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宜賓餐飲,不是哪個人都能碰的——陳雙的傷心考察記

陳雙已經畢業七年了,從一個飲料促銷員做到了如今某外資企業調味品川南片區區域經理。與餐飲業接觸這幾年,還是積累了不少的人脈和經驗。如今,工作已經相對穩定下來,手裡也有了一些積蓄,加上自己對餐飲行業的瞭解,陳雙打算開餐館施展自己的才華。

作為一個自貢人,陳雙首先想到的便是做鹽幫菜。“我身邊有很多做鹽幫菜的師傅現在都開了土菜館,有的還不止開一家,生意都很好。”他想跟著他們的路子自己或許就能少走一些彎路。

有了這個目標後,陳雙開始找合夥人,大家通過商議,決定先到宜賓去考察一下。“自貢競爭太大,宜賓口味和自貢差不多,正好有合夥人在宜賓,以後也好交給他打理。最主要還是宜賓做土菜、鹽幫菜的少,肯定有需求,自己找個自貢師傅,肯定吃香。”一行人合計好後,抱著“拯救宜賓餐飲”的心態,摩拳擦掌趕到了宜賓。

到了宜賓,陳雙找到一家宜賓朋友極力推薦的自貢菜中餐館。“嚐了幾個特色菜,和自貢的味道相比,味道是要差一點。”這更讓陳雙對自己的計劃充滿了信心。

此後幾天,陳雙在朋友的帶領下在中心城區轉了轉,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商鋪。逛了幾圈下來,陳雙總結了一下:“臨港還是個新區,尤其是飛雲路以東,有很多在建或者還沒入住的小區,未來很有潛力,鋪面也多,岷江新區和臨港差不多。而東區和西區比較成熟,商業氛圍比較濃厚,不過鋪面比較少。城北新區餐飲比較少,可能與消費觀念有關。”

在考察過程中,陳雙發現宜賓中餐館很多,但是兩極分化比較嚴重。“中餐館主要是低端消費居多,其次是大型餐廳和酒樓,中等消費的偏少,我的定位正是中等消費這一塊,針對的目標人群主要是70、80、90後這一代,而且我對菜品以及味道也有信心。”

看到川西壩子在宜賓開了這麼多年生意依舊火爆,陳雙更是如沐春風。“川西壩子在自貢根本做不走,自貢味道比他好,裝修比他精緻,價格還差不多的館子多了去了。”、

不過陳雙也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宜賓和自貢離得這麼近,按理說飲食習慣都差不多,為什麼宜賓有這麼多火鍋店,難道宜賓人很喜歡吃火鍋?

帶著心中的疑問,陳雙找到一位某單位負責接待的朋友張浩(化名)。張浩告訴陳雙,一般朋友家庭聚餐,大部分都會選擇吃火鍋。“大部分都是加盟店,這些火鍋有什麼特色嗎?”

“特色倒也沒什麼特色,你看到品牌很多,其實吃來吃去味道都差不多,大家主要是喜歡吃火鍋的氛圍,所以聚會首選就是火鍋,中餐的話來宜賓還不一定做得走。”張浩表示,宜賓火鍋店多,所以導致現在火鍋消費已經趨於一種體驗式消費,“就是去感受一下,很多店吃過一次就不會再去吃第二次了,所以經常會看到火鍋店開一段時間就換牌子,有的商鋪一年換兩三次招牌都是常有的事。”

隨後他又打電話給自己一個做自貢菜的朋友。這個朋友在自貢開了三家中餐館,瀘州、內江也有分店,唯獨沒有選擇宜賓。在聽說要在宜賓開店,朋友再三叮囑他一定要考慮清楚,宜賓餐飲不好做。“一方面宜賓飲食市場難以捉摸,火鍋店就佔了一半,另一方面經營成本高,租金、轉讓費、人工工資都高,一定要慎重。”

聽了張浩和朋友的話,陳雙的心又涼了半截。難道宜賓真的不適合搞餐飲?

吃了幾天的宜賓館子,陳雙他們認為鹽幫菜在宜賓還是有市場。“別的不說,我們那邊的餐廳光裝修就甩開了宜賓至少70%的中餐館,自貢餐館很注重用餐環境,大家都會在裝修上花心思,很多裝修很高大上的餐廳人均消費也就三四十元,宜賓大部分餐館都不注重這一塊。”

重燃希望之後,陳雙在幾個區域選定了自己比較心儀的鋪面,開始聯繫房東詢問租金,這一問就讓陳雙感到了壓力。“租金太貴了,隨便一個門面租金都是每月120元/平米以上,像臨港那邊有個小區底商,還沒入住,周邊還是荒地都要150元/平米/月,簡直是搶人。”

在選定的幾個鋪面當中,位置最好的就在南岸鼎業興城。電話撥過去,“黃金地段,140元/平米/月,押一付三,轉讓費18萬元,可以先免兩個月租金。”陳雙嚇得合不攏嘴。

黃金地段要不起,陳雙又聯繫了一個山水原著的房東。“面積160平米,租金120元/平米/月,可以免一個月租金,謝絕還價。”

幾個人算了一下成本,又問了一些做餐飲的朋友,感覺壓力山大。細細一想,很多事也能想通了。“川南四市,公司只有宜賓沒有安排專門的渠道經理,因為宜賓餐飲環境確實不太好,所以朋友也不願意在宜賓開店。”

在宜賓這段時間,給陳雙感觸最深的就是宜賓餐飲業落後,餐飲環境不好。“看來回去得好好合計合計了。”在離開宜賓之前,陳雙在成都經營自貢土菜的朋友打來了電話;“聽說你在宜賓開館子?算了,還不如到成都來,雖說經營成本要高點,但是機會更多。”

陳雙沒想到,自己躊躇滿志地來,心灰意冷地走了。(《新三江週刊》頭條報道組 王文奇 銀於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