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蓬萊閣”不是園林,也不是寺廟,而是軍事設施、城堡防禦工事

“蓬萊閣”不是園林,也不是寺廟,而是軍事設施、城堡防禦工事

蓬萊最有名的建築自然就是海邊制高點丹崖山上面的蓬萊閣了,它連同東面的蓬萊水城和西面的田橫山一起組成了著名的“蓬萊閣風景區”,是山東省半島地區有名的風景名勝啊。每年的旅遊旺季,這個地方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旅行者。我也有幸在一年暑假去了一次蓬萊閣,這個裡面的圖片,都是那個時候拍攝的。

旅行者喜歡蓬萊閣,首先自然是愛好這個地方美麗的自然風景了,特別是希望能在海上看到著名的“海市蜃樓”景觀了。其次,也是被這個地方濃厚的人文“文化”氛圍吸引來的,因為“蓬萊”先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山的名字—然後才用來命名“蓬萊閣”,接下來,又有“八仙過海”的傳說和這個地方緊密聯繫在一塊兒,這個風景區裡面的確有很多以“神仙”命名的建築。然而,我卻注意到了蓬萊水城和外海相通還有丹崖山上面那些建築為什麼要包上一層“城牆”和“垛口”,最高處的那個塔形建築似乎很適合向遠處瞭望才是——於是,我認為這蓬萊閣加蓬萊水城先是防禦工事和軍事建築,然後才是供人遊玩和消遣的。

“蓬萊閣”不是園林,也不是寺廟,而是軍事設施、城堡防禦工事

“蓬萊閣”不是園林,也不是寺廟,而是軍事設施、城堡防禦工事

“蓬萊閣”不是園林,也不是寺廟,而是軍事設施、城堡防禦工事

蓬萊閣和蓬萊水城始建於北宋時期,那個蓬萊水城原名“刀魚寨”——地位比丹崖山上那個蓬萊閣更重要一些。北宋時期,因為宋朝一向“重文輕武”,經濟雖然比較繁榮了,但是軍事卻一直非常羸弱。陸地上不說了,這個時候在海上與宋朝為敵的遼國佔據了渤海海峽對面的遼東半島,於是山東半島北面的“海防壓力”一下子就增大了。

“蓬萊閣”不是園林,也不是寺廟,而是軍事設施、城堡防禦工事

於是,在這一時代大背景下,北宋加強了山東半島背面的海上防禦工程,那個登州港原來主要是個商業港口,這個時候逐漸就不許商船使用了。北宋朝廷在半島的另一面密州板橋鎮設立了一個新的港口,供商船使用。傳統的登州港,逐漸就不許商船停泊了,逐漸就軍事化了。不光是登州港,渤海海峽裡的廟島群島也設立了哨所“沙門寨”,同時還是發配罪犯的牢城營——令人毛骨悚然的“沙門島”,在另一篇文章裡這個已經講過了,在這裡就不贅述了。丹崖山上的那個蓬萊閣還沒造出來時,宋朝水師先在丹崖山東邊的海灣裡面建築了一座軍港——“刀魚寨”。這個“刀魚”是指北宋時期的一種水軍戰艦的別稱,這種船看來航行很快啊,就像“刀魚”一樣。而丹崖山上的那些建築,第一個作用還是作為防禦要塞使用的——蓬萊閣那個高高的塔樓,首先還是作為瞭望塔使用的吧,然後才是文人墨客在這裡遊山玩水,寫詩作賦的地方。

“蓬萊閣”不是園林,也不是寺廟,而是軍事設施、城堡防禦工事

“蓬萊閣”不是園林,也不是寺廟,而是軍事設施、城堡防禦工事

“蓬萊閣”不是園林,也不是寺廟,而是軍事設施、城堡防禦工事

到了明朝的時候,先是沿海地區倭寇十分猖獗,然後明朝萬曆年間又有援助朝鮮的抗倭戰爭,明朝末年遼東地區又有後金政權控制了遼東半島。於是,海防再次吃緊,登州地區和水師基地的要塞建築更加完善也更加結實和堅固了。那個刀魚寨基礎上再加以修築,就成了蓬萊水城。那個水城周長約2000米,城內面積27萬平方米,呈不規則的長方形。更重要的是,水城引海水灌入,水城內港池的水位和外海水位是一樣的,所以戰船不必等待漲潮,隨時可以出擊。那個丹崖山上面的那些建築,也是這個時期擴建和加固的吧,包括蓬萊閣外圍的那些城牆和垛口等。此外,還值得一提的是,那個時期已經是冷熱兵器並用的時代了。這個水城要塞中,還部署了新式武器——大炮,包括佛郎機、紅衣大炮等。

“蓬萊閣”不是園林,也不是寺廟,而是軍事設施、城堡防禦工事

“蓬萊閣”不是園林,也不是寺廟,而是軍事設施、城堡防禦工事

登州在明朝時期,一直就是海防要地,著名的英雄將領——戚繼光就是登州出來的。如今的蓬萊閣,已經是作為一個神話加文化的風景區來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了。但是,蓬萊閣景區中還陳列著古代火炮的複製品,景區裡面的博物館裡還有古代兵器的展示。依稀還是能看出它原本是海防要塞、軍事基地的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