口蹄疫滅活疫苗.(按說明書使用)

6. 40日齡必需做付傷寒苗(豬霍亂沙門氏C500弱毒菌株活疫苗)肌肉注射一頭份或口服4頭份。

7. 56日齡肌肉注射4頭份豬瘟弱毒凍幹疫苗。(加強苗)

8. 60日齡皮下注射1頭份或口服4頭份豬鏈球菌弱毒株凍幹活疫苗.

母豬需要打的疫苗主要是豬瘟,副傷寒疫苗,不同地區根據當地情況有不同要求,有的地方需要防止豬丹毒,口蹄疫等等,具體可以諮詢當地畜牧獸醫防疫部門

不打疫苗是不行的。

養殖人員一定要心細

幹一行愛一行

希望能幫到你。

謝謝頭條平臺

1


饒河張偉


養豬技術的核心 1、首先硬件要做到生產區和生活區嚴格徹底的有效生物分開。制定好出入制度,務必規範執行, 國內大多場都是走形式,形同虛設。買賣豬、飼料、獸藥疫苗、設備設施、物品車輛嚴禁直接進入生產區,各倉庫設置消毒設施(燻蒸、紫外線、噴灑、浸泡等方式),豬場一定要設置兩道裝豬臺,建議距離1---3公里最好,並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每個消毒環節一定要做消毒效果檢測,確保消毒有效,否則一切都是空談。2、生產區要真正做到防疫重地閒人、物免進,或消毒徹底再進,舍與捨得人員不得流動,特別是產房、保育舍人員和其他人員吃住都要分開,(設置獨立消毒更衣室、食堂、宿舍)。國內大多豬場都是走形式或執行不嚴格。3、要確保棟舍豬全進全出,做好批次化生產,要規範、徹底、到位,這也是豬場切斷病源,淨化疾病,提高效益的最有效手段。

二是控制好飼料黴菌毒素,(底色病造成的肝臟損害也是造成非瘟母豬死亡率高的主要因素)特別是田間毒素嘔吐、T2毒素的控制,由於此毒素難檢難查難處理,大多生產企業迴避或者忽略。要做好基礎免疫工作確保豬場六大病毒病的穩定!(豬瘟,偽狂犬,圓環,藍耳,口蹄疫,流行性腹瀉),同時還要重視氣喘病和豬丹毒的控制,重點是基礎免疫繁殖型豬瘟和變異型偽狂犬的控制。

三是務必做好豬場的保健工作,真正做到防重於治!攘外必先安內,解除豬群亞健康提高抗病能力,細菌、病毒無孔不入,防不勝防,消滅乾淨是不可能的,易經講萬事萬物講陰陽平衡、相生相剋。那就先從我們容易做到的事情入手,要提高免疫力、抵抗力的關鍵在於黴菌毒素的有效控制,營養的均衡性,理化環境的合理性,管理的科學性,不同季節保健預防的準確性,保健到底保什麼?關鍵養腸道,調五臟,解排毒,扶正氣。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陰陽平衡、百病無憂。

養豬的豬舍設計要根據豬的生物學特點,因地制宜地進行科學設計,為豬群提供一個空氣新鮮、溫度適宜的良好環境、一般豬舍分為種公豬欄、母豬欄(配種欄)、分娩欄、保育欄、育成(肥)欄等。

公豬欄:公豬多以單圈飼養。公豬欄面積為6~7平方米,正面高1.05米,配有1門,高1米,寬0.8米。母豬欄:妊娠母豬一般採用小欄單體限位飼養,這種飼養方式具有佔地少,便於觀察母豬發情和及時配種,單欄限位寬0.6米,長2.1米,高1米。分娩欄:分娩欄是一種單體欄,分娩欄寬為2~2.2米,其中母豬限位架寬0.6米,長2.1~2.2米,寬1.1米,仔豬圍欄高0.6米,兩邊放置仔豬保溫箱。保育欄:多采用高床保育,可保持高床上清潔乾燥,仔豬不被糞尿汙染,保育欄的面積一般為3米×2米或1.5米×1.5米。育成欄:育肥豬所佔面積可視總體佈局而定,一般每頭佔圈面積0.8~1平方米。養豬場規劃問題:豬場規劃設計中易忽視的問題有缺乏科學規劃,沒有綜合考慮選址等要素,糞汙處理設計或工藝運用不合理,不能做到整棟或整個單元全進全出,忽視環境控制,設備、種豬、飼料、人員、資金等不配套等。規劃危害:豬場的規劃設計不合理將給以後生產帶來很多麻煩。投產後不能正常高效生產:豬舍只能帶豬消毒或轉出後部分圈欄消毒,不能做到全進全出,豬場就難以實現高效益。糞汙溝整棟相通,降低了消毒效果,增大了病原體傳播的風險。水衝糞、水泡糞式工藝,不僅造成大量水資源浪費,而且給糞汙處理帶來難度,對社會造成公害,給自身帶來汙染。不能滿足通風與降溫的要求:在冬季進風端溫度過低,造成舍內空氣質量惡化,形成通風、保溫、排溼之間的矛盾。造成豬場定位不明確:由於規劃不夠科學、嚴謹,引種混亂、飼料配合不規範、設備不齊全、人員職責劃分不清、甚至流動資金不充足,投產後不能正常運轉,給生產帶來很多困難。母豬料中用葡萄糖是一種重要的能量來源,它直接影響卵母細胞的成熟、胎兒糖原的沉積,也是合成乳糖的前體,因此對泌乳也非常重要。葡萄糖代謝對妊娠母豬和哺乳母豬生產性能的影響。胚胎和子宮發育是以葡萄糖為主要的 ...分類: 飼料營養   妊娠期從精子與卵子結合、胚胎著床、胎兒發育直至分娩,這一時期對母豬來講稱為妊娠期,對新形成的生命個體來說,稱為胚胎期。妊娠母豬既是仔豬的生產者,又是營養物質的最大消費者,妊娠期約佔母豬整個生產週期的2/3 ...  母豬是豬場的火車頭,是保障豬場養殖效益的關鍵所在,若應對不當,得不償失。而母豬產後炎症,是母豬分娩護理的關注重點。母豬產後炎症直接影響母豬的繁殖系統。春季,氣溫回升較慢,有時出現反常天氣,忽冷忽熱,容易感冒。春天來臨,萬物更生,細菌、病毒容易繁殖,而熬過寒冬的畜禽往往消瘦,免疫能力和抗病力下降,所以每年冬春之交,動物容易發生疾病或死亡。以豬而論,仔豬斷奶成活率大大提高。斷奶應激會造成仔豬體內一系列的變化,如仔豬消化酶分泌量下降,胃酸度降低等,這些都會降低仔豬對飼料的消化能力,從而造成食慾低下,腹瀉情況嚴重,生長停滯等。繼而仔豬的抵抗力會極速下降,容易感染鏈球菌、嗜血 ..

要想提高養殖效率,降低養殖風險減少損失首要控制好產房腹瀉,關鍵是養好母豬。要想真正養好母豬就要做好以下幾點!1.要根據本場硬件實際條件和管理水平選擇飼養品種。 2.一定要合理安排產房硬件設施,以及理化環境的控制,確保全進全出,衛生消毒,空欄時間,飲水設施,溫溼度,通風光照,保溫箱電熱板配備,確保腹下溫度合適,硬件設施關鍵要做到讓豬吃的飽、喝的足、不受外傷減少副豬嗜血桿菌和鏈球菌的機會。要把母豬當孕婦對待,把乳仔豬當孩子養,你就知道你會省掉多少藥費,PSY數據有多高,數據質量有多好,才能有好的MSY和好的經濟效益。 3.一定要做好不同日齡時期母豬的保健和母豬的免疫,要根據每年2-3次的實驗室檢測,做好豬瘟和偽狂犬的淨化,圓環的控制,藍耳的穩定,氣喘和豬三聯也不可忽視。科學合理制定免疫程序確保母機體豬健康,特別是母豬營養、生殖營養素的均衡,母子豬腸道的健康,杜絕產房腹瀉的發生。公、母豬的品種、豬群健康和科學的生產管理是關鍵,是養豬場生存發展的核心








曉曉厚德載物天道酬勤


你好,首先對這個問題,作一個最直接了當的回答。養好豬的核心就是在養豬的過程中,為豬隻提供最適宜的生長環境,從而保證豬群的健康,為自己的生豬養殖帶來更高的效益。養好豬的核心就是如何讓豬群健康快速生長。

只有瞭解豬對環境的具體要求,才能有效地預防疾病和降低養豬成本。因為豬生長的環境直接決定了豬的生長週期和速度,所以,只有為豬隻的生長提供最適宜的環境,豬群才能健康成長。

那麼,什麼樣的環境是豬隻最適宜的呢?

眾所周知,豬是恆溫動物,在正常情況下,無論外界溫度如何變化,豬體都能通過自身的調節,保持體溫基本不變。當環境溫度適宜時,豬最容易保持體溫正常,飼料利用也最經濟;當環境溫度過低或過高時,豬飼料的消耗量增加,生產水平降低,或減少採食,減少活動,甚至發生凍死或熱死。所以,將環境溫度控制在最適於豬生長髮育和生產的範圍之內,是充分發揮飼料作用和提高生產水平行之有效的措施。

另外,各類豬的適宜環境溫度,除帶仔母豬一般控制在22℃一25℃,斷奶仔豬控制在21℃一22℃外,

總之,只有在瞭解了豬對飼養環境的生理要求及掌握了該創造的適宜尺度之後,就應該結合豬舍建設、飼養答理、衛生防疫等實踐予以真正的落實,不斷地提高我們養豬人的科學養豬的水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養好豬。







嶺南四哥


養好豬的核心是什麼?

這個問題很簡短,只有七個字,但是回答起來卻很複雜。

養殖戶的心願都是能夠讓豬健康安全的出欄,千萬不要得病,賣個好價錢。

那麼怎樣才能養好豬不得病呢?這中間就牽扯到了很多的方面,包括豬場的設施,豬群生長環境,優質的飼料,好的飼養管理,健全的豬場防控體系。



我自己的觀點,養好豬的核心是什麼呢?那就是預防大於治療,功夫在平時。

中醫上有種觀點說是“治未病”,意思就是說不要等到病已經發生了再去治療,那時已經晚了。

這個觀點同樣適用於養豬,不要等到豬群已經發病,豬場都傳遍了,然後在打針吃藥治療,這時已經晚了。

所以說預防大於治療,怎樣讓豬不得病呢?那麼才輪到剛開始那些條件,要想豬不得病,那肯定要豬場環境設施要好,經常消毒,豬每天飼餵營養全面,合理搭配的飼料,按時接種疫苗,做好防疫。

其實,養好豬的核心問題還是在養豬人的心態上。



在養豬業待的時間久了,你就會發現大部分的養殖戶都有同樣一個心理,既想讓豬長得快不出毛病,還想付出最少,儘量少花錢。

有一句開玩笑的話說:“如果豬能吃土還能長肉那就好了。”

在現實中小散養戶群體裡,真正做到防大於治,能夠提前預防的還是比較少的。

有部分養殖戶能夠到什麼程度呢?

自己豬場有一些豬得病了,讓他對剩下的豬群緊急免疫都不願意,因為疫苗太貴了,一是怕多花錢,二是怕花了錢如果沒有治好怎麼辦。



誰也不敢保證,打了疫苗之後豬群就不會再有傷亡了,但是你不打的話,最後面對的可能是傷亡淘汰率更大的局面。

豬都得病了,養殖戶都不捨得花錢買好的獸藥治療,更不要說豬群現在看著好好的,讓他花錢提前做好預防了。

如果說想養好豬所要求的豬場,飼料,管理,防控等是實際物質性要求的話,那麼讓養殖戶的心態發生改變,接受防大於治,提前預防才是思想要求,而後者才是核心。

可是讓他們改變這種想法真的很難,只能在現實中慢慢的轉變了。


農村養殖新鮮事


養豬技術的核心是什麼?

一個成功的養豬場,應該具備什麼條件。下面我將為大家一一解答,歡迎點贊,評論,我們一起共同進步。

母豬群應定期斷奶,提供足夠數量的健康仔豬很重要。也就是說,母豬群中相當比例的母豬和小母豬應發情、懷孕,生產數量多、身體健康的仔豬,保持仔豬高成活率並送出育成,使之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顯然,要保持高繁殖率,對母豬群就近觀察是必要的,本文主要陳述在豬群中挑選生產性能良好的母豬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 挑選後備母豬或小母豬時應從三個方面認真評估,這些特性主要是受環境和管理的影響,生產者可根據具體特性對遺傳選擇施加不同程度的影響。

一、個體繁殖特徵 如果要挑選一個母豬放進母豬群,首先要對下列特徵進行評估: 發育正常的外生殖器, 乳房結實, 結構合理, 第一次發情期年齡和受胎能力, 第二次產仔的產仔數。 1、發育正常的外生殖器 大部分母豬生殖系統在其內部有結構方面的缺陷,因而無法觀察到,母豬5月齡時通過檢查陰道來確定其外陰是否健康。

應該淘汰那些外陰未發育成熟或不正常的小母豬。 2、乳房結實 後備小母豬每邊應具有至少6個功能正常的乳頭且間距合理。不應保留那些乳頭內翻或乳頭有疤的母豬。產仔房內粗糙的水泥地面或被化學物質腐蝕的地面會擦傷小母豬下體而導致乳頭失去功能。

隨著小母豬初情期逐漸來臨,下腹部逐漸突出是其正常發育的表現。 3、結構合理 挑選身體健康、強壯、發育完善、背部結實、活潑好動的小母豬。淘汰那些腿腳有毛病,影響正常配種、產仔和哺乳的小母豬。

4、第一次發情期年齡和受胎能力 理想的小母豬應於8月齡時達到初情期,可以在第2個發情期進行配種,正常的發情週期為21天,當與種公豬交配時,發情期與懷孕之間時間長的母豬應淘汰。 5、第二次產仔的產仔數 母豬通常在第三胎時的產仔數最高,但此時,母豬已經使用兩年了,當然,能在第二次產仔時就能達到最高產仔數是最理想的。

母豬產仔的健康仔豬在10只以下,通常應該被淘汰。 二、母豬生殖特徵 仔細挑選並保持在經濟上比較重要的生殖特徵,母豬應具有的理想生殖特徵是: 較早達到初情期, 每窩仔豬的數量多, 出生豬仔的大小均勻等, 泌乳能力強, 斷奶後第一次發情期受孕能力強。

第一次配種年輕母豬必須非常小心,因為年輕母豬的反應不如成年母豬強,需要更有徵服性的公豬配種,在這種情形下,採用單圈配種比採用輔助配種的效果更好。 環境和管理對母豬的生殖特徵影響極大,母豬隻有在最佳環境中才能發揮其最大的遺傳能力,過度的壓力會降低生育能力,因此,為了較好地對母豬進行遺傳評估,應儘可能為其提供最好的環境和管理條件。

沒有好的記錄信息就無法進行可靠的評估,因此應建立母豬測定的記錄保存系統。 經檢查母豬發情後,要選擇活力高的精液輸精,或與精子活力強的公豬交配,並儘早評估母豬的泌乳量。通過培育仔豬使每窩仔豬保持均勻,並及時治療疾病及提供準確的溫度,為仔豬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開端。

對母豬生產性能的早期評估應在仔豬三週齡時進行。在此之前,仔豬主要依靠母豬的乳法作為營養源。第三週以後,仔豬對營養的需求超過了母豬所能給予的,因此,可補充幹飼料來滿足仔豬部分或全部營養需要。

產奶明顯不好的母豬應立即淘汰。 三、生產特徵 採用選擇小母豬的辦法來改善生產性能,比改善繁殖性能更有效和更直接。生產特徵可通過有選擇性的交配來改善,包括日增重、胴體質量和飼料轉換率。研究表明,挑選瘦肉率高和生長速度更快的後備豬,可間接提高飼料轉換率。

後備豬通過耳號或標號能被明確辯認時,挑選計劃才有效。耳標會遺失,因此不主張以此做為唯一識別標記。仔豬在斷奶或與其它窩的仔豬混舍之前進行識別和標記。 通過遺傳的辦法對優良種母豬進行有效選擇,必須避免犯錯誤。

1、 避免從少於8個斷奶豬仔的一窩豬中選擇後備豬。小窩中的小母豬可能生長更快,因為它們有一個較好的生活開端。 2、 要以測試結果測試其背膘和生長速度為依據,而不要 只憑視覺來預選後備豬。

因為圈中最大的小母豬對於 整體生產優勢而言未必就是最好的。 當達到75~ 105公斤重量時,應對所有的小母豬進行稱重並測量其背膘。 基於生產性能選種,並不能全面提高遺傳改良,而基於遺傳指數選種,則能給生產帶來迅速、注目的效果。

四、挑選後備母豬 為了改進或保持高水平的生產,應非常仔細地挑選後備種豬。挑選後備種豬的幾種方法如下: 1、購買後備小母豬 可以從純種育種場購買年輕母豬,但是,必須經過測定並有全面的系譜信息。

當從外面購買後備種豬時,必須檢查其健康狀況,這非常重要,不要購買健康狀況不明或生產性能不明的種豬。 2、在豬群內選擇後備豬 無論你經營一個純種或商品豬場,都想在已經建立的豬群中發展母系,優良母豬即豬群中最好的母豬與高質量的種公豬交配會形成未來後備母豬的核心群,從疾病控制的角度來講,決定自己飼養後備母豬是完全有道理的,當然這種選擇需要一定的投入才能成功。

從自己的豬群中選擇種公豬應知道怎樣避免近親交配。種公豬數量多的豬群有可能成為大的豬群,這在根據不同的血統和使用不同的種公豬時會更容易。但在只有幾頭種公豬的豬群中,建議採取預防措施避免不理想的交配。

通過使用以下其中的一個方法或將二種方法結合使用,既使較小的豬群也能避免近親交配。 如果種公豬的頭數超過一頭,他們之間不應有血緣聯繫。 選擇種豬時,確信每一頭後備小母豬能被正確識別, 在第一次配種之前,為每一頭小母豬填定一份母豬登記卡。

確信年輕母豬的父親,並做了標記。這樣可以幫助避免將母豬與其自己的種公豬交配。 使用二頭種公豬進行群體間交配,很可能用其女兒與另一頭種公豬交配,但下一代必須引進另一頭種公豬進行交配,以避免近親繁殖。

這表明有足夠數量的種公豬是非常必要的,人工授精不僅安全而且經濟實用,並能提供各種已證明有優良遺傳性狀的種公豬,而又不必擔心引進新種公豬時會帶來任何疾病。 3、採用循序漸進方法 第一步:使用標號、耳號或耳標辨別豬群中的全部母豬。

第二步:確定豬群中將生產出後備母豬的那些種母豬。例如,在豬群中挑選在過去生過兩窩仔豬的生殖性能最強的“優良”母豬,並將其中的15%~ 20%的母豬與已證明的高質量種公豬交配生產後備母豬,在此最適合使用人工授精。

第三步:在斷奶前通過標號或耳號識別“優良”種母豬生產的全部小母豬,這些有潛力的後備母豬應在正常、統一的飼養條件下飼養至出欄體重。 第四步:上述小母豬達到65公斤體重時,對其稱重並測背膘厚度 第五步:挑選經過測定的最好的50%的年輕母豬,並根據以下特點個體選擇: 至少有六對發育良好、間隔均勻的乳頭,淘汰沒有乳頭或乳頭內翻的小母豬。

結實、合理的生理結構包括背部平坦、腿腳結實,在豬行走自如的情況下,這些特徵都能表現出來。臀部瘦削、站起困難的小母豬不能作為種豬,因為其作為種用的壽命很短。 生殖器官發育正常,外部生殖器正常且發育完善。

第一次發情出現在180日齡。 淘汰神經敏感或脾氣壞的小母豬。 第六步:多挑選10%-20%的後備母豬,將母豬和公豬放在一起,測試他們的表現,最終挑選目標後備母豬數,在進入交配豬舍30天內首先發情的小母豬應優先留在豬群作為後備。

如果進行上述挑選,你將從四頭小母豬中選擇一頭作為後備豬。例如,如果你需要5頭後備豬,那麼開始就要留20頭,通過生產性能測試淘汰一半,由於生理缺陷原因淘汰另外的10%~ 20%。這樣剩下的6~ 7頭豬可保證在非配種時有一定的安全係數。

挑選小母豬日程表 時間 內容 出生 識別從大窩或均勻窩中出生的小母豬,一窩仔豬中如發現患有疝、隱睪和其它畸形的仔豬則整窩仔豬就不能做為後備豬。如可能,使一窩仔豬均勻體重基本相等。

豬在轉群之前需要哺育。記錄產仔時母豬的行為並進行檢查:? 性情,‚ 產仔期長短,ƒ 任何藥物如使用催產素,„ 乳房發育狀況,… 長時間發燒等。 3~ 5周   通過耳號或標號識別個體小母豬,並斷奶和稱重。

飼餵全價的強化飼料以便獲得最大的生長速度。 75~ 105公斤   對全部後備豬進行稱重和測定背膘。 小母豬的篩選要在出生時進行,要淘汰乳頭少於12個或排列不均勻的豬。檢查其結實程度。挑選生長最快、瘦肉率最高、來自大中窩的身體結實的小母豬。

在正常配種母豬的數量之外,追加飼養25%~ 30%的豬作為儲備。將挑選的小母豬從育肥豬舍轉到另一個新的環境中,讓其與種公豬隔欄接觸,觀察小母豬的性成熟,記錄並優先考慮那些性週期循環最可靠的小母豬。

交配時間 對小母豬進行最後一次淘汰並保留足夠的數量,即超過所需的數量(10%~ 20%),以彌補豬群中不受孕的那部份,要保證識別所有的母豬和小母豬。



中國養豬大王


在很多養隨戶的觀念裡只要養好母者和小者就可以了,育肥清隨便養養就可以了,其實犯了很大錯誤,不管是母豬、小諸、還是育肥諸都需要我們精心的管理,オ能保證豬隻的健康,才能獲得更多的利潤。下面我們就說說育肥的四招養豬技巧。

一、飼料管理

在育肥階段,豬隻的採食量會增加,是豬隻生長速度最快的階段,如果這個階段飼養管理得當,會加快幼豬的生長速度,提高自身免疫力,為提前出欄打好基礎。

一般來說,育肥者的飼料成本約佔潔場總間料成本的70%,處於育肥期的豬採食量最大,詞料的轉化率和利用率直接暴響著場的效益,此時的者料不能貪便宜圖省錢,關鍵是要把好質量關,選擇合理的育肥豬詞料,好的育肥者詞料能滿足育肥苗的營養需求,同時吃得少、長得快、還不起腰。

二、日常管理

豬隻轉到育肥舍前,要做準備工作。首先要進行圏舍消毒徹底打掃乾淨,其次要做好預防接種驅蟲。育肥者階段,為了提高出欄時的整體均勻度應儘量保證育肥者能在同一時期出欄,避免大小不均、生長速度不統一等情況。要注意育肥豬舍的密度,每群豬的頭數不宜太多,要以圈舍面積和飼養密度而定。每圈頭數以1020頭為宜.但具體數目可因不同環境條件而昇。常觀家者群採食量、便情況,精神狀態,發現疫病及時隔離治療,並且在大群預防。

三、衛生和飲水

要保持豬舍的清潔,每天定時打掃2-3次,定期消毒,避免細菌滋生。定時通風透氣,以免有害氣體的產生。保持充足的飲水,並保證水源的清潔,以免引起腹瀉。

四、出欄時間

適時出欄。出欄體重太小,屠宰率低,肉質欠佳。出欄體重太大,飼料消耗多,飼養成本高,經濟效益低。一般90-110斤出欄最佳,當然也需要根據當時的市場和行情做參考,選擇最佳的出欄時間。

希望以上對您有用!


天然農產品一籮筐


成本和利潤,效益是目的。無論養豬規模多大,一定要做到流程化,標準化,數據化,有團隊的話,還涉及到人性化。

流程化就是豬場生產流程要清晰,各個階段的流程,生產步驟,人員支配,一條龍清晰,例如配種舍配完後按流程轉入妊娠舍,按時間進入產房,產房人員接豬,按產房流程工作。標準化,也就是各階段流程標準化操作,例如產房接產注意事項,接產標準,疫苗保健方案,配種操作標準等sop標準化操作流程。數據化,各個階段指標,要統計,數字化的形式總結豬場生產數據,通過數據發現豬場需要整改及技術上的改進,利於管理,同時根據PSY,MSY等數據做長遠規劃。人性化,涉及到團隊管理,文化管理,績效管理。

希望對你能有幫助,可以關注我的主頁,有相關豬生產及發展方面的分享。


談豬事議方法論發展


首先硬件要做到生產區和生活區嚴格徹底的有效生物分開。制定好出入制度,務必規範執行, 國內大多場都是走形式,形同虛設。買賣豬、飼料、獸藥疫苗、設備設施、物品車輛嚴禁直接進入生產區,各倉庫設置消毒設施(燻蒸、紫外線、噴灑、浸泡等方式),豬場一定要設置兩道裝豬臺,建議距離1---3公里最好,並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每個消毒環節一定要做消毒效果檢測,確保消毒有效,否則一切都是空談。經歷這場豬瘟我是真怕了


海陵湖守護者


首先硬件要做到生產區和生活區嚴格徹底的有效生物分開。制定好出入制度,務必規範執行, 國內大多場都是走形式,形同虛設。買賣豬、飼料、獸藥疫苗、設備設施、物品車輛嚴禁直接進入生產區,各倉庫設置消毒設施(燻蒸、紫外線、噴灑、浸泡等方式),豬場一定要設置兩道裝豬臺,建議距離1---3公里最好,並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每個消毒環節一定要做消毒效果檢測,確保消毒有效,否則一切都是空談。經歷這場豬瘟我是真怕了


90後創業養豬


養豬業是我國的傳統養殖業,迄今為止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養殖規模全球之最,在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培育出了大量的優秀種源,是畜牧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農業總產值種佔有相當的比重,豬肉產品在人類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肉食品,並佔有很大比例,但是隨著社會化文明程度的提高,工業發展進程的加快,勞動的多元化分工越來越細,對勞動報酬的合理化程度、生產成本、自然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社會效益、投資回報率在養豬生產中的投資效益正表現要求越來越高。

近年來的時踐證明,由於養豬技術不成熟,生產規模小,生產管理水平低,藥物殘留等現象導致的豬肉產品質量安全等問題時有發生等原因,致使豬肉產品質量安全得不到保證,缺乏市場競爭力,市場佔有份額小,產品價格不穩定,養豬生產經濟濟效益持續下滑,甚至出現大面積出現虧本。嚴重的挫敗了農村養豬積極性,農村小型養豬戶數量逐年減少,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養豬生產規模發展受到限制,養殖數量和規模急劇下滑,大量的勞動力從養豬業中轉化出來,資產閒置增多,資源浪費加劇.資金流出,養豬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和挑戰.

本文本著為了推進養豬業的健康發展,根據多年來在養豬生產技術指導工作中的心得體會,並結合對當前養豬業生產現狀,作出經驗總結,謹以此和廣大養豬戶共同分享:目的在於交流經驗,共謀發展,共同推動養豬健康發展.

一、養豬基礎

1.養豬首先要選種

養豬要選良種豬。良種豬就是雜交一代豬,即用優秀的良種公豬和優良的種用母豬雜交配種獲得的雜交一代仔豬(如:“長白”種公豬或“大約克夏”種公豬與“本地”母豬或“蘇-太”豬母豬進行雜交所產生的仔豬),它具有采食麵廣、生長速度快、產瘦肉多,抗病力強等諸多優點。目前我地已大量推廣“DLY”三元雜交優質肉豬生產.也就是用“長白”公豬與“約克夏”母豬雜交後將其優秀的母豬留做種用再與終端父“本杜洛克”公豬雜交所產的仔豬做商品肉豬育肥.

2、科學合理的使用配合飼料。25公斤以下的仔豬以喂優質、全價、營養全面,適口性好、易消化的全價乳豬料為好,25公斤以上的生長育肥豬,據不同的生長階段對營養的需要,制定合理的配方,配製多種原料的全價飼料,原則是做到原料易得,配方合理、營養全面,生物安全有保障,利用率高不浪費。

3、精、青飼料要搭配合理,精、青飼料相結合。其比例一般為1;1.5-2;25公斤以下的豬:按照1;1;25公斤以上的豬:按照1:1.5;經產母豬1;2以上,精、青飼料合理搭配,營養全面,充分利用青飼料粗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含量多,成本底的優點,嚴格做到配方嚴謹,選料科學,不隨意變換配方中要求的原材料,養豬儘量避免喂單一喂飼料造成營養不全,成本增高,豬隻生長緩慢等現象發生.。

4、科學的育肥方式,首選“一根筍”直線育肥法。即對斷奶後的仔豬到出欄止,根據各階段生長的營養需要配置想應的全價配方飼料從而達到快速生長的水平這種育肥的方法叫直線育肥法,採用這種方法的優點可以縮短育肥期,提高出欄率, 降低養殖成本,改變傳統養豬法的飼養週期長、瘦肉率低、養殖成本高的局面,從而使勞動力報酬、資源利用率、經濟效益得到提高。

5、科學的飼餵方法。推行每天兩次定時定量餵豬法,要喂幹稠料。嚴格按照飼餵時間投料,一般上午8點左右喂第1次,下午5點左右喂第2次,在冬天或者哺乳母豬,中午12點左右加喂一次青料,適當添加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添加劑,還可以節約飼料,降低養殖成本。

6、適時調整密度。冬天一般0.8平方米豬舍可養1頭豬,夏天1.0-1.2平方米豬舍可養1頭豬,這樣不僅充分利用了豬舍,而且豬多、搶食,增重快,縮短養殖週期,減少養殖費用。

7、堅持自繁自養,特別是規模養豬場。首先確定養殖規模,編制生產計劃,有計劃的培育建立優良種用母豬群,選留雜交一代仔母豬,為生產優質的三元雜交商品肉豬奠定基礎,通過努力,才能確保養豬業的經濟效益得到提高和後續發展。

8、科學合理的進行豬舍選址和建設,選址:一般應選在地下水位不低於3.0米以下,背風向陽坐南向北,遠離學校、公路、公共場合。養殖隔離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區3000米以外.在場內春季可在豬舍周圍栽種瓜藤之類,到了夏秋,可以遮陽降溫。冬季豬舍要安裝塑料暖棚,保持豬生長所需溫度,促進發育生長。設計:冬暖夏涼具有自動調節功能。通風透氣,潔淨明朗。

9、堅持走疫病綜合防控之路。嚴格遵守“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防疫方針,按照免疫程序,定期進行疫病預防免疫注射。勤於觀察,有病早治,無病先防;養殖場廢渣(料)定期清除,集中處理;豬舍衛生要天天打掃清理;定期對場內外進行消毒;定期給豬隻驅除體內外寄生蟲,努力提高生長速度和減少死亡。

10、規模養殖場應該建立完整的養殖檔案,其中包括生產記錄,購進藥品、飼料、育肥豬出場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記錄、防疫即消毒記錄以及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要求的其他記錄;檔案記錄要詳盡真實。要有可查閱性.

二、飼養管理

養豬是一個系統工程,從豬舍選址建設、選種選育、飼料生產與加工、飼養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都有系統的科學理論和完整的生產技術體系。要把豬養好,養出效益來,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掌握科學養豬技術,並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下面就主要講述飼養育肥豬的技術要點,以幫助養豬戶養好豬,具體說來就是做到“四良”,即“良種、良料、良舍、良管”。

1.採用科學的飼餵方法,能夠合理地利用飼料,提高飼料轉化率,使豬多長肉,快出欄。因此,養豬飼餵應抓好以下四點。

(1)合理運用生喂、熟喂。根據飼料種類的特性和豬的生產用途及生長階段合理使用生喂或熟喂。以減少飼料營養損失,提高利用率,預防中毒和消化道疾病發生為原則。豆科籽實、菜籽餅、棉籽餅、馬鈴薯和紅苕等精料和含有毒物質的多汁飼料,泔水含各種不明物質等應熟喂。玉米、小麥、高粱及各種青綠飼料均應生喂。

(2)稠喂、稀喂。一般要求採用生、溼拌料飼餵。經加工後的全價飼料以適量的清潔飲水,製成捏得攏、散得開為宜的乾溼拌料進行飼餵。在喂後要供足飲水。這樣可以避免因飼料中含水多,胃排空快,腸胃刺激小,消化液分泌減少,而降低飼料的消化和吸收。

(3)少餐與多餐。根據豬的生產用途,生長階段、年齡、季節和飼料性質來決定餐數。7日齡仔豬誘食期間不限餐數;20日齡起至斷奶,每天可喂6次以上;斷乳仔豬每天4—5次;帶仔母豬和妊娠後期的母豬每天4次;架子豬、育成肉豬、後備公豬每天3次。炎夏晝長夜短,在白天可酌情加喂1-2次;冬季晝短夜長則早晨第一頓要喂得早,晚上一次喂得遲,夜間加餐一次。

(4)制定合理的飼餵制度

飼餵要“四定”。即定質、定量、定時和定溫。根據不同日齡和用途的豬,按照飼養標準配製相應的日糧,要求原料易得、營養全面平衡。

定時 有利於豬產生條件反射和培養良好習慣,有規律地分泌消化液,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定量 按豬的營養情況和食慾情況,確定豬的日投飼料量,一般以飼餵後槽內不剩食,豬不舔槽為宜。

恆溫:春、夏、秋季一般以常溫飼餵,冬季應酌情飲用熱水和給飼料加溫。溫度一般控制在不低於28C°左右

定質 :一般要求不要輕易更改飼料配方,和降低營養標準.

養豬不但是畜牧業的重點支柱產業,而且在農業經濟中佔有重要的比重。豬肉產品是其他動物產品不可替代的肉食品,其養殖場的糞尿和養殖廢渣是糧食作物、蔬菜和水果種植所需要的有機自然肥,還可以用於生產再生能源--沼氣,很多工業原料也來源於養豬生產,因此,養豬就顯得更加重要。

2.創造良好的養豬條件

(1)選擇優良品種:我國地域遼闊,地理、氣候條件差異很大,豬的地方品種繁多,多達數十個。從肉質劃分,有脂肪型、瘦肉型,肉脂兼用型豬。

脂肪型:一般是指國內的地方品種,瘦肉佔胴體35—45%,如全華豬、內江豬、兩廣小花豬;

瘦肉型: 是指從國外引進的優良品種,瘦肉佔胴體60—65%,如長白豬、大白豬、杜洛豬;

肉脂兼用型:指用進口的良種豬作父本,地方良種母豬作母本雜交產下的後代,即雜交豬。這種豬抗病力強、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瘦肉多。我們在具體選苗時,要挑選個大、腳高,體格勻稱,用手觸摸耳根無發熱,身上無紅點,無拉稀,採食正常的健康豬。

(2)安全優質的飼料:要養好豬,首先搞清豬的營養需要及其營養物質的功能,同時還要學會識別假、冒、偽劣和農業部命令禁止的違禁藥品添加的飼料,充分準備新鮮、營養全面的優質飼料。

(3)優良圈舍環境:豬舍的建設,要選在相對地高一些,以便於排水排便。同時要考慮透光透氣,防暑避寒。豬欄的大小按1頭豬佔地1.2平方米計算,食槽長度按每頭40釐米設計。地面要求:排便和飲水處較低,其他地方較高,保持一定斜度。這樣便於打掃衛生和清洗消毒。

(4 )良好的飼養管理制度:建好欄、選好種,準備好優質飼料後,就要建立良好的飼養管理制度:一是三處定位管理,即調教豬吃在一處,睡在一處,拉在一處;二是勤打掃衛生;三是準確供料;四是注意觀察豬隻行為及精神狀態;五是定期做好防疫、驅蟲和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抗體檢測。

3、改進飼餵技術和方法

要使育肥豬健康、快速生長,除了要做到以上“四良”外,在餵養方法上還要進行“四改”,即“熟”改“生”喂,“稀”改“乾溼”喂,改“單一”飼料為“混合”飼料喂,改“吊架子”育肥為“一根筍”快速直線育肥。

(1)“熟”改“生”喂:傳統的飼料方法是把飼料煮熟餵豬,飼料在煮熟的過程中,其高溫會破壞一部分營養成份,特別是維生素大部分被損失掉了。如煮食不當,還可能引起亞硝酸鹽中毒,導致豬隻死亡。飼料生喂,既保證營養成分不被破壞,又能節省人力和燃料,還可防止亞硝酸鹽中毒;馬鈴薯、芋頭、南瓜、木薯含澱粉高的飼料應煮熟飼餵有利消化,其他飼料均可生喂。

( 2 )稀飼料改為乾溼拌料飼餵:養豬有幹喂、稀飼料飼餵和乾溼拌料飼餵法。乾溼拌料飼餵可以充分利用很多唾液和胃液補充浸溼飼料,乾粉飼料飼餵容易引起呼吸道堵塞,誘發咽喉炎和支氣管炎使豬嗆鼻;稀飼料飼餵的缺點,一是水太多,稀釋胃液不利於消化;二是增加機體負擔,排洩快,排洩量大,影響飼料消化吸收;三是營養不夠,不能準確掌握喂量,看起豬吃得很飽,但長勢卻很差。乾溼喂法,濃度一般像粥一樣,喂料後胃液能很好起到分解作用,促進飼料的消化、吸收,使豬生長快,報酬高。

(3)改單一飼餵料為配合飼料:單一飼料飼餵法的缺點:營養不全面,飼料利用低。改為配合飼料飼餵,就是把多種飼料科學合理搭配,按配方規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經過加工調製後直接飼餵。原則是在充分利用己有飼料的基礎上,補充一些其他飼料,營養全面,飼料的報酬高,生長速度快,產出出效益高。

(4)、改“吊架子”育肥為“一根筍”快速直線育肥。

“吊架子”育肥:即用傳統的餵養方法,是生長前期,控制飼料和生長速度,在生長後期集中飼料快速催長,優點少,缺點多,浪費豬舍、人力、“一根筍”快速直線育肥。根據各階段生長的營養需要配置想應的全價配方飼料從而達到快速生長的水平;

歸納起來,品種是前提,飼料是基礎,管理是關鍵,防病是保障,嚴格堅持科學的飼養管理,就會出成績出效益。

4、 供適宜的環境條件

(1)適宜的溫度和溼度

不同生長階段的豬,對溫度要求不一樣,體重11-45kg為21℃,體重45-90kg,室內溫18℃最適宜,而體重135-160kg的豬,室內溫16℃最適宜。當溫度過高時,可採用搭涼棚、淋浴、多喂涼水和青綠多汁飼料等措施,提高豬的日增重。當溫度過低時,應採取保溫措施提高溫度。如推廣應用塑料暖棚豬舍和欄內厚墊草的方法。

(2)光照和通風條件

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適宜。種用豬對光照的要求比較敏感,在冬季和日照短的季節,室內要補充光源,育肥豬對光照敏感係數不高,育肥豬舍一年四季都必須通風,但要做到的是,要處理好通風與保暖的矛盾,儘量避免只注意保暖而忽視通風,造成豬舍空氣衛生狀況不良的現象發生,他會使豬的增重降低和飼料消耗增加。

(3)適宜的空氣質量,注意豬場綠化,及時清除和妥善處理糞尿、汙物等,使豬舍通風良好和做好豬舍清洗和消毒工作。

5、肉豬飼養管理技術

(1)合理安排去勢、防疫和驅蟲;去勢,一般多在仔豬35日齡左右、體重5—7kg時進行,優點是體重小,手術較易施行,傷口恢復快。也有提倡在仔豬出生後7日左右去勢,以利手術恢復。

防疫 ,主要預防肉豬的口蹄疫,豬高致病性藍耳病,豬瘟、豬丹毒、豬肺疫等傳染病。目前普遍採用3-55-70日齡免疫程序,具體做法:仔豬出生後30日左右去勢時,同時接種豬瘟、豬口蹄疫疫苗;55日齡重複接種“三聯”苗,(即豬瘟疫苗、豬丹毒、豬肺疫),根據當地疫情形勢適當選擇注射仔豬副傷寒菌苗,即其他疫苗;70日依據口蹄疫抗體效價補充注射口蹄疫苗。

驅蟲:生豬的寄生蟲分體內寄生蟲和體外寄生蟲,體內最常見的危害大主要有蛔蟲、薑片蟲、體外最常見和危害大的是疥蟎和蝨子等。驅蟲程序:60日齡時進行第一次驅蟲,120日齡左右第二次驅蟲。依據寄生蟲的種類合理選擇用藥,原則是高效、低毒無殘留,常見的驅蟲藥有伊維菌素,阿維菌素及中藥複方製劑等。

(2)過好仔豬斷奶關

根據豬的生物學特性,仔豬在斷奶後的第一個月內,生長髮育上正處於骨骼、肌肉生長髮育旺盛時期,胃和大腸的消化機能還不完善。由於斷奶仔豬生活環境發生突然改變,所以應從營養和管理方面加強飼養管理,以防止掉乳膘,或形成僵豬。主要措施:一是日糧營養水平應接近母乳的營養標準,但要注意飼料變換不能頻繁過渡。二是進行合理的分群。三是進行採食、排洩、臥睡“三角定位”調教,使其建立條件反射,保持豬圈清潔、乾燥,有利於豬生長。四是每日上、下午進行一次豬群健康狀況檢查,主要觀察豬的採食、行為動態和糞尿是否正常,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

(3)合理的豬群體規模即飼養密度

在每頭豬佔地面積相同的情況下,肥育期以10-16頭為宜,最多不超過20頭。飼養密度大小因肉豬的體重和豬舍地面結構而不同,隨著豬的個體體重增大,每欄飼養豬頭數相應減少。

(4)合理調製飼料飼餵肉豬的配(混)合飼料,一般宜生喂,如大麥、玉米、米糠等,生喂營養價值高。豬的配(混)合料調製成的物理狀態,影響豬的肥育效果。顆粒料餵豬,效果很好。喂乾粉料,日增重比喂稀料好。飼餵溼拌料,日增重一般均優於乾粉料。濃粥狀飼料的肥育效果優於稀料。(濃粥狀料料水比1:4、稀料 料水比1:8)在肉豬的飼養實踐中,飼餵哪一種物理形態的飼料,要根據飼料種類、設備及飼餵方法而定。若搭配青飼料飼餵,應洗淨後生喂,以青料與配(混)和料分開飼餵效果好。

(5)適宜的飼餵次數我國飼養肉豬普遍日喂3次,現有不少的豬場和農戶已實行日喂2次,這是比較適宜的。每日喂2次的時間安排在清晨和傍晚。

(6)飼餵方式和喂量肉豬的飼餵方式,一般分為自由採食和限量飼餵2種。如果既追求日增重高,又要求胴體瘦肉多,可採用前期自由採食與後期限制(能量)飼餵相結合的飼餵方法。並供給充足而清潔的飲水。

(7)採用“一條龍”肥育方法 “一條龍”肥育方法又叫一貫肥育法或直線肥育法。此法通常將肉豬整個肥育期按體重分為三個階段,前期20-35kg,中期35-60kg,後期60-90kg或以上。根據不同階段生長髮育對營養物質需要的特點,採用不同營養水平和飼餵技術。此育肥方法,豬的日增重快,肥育期短,出欄率高和經濟效益好。

6、發酵舍飼養管理

發酵舍養豬飼養管理,與傳統養豬模式沒特殊的地方。

(1)與傳統養豬一樣,首先要打好疫苗,控制疾病的發生;

(2)進入發酵舍前必須做好驅蟲工作;

(3)進入發酵舍豬大小必須較為均衡,健康;

(4)保持適當的密度:養豬的頭數過多,發酵床的發酵效果就會降低。一般7-30kg的豬0.8-1.2平方米/頭,30-100kg的豬1.2 -1.5 平方米/頭 ;

(5)使用發酵床菌種之二厭氧發酵的生物飼料;

(6)注意通風管理,帶走發酵舍中的水份,天氣悶熱時,開啟風機強制通風,以達到防暑降溫目的;

(7)日常檢查豬群生長情況,把豬太小的豬挑出來,單獨飼養。

發酵床墊料養護的注意事項

(1)通風:室內應保證良好通風。

(2)通透性管理:應將墊料經常翻動,翻動深度25cm左右,通常可以結合疏糞或補水將墊料翻勻。

(3)墊料補充:通常墊料減少量達到10%後就要及時補充,補充的新料要與發酵床上的表層墊料混合均勻,並調節好水分。

(4)溼度控制:墊料合適的水分含量通常為45~60%,應經常檢查,如水分過多應打開通風口,利用空氣調節溫度。床面不能太乾燥,常規補水方式可以採用加溼噴霧補水,也可結合補菌時補水。

(5)喂料:為利於豬拱翻地面,豬的飼料喂量應控制在正常量的80-90%。可定時定量,亦可自由採食。

(6)溫度控制:夏季翻撬頻次降低(7-15天一次),冬季頻次增加(5-7天一次)。夏季如室溫過高,可採取強制通風、水簾降溫、噴霧降溫等措施。

(7)發酵條件:發酵條件(發酵床專用菌、通透性、營養物、溼度、酸鹼度等)最優處者先發酵而且快發酵,發酵條件劣者後發酵而且慢發酵。

(8)消毒:利用發酵床養豬,豬隻本身很少得病,連感冒的機會都很少。但當遇到局部、地區性、或全國性的大的疫病流行,或整個豬場需全面消毒處理時,則仍可進行正常消毒,正常消毒幾乎不影響發酵床的工作。消毒液只是對錶層部分的功能微生物有點影響,不會對整個發酵床數以億萬計的功能微生物造成什麼威脅。

(9)防疫:應用發酵床養豬技術,正常的免疫程序不可減少,特別是規模化養豬場尤為重要,但抗生素等藥品的用量可逐步減少,減少量一般可達到50%以上,規模化豬場全部採用該項技術,正常運行半年以後,藥品使用量還會銳減。加強環境保護,切實做好養殖場廢渣的無害化處理. 減少疫病的滋生。

(10)做好資源優化利用,廢棄物轉化再生利用,節約養殖成本,嚴肅認真對待可持續發展這一課題.

7“倒喂法”養豬的具體做法是:

從小豬到中豬階段,即50~60公斤以前,以高能量高蛋白的精料為主,配合必需的飼料添加劑,只喂少量青綠飼料,不喂任何粗飼料。待豬長到50~60公斤後至出欄,再適當降低精料中能量和蛋白質水平,減少精料的投入量,增加青、粗飼料的投入,其比例為:精飼料62%、青飼料26%、粗飼料12%。

三、豬群的免疫程序

育成育肥 9周齡至售 驅蟲一次,視情況驅體外寄生蟲。發現病豬及時治療 引進豬 ,無論來我場豬是否注過豬瘟、丹毒、肺疫,經過半個月 觀察後,如無病,一律注射上述三種疫苗,然後據日 補註上述各種疫苗,同時做好驅蟲工作。

四、怎樣更好地降低養豬的成本?

在目前的養豬業的生產形勢下為了提高養豬業的生產效益,只有從降低養豬的成本著手,怎樣降低養豬業的生產成本,我想可以從下幾方面進行:

  1、選種選配,堅持選留飼養雜交一代優質肉豬。用良種公豬如杜洛克、皮特蘭、迪卡、漢普夏、長白等種公豬,配當地土種母豬所生產的仔豬成為雜交一代豬,雜交一代生活力強,生長迅速,飼養效果好 。因此,要普遍推廣公豬良種化、母豬二元化、仔豬雜交一代化的“三化”新技術。

  2、科學合理的飼餵,堅持按照生長階段,喂優質配合飼料。根據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確定飼餵量和飼餵次數,飼料必須是按照營養需要進行配合製成的全價飼料,要求營養全面,轉化利用率高,降低料肉比價低。

  3、創造適宜的生存環境,提高豬的生活福利,實行保護性飼養。夏秋季節可在豬舍外栽植葫蘆、大瓜、窩瓜、向日葵等藤蔓植物遮陽降溫,冬季推廣塑料暖棚飼養新技術,並定期搞好驅蟲和免疫注射。

  4、改變育肥方式實時出欄,改吊架子育肥為直線育肥。傳統的吊架子育肥是把豬的育肥期分為幾個階段,按各個不同階段採用精粗飼料結合進行催肥。此法飼料單一,營養不全面,不能滿足豬的生長需要,豬生長慢,飼養週期長,出欄率低。如果對斷奶後的小豬到出欄前的肥豬用直線育肥法,可有效地縮短育肥期,提高育肥率,根據豬的生理特性,一般在5-6月齡體重達到90-100公斤是時即可出欄,增加經濟效益。

  5、供給充足的清潔水。最好採用自動供水系統,如果缺水就會影響豬的食慾、消化和正常生長,從而降低對飼料的利用率。

  6、廣泛利用輔助飼料。利用青綠多汁飼料(草本類的飼草藤蔓等),糟渣類飼料(啤酒糟、醋糟),生物化飼料(經過微生物發酵處理過的雞糞、兔糞等),以及其他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等,經過處理兌在混合飼料中一起餵豬,豬愛吃,又上膘,增重快、出欄早,可降低飼養成本1%-3%。但應該注意的是,嚴禁使用餐飲業的泔水地溝油養豬

  7、自繁自養。自己飼養優良種公母豬,自己培育雜交仔豬,自己育商品豬,有利於防疫滅病,提高仔豬成活率,降低養豬成本。

  8、實時調節養殖密度,推行夏疏冬密的養殖方法一般按照夏季眉頭豬佔地面積1平方米。冬季0.8平方米的豬舍要求合理設置養殖密度,達到豬隻飼養密度合理,節省豬舍,減少固定資產投入,提高豬的採食量,降低豬的活動量,增重快,從而縮短飼養期。

  9、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產出效益。積極參加各種與養豬業有關的技術培訓,努力提高增加的科學技術水平,近幾年來養豬業的科學技術發展迅猛異常及時瞭解和掌握養豬業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是很有必要的.並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產中去,訂閱權威性專業學術雜誌以幫助自己全面系統的掌握養豬業理論知識。

10及時瞭解掌握市場信息,我們通過互聯網有線電視廣播和專業期刊雜誌等多種渠道瞭解和掌握市場信息對我們的生產發展是非常有用的。信息是我們事業發展的指路明燈,一個信息他可以是你的企業生存也可以是你的企業破產甚至毀滅,

11、疫病防控,改變過去那種有病找獸醫,為無病早預防,嚴格控制豬瘟、豬丹毒、豬肺疫、 副傷寒四大傳染病病原流入,嚴肅認真的做好病死畜禽和死因不明的畜禽的無害化處理.嚴禁攜帶外來病死動物加工而成的產品進場,嚴禁同業者在未做任何消毒處理的情況下入場參觀訪問 ,養豬場必須按規定修建標準的消毒設施,並隨時保證消毒設施的正常運轉.以減少病死率,養豬場內嚴禁飼養貓、狗等其他動物,減少疫病傳播途徑.提高成活率和出欄率。

12.豬場安全;消防設施隨時保持運轉正常.供水系統完好無損隨時保持正常使用水壓,管道暢通.建築物定期進行安全評估。經常檢查場舍周圍防洪排澇設施是否運轉正常. 供電系統運轉隨時保持暢通,對線路老化的及時更換.降低火災發生隱患. 

購買仔豬注意啥

提高防疫檢疫意識,搞好外購仔豬的飼養管理,是防止外界病原體侵入豬場,避免造成較大經濟損失的關鍵。特別是對於那些缺乏自繁自養條件,需要經常從外地購買仔豬的養豬場(戶),更應該把好外購仔豬管理流程的每一個環節。

  1、仔豬的選購。首先查驗檢疫標識,索要當地畜牧獸醫行政管理機構經過合法程序出具辦理的有效的檢疫證明,瞭解近一個月內的免疫接種情況,儘量到比較大的,防疫監督工作做得比較好的,仔豬質量比較可靠的豬場選購仔豬。千萬不要貪圖一時便宜,購買來路不明,無免疫標識或無免疫證明或者免驗證明過期無效的仔豬。選購仔豬的時候,認真觀察仔豬的健康狀況,挑選精神飽滿、眼睛明亮有神、嘴巴短圓、背胸部寬闊、四肢強健、皮毛光亮的仔豬,嚴禁購進病豬。  

2、設立隔離區。外購仔豬到場後不能直接轉入豬場生產區,而應先在隔離舍區隔離觀察15~30 天,若沒有發現疫病,方可將其轉入生產區。所以每一個規模養豬場都應在豬場內設立隔離舍區,隔離舍區要距豬場生產區300米以上。在購進仔豬到之前,必須對隔離舍及舍內用具進行嚴格消毒,消毒用藥可選用20%的新鮮生石灰乳或5%的 漂白粉溶液。  

3、要合理飼餵。外購仔豬到場後,不要急於給仔豬飼餵精飼料,可先供給其清潔的飲水和新鮮適口的青綠飼料,待其休息6~12小時再飼餵少量精飼料,以後根據仔豬的吃食情況逐漸增加,直到增至正常飼餵量。

  4、進行預防接種。根據購豬時瞭解的免疫接種情結合本地疫病流行情況以及本場具有代表性的傳染性疾病的過往發病史制定該批豬的免疫程序,購進的仔豬在隔離舍區隔離飼養的一段時間內應落實專人負責,對豬進行嚴格的健康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在一週後,未有異常情況發現,就可以開始按照預先制定的免疫程序依次給仔豬進行預防接種.

   5、驅蟲和健胃。嚴格選用藥物,一般要求高效、低毒、無殘留的驅蟲藥,在給仔豬接種疫苗7天后,健康無病的狀態下,就可以對仔豬進行驅蟲和健胃。投藥前可讓仔豬先處於半飢餓狀態下一天,到晚上給仔豬進行口服給藥驅蟲。如果採用注射給藥處於半飢哦狀態也是比較好的。驅蟲後的第3天早上用大黃蘇打片給仔豬健胃。

   6、進入生產區。經過15~30天的隔離觀察、嚴格檢疫,確實沒有發現問題,就可將仔豬轉入生產區。在進入生產區之前,要對仔豬進行嚴格的體表消毒。帶病的,體弱的,其他原因導致的不健康的豬一律不能專場進入生產區.

雜料餵豬應注意哪些問題

豬是耐粗飼的動物,大部分粗飼料都能吃,但在飼餵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酒糟含有酒精和醋酸,一般不適宜飼餵過量。因為大量飼餵,不僅易造成酒精積蓄中毒,而且由於酒精所含營養不平衡而引起便秘。一般正常用量為不超過日喂量的20-30%,並要配合一些其它飼料,以彌補營養不全的缺陷。懷孕母豬和哺乳母豬不宜喂酒糟。  

  2、夏季餵豬要防止用酸敗飼料餵豬,豬吃後輕者精神不振,不愛吃食,影響生長;重者還會中毒死亡。因此不能用酸敗的飼料餵豬。夏季要注意飼料的保管方法,如存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現喂現拌,不宜長期保存的要儘快先用,以防酸敗。  

  3、殘湯剩飯餵豬,要符合衛生標準,用殘湯剩飯餵豬在農村散養的情況下比較多見,但殘湯剩飯不宜喂幼豬和種豬;可以適當用於喂育肥豬。喂前要清除雜物,敬高溫煮沸消毒待冷卻後再飼餵,以防止中毒及胃腸炎等疾病的發生。  

  4、青菜類飼料餵豬要科學青菜類飼料,豬都比較喜歡吃,但喂時要講科學。生喂時不要過量,過量容易造成拉稀或引起胃腸道疾病。熟喂時要講究方法,如甜菜葉在煮時要注意別產生亞硝酸鹽之類物質,以防煮食後中毒。  

  5、用飼料添加物餵豬要嚴格按照使用比例添加飼餵,隨著飼料工業技術的成熟,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開發利用,一些飼料添加劑代替了部分糧食飼料。如羽毛粉、骨粉、畜禽廢棄物經高溫處理後的加工產品等、在養豬生產中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總的來說。各種精飼料原料、飼料添加劑、全價飼料、專用飼料等,在使用時一定要嚴格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來進行搭配,科學地飼餵。儘量避免事與願違,得不償失的後果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