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現如今動物還會進化嗎?

藍風


相比於進化,我更喜歡用“演化”這個詞。

為什麼呢?

物種的“進化”,並不是刻意為之的過程,而是生物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不斷“演化”出的結果。

能夠適應不斷變化著的環境的物種,生存了下來,不能適應的物種,則消亡殆盡。

我們稱之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一個人的壽命,80年左右,在物種演化乃至地球的時間尺度上,實在太短。見證到一個物種從誕生到消失的過程,幾乎不可能。因此,我們常常產生“物種都沒有變化”的錯覺。

但是,如果你仔細思考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你就會發現,物種演化一直都在。

有關塑料:

直至20世紀初,塑料才被人類發明出來。這些輕便、結實、造價低廉的東西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其帶來的環境危害也令人乍舌。

但是,2016年,來自日本京都工藝纖維大學的科學家小田耕平的課題組,測試了許多來自塑料瓶回收站的細菌。

他們發現一種名為Ideonella sakaiensis 201-F6的細菌,它能夠在30攝氏度溫度條件下經過6個星期完全降解PET薄膜。


短短一百年左右的時間,就已經有細菌演化出了分解塑料的能力。


此外,一些病菌,對抗生素產生抵抗力,導致抗生素效果下降,同樣是病菌的演化。


其實,物種演化,一直都在進行。


螞蟻科學


動物一直在進化,這是自然演化的必然結果。

因為人類的壽命過於短暫,僅僅只有約100年生命,所以,在有生之年,看到動物進化的明顯徵兆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從人類文明出現開始算,到現在也不過僅僅萬餘年時間。這麼短的時間,動物不可能發生太過明顯的變化。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現代的環境較為穩定,所以動物不需要有大的變化就可以適應生存,從而導致他們進化緩慢。假如地球環境發生巨大變化,那麼各類動物為了生存就會跟著加快變異的速度。其實,最明顯的人類,雖然整體上沒什麼大變化,但是身高卻一代比一代高。其中固然有生活好的因素在裡面,但也不能排除現代社會選擇的結果。還有一些貓,根本就不會捉老鼠,這也是認為干擾導致的。再比如耐藥細菌,則直接就是人為導致的微生物進化。



所以,自然界中任何生物都在進化,以求更加適應現在的生活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