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隋唐時進入中國的粟特人跟波斯人是什麼關係?

羊羔愛啃蘋果


粟特人與波斯人的歷史關係是很密切的,粟特人在進入中國以前,原本生活在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澤拉夫善河流域的綠洲中,這一區域通稱“索格底亞那”(Sogdiana),粟特之名,即從此來。不過這一地區,現在已經分屬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

粟特人在語言上屬於伊朗語族的東語支,與波斯語(屬西語支)在語言學上具有共同的起源。在人種類型上屬於高加索人種(歐羅巴人種)的分支——伊朗-阿富汗人種,粟特人雖然沒有建立過統一的政權,但在民族結構上卻比較統一。

但波斯人卻不一樣,波斯人實際不是一個民族既念,而是一個泛稱,是對說波斯語的西亞、中亞一帶的各種人群的總稱,其共同點是說波斯語,以及相信自己是古代雅利安人的後裔,但是其內部的族群關係和族群認同卻是很複雜的。

波斯人相信,雅利安人在公元前約2000年左右從南俄草原和中亞一帶遷徙到伊朗地區,此後便在伊朗高原發展壯大起來。當然,西方歷史直到公元前9世紀才出現了對波斯人的記載,在亞述人的文獻裡,他們被稱為“帕爾蘇”(Parsu),這就是波斯名稱的來歷。

粟特人是商業民族,在古代以經商,特別是在絲綢之路上做中西貿易著名,很會賺錢,但不是太會打仗,基本上從古代開始就一直處於軍事力量強大的波斯人的統治之下。

波斯人在古代則是很能打仗的,他們通過軍事征服,不斷對外擴張,像雪球一樣越做越大,所以這也造成前述的波斯人內部的民族成分並不單一。公元前559年居魯士二世統一古波斯部落,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這就是伊朗歷史上最著名的“波斯帝國”。然後波斯人開始向西和東兩個方向發展,最後成為跨越亞、非的大帝國(那時的中國還在春秋諸國林立的時代,實力遠不能和波斯相比)。波斯帝國很早就征服了粟特人,約在公元前540年左右,波斯帝國征服了西亞和中亞的大部分地方,包括粟特地區在內的河中地區也都處於了波斯帝國的統治之下。

波斯帝國在公元前330年左右被亞歷山大大帝所滅,希臘人無法在西亞和中亞建立穩定的統治,此後粟特人各自為政,在河中地區建立了許多城邦小國。


只愛潘多拉


粟特人最初的起源與波斯人分屬於同一撥伊朗語系。但在波斯人隨著親戚米底人一樣西遷後,他們開始分道揚鑣。從內部劃分來看,波斯人無疑屬於西伊朗集團,而留在東方的粟特人則是東伊朗的一部分。古典時代,他們的聚集區主要分佈在河中一帶,被稱為索格狄亞那。

當然,由於河中和整個中亞的破碎地形分佈,粟特人始終沒有形成很強勢的大規模集團。他們在各自的綠洲農業區、商道堡壘或水源草場上,建立自己的城邦。本著共同的文化習俗與商業運營模式,形成了自己的獨立個體。


也因為這些屬性,他們在波斯強大的時候,就容易成為後者的附庸。歷史上伊朗高原的大部分王朝,都不會放過控制他們的機會。因為這樣就可以控制很多貿易通道,從中收稅。

粟特人則把自己的商業才能,發揮到了極致。從歐洲的拜占庭到南方的印度,再到東方的蒙古高原地區和中原,都活躍著粟特人的身影。在這些地方的政治格局發生大變化之前,粟特人可謂是如魚得水。


尤其對東亞的中原而言,粟特人在很長時間內都承擔了將外部技術與物資輸入內地,將內地原材料輸出西域的重要職責。粟特人還曾經為北朝和隋唐的朝廷負責馬政、外交、武器貿易,甚至直接稱為僱傭軍首領。

對於波斯人而言,粟特人和他們的關係在中世紀早期結束後,就進入了對立。這主要是波斯內部的集權化王朝制度興起,嘗試越來越多的干涉粟特人在內部的事物。習慣了自由城市制度的粟特人,當然非常反感這樣的變化。這就讓他們後來更多的和來自草原地區的勢力聯合,包括著名的白匈奴與突厥人。中亞的突厥化,最早開始的地方,就有粟特人的聚集地。


這也在後來造成了波斯與粟特人的徹底分道揚鑣。以至於再往後的旅行者和觀察家發現,兩撥人已經開始有了明顯的差異。當中亞最終徹底的突厥化後,粟特人作為一個種群也從歷史上消失。他們的突厥化後的,自然與波斯人看上去更為不同了。


米南德王問道


隋唐時進入中國的粟特人跟波斯人是什麼關係?應該說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只有一些文化和語言方面的聯繫,不過粟特人和波斯人在遠古還是有些關係的。


同為古印歐人的後裔

粟特人是在大約公元前1000年左右遷居到中亞地區的古印歐人的一支,而波斯人的祖先雅利安人在南遷到今天的伊朗和印度地區之前,也曾經在中亞地區地區長期生活過,所以可以說當時粟特人的祖先和雅利安人是中亞地區兩支親緣關係非常近的古印歐人。

粟特人的祖居地

因此粟特人的語言和波斯人比較接近,都屬於印歐語系 - 印度-伊朗語族 - 伊朗語支。所不同的是粟特語屬於東伊朗語支,而波斯語則屬於西伊朗語支。這個意思就是說粟特語可能發源於古波斯語,但在很早的時期就已經和波斯語分道揚鑣了。在中國的隋唐時期,粟特語和波斯語基本上已經是兩種互相聽不懂的語言了。

另外在歷史上,粟特地區也曾經被波斯帝國短暫佔領過。在公元前546年到539年,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居魯士大帝曾經發起過對中亞地區的征服行動,征服了粟特地區。後來大流士一世甚至還將大量粟特人編入自己的軍隊之中。在公元前480年左右,一支為波斯帝國作戰的粟特軍隊甚至還曾經攻入過希臘。不過粟特地區不久之後就發生叛亂,脫離了波斯帝國的統治。

古波斯壁畫上的粟特人

而在阿契美尼德帝國時代,拜火教在中亞地區誕生,並在不久之後成為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國教。因此,在當時受到阿契美尼德王朝統治的地區,拜火教也得到廣泛傳播,中亞地區很多民族都成了拜火教的信徒,其中也包括粟特人。所以這就促成了粟特人和波斯人的另一個共同點,即在隋唐時期,他們都是拜火教信徒。

在中原的粟特人和波斯人

雖然有這些共同點,但粟特人和波斯人畢竟早早地就已經分成了兩個民族,在後來粟特從波斯帝國獨立之後,雙方也擁有了不同的歷史,因此即使在中原的古籍裡,這兩個民族也從來沒有被搞混過。

粟特人因為長期身處中亞,因此從很早開始就成了絲綢之路上連接中國和西方貿易的商業民族,而且在漢朝時就和中原發生了聯繫。比如《漢書》裡記載的康居很可能就是粟特人建立的王國。而在兩漢時期,就開始有少量粟特人移居中原,在中原地區就開始形成了粟特人的小型聚居地。比如在公元227年(曹魏太和元年),金城(今天甘肅蘭州)附近就發生過胡人叛亂,而曹魏軍隊去鎮壓時,出城歸降的有人裡就有康居胡,很可能就是粟特人。

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漢式粟特錢

之後幾百年粟特人也源源不斷地遷居中原,到隋唐時期在河西走廊就形成了比較成規模的聚居地,隋唐政府還允許其自行管理內部事務,並封其長官為“薩保”。在此期間粟特人被突厥征服,但也不斷有一些人在中原王朝做官,其中多以武將為主。而在唐朝初年粟特人跟隨突厥大批歸降唐朝,因為其善戰,而且其族人多數通曉多種語言,所以唐朝將其大量遷居東北地區,以對付契丹和奚族。這就使東北地區出現了大規模的粟特聚落,而後來安祿山等安史之亂的領導者主要都是來自東北的粟特人,或是粟特與突厥的混血。

北齊時的粟特人浮雕

而唐朝時來到中國的波斯人則主要是在伊朗地區的薩珊波斯王朝被阿拉伯帝國滅亡之後逃亡到中國的波斯王族。在公元7世紀薩珊波斯滅亡之後,這些不願接受阿拉伯人統治並被強迫改信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逃到中亞,依靠唐朝的支持,在其兩任君主卑路斯和泥涅師的率領下抵抗阿拉伯人的東侵,這兩人還曾先後被唐朝封為波斯都督府都督和波斯王,後期基本完全成為了為唐朝在中亞戰略服務的力量,但因為在中亞無力抵抗阿拉伯人進軍的勢頭,因此在公元8世紀初舉族遷入唐朝內地定居。

唐朝壁畫裡的波斯王子,雅利安人特徵十分明顯


而在進入中原之後,波斯人迅速漢化,除了早期信仰拜火教這一點和粟特人一樣之外,這兩個族群似乎並沒有過多的交集。不過在唐朝以後,東北的粟特人也相繼漢化,最終多數也融入漢族之中。因此也可以說進入中原的這兩個民族最終也殊途同歸了。


桃花石雜談


隋唐時,很多民族從西域來到了中國,其中就有波斯人和粟特人。出生於伊朗高原的波斯人和出生於中亞的粟特人沒有關係,是兩個民族。都在絲綢之路上同唐朝做生意。當然比起波斯人,在唐朝粟特人可能更出名一點,大家都知道李白是出生在碎葉的,碎葉城就是粟特人修建的。差點覆滅唐朝的安祿山就是粟特人,可見在唐朝,粟特人更多的融入了漢文化。而波斯人更多得保留了自己文化。倚天屠龍記裡明教就是從波斯襖教傳到中國的,俗稱拜火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