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一圓一缺總關情

一圓一缺總關情

靜謐的夜晚,朦朧的月色,2011年,北京

快到中秋了,整理一下舊作,發現每年的中秋幾乎都有些感想留下來,基礎的情懷,無非一種鄉愁,而表達的載體,則或多或少和月亮有關。其實這和人的性格習慣有關,也和文化傳統有關。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對月懷思,所以古往今來與月攸關的文字實在不少。這或許成了一種文化意識,人在現世中的孤獨感、認同感、嚮往意識、追求意識、審美意識、鄉土情懷、離亂情懷、浪漫情懷等等,都和月亮這一自然天體的陰晴圓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人之愛月賞月、品月詠月、望月懷月、拜月痴月,無不切合自身的遭遇。我們所表達的,只是這多種情懷中的一種或幾種。這本由人的主觀意識所左右,而發展到後來,月亮的陰晴圓缺,也影響了人的主觀意識。於是天與地,不離棄;人與月,各相親。造成的思想結果,是人中有月,月中有人。多少文人騷客,情動於此,愛恨於此。而我輩凡夫,何嘗不是趨之若鶩,奉之若神。

一圓一缺總關情

網絡圖片

並不是只有中秋月才特別的引人感想,而是中秋這一天,據說是一年中月亮最圓最大的時候。人們都願意認為這個時候的月亮才是最完美的月亮,所以自古以來的傳統,是民間各種與月亮有關的習俗,到了這個時候紛紛展現出來。在同一片土地上滋養出來的文化特徵,又是何其的相似,何其的相通。

一圓一缺總關情

網絡圖片

古人好月,今人賞月,離人思月,閨人寄月,多少幽情繾綣,幾多夢幻隨緣。沾了一點月的光,工作之人有了節日,親人朋友有了相聚時光,人生的情感,得到了傳遞的途徑和孕育的媒介。同是一片天空,一輪明月,卻是代表著不同的情思和意願。有時候月亮讓人寧靜,有時候月亮讓人衝動;有時候月亮讓人喜悅,有時候月亮讓人憂愁;有時候月亮給人希望,有時候月亮令人拋卻紛擾。懷月是媒,懷人是根,望月是表,情懷是裡,一個人對月的時候,可以想望宇宙人生。

一圓一缺總關情

想爬上月亮的人,俄國攝影師Leonid Tishkov的作品

我們不僅僅是一個生物意義上的人,也是一個文化意義上的人,不僅僅是一個哲學思考中的人,還是一個情感交融中的人,所以我們秉承了多種內涵,多種元素,在我們生存的宇宙空間中,我們有多維的因果關聯。僅僅與月有關,便有無盡的內容。這不是我們所能決定的,但卻是我們正在定位的。中秋月,僅僅只是一個自然時間和文化空間上交會的媒介。

一圓一缺總關情

託舉月亮的人,阿爾巴尼亞攝影師Adrian Limani作品

翻開自己的舊作,每一年都不盡相同,又都似曾相同,這僅僅代表著一個人的情感,若是千千萬萬的人呢?月亮在上,人在下,人在思考,月在循環。那句傳唱了千百年的名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何嘗不是把月與人同化了,拉近了距離?

中秋節快到了,這些話都與節日無關,只是與月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